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閱讀 | 人間福報

閱讀

【5-6月主題徵文 母親節禮物】一張太師椅

文/林禾 母親過世多年了,曾經承諾要一起去國外旅行,也曾經保證要接她到我異鄉的家長住,我還一度幻想每日下班回到家,入門第一眼就看到她坐在我特意為她買的太師椅上打盹的樣子,或者是上幼稚園的兒子與她擠坐在那張太師椅上,吵著要她教他家鄉罵人的俚語,就像她幼時擠坐在外公的太師椅上撒嬌賣萌一樣…… 太多曾經的規畫都因母親的一病不起,長年臥床而無一實現。每次想起母親,我腦海裡就會出現太師椅的意象----那種民國初年大戶人家時興做為女兒嫁妝的家具。母親豐厚的嫁妝裡就有這樣一張太師椅,只可惜因為戰亂而流離失所時,永遠的失去了它。 母親在世時,她提得最多的就是學富五車的外公和他的座椅了──那張莊重而華貴的太師椅,她說它有著荷葉型的托首,托首是給頭部枕放和倚靠的。她說它的靠背鑲著維妙維肖的雲龍,兩側的扶手則雕刻著象徵富貴吉祥的如意紋。每次提起它,母親的眼睛就閃著熱烈而激動的光彩,彷彿能穿越時光隧道,回到她最為珍視的那段美好時光。 我因年少時就遠走他鄉,長年在外。母親臥病在床時,我未能隨伺在側,而她彌留之際,我也未能及時趕到見她最後一面。為此我自責不已,多年以來,我選擇的是緘默和逃避,將遺憾和悔恨深埋心底。 時間是帖良藥,進入知命之年後的我開始接觸佛學,學習放下,也學習溝通,在今年母親節即將來臨之際,我再次回顧與母親之間的點滴往事。不斷縈繞於心,貫穿始終的是母親心心念念的那張太師椅。只有它的堅實沉穩,可以承載母親顛沛流離一生的厚重;也只有它的雍容雅致,可以彰顯母親艱難困頓時依然不忘初心的教養。 我去家具行精心挑選了一張最符合母親表述的太師椅,將它安放在客廳向陽的一隅,作為我與母親的在天之靈連結的橋梁,也作為送給母親遲到的禮物。

MORE

【詩】紅塵出場序

文/屈大原 浮沉於情海 我是魚 瀝上了岸,昂首 步於溼漉漉一條詩路 曾渴望背脊之上 插千尺的羽翼 無奈虛空如此遼闊 夢土遠遠得 看不清輪廓 關於春秋或者楚辭 篇章已然散落 文字紛紛退場逃跑 一座憂傷自雙眸流洩 禪行緩緩於途 所有的抵達只等於腳下 浸泡的已發酵 揮別曾經縱放的宿醉 人間的質地 悲哀與溫柔橫豎交織 運弦萬緣,笑看 長天輝映那滄海,終極的潮汐 註:(溼漉漉一條詩路)發想自米師白世紀詩句

