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生態 | 人間福報

生活

已經夠罕見珍稀 藍腹鷴羽毛白化鳥現身還來「一對」

【本報嘉義訊】藍腹鷴是台灣特有種鳥類,也是保育類名錄列為第二級珍貴稀有的保育類野生動物,生態觀察家暨攝影師蘇家弘日前在嘉義縣山區,發現一對藍腹鷴雄雌鳥羽毛白化現象。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研究員姚正得說,這對藍腹鷴公母鳥羽毛白化出現機率百萬分之一,可說是萬中無一。 蘇家弘說,他拍攝13年從未拍攝到雌鳥羽毛白色,雄鳥脖子與腹部也出現白色,這對鳥未被鳥群排斥卻很吸睛,與正常藍腹鷴共同生活覓食活動,羽毛白化值得學術機構研究。 姚正得說,藍腹鷴羽毛白化,與基因及生長環境有關,羽毛調控基因影響顏色,羽毛生成過程斷鏈或節奏未跟上,基因突變會變成全白,這對羽毛白化的藍腹鷴,生成機率百萬分之一,可說萬中無一。 生態觀察家暨攝影師蘇家弘日前在嘉義縣山區,發現一對藍腹鷴雄雌鳥羽毛白化現象,圖正常藍腹鷴雄雌鳥和羽毛白化現象差異。圖/蘇家弘提供 蘇家弘說,藍腹鷴生性羞怯、敏感、警覺性極高,能看到很幸運,他常上山做生態觀察、拍攝鳥類,遇到次數多是原因之一,藍腹鷴俗稱台灣山雞,雄鳥有又長又大的尾羽,背部為白色,身體為帶金屬光澤的深藍色,肩部的羽毛為赤紅色。 雌鳥與雄鳥相比是暗色版本,以褐色、土黃和黑色的條紋為主要色調。藍腹鷴棲息在海拔2000公尺以下中低海拔闊葉林或混生林中,一有風吹草動就逃離,不容易見到牠們,是台灣特有種也是第二級保育類的珍貴稀有鳥種。

MORE

外來斑腿樹蛙擴散 林試所針對生態敏感地區加強管控

【記者吳亭頤台北報導】近年來,台灣的自然生態環境受到了外來入侵蛙類的威脅。林試所今天指出,近10至20年間台灣出現5種外來蛙類,包含亞洲錦蛙、海蛙、斑腿樹蛙、海蟾蜍以及溫室蟾等,其中斑腿樹蛙繁殖能力強,研究發現同一棲地的原生種布氏樹蛙鳴叫聲相對減少,未來將針對生態敏感地區採取管控措施。 農業部林業試驗所表示,外來蛙類的入侵對台灣生態系統造成問題,牠們有些經由人類有意或無意的帶入台灣,有些是作為寵物引進後被丟棄或逃脫,有些是隨著景觀植物或貨物來到台灣,過去曾發現美洲牛蛙,近年又新增5種。 比起原生蛙類,斑腿樹蛙在繁殖能力上有著很大的優勢,林試所指出,班腿樹蛙每次產卵數量可以高達近千顆,讓牠們快速佔據棲息地,並對原生蛙類的生存環境造成壓力;且斑腿樹蛙與原生蛙類之間存在著競爭,斑腿樹蛙蝌蚪的數量可能導致原生蛙類的食物短缺,影響牠們的成長與生存。 林試所說明,斑腿樹蛙中型蛙體長大約5至7公分,外型與原生種布氏樹蛙非常相似,除了後腿內側的花紋上能區分之外,外觀不易辨識;但斑腿樹蛙的叫聲像機關槍一樣的快速連續「噠噠噠噠」,比布氏樹蛙的叫聲快上許多,兩者在叫聲上有非常明顯的不同。 林試所提到,當斑腿樹蛙入侵之後,原生種布氏樹蛙的鳴叫聲明顯減少。研究人員分析了2015、2019與2023等3年在翡翠水庫周邊的聲景監測資料,發現斑腿樹蛙的叫聲越來越多,而與牠們生態習性相近的原生種布氏樹蛙則越來越少,目前仍需更進一步的研究,才能制定相應的策略,保護台灣的原生蛙類。 東華大學教授楊懿如與其研究團隊的「外來種斑腿樹蛙控制與監測計畫」報告中指出,除了台東縣以外,斑腿樹蛙已經在全台灣擴散,目前已進入「長期管理」的階段;從長遠來看,通過持續監測外來蛙類的分佈和數量,可以預測受威脅的生態敏感地區,並采取適當的措施加以控制。 此外,透過向公眾宣傳外來入侵蛙類對原生生物多樣性的威脅,加強飼主正確觀念,避免寵物脫逃或棄養,從源頭上減少外來入侵物種的傳播。 林業試驗所表示,未來將加強對原生蛙類的保護和復育工作,通過保護牠們的棲息地,以及控制外來入侵蛙類的擴散,可以減輕外來入侵物種對原生蛙類生存的影響。同時,針對受外來入侵蛙類影響較大的區域或是重要的原生動物棲息地,可以進行外來蛙類的清除和管理工作,以恢復當地生態系統的平衡。 隨著全球貿易的增加,各國都面臨著外來入侵物種的問題。林試所說,外來蛙類對台灣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威脅,但通過適當的管理措施和社區參與,可以降低外來蛙類對原生蛙類以及生態系的影響,保護台灣獨特的原生動植物和多樣的環境。

