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一筆字古德悟道詩】(61) | 人間福報

【星雲一筆字古德悟道詩】(61)

THE MERIT TIMES
文/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130觀看次
交腳彌勒。(雲崗15窟)圖/佛光山提供
星雲大師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典提供

預覽內容:吾有一軀佛,世人皆不識;不塑亦不裝,不雕亦不刻。無一塊泥土,無一點彩色;工畫畫不成,賊偷偷不得。體相本自然,清淨常皎潔;雖然是一軀,分身千百億。 ─唐‧布袋和尚

吾有一軀佛,
世人皆不識;
不塑亦不裝,
不雕亦不刻。
無一塊泥土,
無一點彩色;
工畫畫不成,
賊偷偷不得。
體相本自然,
清淨常皎潔;
雖然是一軀,
分身千百億。
       ──唐‧布袋和尚

【作者】
唐代布袋和尚,生年及姓氏不詳,相傳為彌勒菩薩的應化身。
「彌勒」是梵語音譯,意譯為慈氏,是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將在未來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賢劫千佛中將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或彌勒佛。在大乘經典中又稱阿逸多菩薩。

【賞析】
有一次,一位居士得到布袋和尚的開示,想留他用齋過夜,布袋和尚便在門上寫了一首詩偈:「吾有一軀佛,世人皆不識。不塑亦不裝,不雕亦不刻。無一塊泥土,無一點色彩。工畫畫不成,賊偷偷不得。體相本自然,清靜常皎潔。雖然是一軀,分身千百億。」
這段偈語很生動的說明了一個道理:我們的菩提自性本自天成,不假造作,然而一般人看待外在的境相,總是習慣用分別思惟去認識它,因此也無法見到世間萬物的本來面目。
真如自性,工畫畫不成,因為它不是由人工雕琢而成的,它本來就恆常存在;同時,賊偷偷不走,更不是任何外在的力量可以破壞的。
我的體相本自天然,超越有形的淨穢,不需藉由拂拭即可呈現出它的皎潔明亮。雖然外相看來只是一個身軀,實際上法身無相、無量,分身千百億。能見到法性,那麼觸目所及的山河大地、花開花落,無一不是佛的清淨法身。

彌勒下生經變相
依《彌勒上生經》、《彌勒下生經》載,彌勒為佛弟子,先佛入滅,以菩薩身住於兜率天說法。佛陀曾預言授記,當來下生此世,於龍華樹下成佛。常見彌勒像有立像、交腳坐像、結跏趺坐像和善跏趺坐(倚坐)像。
本圖之畫面分為上下二段。上段為彌勒佛在龍華樹下說法的場景,彌勒佛倚坐中央,左右為法華林與大妙相二侍菩薩,周圍環繞帝釋、梵天、四天王及十大弟子等。佛頂上有雲彩及華麗寶蓋,寶蓋兩側為十方佛和伎樂天。
下段為彌勒佛下生於翅頭大城的情景,城中雕梁畫棟、平台曲檻、寶樹寶幢,最下端為農民犁田耕種,刈稻豐收的場面。
這裡的彌勒三尊像為韓國少見的倚坐姿勢,色彩以紅、綠為主,部分使用金泥,作品色彩和技法繼承了高麗佛畫的傳統。
圖為高麗忠定王二年(1350),僧玄哲率施主二十餘人發願而作,由悔前繪成。收藏於日本和歌山伊都‧五坊寂靜院。
文與圖/世界佛教美術圖典提供

性能
文/星雲大師

世間上的萬事萬物,各有各的性能,性能好的,價值就高,性能差的,價值就低。

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就表示眾生性能平等,但是,由於人類成長過程的努力和外在因緣的不同,而有學識與成就上的距離;物品也是如此,因製作過程的不同,而有好壞之別;這就如平等的踩在同一線上,卻在起跑之後,因能力的不同,而有成果的不同。

一把刀劍,性能差的,只要百元就可買到,性能好的,一萬元可能還買不到;一部汽車,性能好的要數百萬元,性能普通的只需數十萬元。所以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人們對此物的評價。

除了性能之外,還要看功用,就如都市的土地,一坪要百萬元以上;鄉村的土地,一公頃只需數千元;人也是如此,明星可以月入百萬元以上,有的人,卻連找個幾萬元可餬口的工作都不容易;其他如電腦、照相機、影印機、行動電話,也都因功用的不同,而有價值上的差異。

又如到布店買衣料,會分有不同的價碼;到糧食行裡買米穀,也有不同的等級;到加油站加油,油價也有許多的分類;到藥店裡買感冒藥,也有價碼的差別。所以,不同者,皆因性能不同、功用不一,而有所差別也。
有時,性能太好,也會增加麻煩,如:「能者多勞」,有能力者,就要多辛苦;做得太好也會被嫉妒、批評,就好像花開放得美麗,會被人採折,樹長得高大,也會被人砍伐。所以,性能好的人,要能禁得起人間的壓力。一個人越能承受外在的壓力,以及他人的批評,就越有價值,越有成就,因為他有好的性能。

佛教有一句話叫「四大皆空」,就是說明人生、萬物都由地、水、火、風四大種元素組織而成,所以就具備了各種不同的性格。人應該要有大地的性格,能生長萬物、能承載一切;人應該要有流水的性格,能滋潤萬物、能隨遇而安;人應該有熱火的性格,能創造文明、能溫暖世間;人應該要有和風的性能,能瀟灑自在、能傳播種子,讓萬物生生不息。
人應該要發掘自己的性能,增加自己的性能,培養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禮義廉恥,所謂四維八德的性能,並且開發我們性能裡的寶藏,才能發揮人的價值。

──摘自《迷悟之間》第十一冊 p.280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