MORE

與芳鄰的三日因緣

文/邱傑 第三天,我的術後狀況被認為已漸正常……我欣喜著被醫師和護理師判定穩定,也被告知如無其他問題可望次日辦理出院,而在此時,我的芳鄰被推出病床,推往手術室去。 那三天,我和他之間只隔一簾,空間距離或許伸手可及。我不知他從何而來,也不知他往何處去,時空因緣將我們一度安排得如此之近,又如此之遙。 第一天,我先他一步入住一個並不算寬敞的房間,房裡布置了兩張床位,我被安排靠走道這一床,離窗景以及衛浴稍遠些,倒是離門較近,進出都方便了好幾步。 我遙遙看著窗,想像窗外之景,心中想著,若我被安排在靠窗那一床就更好了。 一直到好幾個鐘頭過去,隔壁床都還空著,莫非隔壁床今天沒人住,我住二人房就變成單人房,這可好。 夜間約十點鐘的時候,一陣手忙腳亂出入與安排聲響,我的芳鄰來了。 似是聲音被盡可能放輕,即使護理人員離去之後,一簾之隔也只是偶然一句輕聲對話,聽得出來被照顧者是男性,照顧者是女性,可能是他的妻,對答都極簡短。 我想,肯定是一對自律自制極強的有修養的夫婦了,他們盡其可能不擾及另一床的我,和我的照顧者,我的妻。 那一夜我想忍著不起身進洗手間以避免也吵了他們,但還是起來了一次。行過芳鄰的床位時,他們沒有拉上布簾,我因而看見了他們,果真是一對約六旬上下的夫妻,病床上,男士顯得虛弱,卻是醒著的,眼神透著慈祥、安祥。 第二天我被安排進手術房,然後又在恢復室待了許久,回到我的病房已經是下午了。我的床前來了許多位家人,關切與慶幸我手術平安而說了許多開心的話,我一直壓低我們全體發出來的聲音,幸好我的芳鄰今天也有訪客,不知是家人或友人,來來往往,使我略感寬心而減低了些許不安的心。 雖然被安置了導尿管使我不必起身上廁所,但入夜以後我還是勉力進入衛浴間,做了對身體最起碼的潔淨。即使結婚五十多年了,我還是希望自己沐浴,身體再不適也是如此,因為多少還會帶著羞澀感。 路過時我再次與芳鄰見面,或許只單方面之見面,因為他似未因好奇而看我一眼。 這一夜我難眠,子夜時分,芳鄰和幾位醫護人員聚在簾內輕聲討論,而後,他在病床上被安排排便了,非常強烈的氣味瞬間充滿整個病房,而且持續許久。成天照顧我而總算熟睡了的妻也因氣味而醒來,我們對視,無言,也不敢說話,只是無奈的接受。此刻我們應該起身到門外走道去的,但我壓抑著,忍受著,不敢起身出門,擔心這太不禮貌了。 大約一或兩個小時之久,醫院的空調才把我們病房內的氣味逐漸驅散掉。 我們完全可以理解住院必得經歷各種經歷,這也不過只是其中一種。 第三天,我的術後狀況被認為已漸正常,上午醫師來為我拔除了令我困擾不堪的導尿裝備,使我頓感如釋重負。 我欣喜著被醫師和護理師判定穩定,也被告知如無其他問題可望次日辦理出院,而在此時,我的芳鄰被推出病床,推往手術室去。 我不知他是因為什麼病而來住院?做什麼手術?我唯有默默祝福他手術平安順利,快快恢復健康,但這一天一直到窗外天色都黑了,還不見他被推回來。 是手術太複雜以致拖了好長的時間嗎?還是開完刀後恢復遲緩,得在恢復室多待久些?我回想著冷得發抖的手術室,以及一床床排列在一個大大空間的許多等待恢復者,護理人員在裡頭忙碌穿行,各種維生機器發出種種聲音的恢復室,我想像著這位芳鄰或許正在某一個空間,為恢復健康而努力著,我在心中發出了呼喚,他可一定要加油啊! 我竟又無法閤眼,就靜靜看著床尾處我的布簾下擺的空間的動靜。我的布簾並未全部拉攏,為的是方便護理師夜探,她們溫柔而認真,必要的量測與記錄以及輪液、給藥無一遺漏,認真叮囑,我看著她們因為忙碌而忙進忙出幾乎都是小跑步,但是臉上永遠從容不迫,和顏悅色,視之為天使也不過如此了。 子夜一時,我看到有醫療助理人員推著病床進來,我一眼乍見,似乎是空的病床,病人不在床上。 只有床回來而人沒有回來是怎麼一回事呢?可能的方向唯有兩種,一是手術後恢復不佳,進了加護病房,另一個去處我就不敢再想像下去了。這樣的胡思亂想,讓我一夜輾轉,直到天都快亮了才倦極而沉沉睡去。 醒來,妻和家人笑容面向我,家人來接我出院了,辦出院手續者多得很,來得也未免太早了些。 相對於住院的無可奈何,出院真是一件快樂的事。 只是當我踏出病房,回頭看看我的隔壁床仍是一片空盪盪,我的心情實在是快樂不起來。 芳鄰啊,我唯有祝福。

