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觀世音 | 人間福報

觀世音

THE MERIT TIMES
字級
收藏文章
192觀看次
觀世音菩薩在世間給予人間慈悲柔軟,人們樂於親近。
佛教裡四大菩薩之一的觀音菩薩,因慈悲「聞聲救苦」,所以名為「觀世音」;又因觀音菩薩是從「般若觀慧」裡獲得自在的菩薩,他能心無掛礙地觀察人間的苦難,並解救眾生身體上的痛苦,拔除眾生心理上的煩悶,所以又名「觀自在」菩薩。

另外,觀音菩薩還有「施無畏」、「大悲菩薩」、「圓通大士」、「南海觀音」、「白衣大士」等諸多名號。根據《大悲心陀羅尼經》記載,觀音菩薩已於無量劫前成佛,號「正法明如來」,以慈心悲願倒駕慈航,再來娑婆度化有緣眾生。

〈普門品〉說:當你心中有瞋恨的火在燃燒時,稱念觀音菩薩的聖號,菩薩就會幫你消滅心中之火,即所謂「火不能燒」。甚至還能免除眾生的水難、風難、刀難、鬼難、囚難、賊難等種種災厄之苦。總之,虔誠執持菩薩的聖號,菩薩就能以慈悲、智慧、勇猛的威神力加持祈求者,即得解脫。

當然也有人會好奇,這麼多人稱念菩薩的名號,菩薩忙得過來嗎?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只要有水的地方,月亮就可以顯現;只要有求,菩薩必應。不過,「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月現前」,若你的心不淨,月亮也不能顯現。

身處人世間,我們應該如何學習做一個觀世音菩薩?比方說:要慈眼視眾生,當你看到不喜、不悅的人或事,不要怒目對待,要以慈眼去面對。再者,觀世音菩薩修耳根圓通,「聞」是對世間聲音的接收,接收後要善聽,不論是惡聲、大聲、怪聲、吵聲、罵聲,都要像觀世音菩薩,化一切音聲為梵音、清淨音,更要將別人對我們的惡言、惡語,聽成是善意的讚美、激勵。會講話的人,都是講一些讓人聽了歡喜的話,所以我們要學觀世音菩薩多說柔軟語、慈悲語、歡喜語,具有佛法的言語。

同時更要學習觀音菩薩的慈悲,我們可以沒有金錢、愛情、學問,什麼都可以沒有,但是不能沒有慈悲。一般人只是對喜愛的人慈悲,對不喜歡的人就不慈悲;只對自己的家屬親人慈悲,對外人、不相干的人就不慈悲──這都是缺乏平等的慈悲。因此,我們要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是,以平等的慈悲、無相的慈悲、主動服務的慈悲、無身分階級之分的慈悲、無求無貪的空無慈悲,去救度他人的急難困苦,以慈悲去安慰他人心靈的傷痛。

所以,「念觀音、拜觀音,更要自己做個觀世音」;觀世音菩薩能施予眾生無畏,讓他們得到安穩無憂。觀世音讓我們激發本有的慈悲心、智慧力、勇猛行,願做眾生的保護者,讓自己也成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觀照真心 隨緣處處自在

所謂「觀自在」,就是觀照自己的「真心」在不在。生活在人間,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活得自由自在,不要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可是有的人雖有錢,卻活得不自在;有的人看到喜歡的人不自在,看到不喜歡的人也不自在;人多的地方不自在,對不滿的事物、不喜歡的聲音、不順心的人事都感覺不自在。

如果說,遇到不順意的境界,我能自在;看到不稱心的事情,我也能自在;碰到任何艱難困苦,我都能夠有信仰、有慈悲的力量安然自在,只要自己能常懷一顆自在的心,處處隨物自在、隨人自在、隨心自在、隨緣自在、隨境自在、隨處自在、隨時自在、隨理自在、隨事自在──自在即觀音。我們能作如是觀想,那麼,自己就是觀世音菩薩了。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