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大師全集20】佛教管理學 58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全集20】佛教管理學 58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42觀看次
一心開二門,所謂心真如門與心生滅門。圖為佛光山不二門。圖/梁清秩提供

文/星雲大師 
人間佛教的治心十法 1
●人間佛教的治心十法
人在世間上,需要我們管理的,有人事、親情、感情,這些人情事故,追究源頭,都是來自於我們的內心是否管理得當,因此,我們最要管理好的是自己的心。
我們的心、我們的思想是一個很奇異的團隊,特別需要我們的管理和關照。我們的思想是否正確?我們的見解可以嗎?我們的看法中道嗎?這些都要管理。能可以了解、觀照自己的思想看法合理不合理,對我們的人生會有很大的幫助。思想看法合理,凡事都會很順利;如果不合理、不安心,就會很煩惱,表示你對自己的心理上很多的問題不善管理。
管理順利,人我相處,自在逍遙;不去理會他,久而久之就會出問題。就像水溝,平常不去疏通、清理,就會積垃圾、長蚊蟲,對生活的環境帶來髒亂。同樣的,人心不去管理、治理,麻煩就會不斷的製造煩惱的發生,可以說,人的一生,從身到心,從內到外,從家庭到社會國家,都離不開心的管理。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心的管理非常的麻煩,因為眾生的心念錯綜複雜,不過,佛教對治的法門也無量無邊,只要我們勇敢、面對我們的煩惱,汙泥也會生出蓮花的。
接下來,從我寫的一筆字,人間佛教「治心百法」中,列舉數點意見,提供給大家參考。由於萬變不離其宗──我們的心,因此,以下將「認識自心,一心二門」做為總說,其他九說是為別說,一一說明。

●認識自心,一心二門
每個人都有一顆心,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真正認識自己的心、懂得自己的心;正如唐朝石頭希遷禪師說:「從來共住不知名,任運相將只麼行;自古上賢猶不識,造次凡流豈可明。」
人,因為不能認識自己的心,所以做不了自己的主人,也不知道自己的本家在哪裡;因為找不到回家的路,只能在人生的大海裡隨波逐流,沒有方向、目標,也找不到生命的意義、價值在哪裡,這樣的人生是很可悲的。
因此,我們要想主宰自己,管理自己,乃至管理世間的一切,首先就是要認識自己的心。因為大至宇宙虛空,小至微塵剎那,都通之於心;心不明,對一切就會愚昧無知,那麼前途可就足堪憂慮了,所以認識自己的心,其重要性,不言可明。
根據《大乘起信論》說,我們的心是「一心開二門」。所謂「二門」,就是「心真如門」與「心生滅門」。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都有一顆與佛同等的「真如心」,那是清淨無染、永恆不滅的佛性,這就是我們生命的本體,稱為「心真如門」。只不過凡夫眾生不懂,不能認識自己的「真心」,因此心中有寶卻不自知,只有「懷珠作丐」,流浪街頭,迷失在茫茫的人海裡,載浮載沉,就如大海之漚,忽生忽滅,這就是「心生滅門」。
「心真如門」就是正的、善的、好的、淨的;「心生滅門」就是邪的、惡的、壞的、染的。換句話說,我們的心可正可邪、可善可惡、可好可壞、可真可假、可大可小、可上可下、可染可淨、可迷可悟、可聖可凡……
心的力量其大無比,心是我們的主人。我們平時身體所作的行為、口中所說的語言,都是受到「心」的鼓動而造作出來的。如果我們的心好,就會做好事,說好話;相反的,心惡,就會做壞事,就會惡口罵人。
「身口意」三者,就是造業的主人翁,如果我們能把這三者都管理好,讓自己每天所思所想、所言所行,都是正的、善的、好的、美的;每天都能用真心誠意做人處世,那麼我們的生命就會不斷向上提升,往四聖之路的佛道上邁進;相反的,心懷造惡,就會向下沉淪,生生世世在六道裡輪迴,甚至在三惡道裡受苦。
正如《雜阿含經》說:「心惱故眾生惱,心淨故眾生淨。」因為「心」關係著我們人生的苦樂,乃至生命的輪迴,所以佛教講「修行要修心」,也就是要把我們這顆飄忽不定、難以捉摸的心管理好。
我們的心,平時都是隨著「眼耳鼻舌身」等五根,向外追逐「色聲香味觸」等各種聲色貨利、五欲六塵,於是生起貪染愛著、瞋恨嫉妒、分別計較,乃至人我是非、自私無明等雜念妄想紛飛,讓我們的心一刻都不得安寧。因此,我們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心,除了要認識它,而且要有方法處理它。
在《佛遺教經》裡提到:「縱此心者,喪人善事;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就是教我們要「制心一處」,把心安住於一境,不受外面的世界干擾。「一」很重要,如剛才所說,世間萬法,生滅不已,世間萬象,紛陳雜亂,因此難免有麻煩,所以還是一真法界,最為究竟。就如我們的生活裡,夫妻之間,一夫一妻,不要有小二、小三,家庭才會健全;從事任何行業,也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事業才能成功。
但是,如何才能「制心一處」呢?佛教裡有各種的修行法門,如:參禪、念佛、持咒、觀心、數息,甚至抄經、禮懺、拜佛、朝山等,都是為了安定我們的這一顆心。不過,我想最重要的,還是要自我肯定「我是佛」;如果我們念念都能想著「我是佛」,自然不會去侵犯別人,進而會用佛心去成就別人、利益他人。
能夠自我肯定「我是佛」,就能懂得「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那麼不但人我是一如的,甚至山河大地、情與無情,都是我心中的眾生,我都應該尊重他、包容他。如此一來,就能把自己的心管理成「我看花,花自繽紛;我見樹,樹自婆娑;我覽境,境自去來;我觀心,心自如如」,那麼當下就能認識自己,就是自我管理成功了。
(待續)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