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北美館「摩登生活」展 從「建築」窗口看台灣現代化 | 人間福報

北美館「摩登生活」展 從「建築」窗口看台灣現代化

THE MERIT TIMES
曹麗蕙
字級
收藏文章
68觀看次
台北市立美術館推出「摩登生活:台灣建築1949–1983」展即日起登場,圖為萬年商業大樓(1973),蔡柏鋒、陳昭武設計。圖/@台北市立美術館,2023。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台北市立美術館推出「摩登生活:台灣建築1949–1983」展即日起登場,民眾可透過「建築」這一觀景窗,如從台北市的萬年商業大樓、景美女中圖書館、台東公東高工聖堂大樓等建築,探尋台灣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文化的變遷,與多元且具現代性意義的時代樣貌。

展覽由吳光庭、王俊雄和王增榮三位建築學者共同研究策畫,吳光庭表示:「建築不僅是一個物理空間,更是對一個時代的生活方式、所思所想以及理想願景的投射。」二戰結束後台灣面臨政權轉變,1949年底南京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將不同的建築工法與觀念、生活方式一併帶來,對當時受日本殖民文化影響的生活方式產生影響。

前國立台灣科學館(1959,今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台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盧毓駿設計。圖/@農業部,1961。

展覽透過「美援」、「中國復古」、「中國現代」、「在地現代」、「非典型」以及「新生活」六個子題展開,展出逾兩百多件的作品、建築圖面、模型、檔案與影像紀錄等。

戰後初期,國民政府為塑造國家意象積極推動「中國復古」,位於台北市中正區的「南海學園」即匯集此風格建築群,從展區呈現的前國立台灣科學館模型及圖面可見仿中國天壇的攢尖式屋頂,然而在復古的外衣下,建築師盧毓駿受到柯比意(Le Corbusier)「建築散步」概念的啟發,透過環狀斜坡設計為使用者提供更能感知空間、光線、視覺變化的步行經驗。

1950年代末期,台灣經歷經濟高速成長、社會巨幅變遷和都市人口大幅擴張,「在地現代」點出廣泛吸收歐美日的影響,蘊蓄豐富多樣的在地建築經驗。被譽為台灣第一女建築師的修澤蘭,在建築生涯中為許多校園設計建物,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如花朵盛開的景美女中圖書館(1968),屋頂圓形天窗和鑲嵌彩色玻璃帶給師生神聖且舒適的閱讀環境。

景美女中圖書館(1968),修澤蘭設計。圖/©台北市立美術館,2023。

「非典型」子題涵蓋國外建築師設計,如入選全球三十大重要現代建築的公東高工聖堂大樓,由瑞士建築師賈斯特斯.達興登(Justus Dahinden)設計,清水鋼筋混凝土與無梁柱的「板結構」為現代營建技術的具體呈現。

 

公東高工聖堂大樓(1960),賈斯特斯.達興登設計。圖/©台北市立美術館,2023。

隨著經濟起飛與急速都市化,政府在1950年代興建公共住宅、也鼓勵民間投資興建公寓住宅,「新生活」展示中興新村的配置模型,拔地而起的南機場公寓、林肯大廈舊照片,不論是當時從地面邁向高層化公寓的垂直居住經驗、考量生活機能的公共設施,或是首創將廚房和浴廁納入室內的配置,皆展現對現代生活美好願景的期待與實踐。

除了居住議題,大型商場的設立也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其中作為許多台北人集體記憶的萬年商業大樓(1973)由各商家個別經營,通過寬敞的過道、設置多部升降梯與冷氣設備,重視購物空間的便利與舒適,成為都市化過程新消費形態的佐證。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