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大師全集17】佛法真義2 佛學思想58 舍利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全集17】佛法真義2 佛學思想58 舍利

THE MERIT TIMES
文/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25觀看次
能在舍利之外,懂得佛法的智慧,佛法的功用,比舍利子更為重要。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

最近數十年來,「舍利子」在社會上經常引起話題。舍利,在佛教的意義,叫作「堅固子」。就是人火化以後的骨灰、骨頭;因為骨頭不是皮肉,就不容易腐爛,比較能夠久遠的流傳,所以稱為「堅固子」。

舍利子,不是說一個人火化之後,從他的骨灰裡面找尋那個圓潤的顆粒,就稱作舍利子;應該說,是整個人火化之後,全身的骨灰都是舍利。圓潤的顆粒,可能是身上的假牙,或植入的鋼釘,或者裝飾品、鈕扣等,燒後所形成的任何形狀,一般人不懂,就把它當為舍利子,這是錯誤的認知。

舍利子,在宗教裡是很奇妙的事,也很難論定是真是假,誰來證明呢?也很難說出它的價值多少,誰能來定價呢?

當初釋迦牟尼佛在圓寂的時候告訴弟子:「我圓寂之後,火葬荼毘,舍利(就是靈骨)可以把它放在十字路口,建個寶塔,讓人來紀念,引發人向善、向真、向解脫道的心,給大家在信仰上有個目標。」

佛陀到底威德不同,所以荼毘以後,就有許多的靈骨;包括他留下來的頭髮、指甲等等所有物,應該都算是佛陀的舍利。對於這一位聖者身上遺留下來的遺物,當時八國的國王,各自從他們的國家前來爭取,佛弟子也很難應付;所以就有了佛教史上的「八王分舍利」的典故。

一百年後,虔誠的佛弟子阿育王,把這許多佛陀的紀念物,散播到全世界,建塔供養;甚至於在每一個重要的地區都建立石柱,紀念釋迦牟尼佛。所以現在歷史學家,都根據阿育王建立的這許多石柱,考據佛陀當時的歷史。

另外,像西漢長沙國丞相之妻的陵墓,近代被官方考古人員挖掘出來時,全身不爛,遺體還保留在湖南長沙博物館,被奉為「鎮館之寶」,那也是叫「全身舍利」。

因此可以知道,一張紙,畫一尊佛像,我們就說他很莊嚴,就向這一張紙崇拜;一根木材,把它雕刻成佛像,好莊嚴啊,我們就不叫木材,這是一尊佛像,並且向他禮拜。所以大千世界裡面的所有一切,只要與我的心相應,我認同它是什麼,它就是什麼;其價碼,就不是一張紙、一根木材,是在我心上信仰的價值。

像現在舍利子東傳西傳,你有舍利,他也有舍利,甚至還有五彩的舍利。當然,在佛教的信仰裡,甚至有人讀經的時候,經本上可以跳出舍利;拜佛的時候,地上可以湧出舍利;講經的人舌頭、牙齒裡,可以掉下舍利;甚至抓抓頭髮,頭髮裡面也有舍利。可以說,宗教它不比學術,它講究信仰;這個信仰就要看你的智慧,對它的了解、對它的認識。

所以關於舍利子,也不必好奇,也不一定要替它定真偽。我們在佛教裡面倡導平常心,佛陀的一生,他是不標奇立異,主要的是要示教利喜,要讓人明心見性,在生活中,給予人間社會一些服務、一些關懷,不是一定要人崇拜舍利。

現在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是在西安法門寺挖掘出來一顆佛陀的佛指舍利,甚至南京、北京等地,以及佛光山的佛牙舍利,都是稀世之寶。但我們主要的信仰,仍是在佛陀的智慧、佛陀的慈悲、佛陀的精神。所以佛陀自己都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因此,我們不可以太過強調舍利子的信仰,佛經不就是佛祖的舍利嗎?佛像不也是佛祖的舍利嗎?你信仰,到處都是舍利;你不信仰,就是佛的真身、真人站在你的前面,也是一位老比丘、老和尚,沒有什麼稀罕啊!

今天世界上的人,其實不要在自己的師父、師祖火化後,有幾十顆、幾百顆的舍利上著眼,反而要在他的遺物上、遺骨上看到他的智慧、道德,這才是信仰,不是說一塊骨頭就有那麼樣的價值。所以佛經提倡四句偈,你來宣說,其功德,比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布施還要重要,這是智慧,也是舍利,是我們心中的「堅固子」。

佛教二千多年來,給世間上一些人,披上許多神祕的色彩與迷信的外衣,反而讓人不能了解本來真實的佛教面目;真正佛陀的聖德沒有人研究,都在研究一些靈骨,這不是顛倒嗎?

假如我們能在佛陀的舍利之外,懂得佛法的智慧,佛法的功用,佛法能讓我們安身立命;這許多的密行,我覺得比舍利子更為重要。

苦行

初步與佛教接觸的人,在佛教裡聽得最多的,大概就是「苦」這一個字。

說到「苦」,一般人都很畏懼苦;但實際上,苦對我們是很有幫助、很有利益的。苦,給我們磨鍊;苦,給我們增上;苦,給我們學習;苦,給我們超越。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沒有十年寒窗苦讀,哪裡能考取狀元呢?你沒有台下的十年功夫,怎麼能在台上講出五分鐘呢?

所以,凡是想要成功的人,一定要通過苦的階段。學習不是苦,當你用心投入,學有所得,反而會覺得學習是很快樂的事;修行也不是苦,即使是修苦行,在苦行裡面也會有很多的禪悅法喜。因此,一個真正有修行的人,以苦為樂,苦中自有無比的喜樂。

比方,你認為念佛很苦,他認為念佛很快樂;你認為拜佛很苦,他認為拜佛很快樂;你認為布施是苦,他認為布施為善最快樂;你認為待人好、結緣為苦,他認為助人為快樂之本。就看你對苦是怎麼樣的看法,如果你能把以苦為樂、以苦為修學的課程,以苦行來超越、發展,你信仰的層次,必然就會提升。

過去有很多不合理的苦行,像拜火外道,他認為在河邊烤火、拜火是修行;如果是這樣,那麼木柴、稻草,在火裡面燒盡了,就是修行嗎?有的人以浸在水裡面,認為這是修行,那麼魚蝦就是最大的修行者?有的苦行者以吃飯不用手拿是修行,那麼鳥雀都是最大修行者?這一種苦行,是不合理的。

及至現在,也有一些寺廟門風,以錯誤的方式強調修行,不利人、只利自己,如穿破衣服,吃冷飯、剩菜,說是真修行,其實是連利益自己的修行都談不上。因此,有人問開悟者的修行功課是什麼?開悟後,日月依然是日月,人我仍然是人我,只是開悟前,「吃時不肯吃,百種思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開悟後則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好,那才是最好的修行。

所以佛陀不也批駁,過去印度九十六種苦行外道,那種苦行是不如法的行為;但是真正的苦行是正行、正道(八正道),以中道義的修行方式,去除兩邊極端的對立,沒有強用苦樂去做外相上的分別,而是在心地上下功夫,這才是修行的真義。

《金剛經》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是要我們放棄所有,而是強調佛法的中道。佛教裡的修行,你太苦了,冷冰冰的,也不得意義;你太快樂了,熱烘烘的,也忘失了自己。因此,佛教真正的修道,是不要太冷,也不要太熱,在苦樂之間,平常心是道;用中道的生活,用正常的生活,這才是佛教的修行法。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