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環保 | 人間福報

生活

碳費費率公布時間延宕 薛富盛:不應以喊價方式決定

【記者吳亭頤綜合報導】環境部原本規畫今年第一季公布碳費費率,但昨日召開第二次審議委員會仍未有決議,環境部長薛富盛今坦言,確實與當初規畫有落差,但強調委員認為應審慎評估碳費課徵對產業層級之影響,不應以喊價方式決定費率。 環境部原定今年第一季公布碳費費率,昨日下午召開第2次碳費費率審議會,最終未能決定,下次會議預計將於4月召開,碳費費率時間表確定延宕。 環境部長薛富盛今日出席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針對「邁向碳有價時代,碳費擬定時程表及碳費審議委員會相關內容」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針對碳費費率未能如期公布,薛富盛表示「很抱歉」,確實與當初規畫有落差,環境部以主責單位去規畫是應當的,委員們提及應以科學為本討論,認為與其用喊價的方式,馬上投票決定費率,還不如請環境部提供更周全的資料,因此環境部會尊重審議會決定。 薛富盛會前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在碳費審議委員會尚未成立之前,環境部的確希望能在3月底能夠討論出碳費費率,但在審議會成立之後,費率審議就交由委員會來進行。 薛富盛指出,委員認為應審慎評估碳費課徵對產業層級之影響,包含之前立委提出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影響,加上過去國內環境也有一些變化,央行利率調整、台電調漲電價等因素,委員會認同不以喊價的方式決定碳費費率,因此昨天會議沒有做出決議;至於其餘氣候變遷因應法重要子法,將在3月底或4月上旬預告。 民進黨立委林月琴詢問是否在520之前可以決定碳費費率?薛富盛答詢時表示,這塊屬於委員會的權責,站在環部的立場會全力提供審議會所需資料,強調會完成法制面的工作。

MORE

椬梧溼地生態探索 海漂垃圾造廢船

【記者江俊亮雲林報導】雲林縣口湖鄉椬梧溼地生態豐富,為了讓學生了解溼地生態,縣府推出「海口造廢船」體驗課程,帶領學生實地探索之後,自發清理海漂垃圾,並將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打造屬於自己的特色船隻,透過「做中學」方式探索環保。 縣府表示,椬梧溼地位於北港溪與牛挑灣溪出海口,是由水域、草澤、泥灘、潮間帶組成的溼地,動植物豐富,去年記錄到淡網紋裸胸鯙、波路荳齒蛇鰻等魚種,也觀察到黑面琵鷺、魚鷹等保育類鳥種,是雲林沿海生物多樣性的代表區域之一。 為了環保永續,讓民眾了解椬梧溼地的生態環境,縣府委託嘉義大學進行水文與生態教育,帶領學童到海堤邊,走入溼地觀察、探索溼地生態系統,深入體驗及感受溼地的美麗和價值,也讓學生了解海廢及海漂垃圾的由來。 接著學生們透過自主淨灘、回收海漂垃圾再利用等方式,學習海洋保育的重要性。學生們將撿來的海漂垃圾分類,創作出各種不同的海廢船,透過「做中學」方式,了解溼地生態特色、環境問題等,並反思如何改善溼地生態環境。

