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一生弘法滿星河 萬里傳燈空雲天(節錄) | 人間福報

一生弘法滿星河 萬里傳燈空雲天(節錄)

THE MERIT TIMES
文/朱良劍(安徽博物院前院長)
字級
收藏文章
19觀看次
2016年4月,「兩岸博物館新能量價值論壇」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展開,星雲大師(中)於開幕式中為眾人開示、歡喜合影。 圖/如輝
文/朱良劍(安徽博物院前院長)

2011年,旅美畫家李自健的「人性與愛──李自健油畫祖國巡展」第十三站到達安徽博物院。策展的那些日子裡,我經常與李先生交流,感念於他的「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他說之所以能夠據此確立生命的目標,找對做事的依據,理順待人的態度,尋求內心的豐盈,完全得益於一位高僧大德,就是星雲大師。

這時,他總會很激動地說起過往的奇妙因緣:1991年春,偶然的機緣,讓正在美國留學的李自健,在洛杉磯佛光山西來寺結識了享譽全球的高僧星雲大師。幸運的是他深得星雲大師的賞識與加持,畫家得以搬入星雲大師提供的蒙蒂拉精舍潛心作畫。閉關的五百多個日夜,他創作出一百幅油畫作品。一天,外出弘法返回美國的星雲大師,向李自健提出:「能不能畫一幅表現〈南京大屠殺〉的巨幅油畫?」大師說他就是南京大屠殺這場災難的受害者和見證人。

1937年12月,年僅十二歲的少年星雲,在母親的帶領下,到南京尋找父親,找遍了血腥屠城,未果,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半個多世紀過去,大師為讓後人永遠銘記這段慘無人道的歷史,他深情囑託畫家去創作一幅警世之作。李自健不負大師厚望,在大洋彼岸洛杉磯,潛心創作三個月,終於完成這幅讓世人震撼,讓日本右翼勢力懼怕的巨幅歷史油畫。受星雲大師全球弘法的影響,他也攜帶著一百幅充溢人間大愛的經典作品,開啟了他的「人性與愛──李自健油畫全球巡展」,在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造成巨大的轟動與回響。

李自健的激情敘述,不斷撞擊著我親近大師的衝動,於是有了我五次面見大師聆聽開示的因緣,也心植五點智慧。

常存敬畏之心

第一次是在2013年4月,大師的「一筆字」展覽在北京的國家博物館盛大開幕。首次親見大師,大師面容慈祥,平靜如水,安忍如山,開示卻如洪鐘大呂,給人醍醐灌頂,令觀者動容。有一句開示我至今念念不忘:佛法、佛菩薩你可以不信,但是你不能不信因果。遇到一件事,當我們分析原因的時候,我們其實是在說結果;而我們在討論結果的時候,其實我們總是在查找原因,而兩者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其實,因果的背後就是人要有敬畏之心。舉頭三尺有神明,有敬畏之心方可自律。曾國藩在《誡子書》中寫道:「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習勞則神欽。」只有心懷敬畏之人,才會牢記「慎獨」二字,才有危機感,才能知方圓、守規矩,行之坦然。

常懷感恩之念

第二次拜見大師是在2015年4月,大師在佛光山開山寮接見來自大陸的宣傳文化代表團,彼時,大師特地把我安排在緊挨著他的左手邊坐下,我也得以最近距離聆聽法師的開示。我表達了仰慕大師的因緣,當大師聽到李自健的名字時,慈祥地笑了。那一次,我記得最深的一句話就是:「你要善待生命中的貴人,貴人不僅帶給你貴氣,也會充盈你生命的正能量。」那一刻,我領悟了常懷感恩之念是幫助一個人成長的能量加被。

感恩實質上是一種健康的心態,一種與人為善的同理心,一種心靈上的美好認同。2000多年前,我們的先民在《詩經》上記載:「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桃報李成為優秀傳統文化中包含的深厚的感恩思想。

古人曾總結出父母的十種恩情:第一,懷胎守護恩;第二,臨產受苦恩;第三,生子忘憂恩;第四,咽苦吐甘恩;第五,回乾就溼恩;第六,哺乳養育恩;第七,洗濯不淨恩;第八,遠行憶念恩;第九,深加體卹恩;第十,究竟憐憫恩。這夠你報答一輩子的。

在《三國演義》裡,蔡邕曾說:邕雖不才,亦知大義,只因一時知遇之恩,不覺為之一哭。現代意義上的知遇之恩,往往都是慧眼識英才的伯樂,如果我們有幸被人發現並挖掘自己的才能,借以實現個人的奮鬥目標,這就是你的貴人。「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知遇之恩亦當銘記於心。