MORE

林業署攜手里仁社企與木酢達人 營造「友熊森林」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一起復育台灣黑熊生活的森林!里仁社會企業日前參與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在玉里三民苗圃舉辦的「友熊森林」種樹活動,一起種下了600棵黑熊喜愛的殼斗科植物。此次種樹活動,源自於花蓮分署與木酢達人發起的台灣黑熊森林復育計畫,每售出一組「熊炭吉」擴香石,就會回饋77元用於復育黑熊的森林棲地,並且在黑熊出沒的玉里一帶,種下600棵殼斗科植物。 5月3日種樹活動當天,花蓮分署攜手里仁社會企業與木酢達人,以及玉里鎮代理鎮長詹秀蔥、卓溪鄉代表林惠婷、清水部落頭目何成忠、玉里鎮大禹國小師生60人等,於三民苗圃種下600棵青剛櫟、太魯閣櫟、三斗石礫及小西氏石礫四種台灣黑熊主食的殼斗科植物,為珍貴的台灣黑熊開闢一片安居的友善森林。 負責黑熊森林復育專案的里仁開發專員陳思妤表示,里仁消費者很認同這個計畫,大力支持了超過1500組熊炭吉,總共回饋近12萬元及300棵殼斗科植物。「我們一直以來都很關注環境永續與動物保育,不僅參與了這次復育黑熊棲地的計畫,還長期推動種樹及綠色保育等議題,希望動物好、土地好、人類也好!」 台灣黑熊喜愛的食物-殼斗科植物的果實。圖/里仁提供 秉持著萬物共好的初心,里仁長期積極與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台灣紫斑蝶生態保育協會等團體,共同推動綠色保育,包含銷售復育水雉的菱角糕、保護紫斑蝶的土芒果青鮮果乾,以及淨化水庫的坪林淨源茶等產品。「期望透過環境永續與動物保育的推動,串聯起產業鏈的上中下游,牽起農友、廠商與消費者,一同來養護大地、保育生態,讓地球生生不息。」

