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社論 | 人間福報

社論

社論--失敗教改,如何挽救

教改成敗問題,近日因李遠哲出書談教改並非他一手主導,有撇清責任的意味,因而引致教育界的多方討論。教改的責任歸屬,交鋒不絕。然而無論持什麼立場,有一點倒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教改是澈底失敗的。即使李遠哲撇清了責任,但他的撇清豈不正好印證教改的失敗。 問題不在於責任歸屬,而是既然承認了教改失敗,那錯誤政策的後果要如何收拾?那些倒閉的學校,那些失去職業教育功能的中學,那些過度發展的大學,要如何善後?而被縮減的課程,被搞得不成系統的課綱,被刪得無法滿足理化教育基本需求的內容……,這種種失誤,要如何改正回來? 教育是百年大計,想想三十年來,建構式數學,使數學基本訓練瓦解,學生只能自求多福,要不就是去補習班「自力救濟」。而複雜無比的升學辦法,不斷更改,所有父母講起升學管道,無人可以給出答案。更荒誕的是,連教材內容也可以用群眾運動來做更改的依據。高中生可以參加課本的編寫內容討論,美其名曰:民主參與,但實際上是把無知當無畏。讓沒有教育知識的受教者學生,去討論他未曾上過的未來課程,這豈非是在羞辱教育的專業嗎! 這樣的教改,已經從「百年樹人」的長遠理想,變成媚俗的選舉遊戲。而教育一旦失去長遠的理想性,失去厚植國家人才的基礎性,失去培植文化底蘊的人文性,那就違背教育的宗旨,最後在販賣著媚俗口號的政客手中,變成教育的商品。 試看這三十幾年來的教改,本來說要改變升學主義,到最後只是讓大學貶值成學店;本來要消除階級差異,讓弱勢的孩子有上升的機會,但最後反而更助長補習班,和學費高昂的私立學校。該上的課,理化數學國英的上課時間,都被「政治正確」的各種外加的課給占滿了。而所謂「一○八課綱」,最後仍是被所謂學習歷程給綁架,學生為了有一份漂亮的學習歷程,做為升學的依據,父母只能花更多錢去買學習資歷。而弱勢者沒有這資本,仍在底層。 所謂教改,到最後圖利了誰、傷害了誰,清清楚楚。更深層的說,是傷了國之根本,是傷了「百年樹人」的大業,這傷害不是一代人可以救回來的,而是要幾代人的努力,才能有所改變。因此有人說李遠哲在甩鍋,不願意承擔教改失敗的責任。但即使李遠哲承認錯誤又如何?難道教改對孩子的傷害會因此改變嗎?難道教育所導致的國力下滑、科技力下降、語文力低落,會因為誰背鍋就改變嗎? 眼前的究責固然重要,但關鍵是既然都知道是錯誤,為什麼教育部與政府不好好改正過來,還要繼續下去呢?此時此刻,難道不應該成立一個教改檢討會議,將基層的教師找來,好好從第一線的教師那裡,聽取檢討改進的政策與實際作為,好好為下一代,從長遠的教育根本,謀畫一個改變的希望。 賴清德即將上台,是進行教改大檢討的好時機。再不檢討,坦然說,也走不下去了。學校一直關下去,教育有什麼希望?再度提醒一聲,責任政治不只是檢討誰該負責任,而是看向未來,清楚下一步該怎麼走才好!

