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大師全集17】佛法真義2 佛學思想64 我在眾中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全集17】佛法真義2 佛學思想64 我在眾中

THE MERIT TIMES
文/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32觀看次
感覺到自己「我在眾中」,並和大眾和諧相處,才能為人所接受。圖/陳碧雲
文/星雲大師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除了性格以外,還有各自的情緒,喜怒哀樂;對於自己任性,對於自己控制不了情緒,常常得罪大眾,脫離大眾,與眾為敵,眾人不喜歡,他就會變得很孤獨,為人捨棄,為人批評,實在可惜!

假如有人能可以知道,「眾」在團體的重要;例如:沒有士農工商的供給,我們衣食住行從哪裡來?如果沒有父母、師長、親朋好友,我一個孤獨的人,會有人煮飯給我吃嗎?會有人幫忙我照顧家庭嗎?

佛經裡形容十八層地獄,其中有一層地獄叫「孤獨地獄」。你不在眾中,獨自孤獨,就如身處地獄;你跟大眾生氣,你與大眾不和,古怪、鬧情緒、單獨、關門閉戶的時候,你不覺得好像處在地獄裡一樣嗎?

所以偉大的佛陀創造僧團,「僧」就是和合眾;有和合的大眾在一起,「六和敬」的僧團才能讓人敬重。佛陀的姨母,做了兩件衣服供養佛陀,佛陀說:「我只取一件,另外一件布施給其他的人,我只是眾中一員,一件就好。」

我們在家的弟子、出家的弟子,你要知道,你不能離世而獨立,你不能離開群眾而生存,你時時要感覺到「我在眾中,眾中有我」。我需要有眾,我就要對他們尊敬,我就要對他們包容,我就要對他們服務,我就要讓他們接受我。

他們當中有我,我中有他們,大家就好像一束花朵、一園果樹,多豐富,多美麗;只是一朵花、一粒果實,這太過單調、太過孤苦無依、太過醜陋了。一根木柴,哪裡能燒得出什麼火勢力量;要有很多的木柴,熊熊的火光,才能增加火勢和力量。一根手指頭打人,沒有什麼力量;假如是一個拳頭,他就會有很大的實力。

所以你有眾,你有團隊,你有朋友,你有不捨棄一個眾生的心;你如果自己感覺到「我在眾中」,我要和大眾和諧相處,你才能為人接受。



不要而有

不要,就是不貪取、不執著,不覺得這世間有什麼是我要強求的;所有一切都有自然的因緣。因緣很奇妙!不是你的,強求也沒用;是你的,即使你不要,你有因緣它也會來。

例如,你種菜,菜種下去了,需要澆水;突然間,下起了一陣小雨,那不就是給你好的因緣嗎?又或者你要弘法、講經,沒有適合的地方;突然間,有一個人出現在你面前說:「我有一個講堂,可以給你講經使用!」這不就是好的因緣嗎?可能你自己去跟人要、去跟人借,還不見得找得到啊!但是你有因緣,人家自然就會送給你。有時像人家要送禮物給你,你不要,人家卻一定要給你,你怎能不接受呢?所以「不要而有」,是很真實的。可見得一個人平常要懂得培養福德因緣,只要真心的想結緣,一直付出、播種,還怕沒有收成嗎?

因此,不要而有,不是貪求,不是巧取豪奪而來的;它是隨順因緣,該是你的就是你的,不該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你看社會上,常常有搶奪、詐騙等新聞,想想,這些人實在都是因為貪求「有」而犯罪的,但是他們最後都受到法律的制裁,到頭來還是一樣什麼都「沒有」了,所以貪求有什麼用呢?

當然,你也不要去嫉妒人家的「有」,人家有人家的因緣,我們暫時沒有這因緣,我們就積極主動的自己去培養。怎樣培養因緣呢?例如,你看到貧窮的人,你有錢,你就布施一點,給他一點因緣;他有了困難,找不到職業,沒法生活了,你主動提供他一點資訊,告訴他哪個地方有工作可以做。雖然只是口邊簡單的兩句話,但是你解決了他的生計、解決了他的困難,這都是給人因緣。你因緣給多了,人家怎麼會不回饋你呢?所以,佛光山開山時,我就提出「四給」:「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作為佛光山工作信條,就是要鼓勵大家與人為善,廣結善緣啊!

我一生以「不要而有」,我也奉行「以無為有」的人生觀,這「以無為有」,也就是以「不要而有」。但是,「無」怎麼會有呢?「不要」怎麼會有呢?我在與青年僧講話時,常提出「十無思想」,因為「無」比「有」更多。「有」,是有限有量,有窮有盡的;「無」,是無限無量,無窮無盡的。

另外,「無」也可以生「有」,像乾涸的湖裡本來沒有魚,但等到下了雨,有水了,魚就來了;你到了一個雜亂土地上,本來是沒有花草綠意的,你努力整地清理,並撒上種子,這土地就開始花開草長,生氣盎然起來了。所以,這個虛空、這個大自然,一切也都是隨著因緣而有的啊!你的心田裡有清淨的河水嗎?有清淨河水,裡面自然會看到很多的寶藏;你的心田裡面有廣闊的土地嗎?有寬廣土地,自然就會生長五穀禾苗。一切隨順因緣,不要而有啊!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