MORE

綠蠵龜回小琉球產卵 海保署裝發報器掌握洄游動態

【中央社高雄訊】海保署昨天為今年第1隻產卵綠蠵龜安裝衛星發報器。這是海保署首次在小琉球進行產卵母龜洄游追蹤,期待透過後續定位回報資訊,了解產後洄游路徑及覓食棲地。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與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台灣咾咕嶼協會昨天在屏東縣小琉球肚仔坪為今年第1隻產卵綠蠵龜(Chelonia mydas)安裝衛星發報器。這是海保署首次於小琉球進行產卵母龜洄游追蹤,期待透過後續定位回報資訊,提升對小琉球產卵母龜於產卵期間、產後洄游路徑及其覓食棲地的瞭解。 海保署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民國102年首次紀錄編號TW4425母龜在小琉球上岸產卵,此後平均每2到3年都有上岸產卵紀錄,今年牠第5度回到小琉球產卵,經量測其背甲直線長達116公分,相對高於111年5隻產卵母龜平均值(104公分)。 海保署指出,這隻母龜已在4月產下3窩卵,等待牠第4次上岸產卵時裝設衛星發報器,試圖了解產卵期間洄游範圍,以及產後洄游路徑。台灣咾咕嶼協會為了讓海龜有乾淨產卵環境,9日在肚仔坪沙灘辦理淨灘活動,共清出245公斤垃圾,沒想到當天晚上編號TW4425母龜就上岸產卵。 海保署說明,今年委託台灣咾咕嶼協會辦理「小琉球產卵母龜生殖暨周邊海龜調查」,自3月進行產卵母龜生殖監測,並在4月3日記錄到爬行痕跡與疑似原地覆沙,直到4月17日確認此為編號TW4425的產卵母龜,協會也在卵窩放置溫度計,希望記錄全球暖化對於稚龜雌性化影響。 小琉球在102年有2筆產卵母龜產後洄游紀錄,一隻繞過台灣南部沿著黑潮往北,一隻穿過台灣海峽往中國沿岸游去,期望這次的衛星追蹤可以了解這隻母龜產後的遷徙路徑,作為規畫海龜保育措施參考。 海保署呼籲,每年5到10月是台灣地區海龜繁殖季節,澎湖望安、台東蘭嶼跟屏東小琉球都是重要產卵棲地,民眾海域或沙灘遊憩活動時務必留意。

MORE

稀有冬候鳥「黦鷸」背發報器 台南將軍溼地現蹤

【本報台南訊】台南將軍溼地近日出現1隻稀有冬候鳥黦鷸,又名紅腰杓鷸,是鷸科裡體型最大的,特別的是牠身上還背著2年前在中國繫放的衛星發報器,每年幾千公里飛來台灣,相當不容易。 列名全球易危的紅腰杓鷸(又稱黦鷸),近日出現在台南將軍溼地覓食螃蟹特,屬於不普遍過境鳥,這隻特別的繫腳環和足旗編號J4+。 台灣野鳥保育協會理事長蔡秋雄表示,資訊顯示這隻在中國丹東市鴨綠江口2022年4月18日被繫放,當時腳上繫綠橘(J4+足)旗,綠旗已不見,也曾經被發現經過台灣東北角。 台灣野鳥保育協會蔡秋雄表示,現在沿海的工業區、光電、風電,種種開發案,讓水鳥的棲息地越來越少,大家應多多關注候鳥棲息地,參與生態保育團體替水鳥守護生存環境。 幾年前澳洲昆士蘭大學研究團隊繫放1隻瀕危水鳥「黦鷸」,研判牠應跨海6000公里飛到台灣,當時依照該鳥身上的衛星發報器,認為「黦鷸」曾停留在台南學甲沿海一帶。 拍鳥俱樂部會長黃蜀婷表示,大杓鷸與黦鷸很相似,辨識方式是看牠們飛行時,翼下的顏色,大杓鷸翼下白色,黦鷸則滿布斑點。 全球易危紅腰杓鷸(又稱黦鷸)近日出現在台南將軍濕地覓食螃蟹,特別的是繫有腳環還有發報器。圖/台灣野鳥保育協會 全球易危紅腰杓鷸(又稱黦鷸)近日出現在台南將軍濕地覓食螃蟹,特別的是繫有腳環還有發報器。圖/台灣野鳥保育協會 全球易危紅腰杓鷸(又稱黦鷸)近日出現在台南將軍濕地覓食螃蟹,特別的是繫有腳環還有發報器。圖/台灣野鳥保育協會 全球易危紅腰杓鷸(又稱黦鷸)近日出現在台南將軍濕地覓食螃蟹,特別的是繫有腳環還有發報器。圖/台灣野鳥保育協會