MORE

社論--清明節的人文情懷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路人遙指杏花村」,這是多數人熟悉的杜牧詩,刻畫著四月初春,為了掃墓祭祀而走到郊野的行人,在斜風細雨中,放眼望去俱是孤魂荒塚,心中思念逝去的親人,往事縈懷抱,傷心欲斷魂,於是想借一點小酒來暖暖身子,澆澆愁腸,就在路邊問一個牧童,何處有小酒鋪子,他於是遙遙指向杏花村。 詩句很簡白,意象很清晰,但刻畫人們在清明節的絲絲微雨中,孤單落寞的心情,卻入骨三分,流傳千古。 清明節確是中華文化極其獨特的節日。歐美雖有萬聖節,但並非為紀念祖先或祭祀祖先,而是鬼節。如墨西哥的亡靈節則是融合墨西哥原住民阿茲特克人傳統和天主教影響,藉由節日緬懷、紀念逝去的親人。亡靈節的圖騰,例如骷髏頭、萬壽菊等,隨著二○一七年皮克斯動畫電影《可可夜總會》熱映而廣為世人所知。但清明節流傳幾千年的傳統又是始於何時呢? 有一說是始於帝王有「墓祭」之禮,民間傳習成風而成禮俗。其實在民間則流傳著更為動人的故事。認為清明始於寒食節,也就是介之推的歷史故事。傳說晉國公子重耳因驪姬之亂而流亡在外,有一度困在荒山中,食盡糧絕,臣子介之推割下腿股肉烤炙,供重耳食用,始免於飢亡。十九年後,重耳返國就帝位為晉文公,他大封群臣,卻獨獨遺忘了介之推。 後來想起來要去找他,卻不料介之推已和母親隱居深山中。重耳遍尋不著,有大臣建議,不妨燒山即可逼出人來。卻不料山火燒盡,仍不見介之推。眾人上山尋找,才發覺介之推背著母親葬身在一棵柳樹下。重耳為自己的錯誤大慟,乃下令這一天全國不許生火,全國寒食,以紀念介之推。 次年,重耳仍上山紀念介之推,卻見當年抱著母親過世的柳樹已發出新芽,嫩綠色澤有如新生,於是晉文公命名為「清明柳」,而寒食節的次日,也規定為掃墓懷念親人的清明節。 這故事瀰漫著許多中華文化的情懷。首先是君臣的忠義。介之推為了國君的生存,忠心耿耿,寧可割股犧牲自己。而晉文公則在發現自己遺忘了當年功臣之後,立即驅車前往,恩義猶在。等到晉文公發現用錯方法而害死介之推後,內心大痛,乃為懷念而立下寒食節;次年仍不忘恩義,仍舊上山祭祀介之推,而有清明節的設立。 這故事表現出一個民族精神的核心價值,乃是人間的恩情義理,即使貴為一國之君,仍念念不忘舊日恩義。而清明節則從祭祀一個人,演變為中華民族紀念祖先親人的日子。在節日的祭祀中,感念祖先,追尋生命的根源,從而肯定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無論現代化社會有多麼忙亂,每年清明節的假日,海峽兩岸,幾億人南來北往,在絲絲微雨中,返鄉祭祖,慎終追遠,感念先人,則是多麼動人的場景。而傳統文化的價值觀,便是在節日流傳裡,恆久傳承,永不止息。

MORE

社論--文化與政治

去年十月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現已當選將就任)提出文化政見,他說文化是靈魂,能深化台灣;一波波文化運動,讓台灣成為自由、開放、多元、包容的國家,成就世界的台灣。 當時中國大陸官媒新華社即評論,指賴清德試圖在文化上去中國化,培育以台灣為歷史、文化和認同的獨立主體。 今年三月,北京召開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期間北大台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受訪時說,賴清德可能推動文化台獨,很值得注意。他認為未來海峽交流,會從偏重經濟轉向社會、文化等領域,持續推動融和發展。 文化是人類瑰寶,是血源融和的群體,產生共同的生存方式、觀念體系與行為樣態;也是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共通的文字、語言、信仰,共尊的道德操守,共享的物質與精神生活。中華文化從定鼎於大陸黃河流域,有文字記載的商朝起算,已逾三千六百餘年。商王朝較之當年世界各王國,在政治體制、經濟民生、軍事技術上有較高成就;後續演進的文明教化,至今澤被海峽兩岸及鄰近諸邦。 可惜兩岸現狀處於分治對峙,大陸猜防台灣搞主體文化是要脫中獨立;台灣執政黨則為保政權體制,想藉文化凝聚民意,追求世界定位。 兩岸文化一體同源。今年三月初,新竹市北門街周益記古宅翻修上梁;從福建泉州渡台的周家第六代傳人已遷居台北,仍自費修復此市定古蹟。周宅早在十九世紀建成,日據時代參考西式構面翻建,如今修整活化,傳承先祖力爭上游的故事。 新竹市北門街是唐山貨進入竹塹市區的必由之路,沿街還有建於清朝道光年間的開台進士鄭用錫宅邸、春官第、吉利第、鄭氏家廟等古蹟古厝;一條街見證了兩岸連結。 古宅是歷史與文化的載體。台北市推動老房子文化運動,鼓勵擁有將軍宅、教授宿舍、學校古樓的產權單位,導入民間資源整修後活化運用。台中市也補助經費修繕歷史老屋,活化商用。兩市開出的條件都是要介紹古屋歷史,供到訪者溯源知事。 日本據台五十年,曾權謀抹除中華文化,藉都市規正拆毀地方官紳的名園住宅,或開闢道路,或建市場、公園,以卸除原有上層精英的影響力,兼扶植親日新貴。 可是中華文化勢難泯滅,霧峰宮保第、板橋林家花園依舊矗立,傳承福州式與江南式的庭院風格。新北市貢寮區草嶺古道上的雄鎮蠻煙碑,是清穆宗同治六年派駐台灣的總兵劉明燈題字,鎮壓山魔。 近年各縣市政府把很多日殖政權留下的官舍,列為古蹟和歷史建築。如農事試驗場宿舍群、日軍衛戍病院、州廳等,如追溯用途,或有益於改良台灣農業技能和公共衛生;但日軍聯隊營舍、警察官舍、刑務所典獄官舍等,就屬恐怖印記。 根據日本警察沿革誌檔案,日據時期被依暴亂等罪處死的台灣人超過十六萬,因單一事件受難者逾千人的不在少數;日本特高警察偵查思想犯,迫害台灣知識分子。這些官舍猶在,就是後人警鐘。 大陸曾鼓動文化大革命破四舊,如今革不了文化命,還到處建考古博物館,穿仿古漢服。台灣藉文化彰顯主體性,實則多神宗教、五族血源、文字戲曲都離不開儒釋道的中華文化。深盼兩岸應忠於文化,停止猜防,應知文化是絕不會役於政治的。

