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環保 | 人間福報

生活

汙染農地663公頃 電鍍廠遭彰縣追討1.1億整治費

【本報彰化訊】彰化縣農地曾嚴重受工廠排放重金屬廢水汙染,受汙染農地面積曾高達633公頃,2013年更查獲三家電鍍工廠以埋設暗管方式將含重金屬廢水排放到東西三圳,經歷十年投入高達1.1億元經費進行農地汙染整治,也創下全國首件土壤汙染向業者求償上億元全數清償案例。 彰化縣政府今(16日)舉行彰化縣重金屬汙染整治成果發表,彰化縣長王惠美、環境部環境管理署副署長林左祥、彰化地檢署檢察長張曉雯、法務部行政執行署長黃玉垣、保七總隊第三大隊大隊長蔡耀庭及農水署彰化管理處副處長廖文森等人共同見證彰化縣重金屬汙染整治成果。 王惠美說,彰化是半工半農的縣市,過去廢水直接排放,因汙染嚴重,甚至一度被說彰化米不能吃,讓農民非常困擾,受汙染農地面積曾高達633公頃,最高曾有330公頃農地列管,在檢警調努力查緝汙染下,2013年查獲的電鍍汙染案,也向業者求償一億多元,要讓業者知道不是只有被抓去關,還要賠償,要為汙染環境付出代價。 彰化縣政府今(16日)舉辦「彰化縣重金屬汙染整治成果暨全國首件土壤汙染求償上億全清償成果發表會。圖/林宛諭 「不要以為排汙沒人知道」王惠美說,彰化縣渠道已建置16座水質自動監測站,針對可疑汙染重點區位加強監控,業者不要存僥倖心態。在有效取締多家不法事業,也讓彰化水體重金屬汙染負荷較105年同期降幅達近7成,灌溉水質重金屬合格率已達到常態性100%水準,縣內15條列管重金屬汙染潛勢圳路也全數解列。 王惠美說,彰化縣歷經22年投入超過16億餘元經費及2萬人次,運用「汙染整治工法」移除土壤中的汙染物,並定期針對農地土壤品質監測,農地汙染已經全數整治完成。 彰化地方檢察署檢察長張曉雯說,彰檢在2013年由高如應、葉建成、鄭智文等三名檢察官辦案時穿著青蛙裝涉水查汙的畫面讓大家印象深刻,檢察官的過勞問題最近也引發關注,希望各界給檢方更多支持,也感謝各單位夥伴一起努力查緝危害國土犯罪行為,而回復環境的費用也都是來自納稅人的錢,業者也要付出代價。 林左祥表示,過去彰化縣電鍍工廠排放廢水的情況非常嚴重,造成農地汙染, 2013年發現問題的嚴重性,就啟動檢警環結盟,經過發動5波聯合查緝,總共查獲36家電鍍業者非法偷排廢水,大大嚇阻彰化地區電鍍業者的偷排狀況。 彰化縣農地曾嚴重受工廠排放重金屬廢水汙染,彰化縣政府環保局加強監控雨並與檢警投入查緝。圖/彰化縣政府提供 彰化縣電鍍工廠祥賀、藝松、蘇振輝等公司2013年因埋設暗管,以共管非法繞流方式將未經處理之電鍍廢水排放至東西三圳,致重金屬汙染農地,除遭彰檢偵辦訴追外,由於埋設暗管排放廢水時間長達15年,汙染既深且廣,也遭彰化縣環保局追討高達1億1005萬多元的農地整治費用,移送法務部行政執行署彰化分署執行。 彰化分署郭分署長景銘表示,歷經10年漫長而艱辛的執行,日前將最後一筆徵起款項1500萬元轉交環保局,終能順利將1億1005多元的代履行費用全數追討到帳,讓業者為自己的違法行為負起責任。