MORE

黑翅蟬 白天上演羽化秀

立夏剛過,天氣轉熱,南台灣的蟬隻已開始羽化。其中黑翅蟬俗稱「紅娘子」、「紅鼻蟬」,是低海拔常見的中型蟬,身上的紅、黑色彩是自然界演化出來的「警戒色」,因此不怕天敵,可在白天蛻變羽化。文/記者江俊亮

MORE

會裝死的黑翅蟬 白天羽化秀登場

【記者江俊亮綜合報導】立夏剛過,天氣轉熱,南台灣的蟬隻已開始羽化,站上枝頭高歌。台灣的蟬兒大多數在夜晚羽化,然而有一種特別的「黑翅蟬」,卻是在白天羽化,昆蟲學家說這是因為牠身上有「警戒色」,但是遇到危險時,還是會裝死,相當有趣。 黑翅蟬俗稱「紅娘子」、「紅鼻蟬」,是低海拔常見的中型蟬,身上有紅、黑色彩,這是自然界演化出來的「警戒色」,因此不怕天敵,相較於大多數在夜間羽化的蟬類,黑翅蟬顯得很特別,即使是在白天,也能無所畏懼的蛻變羽化。 不過,剛羽化的黑翅蟬,翅膀是呈現半透明的白色,要等到羽化完成後才轉為黑色;剛羽化時眼睛為橙紅色,後來才慢慢轉為黑色。 黑翅蟬身上雖有「警戒色」,遇到危險時卻會裝死,如果在野外被人類發現,進而捕捉或撥弄牠時,黑翅蟬會一動也不動的「裝死」,甚至直接掉落到地上,等到人類不注意的時候,才飛身離去。 最近天氣轉熱,黑翅蟬的終齡若蟲紛紛爬出地面,大約在上午8、9點之間羽化,民眾可在草木間、九芎樹、樟樹的枝幹上看到蟬蛻,有時更可看到終齡若蟲集體羽化,見證大自然生態的美麗與奧妙。

MORE

蜜源作物開花不佳 蜂群納現金災害救助

【本報台北訊】今年初荔枝及龍眼開花率不佳,各地蜂蜜產量大減,許多蜂農在血本無歸下呼籲蜂蜜減產應納入天然現金災害救助。農業部預告「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第六條修正草案,公告蜜源作物減產達一定比例時,全國蜂群將納入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地區。 荔枝、龍眼為台灣栽種面積最大的蜜源果樹,開花時因流蜜量較其他同期開花植物大,且含天然單糖量高,蜜蜂對荔枝、龍眼具高度偏好性,為國內蜂農春季主要蜂蜜生產的蜜源,佔蜂農收入7成以上。 本次天然現金在害救助修正在於主要蜜源作物如荔枝、龍眼等開花率不佳,蜜蜂採集區域受限下造成蜂群缺糧明顯受損,因此得依該作物開花率低於5成的直轄市、縣(市),種植面積合計超過全國總種植面積7成時,公告全國為蜂群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地區。 農業部農輔導司副司長陳怡任表示,過去天然災害救助的災害包含颱風、豪雨、寒流、乾旱等,但並未包含蜜源作物減少導致的災害,今年1月到3月國內龍眼花和荔枝果樹產區,因生育氣溫未達發芽分化條件,普遍開花率低於5成,使得蜜源大大減少。 陳怡任指出,當蜜蜂採蜜時若缺乏蜜源時,蜂群間會出現爭奪廝殺,進而致蜂群消耗壽命縮短,甚互咬致死,勢必造成蜂群受損。本次修正將追溯今年1月1日以後發生的天然災害均適用,也縮短預告期限為7天,會盡快完成修正。