MORE

【自有天意】神奇之旅──逢杜拜世紀大淹水

文/封德銅 今年四月六日去突尼西亞旅行十五天,原定二十日回程,因杜拜機場大雨,我們滯留首都突尼斯三天,改二十三日抵台,旅行社安排住全市距機場最近的Africa Hoyle五星飯店,這旅館是突尼斯最高的飯店共二十二層,在香榭大道旁,景觀好,老城區景點在附近。 滯留的第一、二天去機場等機位,未果,因為大雨癱瘓了杜拜機場,杜拜拒絕轉機客。我們原訂從突尼斯機場飛杜拜再轉往台灣,如果真的有機位去了杜拜,那更就慘了,我們就會是「杜拜機場滿地旅客」之一;沒有去到杜拜,反而是不幸中的大幸。 滯留的前二天,在飯店把髒衣服都洗完了,滯留的第三天,旅行社安排去杜加古城。突尼西亞十五日遊變成十八日遊,嘗試了生平第一次的「滯留」。 杜加古城建於西元前六世紀,蓋在原住民柏柏人的神殿上,直到一九四七年考古挖掘出來。去杜加古城約二小時車程,我們下午一點多到達古城,遠遠的就看到廣大的平原上古城孤立在山頭。 古城靠近地中海,它有保存完好的劇場,約可容納三千多人,我們隨著地陪繞行古城一圈,爬上爬下,一邊聽,一邊記,在斷垣殘壁中,尋找羅馬帝國的榮耀。迷戀古文明的我和兩千多年前的羅馬人踩同樣的石板路,走在同一條路上,望著一樣的街景,發思古幽情,我這古老的靈魂感動了,儘管滄海桑田,朝代興亡,都是斑斑血淚,此刻,我得以胸臆直瀉,至於杜拜世紀大事,淹水,無所謂啦! 在世界各國只要有羅馬人統治過的地方,都有神殿、公共浴池。羅馬帝國遺蹟不勝枚舉,其中劇場更是如此,它吸引不同國家的表演者和觀眾。在土耳其的羅馬劇場,世界級的影歌星馬丹娜就曾開過演唱會,雲門舞者也曾在雅典酒神劇場演出過。但這些表演我無緣親臨,然而這次的「滯留」卻給給了我們參與的機會。三點多鐘行程快結束了,忽然音樂響起,咦──有歌聲,抬頭望,劇場居然坐滿了人,學生們帶動唱,我們自然而然被感染隨著音樂扭動身軀,跟著節拍舞動,現場人員親切和我們一起跳,對我們說,感謝你們來…… 多少年來,喜歡古文明的我,旅行中看了無數的羅馬劇場,這次最特別──參與了現場表演。劇場活了起,歡聲雷動,跟著大型音響節拍,全場舞動著,煞是好看。沒有雨淹杜拜機場,我們就不會滯留,因滯留惶恐不安的情緒,此刻全忘啦!賽翁失馬,焉知非福。 人生很多時候,真是身不由己,人算不如天算,許多事接踵而來,不得不處理,而我從不同角度看這次的「滯留」,想想,放眼當今舉世災難不斷,我們無法預測苦難哪一刻會猝不及防地降臨自身,活在當下最重要,攫住稍縱即逝的絢麗彩霞,才不枉費走過這一遭,此刻就是。心若向陽,何懼憂傷,我們會順利回到家園的。 回想行程走到第六天到達撒哈拉沙漠,準備騎駱駝,忽然下大雨,居民欣喜,奇蹟。雨停了,我們坐四輪傳動吉普車穿過撒哈拉沙漠,到達帳篷飯店,偌大的帳篷區只有我們十一人到達,住一晚,第二天沙漠公路通了,我們離開沙漠綠洲。撒哈拉沙漠大雨對我們居然沒影響,福氣。 極端氣候變遷,杜拜世紀大事──淹水,親友們從電視新聞得知我們是滯留的最後一團,知道國人的關切,家人的擔心,我的心頭不禁暖了起來。七十五年來杜拜機場的大雨,我們擦身而過,一切的一切均化險為夷,自有天意。 「旅行是恢復青春活力的源泉。」這趟神奇之旅,使我瞬間青春!

MORE

【島嶼拼圖】新竹高中的劍道館

文/黃筱婷 國立新竹高級中學創立於一九二二年四月一日,當時的名字是「新竹州立新竹中學校」。在校舍還沒有完全建設好之前,學生暫時在孔廟附近的新竹第一公學校上課,一九二六年才將學校遷移到十八尖山山腳下的新校舍。在過去還有聯考的時代,這所學校一直是新竹縣市男生高中的第一志願。 十八尖山的高度大約是一百三十公尺,曾經就讀新竹高中的學生,一定有到十八尖山跑步訓練體能的「跑山」經驗:每年十二月,學生全員出動,必須在四十分鐘內跑完五千六百公尺的路程,若是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達成任務,就必須重跑一次。我想這獨特的「跑山」,一定是新竹高中學生一再回憶的年少事蹟。 在新竹高中校園內,有一座日治時期保留至現今的建築:劍道館,也被稱為武德殿或者是武道場。現在這裡是新竹市的市定古蹟,在日治時期,是學生習武練劍的地方,當時的新竹中學校校長是大木俊九郎先生,本身擁有極高的劍道技術,學生都很尊敬他,劍道館就是在他擔任校長期間完工的建築。大木校長還經常在劍道館裡親自指導學生練習劍道的方法和技巧,也正因為如此,當時新竹中學校的學生在劍道方面的表現非常出名。 新竹高中劍道館已經有接近一百年的歷史了,是目前全台灣唯一以紅磚堆砌的武道場建築,予人一種穩重與大器之感,它也是台灣目前保留的武道場中,唯一的西洋式建築,有著很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走在新竹高中綠樹成蔭的校園內,看著眼前有著優美外觀的悠久劍道館,由紅磚堆砌的建築穩固若磐石,讓人不由得聯想到在歐州旅行時見到的文雅建築;我相信許多畢業生看到這座建築,就會想起那個青春年代,在學校和同學共同度過的各種回憶。儘管時光流逝,新竹高中劍道館仍然一直矗立在校園內,靜靜陪伴著學生度過三載春夏秋冬的年少時光。