MORE

沙漠時裝秀 4萬噸廢衣當舞台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在智利阿塔卡瑪沙漠(Atacama Desert),近4萬噸舊衣服被扔在沙丘中焚燒,這些「廢衣山」體積非常巨大,從太空中都可以看到,且幾乎所有廢棄物都來自千里之外的國家,包括美國、中國大陸、南韓、英國等,因此被稱為「快時尚垃圾掩埋場」,是時尚產業對環境造成破壞性影響的象徵。一群環保人士為了呼籲世界重視地球永續,近日在該地區打造一個以「廢衣山」當舞台的「阿塔卡瑪時裝周」,8名模特兒身上穿的服裝,都是用垃圾堆中發現的物品製成。 據聯合國最新數據,每年有多達6萬噸的舊衣服被運往智利,該國是世界第3大二手衣服進口國。 其中一些衣服在二手市場轉售,但有3.9萬噸最終被非法傾倒在阿塔卡瑪沙漠;阿塔卡瑪沙漠是該國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以其超凡脫俗的美麗,以及觀星景點而聞名,但對於生活在垃圾場附近的民眾,它已成為一個毀滅之地。 非政府組織Desierto Vestido的聯合創始人阿斯圖迪洛(Ángela Astudillo) 表示:「來自世界各地的廢物最終抵達這裡,它們在不同的地區堆積,被焚燒,也被掩埋。這些垃圾對我們影響最大的是汙名化,因為我們被描繪成世界上最骯髒、最醜陋的地方之一。」 27歲的阿斯圖迪洛為了對抗這種無力感,她與另一個組織「時尚革命巴西」、巴西廣告公司Artplan合作,在垃圾山舉辦時裝秀,以提高人們對現實環境的認識,並說明可以用廢棄衣製成什麼新的裝扮。 地水火風服裝  象徵環境災難 巴西聖保羅、32歲的視覺藝術家拉莫斯(Maya Ramos)為策展人,並找來8名智利模特兒負責走秀。他從垃圾場收集符合地、水、火、風4種元素主題的衣服,並花24小時手工裁剪、縫合,讓每件衣服都象徵不同類型的汙染及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例如一名模特兒查理斯(Sadlin Charles)身穿多層牛仔布當作造型;土灰色襯衫體現服裝生產所造成的汙染,牛仔布鏤空設計象徵被沙漠灰塵覆蓋的衣服,而牛仔背心上的腰帶 ,代表該地區居民的生活,正受到這種環境不公正的限制。 另一個大地色調主題,代表地球土壤遭到汙染,褲子使用亞麻色則強調一種永續性的選擇,呼籲人們停止破壞大自然;白色時裝則以不同紋理及邊緣的米色調,讓人聯想大地、自然,並以白色圍巾象徵珍貴的清潔空氣。 拉莫斯表示,外觀以紅色當主視覺的時裝,代表火的破壞力。這件夾克布滿了鏤空,模仿不受控制的野火、有害的土地管理及森林砍伐,造成森林傷痕累累的景觀。酒紅色裙子象徵火的力量,突顯它在加劇溫室效應及全球暖化方面的衝擊。 化學衣物 200年才可分解 拉莫斯說: 「由於缺乏與自然的聯繫,人們正在無節制地消費超出他們需要的東西。」 平均而言,每個消費者購買的衣服比20年前多60%,每年產生9200萬噸紡織廢料。據聯合國稱,時尚業是世界上最大的汙染源之一,產生地球上約20%的廢水及約10%的溫室氣體排放。成衣商更表示,經過化學處理的衣物,須至少200年才能被生物分解,幾乎與輪胎、塑膠一樣毒。 拉莫斯不只希望時裝周能夠製造話題,讓世人正視快時尚災難,他強調:「我們需要系統性的變革。」

MORE

中南部空氣品質提升 環境部推電力、石化業改善

【本報綜合報導】環境部今(5/14)日天表示,中南部因常位於東北風背風側、易有擴散不佳的情況,空氣品質相較於北、東部的確較嚴峻;未來將就電力、石化業及車輛機具等推動全方位改善,加速提升空氣品質。 環境部與國家衛生研究院過去8年攜手合作探討本土空汙與健康影響的關係。環境部新聞稿表示,中南部地區空氣品質相較北部、東部確實較為嚴峻。 環境部說明,由於中南部在秋冬時期東北季風吹拂下,受中央山脈阻擋,使該區域為背風區,風速減弱較容易產生汙染物擴散不良情形;將針對主要排放源電力業、石化業、車輛機具、露天燃燒等推動全方位改善策略,預期該區域的空污排放減量將占全國7成3,以加速中南部空氣品質改善。 環境部指出,自民國105年起陸續推動各項空汙改善工作,截至112年,全國及各區域空氣品質皆有明顯改善,以細懸浮微粒(PM2.5)為例,全國年平均值已由105年20微克/立方公尺(μg/m3),下降至112年13.7μg/m3。 環境部表示,4月29日已提出空氣品質標準修正草案,未來將以12μg/m3為目標,目前正值預告期間,歡迎各界持續提出相關建議,讓這次空氣品質標準的訂定能更加完備。