MORE

生活減塑大挑戰 地球公民一起來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嗶嗶!你今天追查「角落怪塑」了嗎?慈心基金會於今年3月中旬,啟動2024「bb減塑大集合—角落怪塑Bye Bye」活動,號召全民一起以淨街、淨灘、淨山、減塑等,追查四散各地的塑膠垃圾,投入守護環境海洋行動。 塑膠垃圾的反撲與危害,已是全球亟思對應政策的環境議題,慈心基金會本著守護環境生態的責任,多年來偕同產官學界,投入減塑教育、政策倡議與產業連結等,倡導「生活減塑」的理念。 繼2022年首次舉辦「bb減塑大集合—追查角落怪塑」活動,推動「全球淨街」,獲得各地學校與民眾熱烈迴響,認知源頭減塑及環境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科學家首次在近80%的受測者的血液中檢測到「微塑膠」。國際研究指出,塑膠微粒可能造成肝臟發炎及硬化,對腸胃道、肺部、基因功能也會造成影響。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欣診所院長顏佐樺醫師指出,人類使用的塑膠製品及清潔用品等常會添加塑化劑,透過食物、空氣、皮膚接觸等方式在體內形成「假性荷爾蒙」,進一步干擾內分泌系統,間接影響心血管、代謝、甲狀腺、神經系統。 根據聯安研究統計台灣3千5百筆檢測「環境荷爾蒙分析」資料顯示,近4成的人有塑化劑指數異常情況,顯示環境荷爾蒙早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人體健康。 從近年,來台灣國際淨灘行動記錄表的整理數據,可發現塑膠材質的海洋廢棄物占9成以上。以最新2023年資料來看,塑膠類材質的廢棄物,占91.1%,而其中的75.2%又與飲食有關。 「bb減塑大集合—角落怪塑Bye Bye」活動開跑海報。圖/慈心基金會提供 慈心基金會今年「bb減塑大集合—角落怪塑Bye Bye」活動,共分「全球淨街」、「生活減塑大挑戰」及「領航企業」三面向。3/15~5/15「全球淨街」起手式,4/14~5/11進階版的「生活減塑大挑戰」,帶動民眾認知塑膠汙染與自身行為的關連,歡迎各界志同道合者,點開活動網站 https://bbrally.org/,共同響應。

MORE

觀測空汙變化 環境部邀NASA科研飛機飛台

【中央社台北訊】環境部表示,美國NASA三度來台進行空氣汙染物即時變化觀測;觀測資料將綜合解析高屏地區空汙成因,並提供衛星驗證、模式評估及管制策略參考,精進台灣空汙治理。 環境部13日發布新聞稿表示,爭取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DC8飛機13日再次飛航到台灣,配合七海計畫高屏3D空品實驗,執行第3次密集觀測空氣汙染物即時變化。 環境部監測資訊司長謝炳輝表示,本次同樣有NASA飛機DC8及GIII來台進行空品實驗;DC8由韓國起飛至泰國,GIII則是由菲律賓起飛來台,觀察範圍為屏東至台中一帶高空;本次觀測完成後,環境部仍會力邀NASA下一次合作機會。 環境部進一步說明,13日為東風型態,可能導致中南部汙染物持續累積。這次DC8飛航到台南及高屏地區,高度維持2000英尺(610公尺)低飛,另到台南及嘉義機場則降至46英尺(14公尺),可更貼近地面量測空氣汙染物變化,以了解大氣環流、汙染源及地形等對空氣品質的影響。 環境部表示,NASA飛機DC8及GIII曾於2月15日,以及GIII於2月28日成功飛航至台灣4小時,原定2月28日飛行的DC8飛機因引擎臨時出現問題,當日僅有GIII飛機飛航至台灣協助量測區域空氣品質,同時密集觀測到境外與本土汙染疊加影響空氣品質達橘色提醒等級。 環境部指出,前2次密集觀測已採集臭氧(O3)、細懸浮微粒(PM2.5)、揮發性有機物(VOCS)、金屬元素、有害物質、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塑膠微粒及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等共550個樣本。 DC8飛機再飛航到台灣,並與氣象署、交通部民航局、空軍氣象聯隊、各地方環保局、國內外20所學研單位45名教授學者等協作,動員超過200人進行第3次連續48小時不間斷密集觀測,為綜合解析地形、大氣環流與空氣汙染物三度空間隨時間變化的國際聯合觀測。

MORE

幽靈道路 亞太區雨林最大破壞者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一項新研究發現,因為農地開墾、樹木盜採等,許多交通工具穿越熱帶雨林,行經的軌跡成為未受政府監管的「幽靈道路」(ghost roads),導致亞太地區的雨林遭到破壞。研究人員指出,這些幽靈道路不受政府監管,其數量更是正式道路的3~7倍,使得政府低估了道路開發與產業發展對雨林的破壞,成為森林保育最嚴重的威脅之一。 「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數據指出,森林具有淨化空氣、調節水流等功能,更是許多野生動物的居所,但因為人為農業、採礦、伐木等需求,導致原始森林不斷被破壞。2023年就有高達3700平方公里未受干擾的森林遭到破壞,相當於每分鐘就有10個足球場大小的面積消失。 英國《衛報》報導,因為盜採車輛、農業器具開墾等原因,許多熱帶雨林出現了大量未受紀錄的「幽靈道路」,澳洲詹姆斯庫克大學調查多個太平洋群島的Google地圖街景發現,這些幽靈道路數量比政府納管的道路資料多出數倍,已成為雨林未來遭到破壞的一個指標。 保護雨林 建立補償基金   研究作者之一的勞倫斯(Bill Laurance)教授表示,到了本世紀中葉,全球預計會新建造2500萬公里的道路,且約90%位於開發中國家,也包括生物多樣性的豐富熱帶與亞熱帶地區。他說,但道路開發對熱帶雨林的影響恐怕被嚴重低估,因為還有許多不受到政府監管的道路,「自然環境將成為最大的輸家」。 美國馬里蘭大學地理系教授漢森(Matthew Hansen)則表示,「維持現存森林的唯一方法就是建立保護雨林的補償基金」,如德國、挪威等國,都開始支付費用給雨林國家,盼增加熱帶雨林「碳封存」的能力。