MORE

【文人軼事】蘇東坡也是名醫?

文/雲蘇 在中國歷代文人當中,蘇軾堪稱是全方位的作家。一般人可能是「樣樣通,樣樣鬆」,但蘇軾他可是「樣樣通,樣樣精」,詩詞書畫無一不精:在詩方面,他和黃庭堅並稱「蘇黃」;在詞方面,他和辛棄疾並稱「蘇辛」;在書方面,他和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為「宋四家」;而他的畫則開了湖州畫派;當然他的散文和賦也都很有成就。據聞,甚至有人稱他為「名醫」呢。 當時有一個劉大夫,喜歡用偏方給人治病,所以別人都稱他為「劉偏方」。有一天蘇東坡去拜訪劉大夫,剛好有個病人來求診,病人說他在坐船的時候,遇到了大風,驚嚇得病,問大夫可有藥方可治。 劉大夫說:「你回去找個老船舵的把手,用火烤乾,加上丹砂和茯苓,把它們磨成細末,再配上白開水服下就好了。」 病人聽了,覺得這並不是他所認知的藥粉,便進一步請教劉大夫,大夫得意地說:「這偏方的重點在老船舵的把手,是船夫把握的地方,日久天長,手上的汗都滲到木頭裡,老船舵最善於和風浪搏鬥,所以能治水上各種驚風症。」病人聽了之後覺得很有道理,滿意地離開了。 蘇東坡在旁聽了暗自發笑,等到病人離開之後,他故意問劉大夫:「我家有個病人,夜間盜汗不止,三件被子都濕透了,要用何藥醫治?」劉大夫說:「這還不簡單,只需找幾把多年的老芭蕉扇烤乾,磨成細末喝下去,保管藥到病除。」 蘇東坡聽了笑笑地對劉大夫說:「照你這麼說,把筆墨燒成灰,讓一個不識字的人喝下去,他便立刻會寫文章了;讓一個膽小如鼠的人舔一舔樊噲的盾牌,他便立刻勇敢起來了;叫一個醜八怪聞一聞西施戴過的耳環,她便立刻變美了。」 劉大夫聽完蘇東坡的話非但不羞愧,反而很驚訝地對蘇東坡說:「沒想到,蘇兄也是一位名醫啊。」 這則鄉野傳聞,讓人對這個劉大夫的醫術不敢恭維外,也不得不佩服蘇東坡舉一反三的功力,不愧是一代大文豪。