MORE

環部強調碳費制定今年完成 3子法預計8月公告

【記者吳亭頤綜合報導】環境部原定2024年第1季決定碳費費率,但公布期程一延再延,目前雖已召開3次審議會,但仍未有具體決議。據了解,碳費預告時程將改為今年12月預告、明年3月公布,碳費徵收恐延至後年。環境部今強調碳費費率制定是今年一定要完成的工作,而碳法子法預計8月公告。 氣候變遷因應法去年2月上路後,環境部開始研修子法,今年4月底預告「碳費收費辦法」、「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及「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等3項草案;而碳費費率原訂今年3月預告,但碳費審議會至今未觸及深水區。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今天說,今年4月29日預告碳費徵收的三項子法草案,預告期間為60日,於子法草案預告期間也將與各利害關係人辦理子法草案的說明會,蒐集各界意見之後召開研商會議,預計8月底前可完成三項碳費子法的發布作業,讓碳費徵收對象能及早規劃減碳措施與至2030年的減碳路徑,並提出自主減量計畫的申請。 對於外界關心的碳費費率審議進度一事,氣候署表示,目前已依第3次碳費費率審議會的決議,進行各項碳費費率情境(含一般費率及優惠費率)之減量及衝擊評估的試算工作,將於下次費率審議會提出不同費率情境模擬試算結果,供委員作為費率審議之參考。 至於審議會的開會時間目前正在調查中,環部強調碳費費率制定是今年一定要完成的工作,將加速進行相關法制作業。 氣候署補充,5月10日邀請全國工業總會、鋼鐵公會、水泥公會及造紙公會召開第1場的碳費子法草案說明會,並報告三項子法草案內容,會中也就減量指定目標的設定方式、自主減量計畫申請、優惠費率適用、自主減量計畫執行進度查核及碳費追繳方式等議題進行意見交流。 氣候署表示,後續將針對不同產業之碳費徵收對象以及關心碳費制度之相關團體,持續辦理碳費子法草案說明,以便蒐集各界對於三項子法草案之意見與建議。

MORE

倒垃圾不用追!環管署再補助11個縣市定時定點收運

【記者吳亭頤台北報導】不少地區民眾為了倒垃圾追著垃圾車跑,環境部環境管理署提升垃圾收運時清潔隊員和民眾的安全,自2021年起推動垃圾定時定點試辦收運,補助20個縣市辦理97條路線試辦以定時定點方式收運垃圾,今年度將再支應新台幣599萬6680元,補助11個縣市辦理48條試辦路線。 環管署說明,目前大多數地方環保機關以沿街收運垃圾為主。全國有3876條垃圾收運線,民眾需配合垃圾車時間倒垃圾,若遇天氣不佳、交通壅塞或是連假後垃圾爆量等情形將影響垃圾車抵達時間。 另外,沿街收運因清運點數量多且間距短,大多數收運車輛隨車隊員為避免頻繁上下駕駛艙而影響清運效率,多以站立於車後踏板或後車廂內進行作業,增加發生墜(滾)落事件的風險。 環管署指出,定時定點垃圾收運方式,可減少清潔隊員站立車尾及頻繁上下車的情形,目前全國定時定點收運線已達579條。 環管署鼓勵地方政府在既有收運垃圾的線路下,逐步推廣調整垃圾定時定點收運,今年5月10日辦理垃圾定時定點與專區收運試辦觀摩會,邀請各地方政府環保機關清潔隊及全國環保公務機關總工會參與,並請台北市環保局及宜蘭縣羅東鎮清潔隊分享定時定點收運經驗。 環管署表示,定時定點垃圾收運模式早已是台北市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點收運短則5至10分鐘,長則30分鐘以上,使清潔隊員垃圾收運有充分時間,民眾丟垃圾不追趕;宜蘭縣羅東鎮定時定點收運垃圾同時,結合資源回收教育宣導,資源回收變賣價成長20%,110個定點減少清潔隊員車斗站立時間每條約50至81分鐘。 另外,環管署呼籲民眾確實配合垃圾分類回收排出之規定,例如鋰電池、行動電源及高壓氣瓶(如卡式爐瓦斯罐)等物品如投入垃圾車易造成起火、爆炸,應勿混入垃圾中,應將高壓氣瓶內可燃性氣體或液體排空,再妥善交付給資源回收車。