MORE

倒垃圾不用追!環管署再補助11個縣市定時定點收運

【記者吳亭頤台北報導】不少地區民眾為了倒垃圾追著垃圾車跑,環境部環境管理署提升垃圾收運時清潔隊員和民眾的安全,自2021年起推動垃圾定時定點試辦收運,補助20個縣市辦理97條路線試辦以定時定點方式收運垃圾,今年度將再支應新台幣599萬6680元,補助11個縣市辦理48條試辦路線。 環管署說明,目前大多數地方環保機關以沿街收運垃圾為主。全國有3876條垃圾收運線,民眾需配合垃圾車時間倒垃圾,若遇天氣不佳、交通壅塞或是連假後垃圾爆量等情形將影響垃圾車抵達時間。 另外,沿街收運因清運點數量多且間距短,大多數收運車輛隨車隊員為避免頻繁上下駕駛艙而影響清運效率,多以站立於車後踏板或後車廂內進行作業,增加發生墜(滾)落事件的風險。 環管署指出,定時定點垃圾收運方式,可減少清潔隊員站立車尾及頻繁上下車的情形,目前全國定時定點收運線已達579條。 環管署鼓勵地方政府在既有收運垃圾的線路下,逐步推廣調整垃圾定時定點收運,今年5月10日辦理垃圾定時定點與專區收運試辦觀摩會,邀請各地方政府環保機關清潔隊及全國環保公務機關總工會參與,並請台北市環保局及宜蘭縣羅東鎮清潔隊分享定時定點收運經驗。 環管署表示,定時定點垃圾收運模式早已是台北市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點收運短則5至10分鐘,長則30分鐘以上,使清潔隊員垃圾收運有充分時間,民眾丟垃圾不追趕;宜蘭縣羅東鎮定時定點收運垃圾同時,結合資源回收教育宣導,資源回收變賣價成長20%,110個定點減少清潔隊員車斗站立時間每條約50至81分鐘。 另外,環管署呼籲民眾確實配合垃圾分類回收排出之規定,例如鋰電池、行動電源及高壓氣瓶(如卡式爐瓦斯罐)等物品如投入垃圾車易造成起火、爆炸,應勿混入垃圾中,應將高壓氣瓶內可燃性氣體或液體排空,再妥善交付給資源回收車。

MORE

環境部擬擴大塑膠袋限用場域 納傳統市場攤販早餐店

【中央社台北訊】環境部今天表示,現正與各界討論擴大限制使用塑膠袋的場所及期程,包含攤販、傳統市場等可能會納入,暫訂明年有預告草案將對外說明。 立法院社環委員會今天邀請環境部、經濟部、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就「限塑政策執行成效,及家戶與一般事業廢棄物減量之檢討與策進作為」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多名立委連名提出臨時提案,認為2023年塑膠袋內銷量達20.8萬公噸,較2022年還增加1300公噸;另外,環境部雖限制4大類業者提供內用者塑膠吸管,但對外帶飲料並無規範,目前有近9成手搖飲料店提供外帶飲料使用塑膠吸管,難發揮塑膠吸管減量效果。 立委要求研擬擴大限塑適用範圍的可行性方案,並在1個月內提出報告。 環境部長薛富盛答詢表示,明年預計會先預告攤販、傳統市場,早餐店等納入購物用塑膠袋的限制對象,未來整體的大方向是只要開發票的業者就會納入。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長賴瑩瑩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今年已就擴大限制購物用塑膠袋使用場所與各界討論,包含期程和實施對象,暫訂相關的規劃明年能對外說明,但實施時間會再尋求各界共識;由於聯合國預計今年底公布全球塑膠公約,也會希望國內的規劃能接軌國際。 今天會中也有立委提出垃圾隨袋徵收應擴大縣市。賴瑩瑩表示,由於垃圾處理主要是各地方政府的權責,因此是先請各地方提出相關規劃;目前基隆、台中、連江等正研擬先期規劃;彰化在4大超商及5個工業區、桃園龜山共4個里進行試辦。而雙北地區、台中石岡、台南柳營、苗栗銅鑼共有9個工業區已在施行。