MORE

追蹤七股潟湖生態 中山大學聚焦西南海岸監測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七股瀉湖是300多年前台江內海遺跡,至今生態多樣。中山大學今(5/9)日表示,與國科會合作成立聚焦「西南海岸」的社會生態核心觀測站,未來將針對七股地區潟湖生態系統與漁村社區發展做全面的監測及資料盤點,以做為永續發展的政策方針。 中山大學指出,監測包括環境變化、土地利用及社會結構、漁業資源等,做全面性監測、資料盤點及分析,還有地方經濟等,並評估人類活動及氣候變遷對生態和社會的影響。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海洋科學系「長期社會生態核心觀測站西南海岸站」是長期社會核心觀測站之一,這項觀測站(LTSER)西南海岸站計畫主持人、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特聘教授陳孟仙指出,西南海岸的關鍵核心議題,是視沿近海漁業要地隨著時代變遷,近半世紀七股地區的環境衝擊,將連結社會及自然科學方法跨領域做監測,了解社會經濟結構,以及漁業資源和生態系統的服務。 陳孟仙舉例,調查環境生態項目有七股潟湖水質、底質生物、海岸變遷等,用社會科學的方法透過利害關係人訪談及問卷調查,了解產業經濟及人口組成等外部資料,以掌握七股地區潟湖生態系統與社區發展的情形。 研究要為當地社區提供科學依據的資料,包括對漁業資源、環境變化、土地利用及社會結構做全面的分析,評估人類活動、氣候變遷等對生態和社會的影響。 圖/中山大學提供 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表示,每個生態系統有其獨特條件,面臨的自然環境變化以及人類活動的影響都有差異,不能直接將一個地區的研究成果套用或預測另一地區生態系的變化,中山大學期許成為研究西南海岸的智庫。

MORE

插天山保留區2年調查 增逾百植物種類

【中央社新竹訊】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今(7日)表示,與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王志強團隊合作,進行歷經2年插天山自然保留區調查,新增植物種類逾百種,為多樣性資源添增新篇章。 新竹分署指出,插天山自然保留區位於新北市烏來、三峽與桃園市復興交界,在民國81年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設立,為台灣北部最大的自然保留區,於111年盤點歷經2年調查,保留區內共記錄142科834種維管束植物,並新增百種以上的植物種類。 新竹分署表示,插天山自然保留區設立是為保護區內櫟林帶、稀有動植物及生態系,區內有豐富生物資源,包含珍貴稀有植物「台灣水青岡」(又名台灣山毛櫸),自然保留區也是石門水庫及翡翠水庫的主要集水區。 王志強指出,目前在保留區內共記錄142科834種維管束植物,包含紅皮書植物56種,其中嚴重瀕臨滅絕有3種、瀕臨絕滅有9種、易受害有20種、接近威脅有24種,其中仍有正在發表中的新種植物。 圖/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提供 他說,經與20多年前調查結果做比對,新增植物種類超過百種,包含宜蘭禾葉蕨、劍羽蕨、光蹄蓋蕨、小車前蕨、台灣奴草、叢花羊耳蒜等,這些新種類多為近期才發表的新分類群,部分物種則是在前一次調查範圍外所發現。 新竹分署指出,插天山自然保留區面積達7700餘公頃,範圍內山頭林立,包括北插天山、南插天山、拉拉山、樂佩山等山系,區內以山系命名的植物包含拉拉山冬青、插天山羊耳蒜等。 新竹分署表示,插天山羊耳蒜是在22年於南插天山被採集,屬台灣原生大型地生蘭,花初開由青綠色至黃綠色,再轉為黃玉色,花朵唇瓣造型酷似蝴蝶結,像是蝴蝶在森林中翩翩飛舞的模樣,相當特殊。 新竹分署指出,插天山自然保留區也是台灣少數中海拔地區保留完整的原始森林,在生態、環境與教育上具重要意義,呼籲山友於園區進行環境教育活動時,不攀折植物、破壞環境,共同守護山林。

MORE
/7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