MORE

全球最大碳捕捉廠 「長毛象」啟用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全球最大的碳捕捉廠8日於冰島啟用,透過直接從空氣吸除二氧化碳並封存地底達到減碳。專家界認碳捕捉可用於難以做到淨零排放的領域,與造林或其他綠色科技相輔相成。 《華盛頓郵報》指出,瑞士新創公司Climeworks於8日在冰島的赫利舍迪(Hellisheidi)啟用當今最大的吸碳廠「長毛象」(Mammoth)。這間吸碳廠的目標是每年吸除3萬6000公噸的二氧化碳,等同減少路上8600輛車。 「長毛象」除碳能力將是原紀錄保持者「虎鯨」(Orca)的9倍;虎鯨廠也是Climeworks旗下的除碳廠,2021年同樣開設於冰島。 從空氣吸CO2  封存地底下  相較專家圈稱世界每年要從空氣中清除數以百萬計噸的碳才能達成氣候目標,長毛象廠的能力仍遠遠不及,但至少碳捕捉的發展已開始超出實驗室規模,不再是紙上談兵。 長毛象廠基本上像一台巨型空氣濾淨器。風扇將空氣吸入一系列用於捕捉二氧化碳分子的過濾器,然後交由另一家Carbfix公司把二氧化碳與水混合後打入地下深處,與玄武岩產生反應而變成石塊,算是一種「直接空氣碳捕捉和封存」(DACCS)技術。 整個除碳過程依靠冰島富含的地熱能,讓機器運作之餘不會產生更多碳排。外部科學家在《自然》(Nature)期刊2021年一篇分析證實,Climeworks的虎鯨廠和另一先期試點工廠確實能做到除碳同時產生極少碳排。 用碳捕捉輔助 可對付頑碳 剛締造新紀錄的長毛象廠應很快會被超越。美國石油巨擘西方石油公司(Oxy)一間子公司計畫在德州啟用的除碳廠,預計一年可吸除50萬公噸碳,相當於11萬9000輛車的碳排;Climeworks自身也在美國路易斯安納州設計新廠,號稱到2030年底前每年能吸除100萬公噸碳,約合23萬8000輛車的碳排。 從大氣捕捉碳當前存在爭議,批評者認為這項技術會淪為繼續使用化石燃料的藉口。然而2022年一份聯合國報告歸結世界在溫室氣體減排上遠遠落後,若要實現氣候目標,「不可避免」要直接從大氣捕捉一些碳排。 儘管太陽能板、風力渦輪機、電動車和其他成熟綠色技術可減少世界大部分溫室氣體排放,但聯合國氣候科學家預測到2050年底前,航空旅行、海運和煉鋼等產業仍難百分百達成淨零排放,成為「頑強碳排」。 為能達成氣候目標,國際能源總署(IEA)估計每年恐須直接從空氣移除最高達6億噸碳排,研判確實需要一定的碳捕捉來消除頑碳。