MORE

台南膠帶工廠偷排汙染物 涉漏報空汙費、金額達1238萬

【記者吳亭頤綜合報導】環管署日前聯合稽查台南市仁德區某膠帶工廠,發現該工廠私自裝設繞流排放裝置、偷排汙染物,依法最重可開罰新台幣2000萬元;另外也查獲該工廠短報及漏報空汙費,估達新台幣1238萬餘元,將依法追繳短報之空汙費及不法利益。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表示,台南市仁德區某膠帶工廠原物料中有機溶劑使用量疑似有短報、漏報情形,日前會同法務部調查局台南市調查處及台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共同執行稽查搜索。 環管署提到,本次查獲該工廠私自裝設繞流排放裝置,蓄意調整廢氣流向繞過空氣汙染防制設備排放,監控過程發現當稽查人員進場時,該工廠人員即手動關閉繞流排放裝置,逃避檢查。 同時,於現場同步執行檢測作業時,也發現廢氣蒐集系統有多處滲漏揮發性有機汙染物,環管署表示,該工廠未依規定妥善操作空氣汙染防制設備,依違反空氣汙染防制法第24條規定告發,依法可處罰新台幣10萬元以上2000萬元以下罰鍰,情節重大者,得令其停工或停業。 此外,環管署搜索過程勾稽比對申報資料與購買紀錄,也發現該公司有機溶劑使用量有短報、漏報之空汙費,初步估算達新台幣1238萬餘元,將依法追繳短報之空汙費及不法利益。 環管署提到,此公司申報不實或於業務上作成之文書為虛偽記載,涉犯空氣汙染防制法第54條及第57條規定,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台幣2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罰金,初步調查該公司有4人涉犯刑責,由台南市調查處移送台南地檢署偵辦中。 並短報空汙費,初估達新臺幣1,238萬餘元,除將依違反空氣污染防制法告發處分,追繳短報之空污費及不法所得,另申報不實涉犯刑責部分,由臺南市調查處移送臺南地檢署偵辦。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日前督察該膠帶工廠時,發現生產流程產出的廢氣未妥善收集處理,疑似裝設繞流排放裝置,使廢氣未經妥善處理即排放到大氣中。於4月25日會同法務部調查局臺南市調查處及臺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共同執行稽查搜索,

MORE

環境部今列管147種毒化物 接軌斯德哥爾摩公約

【本報台北訊】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質(PFAS)在生活中被廣泛運用,因其穩定性高且難以分解、具生物累積性等特性,恐危害人體健康。環境部今(24日)公告列管PFAS家族中的147種「全氟己烷磺酸(PFHxS)及其鹽類與相關化合物」為毒性化學物質,即日起違規使用者將以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管理法處100至500萬元。 PFAS是成員超過1萬2000種的含氟化學物質大家族,從上世紀起就被廣泛用在各種消費性產品,如食品包材(裝薯條等油炸物的紙袋與紙盒)、紡織品、化妝品、醫療用品、消防泡沫、電子及半導體製程、塑膠製程等工業用途。 環境部化學署長謝燕儒表示,環境部去年7月預告列管,為因應聯合國持久性有機汙染物「斯格哥爾摩公約」,將全氟己烷磺酸(PFHxS)及其鹽類與相關化合物納入附件A消除清單,今天公告將其增列為第一類毒性化學物質。 另外,因應斯德哥爾摩公約加強管制全氟烷基類化和物,除加嚴管制濃度為「全濃度」,自去年1月起,全氟辛烷磺酸(PFOS)、全氟辛烷磺酸鋰鹽(PFOS-Li)、全氟辛烷磺醯氟(PFOSF)、全氟辛酸(PFOA)等4種毒化物均不得用於泡沫滅火設備中B類火災的滅火泡沫。今天公告後違規使用會以毒管法處100至500萬元,既存業者則有半年至一年半的緩衝時間。 謝燕儒表示,今天起開始公告,業者就會開始運作及釋放量紀錄,今年11月1日前完成責任保險;明年5月1日前完成容器包裝、場所設施標示;明年8月1日前提報應變器材、偵測及警報設備的設置及操作計畫;明年11月1日前取得許可證、登記文件或核可文件。 謝燕儒指出,目前國內僅剩6家業者會使用到全氟己烷磺酸及其鹽類與相關化合物(PFHxS),皆用於研究、試驗、教育等用途;既存業者則有半年至一年半的緩衝時間,新業者則不得使用,今日公告後,違規使用者將以毒管法處100至500萬元,但若被判定非蓄意添加者則不會被懲處。 先前召開草案研商會時,半導體業者針對「全濃度」有疑慮,另有環團關心食品包材恐涉及。謝燕儒說明,目前國內並無製造此物質,環境部也會參考國際管制情況,只要濃度符合規定且不是故意添加就不會懲處,而食品包材部分,環團所提是其他種物質,而非這次列管禁用的147種,但也會提醒衛福部。

