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一筆字古德悟道詩】(67) | 人間福報

【星雲一筆字古德悟道詩】(67)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121觀看次
寒拾殿內的寒山、拾得像。圖/ 網路
我向前谿照碧流, 或向岩邊坐盤石; 心似孤雲無所依, 悠悠世事何須覓。 ──唐‧寒山大士
我若歡顏少煩惱, 世間煩惱變歡顏; 為人煩惱終無濟, 大徹還生歡喜間。 ──唐‧寒山大士
四睡圖(局部) 元‧默庵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典提供

我若歡顏少煩惱,
世間煩惱變歡顏;
為人煩惱終無濟,
大徹還生歡喜間。
          ──唐‧寒山大士

     
【作者小故事】
寒山大士是唐代著名的詩僧,與浙江天台山國清寺拾得為好友。他們經常在一起談佛論道、吟詩作偈。當時寒山身居寒岩,拾得在廚房工作,經常留寺僧剩下的飯菜供寒山食用,他們的生活清苦,卻自得其樂。
國清寺住持豐干禪師與寒山、拾得相交甚歡,人稱「國清三隱」,相傳豐干、寒山、拾得分別是彌陀、文殊普賢的化身。
在民間,寒山拾得被尊稱為「和合二仙」。在大陸江蘇蘇州的寒山寺內,設有一座寒拾殿,即是紀念寒山大士曾到這裡「縛茆以居」。殿內的寒山拾得像,皆「袒胸赤足,身材矮胖,鶴髮童顏。寒山右手持荷杖,左手握絲條;拾得雙手擎淨瓶,與寒山作嬉戲狀」,給人歡樂和合的感覺。
有詩曰:「呵呵呵!我若歡顏少煩惱,世間煩惱變歡顏;為人煩惱終無濟,大道還生歡喜間。國能歡喜君臣合,歡喜庭中父子聯;手足多歡荊樹茂,夫妻能喜琴瑟賢。主賓何在堪無喜,上下歡情分愈嚴。呵呵呵!」這首詩充分展現出和合的意境。因此在吳中(蘇州南城一帶)的民間,民眾結婚時家中會掛上寒山拾得像,象徵夫妻歡喜和合。
清代雍正皇帝曾敕封寒山、拾得為「和聖」、「合聖」,封號「妙覺普度和聖寒山大士」。

 

我向前谿照碧流,
或向岩邊坐盤石;
心似孤雲無所依,
悠悠世事何須覓。
         ──唐‧寒山大士

【賞析】
我有時來到溪畔,欣賞碧綠的流水,有時也會坐在岩邊的盤石上。我的心就像孤雲般,沒有任何的牽絆依戀。
有人問,為什麼你可以如此自由自在?因為,我已看清世間一切都是虛幻不實,沒有什麼事物可以讓我駐留,我所到之處都是淨土,還有什麼是值得去執著、追求的呢?

無憂無喜
文/星雲大師

人的生活,不是喜就是憂;得則喜,失則憂。然而,得,不一定就是喜;失,不一定就是憂。甚至,喜不一定就是好,憂不一定就是壞。例如:年輕的兒女在外偷盜、搶劫,看似有所得,但大禍就將臨頭;所謂「憂患意識」,一時的艱苦,卻能帶來永遠的平安,是以「喜」不一定就是好,「憂」不一定就是不好。
所謂歡喜,要能與人共享共有;所謂歡喜,要能不妒人有。能夠享有無私無我的歡喜,這才是有價值的歡喜。
所謂憂悲,是關懷別人,是關懷道業;所謂憂悲,是不忍社會紛亂,是不忍眾生受苦,這種「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行為,有什麼不好?
歡喜,是人人所追求的;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不是金錢,也不是名位,而是歡喜。一個人如果有了財勢名位,可是生活過得不歡喜,人生也沒有什麼意義。因此有人以「安貧樂道」為歡喜,有人以「無事自在」為歡喜,有人以「平安是福」為歡喜,有人以「知足常樂」為歡喜。
憂悲煩惱也不一定不好,佛法未興,眾生未度,怎能不叫人憂煩?國事紛擾,人心不淨,才是真正的憂煩!憂煩自己德性不夠精進;憂煩自己能力不見增長;憂煩自己待人情意不夠真實,憂煩自己對人服務不夠貼切。因此,憂煩其實也是仁者之心,能夠「憂道不憂貧」,就是仁人之心的體現!
《岳陽樓記》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人,固然不可以把歡喜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更不應只為自己一人一事而歡喜,而應以天下蒼生為念。即使是一個小老百姓,也應該以一家人的溫飽、平安、和諧而歡喜,應以一社區的鄰居之團結、互助、友愛而歡喜,應以跟隨的老闆、主管、長官之順利、得到利益而歡喜。總之,要以他人的歡喜為歡喜,則庶近道矣!
「歡喜」讓這個世界充滿了色彩,「歡喜」讓我們的人生充滿了希望。沒有歡喜只有憂悲,這是不懂生活;有歡喜也有憂悲,此乃人之常情。能夠「無憂無喜」,則是更高的修養,也是最有智慧的處世之道。

──摘自《迷悟之間》第一冊 p.109

四睡圖(局部) 元‧默庵
文與圖/世界佛教美術圖典提供
描繪豐干、寒山、拾得與一虎,四者俱酣睡的寂靜畫面,顯禪之意境,為宋、元時常見之題材。據《宋高僧傳》卷十九「封干(豐干)傳」載,豐干禪師常騎虎,且傳說豐干與寒山、拾得交友,故有此畫材。此圖有「默庵」之印,上方為元僧祥府紹密題贊及收藏印。現為日本重要文化財。
「四睡」題贊散見於南宋時代(1127~1279)祖師語錄,或突顯四者疊睡的情景,或強調人虎之忘機。如《如淨和尚語錄》卷下:「拾得寒山老虎豐干,睡到驢年,也太無端,咦!驀地起來開活眼,許多妖怪自相瞞。」
畫中寒山、拾得、豐干禪師和老虎擁疊而睡,雖睡,而各具姿態,各顯神情,禪趣盎然。人物五官以細而淡的線條勾出,豐干的臉部和大肚用淡墨渲染、乾筆點綴,毛髮、衣帶、鞋子以濃墨繪出。背景岩壁,則以濕筆水墨,筆簡而意趣雋永。
(日本東京目黑 前田育德會藏)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