還有朋友之恩。朋友倫理的精神實質是自由與平等。真正的朋友,經得起世態炎涼的檢視,經得起生命攸關的考驗,正如《史記‧汲鄭列傳》所說:「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朋友倫理的感恩精神在社會上起著重要的平衡與減壓作用,緩解了與不公現實的對立與對抗,增加了社會的友愛、溫情與活力。

常修身心之健

第三次是2015年10月,大師的「一筆字」在安徽博物院展出,年屆九旬的大師專程趕來,抱著病軀堅持坐了一個多小時,進行了「幸福生活與中華文化」的精采開示。大師說,我們的幸福生活來自於優秀傳統文化對我們性情的滋養,它可讓人修養身心,歡喜快樂。並給出四種修身法門:以樸素為生活,以慈悲來待人,以忍耐來處事,以結緣來交友。

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心口行,每一個人都是自我生命的雕塑者,我們的心口行決定了自己未來的命運,自己想的、說的、做的,這個心就是自己命運的主人,所以大師提倡「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這是最好的常修身心之健的捷徑。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修身功夫,古今同理。所以,大師從中華文化出發探討幸福生活的源泉,正是一脈相承。

常行喜捨之舉

第四次是2016年4月中旬,在佛光山的佛館會議廳,大師在外出弘法前,抽出寶貴的二十分鐘,與前來參加兩岸博物館館長論壇的客人會見並開示。其中一句話我記憶猶深:佛陀紀念館的文物是屬於全人類的,每個博物館都可以無償拿去展覽。大師開示語出《大般涅槃經》第十五卷所載:見行之人多修慈悲,愛行之人多修喜捨。大師曾出版《捨得》(簡體字版)一書,該書開卷明義:捨,看起來是給別人,實際上是給自己,有捨才有得。給人一句好話,你才能得到別人回你的一句讚美。而且要心懷歡喜心去捨,歡喜、捨得,喜捨才是發自內心的捨得。

捨得這個詞看似簡單,卻蘊藏著極為深刻的哲學道理。佛門中所講的捨,就是布施,捨是因,得是果,因果不空,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布施是一切眾生求得智慧、福報、健康長壽的唯一途徑,是獲得幸福美滿人生的一把金鑰匙,也是一切眾生捨妄歸真,了生死,出三界,離苦得樂唯一的正確方法。

大師倡導的喜捨就是「四給」: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給」是向外的,由我及人;「給」能克服我們內在的慳貪和吝嗇。每一個人都會有貪心、吝嗇心。對治慳貪和吝嗇心的有效方法就是喜捨之「給」;「給」還可以克服我們對欲望的貪著。一個自動「給」的人,他對欲望的貪著就會比不肯「給」的人要小。久而久之,貪著心就會愈來愈小,愈來愈淡,而一個貪著非常重的人,他看什麼都好,什麼都捨不得;「給」還可以增長我們的福德。一個人的福德從哪裡來?只有通過喜捨,廣種福田,才能在未來的生命裡得到福德。

喜捨是一種人生智慧和態度,是對擁有的東西進行決斷的情懷和勇氣,也是一種雅俗共賞、啟迪心智的生活禪。

常記根脈之要

第五次是在2016年4月底,九十高齡的星雲大師親自護持流落海外的河北幽居寺佛首回歸故里,在河北博物院舉行了「捐贈北齊佛首合璧入藏儀式」。在儀式上,大師談了捐贈的因緣和意義,「希望兩岸及各地華人像這尊身首合一的佛像一樣,找到自己的根。」

從自然界到人類,說到「根」總是很接地氣,氤氳著人間煙火氣。自然界裡有「樹大根深」、「根深葉茂」,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那是因為有根在;人老了會說「葉落歸根」,總想回到出生的故鄉,因為那是供給我們養分、陪伴我們成長的維繫。

音樂家蕭邦臨終前說:「請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這是千里萬里遠的生命執著。當年朱元璋當了皇帝,也不忘在故土興建明中都皇城,城門樓上掛著「萬世根本」四個字,他是從賈誼的「夫民者,萬世之本也,不可欺」得來的,這兒既有個人的衣錦還鄉,也有治國的基礎反思。

一個人,無論你走到哪裡,走了多遠,不管你是否迷失了方向,不管你累不累,只要記著你的根,都會有最溫暖的歸宿。

星雲大師說「心中要有根,才能開花結果」,願我們每個人都能牢記根脈,最終收獲繁花錦簇、碩果累累。

年年芳草綠,大師不日歸。

謹此深切緬懷星雲大師!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