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一面之緣 許下再遇之約 | 人間福報

一面之緣 許下再遇之約

THE MERIT TIMES
文/黃素璿(國際佛光會倫敦協會理事)
字級
收藏文章
27觀看次
2018年8月24日,黃素璇(站立第一排右一)隨同倫敦佛光山菩提園回佛光山尋根,一行人在傳燈樓唱歌給星雲大師聽。圖/黃素璇提供
文/黃素璿(國際佛光會倫敦協會理事)

「佛在世時我沉淪,佛滅度後我出生;懺悔此身多業障,不見如來金色身。」我對這一首偈語感觸甚深。我經常想,我要是能更早接觸佛光山,皈依星雲大師座下該有多好呢!在馬來西亞出生長大的我,經常在新聞上看見星雲大師,甚至在我剛從英國留學回馬來西亞,暫住在姐姐家,馬來西亞佛光文教中心,就在姐姐家隔條街,走路五分鐘就到,我也幾次到那裡浴佛,但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我還是和佛光山、星雲大師擦肩而過,或許這就是所謂的「因緣不具足」。

疫情期間,聽了好幾場佛光山叢林學院招生的座談,深受感動及嚮往;心裡頭生起了非常強烈的念頭,如果在我懵懂無知、不知天高地厚的青春歲月,我就接觸了佛光山,遇到星雲大師,我的人生會否改寫呢?奈何福德因緣不具足。所以,我終究還是走了最平凡、最按常規的那一條路。

我在人生最徬徨無助的時刻,來到了倫敦佛光山,信仰在那時候,就像是茫茫大海中的一塊浮木,我使盡全力的抓住。這一塊浮木也開啟了佛光山與我的因緣,引領、牽繫著我,接近我的師父──星雲大師。

因緣非常奧妙,時機成熟了,一切就順理成章。在倫敦佛光山,我找到了心靈的慰藉。參加共修、當義工、皈依三寶、加入佛光會,從此,佛光山成為我法身慧命之家。聽法師們的開示、看大師的書,我深深地被大師「人間佛教」的理念攝受。於是,我化感動為力量,發心立願,我也要承擔、肩負起弘傳人間佛教的使命,發揚光大大師的理念。

《貧僧有話說》給我的啟發

我只用了兩天一夜的時間,把大師的《貧僧有話要說》看完。我內心震撼、澎湃,對大師這一生為法為教的努力及堅持,有著非筆墨所能形容的尊敬、仰慕及感動。內心更是禁不住的心疼這位素未謀面的師父!我內心迫切想要回到佛光山,去看看大師親力親為、創建的佛光山。我迫切的想要見見大師,就算是如同是遙望一座大山般遠遠的看他一眼,我也此生無憾了!

2016年,我隨倫敦佛光山菩提園回山尋根之旅回到台灣,終於踏足於我夢寐以求的佛光山總本山。想到大師和我的距離就在呎尺,我振奮、我歡喜、我感動。然而,因為工作,無法申請太長的假期,我和我五歲的兒子,提前離隊。就在我們從台灣飛回倫敦時,星雲大師會見了倫敦團隊。我只能暗自悲傷,感慨自己與大師因緣不具足。讓我意想不到的是,這一錯過,也讓我年僅五歲的兒子,心裡留下遺憾。他一直對錯失與師公見面而耿耿於懷。

回佛光山圓夢 不忘初心

大師說,福報就像銀行裡的存款,是可以透過修行而累積的。2018年,倫敦菩提園再次主辦回山尋根之旅,我兒子和我,再次歡歡喜喜地回到台灣。這一次,我們母子倆是抱著「圓夢」之心,踏上旅途。

我們從佛光山台北道場出發,一路南下前往佛光山的道路而行。或許是對回山的期待,在彰化福山寺掛單的那一晚,我夢見了大師。夢裡大師到我家裡來作客,但我卻什麼都沒準備,他老人家非常親切的對我微笑,我就從睡夢中醒來了。我內心非常激動,給時任倫敦佛光山監寺的如海法師發了個微信,把我的夢告訴他。

2018年8月24日,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日子,我終於見到星雲大師了!那是一個綿綿細雨的傍晚,大師在傳燈樓會見我們。我握著大師的手,向他老人家請安問好,大師的手好溫暖,我的內心好激盪,眼淚像是斷了線的珠子,一直的流下…… 我們與好多位法師一起唱歌給師父聽。那時候師父中風後初癒,他身體抱恙,依然會見我們。兒子終於見到師公,也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他告訴我說,這是他生命中最感動的時刻。那時候,他只有七歲,我希望他會永遠記住這一分感動,不忘初心。

大師日記給我勇氣與承擔

2018年供僧法會結緣品禮袋裡,放了一本《星雲大師全集》。而我拿到的是大師的《星雲日記11》。2018年底,分會改選,當了兩年分會長的我,感覺自己已力不從心。常常聽法師們開示,說到做菩薩要能千錘百鍊、千生萬死,當時我心想,就兩年的分會長,我已經千瘡百孔,如何才能千生萬死呢?就在我糾結著要不要連任分會長時,因為要到加拿大出差,出門前,就隨手拿了這本我剛從台灣帶回來的《星雲日記11》。

在候機室裡翻開第一頁閱讀,看見了我非常熟悉的名字──國際佛光會倫敦協會創會會長倪世健督導。我覺得不可思議,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快速地閱讀著這本記載著大師1992年8月至10月在美國及歐洲弘法的日程之書。這當中包括了大師於1992年8月27日,為倫敦佛光山主持開光落成典禮的記載。當我讀到大師在典禮前夕,親自為大殿的佛像蓋上紅布,默禱倫敦佛光山法務興隆,度盡與佛有緣的每一位眾生時,我哭了,就在倫敦希斯洛機場的候機室,無法自拔的哭。大師的慈心悲願,給了我們在倫敦的遊子們一個法身慧命之家。而我,在面對些許的挑戰及困境就畏縮,就想放棄,我感到無比的慚愧。

大師的日記,給了我信心、勇氣及力量,於是我放下自我,拋開所有綑綁著我的煩惱及罣礙,鼓起勇氣直下承擔。連任分會長,遇上了新冠疫情,順延一年多,我圓滿了五年的分會長,任勞任怨,也因此結下許多善因好緣。

追隨大師 弘揚人間佛教

疫情緩和後,一直期盼再次回山,或參加水陸法會、或參加世界會員大會、或與倫敦佛光山菩提園再次結伴回山尋根……就是沒想過,再次回山,會是參加星雲大師的圓寂讚頌典禮,弔唁大師。

帶著沉重悲痛的心回山,雲居樓內追思緬懷大師、台南大仙寺參加大師的圓寂荼毗大典、星雲大師奉安於萬壽園,我一直都在眾中,陪伴著我最敬愛的師父,圓滿他這傳奇偉大的一生。跪在大仙寺山腳下,等候大師的靈車時,我默默地在心中許下承諾,當大師乘願再來時,這一次,我們一定要早早就找到彼此,我要再次、且更早的追隨著大師學佛行佛。

雖然我和大師只有一面之緣,或許是兩面,因為他在我夢裡,圓了我和他見面的夢。但是,大師的書、他的文字啟發了我,也改變了我對人生的追求。我想,我這一生最大的福報,就是成為大師的弟子,以大師為師,追隨著他,傳承及弘揚人間佛教。大師的願力宏偉,我期待著他乘願再來,再轉法輪!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