MORE

社論--主權認知的錯亂

太平島碼頭整修工程竣工,蔡英文總統不敢登島主持竣工儀式,藍白立委要組團登島宣示主權,民進黨卻躲起來,訕笑是「藍白揪團看電影」。相對的,馬英九宣布四月一日訪問大陸,民進黨卻又大聲嚷嚷要馬英九「到中國好好替台灣宣示主權」。 民進黨該宣示的不敢宣示,不該宣示的卻比誰都大聲,豈非是主權概念的錯亂。  太平島自古即是中國領土,二戰之後由中華民國政府接收,隸屬廣東省政府,期間雖歷經法國、菲律賓的爭端,但中華民國在島上有駐軍,並於一九六○年歸高雄管轄,目前屬於旗津區中興里。 這是實實在在由中華民國所管轄的島嶼,無庸置疑,前總統陳水扁和馬英九都曾經登島宣示主權。  這次碼頭竣工,按理蔡英文在任期屆滿前最應該主動登島,一方面是在國際爭端之下鞏固我國南疆主權,一方面也讓蔡英文任內畫下完美句點。不想,國安高層卻用「南海情勢緊張,台灣不宜添亂」為由,民進黨立委更是高喊不要製造麻煩。 在自己的領土上宣示主權是給誰添麻煩?民進黨說白了,不就是聽命美國不要惹事嗎?請問會惹出什麼事?難道南海主權還要聽任美國擺布嗎?  二○一六年菲律賓申請南海國際仲裁案,整個案件完全是美國主導,用意就是抗中,最嚴重的是該仲裁案挑戰中華民國在南海擁有主權的事實,公然稱「太平島是礁不是島」,如果是礁就無權宣稱兩百海里的經濟海域,無異主權被剝奪。當時蔡政府果斷表達嚴正否定的態度,大陸官方也肯定我方態度。八年來,蔡政府一意倚美搞「抗中保台」,不但唯美國是從,還宣示「兩岸互不隸屬」,如今連自己的太平島都不敢去,還算是國家領導人嗎?  相對的,馬前總統憂心兩岸關係的敵意螺旋不斷上升,在去年四月間以「祭祖之旅」的名義訪問大陸,緩和了兩岸戰鼓頻催的氣氛。今年四月間馬前總統再以祭皇帝陵之名率領青年赴大陸交流。 最近兩岸關係更加詭譎多變,除了美中的持續對抗,賴清德的當選使得大陸擔心台灣會與中國大陸漸行漸遠,不但重新定位M503航線,檢視ECFA,大陸網民的武統聲浪更是未曾稍歇。 加上金廈海域糾紛,大陸宣布沒有禁限制海域一事,同時巡航常態化,使得兩岸關係雪上加霜。  馬英九適時訪問大陸,自然是為了緩和兩岸的緊張,也為賴清德在五二○的就任緩頰。結果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要馬英九「到中國,好好替台灣宣示主權」,還要他「不要幫中國的腔,扯台灣後腿」。 這是典型的台獨思惟,依照憲法,兩岸本來是主權重疊,「到中國宣示台灣主權」,不正是標準的「兩國論」嗎? 根據兩岸的憲法和現實情況,兩岸都宣稱擁有對方的主權,也就是主權涵蓋全中國大陸和台灣;但是在治權上兩岸各有管轄領地,我方管轄台澎金馬,對岸管轄大陸地區。 也因此,馬英九的一貫說法是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這是依據憲法的詮釋,大陸也沒有反對。也就是在一中原則下擱置主權爭議。  民進黨放任太平島的主權被菲律賓和美國操弄而不敢作聲,不是笑話嗎?卻要求馬英九到中國大陸宣示主權,豈不是火上添油嗎。

