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大師全集14法華經大意 13第四講③】 六根修持清淨 轉煩惱為菩提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全集14法華經大意 13第四講③】 六根修持清淨 轉煩惱為菩提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29觀看次
王卉娟作品〈無憂無慮〉。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文/星雲大師

(五)一心稱名──念念真誠善美

〈普門品〉裡還有一句「一心稱名」。「一心稱名」,就是一心一意的紀念你、尊敬你、學習你。稱名也不一定稱觀世音菩薩的名,稱釋迦牟尼佛的名,也可以稱念諸佛菩薩的名。

「名」代表一個人,例如:我的父母、我的師長,一切聖賢、大德……在我的心目中,他們是我的偶像,我嚮往他,稱念他,並見賢思齊,以他們為典範。我們念他、想他,自然就會跟他一樣。所謂念觀音、拜觀音,自己就會做一個觀世音。

平時,我們心裡都念些什麼?瞋恨?嫉妒?邪見?當然,念這些心就不好了。如果念慈悲、念道德、念正義、念忠孝、念仁愛,念念在聖賢,念念在好事,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心隨著念頭轉化,慢慢的身口意三業淨化,我們的人品、道德會昇華,心量也會慢慢擴大,如此用功久了,生命就會走向圓滿的解脫之道。

境隨心轉,假如天天心中念著:「周圍的人都很討厭!這個也討厭!那個也不順眼!」不用幾個月,我們的面相就會變得難看,人緣也會愈來愈差。如果我們很歡喜、很樂觀,對別人言行都抱持欣賞的態度,「沒有關係!你辛苦了!謝謝你!你很好!」平時總是和顏悅色的讚美人家,凡事說「OK!」常說「好、好、好」,表現得慈祥和善,當然助緣也會跟隨我們。

〈普門品〉裡說:只要一心稱名,求男得男,求女得女;若遇大火,火不能燒;落入大水,水不能淹……彷彿觀音菩薩很萬能,求什麼有什麼。如果我們點一把火,用自己的手指試驗一下,真能一心稱名,火不能燒嗎?用試探的心,給觀世音菩薩考試,是凡心、疑心,不合乎經典所說的「一心」,何能得到菩薩的幫助呢?

我剛創建佛光山不久,有一位朋友跟我借八十萬元,當時我的處境很困難,但為了幫助他,還是把錢借給他。幾年之後,他跟我說:「那個時候,我是試探你,看看你這個人是不是真的很慷慨。」後來,知道他用試探的方法在對待我,就覺得很沒價值;友誼是無價的關係,怎能用試探的心態來對待朋友呢?

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所得的「福德智慧之男」,是表示一心稱名可以開智慧,不是真的生個兒子;所得的「端正有相之女」,是指慈悲的成就,不是真的生了一個女兒。「若遇大火,火不能燒」,火是瞋恨的意思,起了瞋心時,只要一心稱名,瞋恚之火便能逐漸熄滅。「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水是愛欲之水,能使我們滅諸善根,沉淪苦海。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貪欲之水浪就能停息、平靜。

所以,觀世音菩薩的靈感,有時候不能從事相上去看,必須從理論上去實踐,這才是《法華經》的宗要。

(六)四安樂行──安住慈悲喜捨

「四安樂行」出自第十四品〈安樂行品〉。就是說修持《法華經》,能獲得四種安樂:一、身安樂行。二、口安樂行。三、意安樂行。四、誓願安樂行。

有了這四種安樂行,才能安住在慈悲喜捨中。經言:「常樂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佛陀開示我們,身體要遠離殺、盜、淫等惡事,常行善事;口中要常說柔軟語、慈悲語、讚歎語;心意所想的都是慈悲喜捨,所有的願望都是清淨誓願,如此修持,才能身心沒有障礙而安樂自在。

四種安樂行,與下面的「六根清淨」有關。

(七)六根清淨──煩惱轉成菩提

能得「六根清淨」的功德,出自〈法師功德品〉,受持《法華經》的人,佛法雖然講修心,但直入很難,迴入漸修,次第而進,比較容易成功。所以,應該先修眼、修耳、修鼻、修舌、修身,再修心,意思就是六根皆修。

譬如眼睛,可以修成「慈眼視眾生」。慈悲之眼、智慧之眼,能認清事理,辨別因果,就是慧眼;再修成天眼,能看見過去的事情、遠處的事、有障礙的事;再修成法眼,對真理、對佛法、對正見,能有正確的認識。如此,見法、見到真理之人,才能見佛。

社會上有一些名之為信仰佛教的人,眼裡往往只看見邪魔外道,看見是是非非、好好壞壞,卻沒有看見正道、正法;這些人離佛就很遠了。

耳朵的修行,要善聽,能聽進好話,還能將壞話聽成好話。現代人不大會善聽,常常把別人的好話誤會成壞話。有人大興問罪說:「你說的,是你說的。」那個人說:「我沒有,我沒有那樣說!」對方要解釋、道歉,他都不肯聽,這是不會聽話。我有一位在家信徒就是這種性格,後來,我已無意再教他,只說:「還好,你只是一個普通的人,假如你是法官,天下人都會被你冤枉了。」

不執著,才能聽到好話,也才能把不好的話聽成好話。善聽,會破除我們對於語言的障礙。要諦聽、留心聽、注意聽。如《金剛經》裡,佛陀對須菩提說:「汝今諦聽,當為汝說。」要用慧心才能有慧解,才能聽到言外的真正佛音、佛理。

有一些徒弟,我告訴他:「你到那一邊去。」話還沒說完,他立即走了。

我趕快補一句:「把我的茶杯拿來。」結果,他一去不復返。

我質問他:「我不是叫你去拿茶杯嗎?」「沒有,你是叫我到那邊去啊!」

為什麼會這樣?他沒有諦聽,沒有把別人講的話聽完。

善聽、諦聽之後,還要兼聽。常常有人來跟我講:「他打我!」我一聽他打人,這很嚴重。可能有的人就不問青紅皂白,聽了一面之詞後,就說:「把他叫來!」開始罵他、怪他。

打人是結果,要研究原因何在。把打的人叫來,問他:「你為什麼打他?」 「因為他把佛像弄壞、打倒,不得不給他一個耳光。」打得也有道理。

又問另一個人「為什麼打他?」「一個信徒來,他罵人,不准其他信徒進來拜佛。不給他一個耳光,他不知道對信徒要尊重。」也打得有理。

所以,不能只在結果上論斷是非對錯,還要了解造成結果的原因是什麼?我跟很多人來往,我的徒弟很多,但都沒有吵鬧、沒有是非,為什麼?我不會只看結果,還會去了解原因。所以,「偏聽則暗,兼聽則明」,就是這個道理。要聽得完整,聽見原因,不能只聽事情的結果。

鼻子的修行,能在人間聞到聖人的味道,聞到菩薩、佛陀、佛道的味道,即所謂「鼻根圓通」。《楞嚴經》中有「二十五圓通」,當我們能將眼、耳、鼻、舌、身修成圓通時,就能境隨心轉,把世間的境界轉成佛境,而不是心隨境轉了。

舌的修行,要能口說愛語、慈悲語、善法語、佛法語。

身的修行,要能端莊威儀,合掌禮拜,誠心念佛。

意的修行,能思慈和之樂,如果我們能夠進而想到:我要慈悲、我要公正、我要和平、我要助人,尤其要能夠有「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之念,這就是心的修行。所以,眼、耳、鼻、舌、身、意都修行,就能六根清淨了。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