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一筆字古德悟道詩】(76) | 人間福報

【星雲一筆字古德悟道詩】(76)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90觀看次
圖/晨露。
寒山大士詩
人生在塵蒙,
恰似盆中蟲;
終日繞又繞,
不離其盆中。
神仙不可得,
煩惱計無窮;
歲月如流水,
須臾做老翁。
      ──唐‧寒山大士   


【賞析】


寒山大士在這首詩偈裡,很生動的刻畫出人類為了生存,生命無法自我主宰的慨嘆。
人在世間生活,被種種俗世塵勞束縛,有的是為生計壓力忙碌,有的是為名利奔走,有的是為了理想、自由而奮鬥,就如盆中蟲一般,一天到晚在裡面繞來繞去,都走不出這個盆子以外。想要超然脫俗也不容易做到,終究還是煩煩惱惱無盡,任它時間流逝,轉眼已成暮年老翁。




【佛教問題】


一、人的命運可以改變嗎?


人類因思想觀念的不同,就有千差萬別的人生際遇。有的人往往因為一個念頭而改變了一生。所以,要改變命運,首先需要建立正確的觀念──正見。人生沒有正見做前導,好比失去方向的舟航,迷失在茫茫的大海上,不知何處是歸航。因為判斷失去了準則,無論是一種習慣、一種迷信,或是愛欲情念、權力野心,都很容易讓人走向負面的人生。建立了正確的知見,常常可以因為一件事、一句話、一個人而奮發向善向上,因而走向人生的光明面。
所謂「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再壞的命運,也能透過種種的懺悔、善行而加以改造。相反的,再好的命運,也會因為惡念、惡行而變壞。
改變命運的方法,具體的說:觀念可以改變命運,信仰、持戒、結緣等各種善行義舉,都可以招感好運的到來。所以佛教希望人人能夠把握難得人身,積極的去開創美好的命運。


二、在家信眾應該如何經營錢財?


佛教有所謂的「正命」,就是合乎五戒的經濟生活。在人世間,小至個人生活,大至國家的富強,社會的安定,都與經濟的關係密不可分。如何經營錢財?
1.將本求利,獲取報酬;
2.勤勞節約,積集財利;
3.一技之長,開拓事業;
4.智慧靈巧,增加財富。
這些都是淨財的來源,不犯法不違法,合乎正命的經濟生活。
錢財要如何分配呢?可分十等分:六分作為家人生活之用,其餘四分,一分儲蓄,備不時之需;一分作為醫療或娛樂之用;一分幫助親屬或社會福利之用;一分作信仰布施,廣植福田之用。
來路正當的錢財不是毒蛇,只要懂得經營分配,錢財也能成為人間的慈航,救人上岸,解除他人的憂悲苦惱。


──節錄自《佛光教科書(九)佛教問題探討》〈民俗〉、〈家庭〉




如何安住身心
文/星雲大師


人生忙忙碌碌,總為了求得一個身心安住的地方。以下試舉數例,讓我們的身心有所安住:
一、安住在慈悲喜捨上:《華嚴經》說:「常樂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世間滾滾紅塵,芸芸眾生營營求求,都找不到安住之處;假如我們無時無刻,身心都不離柔和忍辱,不離慈悲喜捨,那不就能得到很大的快樂了嗎?
二、安住在發心立願上:每日不時的發心,不時的立願,發心會增加力量,立願能確立目標。過去的聖賢、諸佛菩薩,沒有人不發心立願的,發心愈大,立願愈堅,成就必然愈大、愈多。
三、安住在般若智慧上:為人不能愚痴、執著,生活在愚痴執著中,懵懵懂懂,難有成就。如果我們能將身心安住在般若智慧上,時時用般若觀照,用智慧處事,自然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四、安住在禪定戒法上:一個人假如每天都能有半小時的時間,把身心安住在禪定裡,整個生活都合乎戒法,不但少煩少惱,也會養成律儀禮法的生活,必為人天歡喜。
五、安住在淨念禮拜上:假如是出家僧侶,理所當然要做早晚課誦;如果是在家信者,每天可以在家裡,早晚花個十五分鐘,禮拜佛菩薩聖像十二拜,或半小時二十四拜。在禮拜時,每禮一拜,可自由念佛五聲或十聲,久而久之,身心自然獲得清淨。
六、安住在淡泊謙卑上:我們的身心,如果與世間的金錢名利接觸,就會有很多的妄想,就會生出一些是非;如果日日生活裡只是簡單淡泊,與人交往必以謙卑待之,則吾人的道德形象自然會提升。
七、安住在放下自在上:一個人身上背負太多東西,會不勝負荷;心上負擔太多,也會覺得辛苦。懂得放下,自然輕鬆自在。如,權利名位、物質財富、人情世故、是非得失等,如果心上都放了這些重擔,人生怎能自在呢?唯有放下,才能自在;需要自在,就得放下。
八、安住在學習滿足上:人生的痛苦,都是因為不滿足;不滿足,所以會很痛苦。有了房子,想要汽車;有了汽車,想要金銀珠寶;有了金銀珠寶,想要權勢名位。總之,人就是貪得無饜,永遠不滿足,所以永遠痛苦。如果房子大小夠住就很滿足;每日三餐能夠溫飽也很滿足, 甚至所交的朋友都很正派善良,我很滿足,擁有一分正當的職業,生活安定自在,真是滿足。滿足就是富貴,滿足就能安住。
以上八事,任何一事都可以讓我們身心安住;只要身心能安住,生活必然吉祥如意。
──摘自《人間萬事》第十二冊 p.134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