MORE

廢棄物回收再利用 木塑複材捍衛森林

文/李盈、李小敏 在非洲國家,垃圾處理一直是惱人的問題。在肯亞,這個問題更為嚴重。 肯亞曾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國家,樹林濃密繁茂,擁有世界上最生動的自然景觀,但在全球化趨勢下,為了改種經濟作物,短短十多年間,該國至少22萬2000多英畝的林木被砍伐摧毀,森林覆蓋率只剩不到2%(世界各國的平均值為31%)。 肯亞人普遍貧窮,儘管每年大量的年輕人投入勞力市場,仍無法挽救極低的就業率。多達36%的肯亞人生活在貧窮線下,既沒有工作,每天收入也不到1.9美元,在經濟條件匱乏下,犯罪活動日益滋生。 廢棄物問題超嚴重 肯亞居民的居住環境十分簡陋,衛生條件不佳。人們會把垃圾隨意丟棄在街道上,單是首都奈洛比,每天便能產生2400多噸的廢棄物。 若放眼整個肯亞,平均每日製造2萬2000噸廢棄物,其中超過20%為塑料垃圾,因為體積龐大,導致下水道嚴重堵塞,街道髒亂不堪。愈來愈多的垃圾流入湖泊與河川,對自然環境造成侵蝕破壞。雨季更慘,大量的垃圾堵塞排水系統,帶來洪水災害。 奇女子的回收革命 Lorna Rutto從小成長於肯亞的貧民窟,她非常清楚肯亞的經濟與環境,卻渴望帶來改變,保護樹林,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並增加就業機會。這顆夢想改變的種子,到她成年後正式發芽茁壯。 創業之前,Rutto曾在銀行工作。在一次次收租的過程中,她企圖改變的心念變得更加強烈。「每次收租,是我最接近貧窮的時刻。我眼睜睜看著人們簡陋惡劣的居住環境,家具破敗不堪,下水道堵塞發臭,他們沒有工作,沒有出路,犯罪活動猖獗。這些可怕的畫面日夜盤據在我腦中……」 終於,她下定決心,回家告訴家人她要用廢棄物來創業,她要帶領窮困的人民走出一條新的道路。在肯亞電信公司(Safaricom)的基金會與卡地亞女性創業獎(Cartier Women’s Initiative Awards)幫助下,Rutto創辦了社會企業「EcoPost」,為當地的弱勢族群提供就業機會,把廢棄物重塑為木塑複材。 廢棄物變木塑複材 與一般公司不同,EcoPost是由各類社會團體組成,其中80%為女性,包括想要補貼家用的婦女、失業者、吸毒或有犯罪前科的年輕人。每15到30人成立一個小隊,以貸款的方式獲得一台粉碎機。 他們在不同街區與據點,搜巡並粉碎收集來的廢棄物。每當小隊上繳500公噸已被粉碎的廢棄物,公司會從貸款中扣除一定額度,直至還清為止。 增加收入也可創業 EcoPost一改傳統傳拾荒文化──將廢棄物轉賣中間人,換取微薄收入的做法,將過程正規化、組織化,為員工提供穩定與公平的收入,甚至讓他們擁有自己的團隊。等員工們有足夠的經驗後,鼓勵他們自行徵召新隊員,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由於每公斤回收塑料能換取0.17美元,如今員工平均每天能賺5美元。EcoPost矢言利潤會與員工分享,目前公司員工已超過2000人,根據換算,員工的單位收入至少是當地最低工資的1.5倍。 打造全新綠色建築 至於其營運模式,則是:各隊上繳的廢棄物,會被送回EcoPost的廠區加工,經機器來回碾壓,然後混進枯枝、稻殼、咖啡殼等天然材料成為纖維,最後經由高溫塑形,變成木塑複合材料(WPC)。 與塑膠相比,木塑複合材料對環境更為友善。一來它的熔燒溫度比塑膠低,減少了能源消耗;二來它兼具了塑膠的耐用性與木製品的溫度,它不像天然木材一樣會腐爛,不會被白蟻侵蝕,卻像木頭一樣容易切割、鑽孔,且擁有更長的壽命。 可塑性高用途多元 EcoPost所生產的木塑複合材料,可用來製造家具、柵欄、地磚、難民帳篷、交通標誌、貨架……等,它有效減少了森林砍伐、城市廢棄物與社會問題。幸運的是,它成立的時間恰逢當地政府振興交通建設的高峰期,Rutto找上承包政府基礎建設的業者,成功說服對方使用木塑材料做基礎建設。 EcoPost順利切入建築材料的市場,不單為肯亞道路製造電線桿,為居民的住房提供木地板、還為當地畜牧業與野生動物園供給圍欄……順利改變了當地砍樹做建材的傳統,名聲還紅到海外,獲得許多鄰國的訂單。 保護森林成果斐然 EcoPost創立以來,已蒐集了超過300萬公斤的塑膠廢料,建造超過3萬多種建築、戶外與家用產品,拯救了約5000英畝的森林,避免了超過1.6億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 EcoPost更為社區創造了超過100個直接就業與5000個間接就業的單位,順利為當地提供工作機會並提高經濟水準。Ecopost的目標:在未來繼續培訓5萬多人,拯救1億棵樹,減少5億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 推動培育環保人才 在公司內,Rutto並定期與EcoPost的年輕夥伴進行腦力激盪,舉辦比賽,希望用廢棄物做出更好的產品。她會觀察哪些團隊可以發揮創意用廢棄料做出美觀的桌子、門板或是床架,輔導比賽團隊,為他們舉辦管理技能相關的課程。 Rutto並宣布,未來她計畫用創意與手作的方式,培育200位創業家,創造超過2000個工作機會。她相信不單是肯亞,只要有更多人能一起為環境的永續獻上一分心力,未來一定會更美好,且充滿希望! 導入校園實踐環保 Rutto知道回收製造業不單是全球趨勢,更能解決全球垃圾氾濫問題,是降低資源浪費最好的方法。Rutto貫徹創業的初衷,在公司外,提倡環保教育,推出專為中小學生量身訂做的環保培訓之旅「學生環境教育計畫」。 該計畫一次可培訓50位學生,為學員進行3~4小時的互動討論與思想交流。目的在提高學生們認知能力,學會應對日益嚴峻的環境與經濟挑戰。 在課程中,Rutto會介紹回收產業的各類實際應用、要求、挑戰與機遇,再到氣候變化、廢棄物管理、永續資源,以及如何用創新的方法實踐環境永續。為提高效果,Rutto會讓學生在實際考察前分享行程與目標,增加學員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除了產製木塑材料,Rutto還想到了另一種回饋社會的方式,她興起了「學校圍欄計畫」,用低於常規的價格,為教育機構架設新的圍欄,交換條件是合作的學校要共同實踐廢棄物回收活動,鼓勵師生主動收集與圍欄、欄柱相同重量的塑膠垃圾,養成減少環境汙染的好習慣。