MORE

社論--給兒童幸福的未來

台灣的少子化已是國安級危機,因此每位兒童都是家庭與國家應該共同極力培護的未來希望。今年是台灣《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上路第十年,孩童的「幸福與安全指數」,包括健康、教育、生活、福利等,到底比十年前提高了多少? 一九八九年,聯合國通過《兒童權利公約》;台灣二十多年後跟進導入這部法律,二○一四年立法院三讀通過實施《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彰顯我國重視兒童保護與培育的努力與決心。實施十年以來,台灣的兒權保護制度雖然逐漸與國際接軌,讓更多的孩子受到了社會的重視與保護;但仍有為數不少的孩子,沒有享受到童年的幸福快樂與自由成長。 根據衛福部在三年前提出的第二次兒童權利公約國家報告(每五年提具一次)中指出,台灣的兒少人數雖然因為出生率降至新低而逐年減少,但政府投注在兒少相關的預算規模仍逐年有數百億元的增加,足見政府對兒少的重視。同時,二○二四年中央政府因應少子化的相關預算也達一千二百億元,創史上新高。 而政府對兒少的社會福利預算多用於發放補貼,但相關基礎建設與觀念的培育仍未到位,亟待補強。現實生活中,兒童面臨的社會大環境是:人口生育率頻創歷史新低、兒少自殺率連續五年攀升、幼童遭受凌虐人數不減反增等惡劣條件。 正顯示,兒童福利不是撒幣、發錢、提供多項免費福利等就能做好,兒童也不是家長可以任意揉捏的「附屬品」;對台灣的兒童權利保護與觀念提升,還有一大段長路有待努力。 衛福部統計,前三年有一百三十八名未成年兒少輕生,其中十一名為十二歲以下兒童,輕生原因包括:同儕霸凌、家長壓力、課業過重、家庭暴力等;去年全國兒少通報事件突破十二萬件,比前一年成長兩成,主要類型是「體罰」的不當身體對待。而從二○一九年至今,兒少受虐人數都在一萬一千件以上,去年上半年更已超過六千九百件,三歲以下的受虐案更是年年破千,顯見強化社會安全網、守護幼童健康與安全,依舊是家庭與社會刻不容緩的課題。 在生活、健康與教育等方面,前陣子一項兒童福祉的調查報告也顯示,台灣的兒少「主觀」生活滿意度只屬「中等快樂」,與世界其他國家相同的問卷調查評比分數低許多。台灣兒少主要覺得不快樂的項目排名依序是:運動不足、睡眠不夠、覺得孤單、缺乏家庭支持、學校功課壓力大等,讓許多孩子自覺正遠離無憂無慮的單純與快樂生活。 台灣的每人平均國民所得早已晉升至「已開發國家」,經濟上能讓多數兒童免於貧窮;但在生活、教育、健康、安全保護、兒童人權等,兒童期盼的幸福快樂還沒有來臨。 兒童是社會未來的希望,我們致力給兒童打造健康安全成長的良好環境,讓幼苗長成為可以頂天立地的棟梁。讓我們繼續共同努力強化關愛與保護的機制,許給兒童們更幸福美好的未來。