MORE

【走進大西南】四月八的烏飯節

文/出谷司馬 農曆四月八日是漢傳佛教的佛誕日,是為了慶祝釋迦牟尼誕生而設立的節日。之所以特別強調「漢傳佛教」,是因為南傳佛教多半以陽曆五月的滿月日(通常是農曆的四月十五)為佛誕日。雖然,由於地緣關係,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受到南傳佛教的影響較深,但卻有很多族群會在農曆的四月八日舉辦有意思的活動,所以,「四月八」對中國西南民族而言,即便不是紀念佛誕日,也是當代少數民族很重要的日子。 在過去的專欄中我們曾約略提到四月八對西南民族的重要性,居住在貴州與湘西一帶的苗族會在這天祭祖,並紀念他們的英雄祖先「亞魯王」。而在祭祖的場合中,特別是位於南方的少數民族,都會特別準備一種黑黑的飯食,這種飯一般被稱為「烏米飯」或「烏飯」。烏飯跟我們熟知的紫米飯不同,通常都是就地採集一些具有染色能力的樹葉(例如:杜鵑花科的烏稔樹)與糯米一同蒸熟。蒸熟後的飯就會變成油亮烏黑的顏色,所以被稱為烏飯。 關於烏飯的來歷有多種說法,其中一個版本與我們熟知的「目連救母」有關。相傳目連的母親被打入十八層地獄,目連不忍心母親受苦,想方設法進入地獄給母親送白米飯,豈料每次白飯送到,看守地獄的惡鬼就把飯搶去吃了。於是目連遍尋百草,找到了一種樹葉用來製作烏飯,惡鬼看到烏飯感到噁心,只好留給目連的母親,這樣母親就不會受苦了。 這個故事讓我們想起前不久專欄中提到,楊家將的八妹楊金花送飯給楊文廣的故事:同樣也是因為獄卒搶走了被囚的楊文廣的飯食,靠著楊金花的巧思做了「黑樹葉飯」,才得以順利把飯食送給楊文廣,楊文廣吃了八妹送來的黑樹葉飯後變得力大無窮,掙脫了鎖鍊大破敵軍。雖然故事情節與人物全然不同,但整體故事的母題卻與目連救母的故事極為相似,苗族也因為這個典故而在四月八吃烏飯過節。 中國南方的瑤族也有過烏飯節的習俗,而且也有一段和孝順母親相關的故事。故事的主角也稱為「木蓮」,不過木蓮是一位女孩。這位木蓮姑娘的母親在高山地區開墾,而她每天得為母親送飯,但因為開荒的人很多,為了避免別人拿錯飯食,木蓮在煮飯的時候放入了會讓米飯變黑的「烏飯草」,讓母親可以順利取得飯食。 從目連救母到楊八妹再到瑤族的木蓮姑娘,縱然流傳的故事不盡相同,卻都以烏飯與四月八相關。而混了樹葉蒸煮的烏飯雖然看起來顏色不討喜,據說卻具有不少有益身體的療效,或許不到讓楊文廣那樣力大無窮,也能達到提神開胃的功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裡提到,取「南燭樹」的葉子搗碎,浸水取汁來蒸煮糯米,所成的「烏色之飯」,「久服能輕身明目」、「黑髮駐顏」,而且還能「益氣力而延年不衰」。看來,烏飯不僅是過節的必備食物,還是能夠強身的健康食品呢!

MORE

【吉星天衣特展】行走的藝術

文/佛光緣美術館蘇州嘉應會館提供 2024年4月18日至2024年7月27日,吉星天衣在蘇州嘉應美術館舉辦手繪中國色彩、中國古紋樣系列展。吉星天衣創始人普誠女士,攜二十餘年如一日潛心鑽研的天衣團隊成員,悟得敦煌壁畫圖案色彩之精髓,成功創造了吉星天衣手繪中國色彩系列產品,讓綿延千年的藝術瑰寶得以穿在身上,成為行走的藝術、流動的傳奇! 本次展覽透過影片、圖片、成衣展示、文字解說等,讓觀眾近距離感受文化之美、藝術之美,直觀體會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的巧妙融合,古典藝術與時尚魅力的完美統一!大家在蓮步嫋挪、倩影流轉間,在裙裾飄動、絲帶翻飛處,感受精神之力、古典之雅、飛天之韻和靈動之美,感受吉星天衣溫婉嫵媚、藝韻天成的獨特氣質! 展覽時間:即日起至07月27日 展覽地址:佛光緣美術館蘇州嘉應會館 開放時間:09:00~17:00(免費參觀,周一休館)

MORE

【生活快門】2024平安

文/宋玉澄 今年,油桐花較往年提早開了,在綠油油的草地上落滿了白花,有人以一期一會的精神,以油桐落花,鋪畫了平安兩字。我問為什麼不像往年寫快樂呢?她說,今年地震,希望大家平安。

MORE

【以身作則】跟媽媽學習

文/洪雅君 記得小時候,和媽媽一起走在路上時,如果路上有香蕉皮或保特瓶等等,媽媽會彎腰撿起來,告訴我,這東西在路上很危險,可能會讓人跌倒,以後在路上如果看到也要撿起來。 因為家裡在菜市場賣麵,若看到衣衫襤褸的遊民,媽媽會煮麵請遊民吃,有需要捐款的地方,媽媽更是不遺餘力,雖不是很大的金額,可是也盡了份心力。有句話說:「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母親用日常的所做所為,教育了我「善良」這二個字。 媽媽現在快八十歲了,坐公車、坐捷運,都會需要有人幫忙指引或讓位,幸運的她,常常會遇到好心的路人幫忙,她都會很開心的跟我說:「今天搭捷運一路都遇到好心人,都是因為我是好人才都會遇到好人。」然後跟我說,在什麼情況下有什麼人來幫她,在媽媽身上我也學到感恩的心。 善良及凡事知足感恩這兩點,讓媽媽成為可愛的老人家,我要給媽媽按個大大的讚。

MORE
/502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