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一筆字佛光菜根譚】(69-1) | 人間福報

【星雲一筆字佛光菜根譚】(69-1)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117觀看次
譬喻問號(一)
文/星雲大師


黃金似蛇蠍,有毒無毒?
惡口似糞坑,是臭是香?
冷淡似寒冰,是涼是熱?
瞋恚似烈火,可怕不怕?
信心似禾苗,是長是消?
罪惡似臭水,難聞好聞?
正見似盔甲,是安不安?
懺悔似淨水,是清是染?
忍辱似盾牌,有用無用?
知足似樂園,好看難看?




凡事看兩面

文/星雲大師


凡事都有兩面,一是「是」,一是「非」;一是「善」,一是「惡」。此外,所謂「好、壞」;「對、錯」;「加、減」;「有、無」等等,都有兩面。
然而,看似有兩面,其實也沒有絕對的兩面;有時兩面都是好的,有時兩面都是壞的。甚至有時「是」的當中,還有一些「不是」;「不是」的當中,也有一些是「是」的。有時候兩個人爭執,各說各的道理,這是因為各有各的立場,無所謂誰是誰非、誰對誰錯。正如兒女說父親最可愛,說母親最可愛,都「是」的,但都不圓滿,應該說:父母都可愛。
佛教徒說佛教最偉大,基督教徒說基督教最偉大,都是對的;但是,如果能夠尊重對方,佛教徒說基督教也很偉大,基督教徒說佛教也很偉大,這樣會更圓滿。
有時候「是非」從各自的立場來看,或是因為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等背景不同,彼此各執其是,就很難有標準了。
東方人看西方人,在公眾場所裡,袒胸露背,妖里妖氣,不夠莊重;西方人看東方人,在大庭廣眾中,赤膊半裸,不成體統。
東方人看西方人事事排隊,認為是浪費時間,不懂工作效率;西方人看東方人,時時爭先恐後,亂成一團,認為是毫無秩序的民族。
中國人看日本人,彼此彎腰作揖,一個告別,沒有三彎五屈,走不出門;日本人看中國人昂首闊步、驕橫無比,認為是一個不懂禮貌的民族。
中國人看西方人,結婚離婚、離婚結婚,第一任丈夫、第二任丈夫,第一任太太、第二任太太,甚至第四、第五任太太,簡直匪夷所思;西方人看中國人,三妻四妾,兒女繞膝、三代同堂,五代共住,真是不可思議。
中國人一見面,習慣問候對方「你吃飯了沒有?」西方人覺得實在奇怪;西方人一見面就互相擁抱親吻,中國人也覺得很難接受。
所以,佛教主張「中道」,對任何事都要看他的居心、看他的動機,因為凡事都有因果的兩面,唯有看出「中道」的因緣,才有「公是公非」。凡事不看兩面的人,喜歡聽「片面之詞」,這是不懂得公理。公理要把它放在抬面上來講,它必定有一個平衡點;它是兩面的,是多面的,甚至還有其他另外的內在因緣呢!至於如何看出這些?那就只有靠智慧才能了解了!


──摘自《迷悟之間》第四冊 p.78


【生活佛法】


在《六祖壇經》裡,惠能大師傳授一個證悟的法門,這個法門叫無念法門。如何理解其內涵呢?


念,就是分別;無念,就是不分別。在《六祖壇經》裡面,講到十種分別,這十種分別如何把它調和起來,讓它沒有分別呢?
有時候,看起來是兩個極端,例如「有」和「空」;但是在無念法門裡面,「有」和「空」不是兩個,所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即是無,無即是有,真空生妙有,妙有即真空。把這兩個極端調和起來,就是無分別。
以下將這十種無分別,一一做個介紹:
一、頓漸無別:禪有「南頓北漸」之別,「頓」就是即刻開悟的頓超法門,儘管你是一個凡夫,一樣可以立地成佛;「漸」就是慢慢的修,慢慢的學,是逐漸、逐漸地明心見性。好像學生讀書,有的是天才兒童、資優生,他可以跳級,不必逐年晉昇;但是一般人就必需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的讀完初中,然後才可以上高中。
不過,在佛法裡,無論頓、漸的根性,在我們的真如自性裡,所謂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都能見性。所以,在《百喻經》裡有個故事說:有一個村莊裡缺水,必需要到五里路之遠的地方去挑水,大家覺得路好遠喔!這一擔水得來不容易,於是就向長官反應。後來,長官說:「以後我們這一條路的名稱不要叫五里路了,就叫三里路好了。」村莊裡的人聽了都好高興,心想:「以後再也不必走五里路,只要走三里路就可以有水喝了。」
其實不管五里路也好,三里路也罷,都是一樣那麼遠。因此,即使「頓」根的人,也不能以為「善小而不為」,還是需要聚集很多的大善小善;就是開悟了,也還是要修行。至於漸修根機的人,當然更要積功聚德,如此才能功果圓滿。(未完待續3-1)


──節錄自星雲大師著《六祖壇經講話》第一冊,〈般若品‧問題講解〉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