MORE

社論--香港進入雙國安法時代

香港立法會以超常效率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並自上周六起生效。俗稱《基本法》二十三條的這項立法實施後,香港進入雙國安法時代,未來究竟是走向「由治及興」,還是如西方投資界認定的「香港玩完了」,十分值得關注。 香港《基本法》二十三條經歷漫長的立法過程。一九九○年四月中國大陸七屆人大通過香港《基本法》,明定香港需自行立法禁止任何有損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統一及國家安全的行為。九七回歸後,二○○二年港府首度就二十三條立法發表諮詢文件,但隨後引出五十萬人大遊行,隔年九月港府被迫撤回。 二○一九年香港爆發百萬人上街的反送中抗議遊行,社會極度震盪,北京當局決定鐵腕鎮壓,於隔年由全國人大代行立法,推出港版《國安法》。在《國安法》威懾下,許多外資出走,港人紛紛外移,但中共仍認為香港的國安法制不夠完備,於是就有了這次的快速立法,從提交立法草案到立法會全票通過不到半個月時間。 香港火速完成《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切。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紛紛表達對此法案可能進一步侵蝕香港自由的擔憂,跨國國會議員與公眾人物發布聯合譴責聲明,指新法將進一步重擊香港的自治、法制、權利與基本自由,影響更超過二○二○年的香港《國安法》。 國際媒體形容,二十三條內容比《國安法》更恐怖。例如,批評北京當局,可判煽動叛亂罪,唱衰香港也可判長期刑期;法條中還鼓吹舉報,對「隱匿叛國」知情不報者,也可入罪,連藏有《蘋果日報》舊報紙,都可入罪,這些都十分不利於香港做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吸引力,已有三十多個國家準備撤離駐港單位。 二○二○年北京繞過香港制定港版《國安法》,當時大肆宣傳說立法之後,香港將「由亂到治」,再「由治及興」。但《國安法》實施三年,香港未見治與興,反而是股價樓市全崩,經濟衰退,如同一潭死水。 現在又宣傳說二十三條立法之後,可全力拚經濟,香港興盛可期。然而從全球外資界的反應來看,這恐怕又是無法兌現的謊言。曾任國際投行高級主管的耶魯大學經濟學者羅奇上月在《金融時報》撰文說,「香港已經玩完」。羅奇數十年一直唱好中國,現在卻倒轉立場,直指「北京若不改變對港政策,香港就只能被困在陷阱之中」。 香港的興衰與中國息息相關。二○一三年北京提出中國夢和一帶一路計畫時,許多香港人認為只要「背靠祖國」,將可迎來興盛繁榮。但現今中國改革開放動力消失,經濟上國進民退,出口和消費進一步萎縮,房價大跌,香港經濟當然就跟著萎靡。 於二十三條立法前,香港流行一則笑話:「英國用了一百年才將香港建成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北京只用三年就把香港變成一個國際金融廢墟。」二十三條實施後,希望這笑話不會成真。  