MORE

我國首本氣候變遷科學報告 助力調適行動

【記者吳亭頤台北報導】氣候變遷因應法上路後,國科會依其規範撰寫「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這也是氣候法公告後,我國第一本氣候變遷科學報告,協助各部會、地方政府研擬因應氣候變遷所做的調適行動時,作為科學性的依循基礎。 國環院與國科會今日在交通部中央氣象署舉辦《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24:現象、衝擊與調適》公開說明會,這是氣候變遷因應法通過後,由國科會和環境部首度聯合公開發布之科學報告。 國科會過去曾對應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評估報告,編制台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11、2017版;氣候變遷因應法上路後,2023年起由國科會「台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進行本期科學報告之編寫進程,並於今年公開。 環境部次長施文真致詞表示,這份氣候變遷科學報告最重要的應用,便是協助各部會、各地方政府研擬因應氣候變遷所做的調適行動時,作為科學性的依循基礎;國內產業面對全球性減碳議題、韌性永續的經營策略時,可以提供最好的參考。 《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24:現象、衝擊與調適》由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以及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研究所教授李明旭擔任主編。兩位主編於會中說明科學報告費時1年半的編撰流程以及科學關鍵重點。 科學報告提到,如果全球暖化無法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台灣的夏天可能長達7個月,高溫超過36°C的天數將增加75天,除了增加人體健康威脅與都市熱島效應外,水稻、玉米重要糧食作物與畜牧產量皆因高溫影響而減少,海水的升溫也會影響漁獲與養殖漁業;在生態影響上,天然森林面積適合生長的海拔高度將提高173公尺。 科學報告也顯示,全台用水相對敏感的春季,其連續不降雨日數越來越多,豐枯水期的差距增加,乾旱事件的強度及頻率會提高;極端暴雨將成為新常態,現在50年才發生的極端降雨事件,未來可能每10年就發生一次;未來侵台颱風個數受暖化影響,數量將變少,但颱風的風速與降雨會有增加趨勢,對台灣的水資源管理與災害風險都會造成影響。 主編許晃雄及李明旭強調,此報告反應了科學社群對於現階段國家推動調適工作的期許,期許國家在氣候治理上,除了政府部門現積極推動淨零減碳工作,也應加強重視因應水資源、農漁業、生態系統國土規畫、人體健康在未來降雨不均、熱浪、海平面上升等衝擊下之調適工作,也期待科學資訊的彙整對調適政策的研擬與推動有所助益。