MORE

15分鐘城市減碳 引發陰謀論

編譯/韋士塔 「15分鐘城市」最初由巴黎索邦大學(Sorbonne University)的莫雷諾(Carlos Moreno)教授提出,是城市規畫的新概念,旨在為居民提供步行或騎乘自行車,15鐘內即可抵達能獲得各項基本服務的地方,包括學校、醫院、超市、餐廳。 莫雷諾教授的理念提出後廣獲認可,他說:「我們必須要讓城市適合步行,提供更便利的醫療服務及教育設施,滿足我們日常工作的需求,讓城市更宜居,並減少導致全球暖化的碳排放。」這個理念引發廣泛討論,也有一些城市已開始實施類似的概念及行動,包括法國巴黎、西班牙巴塞隆納、中國大陸上海,英國伯明罕等。 這些城鎮把「15分鐘城市」的概念導入其建設規畫,但相關措施卻激起部分人士質疑;批評者宣稱,「15分鐘城市」有陰謀,目的是控制人口並限制人們的移動自由。反對這個概念的人士表示,汽車仍然是許多人所需工具,且許多人未必能適應步行或自行車等移動方式。 英國交通部長哈珀(Mark Harper)就是反對「15分鐘城市」的人士之一,他曾在保守黨會議上呼籲「停止濫用所謂『15 分鐘城市』的行為」。 哈珀指出:「讓人們能夠步行或騎自行車去商店、學校,是很合理的訴求,也符合傳統的城市計畫。但我們不容許的是當局可藉此決定人們前往商店的頻率,並強行分配哪些人、那些時間可以使用道路,甚至使用監控設施來監管這些活動。」 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日前也針對「15分鐘城市」概念提出看法,他表示:「一些政治人物只想炒短線,採取最簡單的解決方案,卻未考慮這些方案對一般民眾產生的影響。」 英國牛津郡(Oxfordshire)把「15分鐘城市」概念納入「2040年地方規畫」(Oxford Local Plan 2040),郡議會也批准啟動實驗,設置交通攝影機進行科技執法並對違規者處以罰款,以管制私人汽車的通行時間,每年不得超過100天,藉此鼓勵民眾選擇更環保的運輸方式。這項實驗計畫啟動後,已引發民眾強烈反彈,認為這些措施會對他們的活動及生計產生負面衝擊。 面對這些質疑的聲浪,莫雷諾教授強調,「15分鐘城市」是為了推動「一個有很多分散的市中心的城市,一個更能適應氣候變化的城市,公共空間是為人類服務,而不是為汽車服務」。此概念的目的是減少汽車交通,但並不會禁止人們使用其他形式的交通工具。 支持者表示,這些質疑的聲浪,可能是被錯誤資訊所引導;例如,抖音有一段關於牛津郡的影片宣稱,自2024年起當地居民需要獲得許可,才能離開所在區域,明顯是造假的內容。莫雷諾教授指出,沒有任何「15分鐘城市」計畫使用柵欄封鎖社區或使用臉部辨識系統。 巴黎或巴塞隆納等已經或即將實施這種概念的城市,也明確宣告不會採取這些限制措施。

MORE
/7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