MORE

社論--兩岸和平之道 全面恢復交流

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等十七位立法委員訪問中國大陸拜會大陸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饒權主動宣布恢復福建居民赴馬祖旅遊;幾乎同時,大陸國台辦也呼籲台灣方面盡快恢復兩岸五條海上客運直航,並開放三十個空中客運直航。我方陸委會和交通部反應冷淡,認為「相關安排既不符合對等開放原則,也不是觀光旅遊常態,將進一步釐清做決定」。可見雙方互信仍不足。 去年一年,兩岸兵凶戰危的說法甚囂塵上,尤其賴清德當選總統之後,由於他的「務實台獨工作者」標誌鮮明,大陸對他疑慮甚深,武統的聲音加大。美國也多方疏通,包括在台協會主席羅森柏格一年五度訪台。愈是接近五二○賴清德就職日,情勢就愈加緊繃。各方無不希望台海情勢能夠緩和。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四月十日會見前總統馬英九時特別表示,「我們熱誠邀請廣大台灣同胞多來大陸走一走,也樂見大陸民眾多去祖國寶島看一看」。就是這句話,讓兩岸因賴清德當選而劍拔弩張的情勢緩和下來,也讓大陸各涉台部門動起來,積極展開兩岸恢復交流觀光的部署。 除了文旅部宣布恢復福建居民到馬祖之外,大陸海關總署也宣布,將在科學評估基礎上依法批准台灣文旦柚等農漁產品輸入大陸。儘管腳步不大,幾乎是全面性釋出善意。大陸海峽兩岸航運交流協會表示,已促請台方恢復兩岸海上客運直航。而大陸航空運輸交流委員會也致函台方,希望恢復開通天津等三十個空中客運直航。 大陸利用傅崐萁等十七位國民黨委員到訪期間釋出善意,也順便做球給賴清德政府,希望兩岸能夠透過這些善意,逐步實現大交流。而陸委會和交通部的回應顯然仍是蔡政府時代的膝射式反應,認為大陸不對等,而且如同擠牙膏式的行事作風,沒有誠意。問題是蔡政府從來就無心於兩岸交流,所有的善意都被扭曲成糖衣毒藥。由而惡意螺旋不斷上升。 其實賴清德未必希望兩岸長久都不交流,他說過他會務實處理兩岸關係。日前賴清德還喊話,希望兩岸執政黨負責任地展開良性對話。如他真心為兩岸好,不能只是停留在喊話階段,要務實的做點事。他還希望「中國要有自信,要願意面對台灣人民託付的民選政府,這樣才是兩岸交流正道」。如今大陸已經釋出善意,也逐步動了起來,問題回到賴清德,秉持自信,接受兩岸大交流。 兩岸人民本是同根同源,沒有必要走向戰爭一途。從二戰之後,美國日本等國際勢力就利用各種途徑製造兩個中國,藉以削弱中國的實力,台獨說穿了不過是美日運用分化中國的工具,對他們而言,最絕的就是掀起台海戰爭,反正「死道友不死貧道」,就像美國在烏克蘭製造戰端一般,戰場在烏克蘭,美國只要不斷賣武器,目的在削弱俄羅斯。這樣清楚的局,全世界都看懂,民進黨豈會看不懂? 台灣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習近平也說,「兩岸同胞可以坐下來,就家裡人的事先接觸交流起來」,也提到「我們將採取更有利的措施積極推動兩岸交流交往交融,讓兩岸同胞在交流中交心,在交往中促進心靈契合」。兩岸要能夠和平、不戰爭,交流是唯一的手段。五二○之後,是賴清德展現自信的時候了,讓兩岸交流起來吧!

MORE

社論--為兩岸和平留一扇窗

馬英九宣布率大九學堂學生團隊訪問中國大陸,或可能與習近平舉行二次會晤,這引起台灣兩極的反應。民進黨認為此舉將增加大陸的宣傳之資,特別是馬英九所持的「九二共識」看法,讓中共的「一中」更為堅持。而藍營則認為,兩岸對立,此時非常需要有人主動伸出橄欖枝,讓中國大陸不至於走向極端,而導致兩岸人民的悲劇。 回顧兩次世界大戰的歷史,往往戰爭並非始於規畫好的時程與計畫,而是在極端對立的情勢下,社會內部局勢已形成尖銳的矛盾,民意趨向非理性,此時戰爭常因一件小小的意外的擦槍走火,而釀成不可收拾的後果。因此,如何在對立日益尖銳的局勢下,預先提防,做出緩和的政策,降低衝突,這才是有智慧的做法。 以當前兩岸情勢來說,政治上確實是愈來愈緊張。中美之間從貿易戰打到全面性對抗,從科技發展的技術性抵制,到貿易的高關稅壁壘,愈築愈高。而美國在大選的壓力下,民粹主義的兩極化政策更形鮮明,兩個大國的較勁已難以止步。這就像兩個巨人掰手腕,誰都無法放鬆,只能不斷加大力度。 由而中共已面臨極大的內部壓力。經濟的衰退、通貨的緊縮、民生的困境、政府財政的赤字、產業的倒閉潮等,壓得中國相當沉重。生活困難的民意無處發洩,就把民族主義當成憤怒的出口。連一個礦泉水的標誌都可以變成親日的符號,就可以想見了。而在金門沉船事件中,兩位漁民之死,中共的處理態度也被網路批評為軟弱無用。這讓中共面臨強大的民意壓力。 此時兩岸之間若出現任何軍事上的意外衝突,很有可能爆發出難測的後果。因此如何讓局勢緩和下來,這是非常緊要的關鍵。馬英九願意赴大陸一行,到黃帝陵去祭拜,並帶著大九學堂的年輕學生與大陸交流,這無疑可以起到很好的多重的緩和作用。 其一是馬英九的形象溫文儒雅,帶有民國學人的風範,在大陸民間一直有較好的評價。因此他在大陸的活動,在各方報導之際,可以稍稍改善台灣人的形象,改變兩岸間不斷升高的政治對立。其二是大九學堂的年輕學生,他們代表台灣年輕世代,到大陸參訪,有助於了解真實的情況;而活力開朗的表現,也可以讓大陸改變對台灣年輕人的刻板印象;而兩岸的青年學子在這些場合的接觸,則有機會互相認識學習;這有助於化解青年世代的隔閡。 其三是,在兩岸如此緊張之際,馬英九經由二度馬習會,可以傳達台灣人民愛和平、反對戰爭、反對兩岸衝突的民意,讓大陸了解,台灣不是只有民進黨,還有百分之六十不支持民進黨的人,這才是主流民意。和平才是兩岸人民共同的願望。 當然馬英九會遇上諸多批評,但開創歷史者,往往是不畏流言的勇者。為了維護和平而勇往直前,至少可以在兩岸處於極端對立的情勢下,為和平開一扇窗,讓大陸不會對台灣絕望到只剩下武力統一,這才是最好的策略。當然民進黨會批評馬英九。但民進黨也該認識到馬英九所營造出來的和平空間,恰恰是民進黨所做不到的。而無論在朝在野,台灣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唯有朝野合作,為台灣營造和平的環境,安全的未來,這才是人民未來的希望。