MORE

全球海洋大數據 助益新能源開發

【記者曾博群綜合報導】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分析過去70年(1951-2020)全球海水表面溫度、近海面海風風速、波高等歷史大數據,找出海水表面溫度上升超過攝氏1度對全球海風及波高之間的相互影響,相關研究成果於2月刊載國際期刊《應用能源》,可以提供開發新能源的參考。 持續升高的海溫,會使得海洋因熱膨脹而加速海平面上升,也會增強海面上的熱對流,導致海風更為強勁,進一步引發更高的風浪,並產生更大的波浪能。 波浪能是風能在海洋表面上轉化為動能的結果,而風能的強弱與氣候、季節和地區的海溫有關,海洋表面溫度高有助於增強海風,進而形成更大的海洋波浪。 在國科會工程處及自然處計畫支持下,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團隊解析過往70年的海洋大數據發現,海表溫和波浪能之間存在著因果關係,當全球海表面溫度超過70年平均值1°C時,全球平均海風風速將增加0.8m/s,海風增強使得波高提高0.5m,間接使全球平均波浪能上升32.8kW/m。 這項研究成果顯示,以全球範圍而言,位於南緯30°至南緯60°之間的海域,占全球波浪能的52.3%,為全球波浪能總量主要分布地區。 若以各大洋個別來分析,南太平洋海域,占全球波浪能的28.3%,其次是南大西洋的23.3%、印度洋15.1%、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地區,分別占約9.6%和9.3%。 研究進一步指出,以全球尺度而言,海水表面溫度與海風風速之間的相關性存在一年的時間延遲,當全球平均海表溫升高約一年後,全球平均海風才有顯著且普遍的增強。 然而海風風速與波高、波浪能之間,則沒有發現明顯的時間延遲,亦即,當海風增強時,幾乎可同時驅動較高的波浪,並產生更大的波浪能。 「前瞻能源」被視為太陽能與風能以外重要前瞻再生能源技術,風能和太陽能在發電上受限於時空的特定因素,而前瞻能源當中的海洋能的持續穩定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風能和太陽能的間歇性。本研究使用70年的大數據探討海洋能的潛能,可以提供開發新能源的參考。

MORE

氣候政策落地關鍵 專家呼籲公開科學證據

【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今年是台灣討論與完成兩項氣候重要政策的關鍵點,包含當前正在討論的碳費費率,以及下半年即將討論台灣在2030年應設定的減量幅度,專家呼籲,政府應公開政策制定討論過程與評估碳費科學資訊,以利大眾了解碳費效益與衝擊。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今舉行「碳費與減量管制目標的科學可行性」記者會,邀請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蕭代基、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助理教授謝依芸分享制定碳費應考量的因素與衝擊,以及評估氣候政策減量成效的方式。 蕭代基指出,制定碳費與管制目標都是達成淨零重要的政策工具,但目前政府並未公布制定政策所依據的資料與討論,使外界難以了解減量效益並評估衝擊。此外,相關的研究資料不僅未對外公開,公部門之間都未必有良好的數據與資料交流,較難達成部會與各項政策間的加乘效益。 蕭代基舉例補充,制定碳費費率的方式有多種可能的情境與規畫,包含從預定目標碳價(如歐盟碳交易價格)用利率為成長率,往回推估起徵碳價、依循減量目標階段性設定碳費級距、依循固定成長率逐年調整等等。 然而我們目前並不清楚,政府制定碳費制度及多種折扣措施的依據、估算與因應措施,政府是否有碳費政策成本有效性分析及環境經濟與社會影響評估報告,這將難以更進一步以研究為基礎,評估徵收碳費導致的衝擊。 謝依芸以電動車政策為例,說明科學研究、數據開放與跨部門合作的重要性。謝依芸指出,以模型評估現在電動車的政策,可以發現2030年公車電動化、2040年禁售燃油車的政策已經可以大幅度減少碳排放,但距離運輸部門的減量目標仍有一段距離。謝依芸認為當科學研究的結果發現落差,才有機會儘早調整政策工具,達成目標。 謝依芸也提醒,沒有任何一種模型是百分之百準確的,唯有政府公開與釋出更多的資訊,在設定模型評估的情境時,才能更貼合實際社會與產業情況,優化評估的結果。同時更精確評估減量政策或碳費所帶來的衝擊,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得以即時將評估結果反饋給政府,以利調整政策方向與措施。

MORE
/7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