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彰化.二林 王爺托夢彩虹橋 白色戀人蕎麥香 | 人間福報

彰化.二林 王爺托夢彩虹橋 白色戀人蕎麥香

THE MERIT TIMES
文/人間社記者陳璿宇
字級
收藏文章
65觀看次
古色古香的仁和宮,是二林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圖/人間社記者江俊亮
香田國小旁的美人樹開花。 圖/香田國小提供
洪醒夫紀念公園裡的〈洪醒夫少年塑像〉。圖/人間社記者江俊亮
「二林蔗農事件紀念館」前的台糖五分車。圖/人間社記者江俊亮
二林蕎麥花盛開景象。 圖/香田國小提供
仁和宮後殿保存的「公斗」。圖/人間社記者江俊亮
二林蔗農事件紀念館,是日據時代校長宿舍改造。圖/人間社記者江俊亮
二林蕎麥花田的打卡地標。圖/人間社記者江俊亮
二林鎮舊社代安宮前的七彩湖光公園。 圖/代安宮提供
「二林蔗農事件紀念館」內部空間。圖/人間社記者江俊亮
文/人間社記者陳璿宇

彰化縣二林鎮是台灣少數種植蕎麥的地區,每當雪白的蕎麥花盛開,經常吸引遊客拍照打卡,感受「白色戀人」的浪漫。當地有一座絢爛的彩虹橋,橫跨七彩湖光公園,據說是「王爺托夢」要求將廢棄漁塭改造,頗具傳奇色彩。

二林鎮原為平埔巴布薩族二林社的居地,荷蘭時期劃歸為瓦布蘭行政區。根據荷蘭官方文書記載,當時二林有許多船隻停泊,為台灣西部重要口岸;明朝萬曆、清朝康熙年間的地圖及《台灣府志》,都有二林社、三林港等記載。

二林三寶 風頭水尾特產

二林是彰化的農業重鎮,濁水溪沖積扇平原的砂質土壤,適合各種作物生長,尤以「二林三寶」葡萄、蕎麥、紅薏仁等三種作物最有名,其中葡萄有黃白色外皮的「金香葡萄」、紫黑色的「黑后葡萄」、蜜紅色的「金鑽葡萄」等多個品種。

二林的蕎麥是日據時代從日本引進,品種有「高砂種」及「豐田一號」。蕎麥的花語是「戀人」,雪白的蕎麥花也被稱為「戀人花」。蕎麥花田集中在香田國小附近,由於蕎麥與美人樹的花期相近,每當蕎麥開花,也有機會欣賞整排美人樹綻放的花姿。

蔗農事件 日宿舍史料館

日據時代,二林發生台灣第一起農民運動,史稱「二林事件」,又稱「二林蔗農事件」。事件源自日本政府規定,甘蔗只可賣給區域管轄的製糖工廠,且價格由製糖會社決定,由於數度發生價格過低、磅秤不公正等弊端,造成蔗農血本無歸,因此民間流傳「第一憨,種甘蔗乎會社磅」的俗諺。

1925年6月,二林蔗農成立「二林蔗農組合」,理事長為文協成員李應章醫師,並聘請律師鄭松筠、日本記者泉風浪為顧問。同年10月蔗農因不滿製糖會社價格過低,幾經交涉,製糖會社不但予以敷衍,還強行採收,雙方進而發生衝突,造成警察佩刀被奪,二林慘遭搜庄,共有93人被捕,其中39人被起訴。

位於二林國小校園內的「二林蔗農事件紀念館」,原是昭和12年(1937年)興建的日式校長宿舍,2011年修復後,收藏二林蔗農事件的文獻、文物、老照片,成為記錄台灣農民運動起點的指標;館前擺放昔日運送甘蔗的溪洲糖鐵小火車機車頭。

三級古蹟 泉州白石公斗

供奉天上聖母的仁和宮,是二林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相傳啟建於清乾隆年間,廟內的剪黏、交趾陶、彩繪、楹聯、雕刻等,古色古香,並保存嘉慶20年(1815年)的「慈恩浩蕩」古匾、〈重修仁和宮碑記碑〉等文物。

後殿保存的「公斗」,是由泉州白石(花崗岩)雕刻而成,外貌類似石臼,高度約70公分,上方雕鑿出直徑約30的凹槽,容積為一斗。在度量衡不普及的年代,「公斗」作為米糧交易的度量衡標準,且在媽祖的見證下,也是公正的象徵。

美麗傳說 代安宮彩虹橋

二林舊社代安宮主祀五府千歲,相傳自福建同安縣迎請而來,廟前有一個占地約5公頃的大池塘,傳說百年前曾被賣掉,後來由村民集資買回,蓄水養魚,但後來又遭廢棄。據說,有一天王爺託夢要蓋一座橋,由當地企業和廟方合作興建空中廊道;每當夜幕低垂,燈火點亮時,形成一幅美麗絢爛的畫面。

文學公園 雕塑紀念作家

1949年出生於二林鎮的作家洪醒夫,18歲進入文壇,參加詩社,創辦月刊,活躍於文壇,曾獲吳濁流文學獎、聯合報小說獎,他的作品〈紙船印象〉、〈散戲〉曾被選錄至中學國文課本。1982年夏天,洪醒夫與好友一起搭計程車從台中返回台北,適逢颱風登陸,造成計程車翻覆,他因肝臟破裂而去世,享年33歲。

位於二林鎮的「洪醒夫文學紀念公園」,是台灣首座以文學家命名的公園,洪醒夫過世後,他的文學界好友吳晟、廖永來等人奔走催生,終於在2007年完成紀念公園。公園內有4件雕塑,包括:洪醒夫少年塑像、灌蟋蟀的男孩,以及取材自洪醒夫小說〈跛腳天助和他的牛〉、〈清水伯的晚年〉。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