MORE

社論--居心邪惡的「新邪惡軸心」

社論 台灣要特別注意美國最近頻頻拋出來的「新邪惡軸心」論。因為台灣正是美國未來發動戰爭的導火線之一。 「軸心國」始於二戰的德國、義大利、日本三國結盟;而「邪惡軸心」的概念則起自小布希時代,美國在九一一之後,急於尋找替罪羊,遂以攻打阿富汗,抓賓拉登為由發動戰爭。後以伊拉克有毀滅性武器為由,發動侵伊戰爭,實則對伊拉克石油、兩河流域古文明遺產,發動掠奪。此時為了強化其戰爭正當性,拋出「邪惡軸心」一說。將伊拉克、伊朗、北韓三國稱為「邪惡軸心(Axis of evil)」,非將其消滅不可。這意味著美國打完伊拉克,打算接下去打北韓和伊朗。 然而伊朗背後有中東伊斯蘭石油國家互為支援,且伊朗有核子武器,美國不敢輕舉妄動;而北韓更迅速發展核子武器,經過核武與飛彈試射之後,終於制止美國的攻打。川普還曾與金正恩在新加坡會面,當做外交成功的樣板。應知只有以真正的毀滅性武器自保,才能制止美國的進攻,這是北韓所做的示範。 最新的「新邪惡軸心」計畫則是始自二○二二年二月,美國評論員普萊特卡在《國家評論》中稱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伊朗、朝鮮為「新邪惡軸心」。二○二三年十月,美國參議員麥康諾在接受採訪表示:「我們必須挺身而出,應對這一邪惡軸心──中國大陸、俄羅斯、伊朗──這是緊急情況,因為它對美國構成直接威脅。」 更逼近的是,二○二四年一月,美國前國務卿龐培歐在眾議院作證時,稱中國、俄國、伊朗、北韓和委內瑞拉為「新邪惡軸心」。 二○二四年三月二十一日,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海軍上將阿基里諾(John Aquilino)對眾議院軍事委員會表明,將中國、俄羅斯、北韓和伊朗之間的關係描述為處於新生階段的「邪惡軸心」,「我們應該採取相應行動」。 這整個過程可謂步步進逼,雖然口徑尚未一致,但顯示出美國正在將中國塑造為一個邪惡軸心國,而美國要結盟北約,打擊俄國;結盟以色列,打擊伊朗;再結盟日本菲律賓,打擊中國。 這中間唯一很難「套」進去的是中國,因中國通過一帶一路、上合組織、東盟諸國,建立較多的結盟國家。它並且從未使用武力攻打任何國家,跟各方生意做得好好的,說它「邪惡」,也只能在與俄國外貿,銷售綠能車等這些小事上打轉,實在找不到明顯證據。 從小布希時代「邪惡軸心」以降,不難看出美國的論述總是圍繞著其本身利益打轉。 即使像後來證明伊拉克沒有毀滅性武器,但國家已經被美國占領,博物館文物被劫掠一空,政權已經滅了,你能奈何? 到最後,只有一個很現實的原則:沒有足夠的武器自我保護,就沒有足夠的力量抵擋侵略,這才是硬道理。北韓就是一個例證。 從阿富汗到伊拉克,台灣應該體認的是,當美國開始發動輿論戰,戰爭的發動機就開始啟動了。 台灣要更小心應對,民眾在意見的表達上,更應有主動的反戰、要和平聲音,才不會被美國犧牲,成為美國的馬前卒,讓台灣的年輕孩子變成大國的砲灰。 那種生靈塗炭的悲劇,我們在烏克蘭已看到最後可怕的景象。台灣,千萬不要變成那樣。  

MORE

社論--太陽花學運十年夢醒

社論 自一月台灣選出新總統後,兩岸與美國的雙邊三邊互動均見調整,各政府都想維持台海穩定,再實踐個別自主的政略目標。 台方立法院國民黨團和中華民國前總統馬英九四月分別訪陸,所反映台灣新民意,旨在維穩,也有利於執政的民進黨當局拓展新治理模式。可是民進黨公職、網工,卻用中國大陸買辦、舔共、聯共合謀喬法案、助地方接中國團客有國安危機等惡向思惟,狠批在野黨。 攻訐最烈的綠營砲手,認為藍委訪中當中共資源的引路人,符合中國利益,卻陷台灣於險境,新的三一八運動可能再起。 所謂三一八運動,是指二○一四年三月十八日社運團體和學生,得民進黨立委護持,侵入立法院議場,反對兩岸簽署服務貿易協議,煽熱反中激情,至四月十日才撤出;獲冠名三一八運動,又名太陽花學運。 此運動今屆十年時,多名參與者受訪,咸認運動最大成果是守護台灣、捍衛民主、擋下兩岸服貿協議;讓兩岸政、經脫鉤,保住年輕人公平就業機會,不再高度依賴大陸。 可是實踐證明,三一八運動掀起的反中聚旗效應(又稱聚眾效應rally effect),雖藉選舉擊敗了主張和中的政黨;但終無法兌現所懸目標。 反兩岸服貿的蔡英文上位後,台海間原有防止軍事衝突的界線,逐一遭泯除,連金馬的禁限制海域,也名存實亡。 美歐強權操弄台灣抗中,引大陸機艦繞台演習。所謂守護台灣,變成花大筆納稅人的錢買武器,再責令年輕役男延長役期,準備城鎮焦土戰。 過去八年,台灣民主質變成黨派專政與獨裁;島內反中、親中與平、戰意識分歧;監察院棄守糾察彈劾職權;選委會由民進黨擔綱;通訊傳播委員會成獨立機關的笑柄;連法務檢察系統的首長任命,都被評為清一色。 擋兩岸服貿可保住年輕人公平就業機會的夢想,變成夢魘。十年來台灣服務業失去大陸廣大市場,獲利平庸,缺乏資源研發創新,受僱勞工薪資普遍低於製造業。 批發零售、運輸倉儲、媒體傳播、醫療保健、藝文教育、休閒娛樂等服務業有市場准入規範,必須通過商貿談判簽訂協議才能大展鴻圖。與製造業產品是剛性需求,只要付得起關稅,就能爭取客戶,性質有別。 反服貿後台灣觀光業變慘業,陸客不來,補貼入境的外客消費力弱。醫療產業跨域市場變小,在線員工抱怨低薪與超時超累的工作量不成比例,護理科技大學招不足學生,有護理師證照者竟望醫院卻步。 投入服務業的年輕人失去發展機遇,看不到未來;面對房價和民生萬物上漲壓力,實質所得更低,心懷不平,但徒呼奈何。 國民黨團十七名立委訪陸,意在振興台灣百工百業,延續馬總統執政時兩岸大交流的勢頭,利台利民;那八年,陸生到台灣就學,陸客到台灣觀光,激活許多產業;鳳梨酥大賣,星級飯店、商務旅館和日月潭的阿婆香菇茶葉蛋同樣門庭若市,服務業行情不輸製造業。 代表台灣最新民意的立委們訪陸後,已帶回陸方觀光旅遊、農特產品銷陸、兩岸恢復航點等交流面的向好做法,謗之徒然自損。刻政府處於改組交接之際,允宜從善解讀在野黨心志,尊民本為執政信念。更何況十年反中的夢該醒了,應知從善如流才是正道。

MORE
/7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