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慢慢撕,聽故事】圖文書《犀牛釘在樹上了》 | 人間福報

【慢慢撕,聽故事】圖文書《犀牛釘在樹上了》

THE MERIT TIMES
文/廖淑儀
字級
收藏文章
39觀看次
慢慢撕,聽故事《犀牛釘在樹上了》 圖/聯合文學出版提供
撕畫/黃春明
撕畫/黃春明
撕畫/黃春明
文/廖淑儀

作家黃春明撕畫,講究的是慢的功夫,需要一點一點調整角度,跟觀察一樣,要靠自己的五官與手感慢慢揣摩。直線不真的直「你說它直,它就直。」圓也不是真的正圓,創作的想像力到哪裡,圖像的線條與輪廓就延伸到哪裡。



「當我們慢慢撕紙的時候,會有毛邊,這很重要,像這個山的稜線白白的線。」

—黃春明



聽到黃春明說這句話,再看他的撕畫,忽然明白,毛邊,原來是世間的常態。

早在1993年,黃春明就出版過5本撕畫童話繪本(皇冠出版),相隔20年,沒想到還能看見新的繪本集(聯合文學出版)。雖然這個故事也早在2015就創作,並在2017年發表(皇冠雜誌),卻是一直到了今年才出版單行版繪本。

黃春明在文壇上一直以善於說故事聞名,曾經藉由小詩,他談起自己故事的來源「濁水溪,濁水溪,當我還沒有見過你之前,你就從阿公的嘴裡流進我的耳朵。」

聽故事,說故事,創作小說、童詩、劇本、兒童劇、童話,黃春明的故事似乎說也說不完。因此,讀他的童話,也像在聽他說故事,故事裡有背景、有經過,有動作,充滿了穿插、迂迴、衝突,來來回回的探索。雖然有著落落長的文字(這本算是簡潔了),但文字裡的生動,完全無礙於插畫的鮮活與內蘊。

自然生物裡的舞台劇

故事很簡單。大白天裡,一隻自信滿滿的小犀牛第一次獨自出門探索,正當逍遙之時,偏被一隻紅蜻蜓騷擾。騷擾的方式很有趣,紅蜻蜓不過在小犀牛鼻子的角尖上停著、懸空、停著、懸空,小犀牛卻為了甩掉牠,用盡各種「犀牛」式的方法:甩頭、奔跑、上下跳、躲進水裡、最後將角撞進樹幹裡,就釘住了。

在兩隻動物的對峙中,一動一靜,當犀牛動作時,紅蜻蜓就懸空佇立;當犀牛停息時,紅蜻蜓就下飛停駐。互相對立的關係,看起來卻像是一搭一唱,一場自然生物裡的舞台劇。

黃春明的故事是土裡長出來的故事,黃春明的童年,就像繪本《小駝背》裡描繪的那個孤單寂寞的小駝背,總在寂寞時,張著好奇的眼到處觀察。因此在讀他的童話時,完全可以想像那個愛觀察的童年黃春明。例如成熟犀牛鐵甲般的外貌是「無敵鐵金剛小坦克」,書裡的灰土色,以及邊緣的點點使牠帶有真的犀牛的樣貌。且牠甩頭、泡水、眼神和動作,也根本是以犀牛的生態去延伸的。而蜻蜓點水的鮮活姿態,以及喜歡停在大型動物身上的習性,也能讓讀者想起,自己曾經在戶外看到過的蜻蜓樣子,讓我們相信故事是從生活的背景裡湧出來的。所以犀牛與蜻蜓,相處時是不是真的有這麼多內心話與對峙呢?這個答案,黃春明沒有說,等自己走到戶外,也許自然就有答案。

傳遞創作者的氣息

而黃春明撕畫,講究的是慢的功夫,需要一點一點調整角度,跟觀察一樣,要靠自己的五官與手感慢慢揣摩。直線不真的直「你說它直,它就直。」圓也不是真的正圓,創作的想像力到哪裡,圖像的線條與輪廓就延伸到哪裡。再者,黃春明選擇撕畫的用紙並非色紙,主要還來自各式各樣的雜誌、廣告等紙張,因此細看書裡的色彩,就連犀牛的灰都不是純粹的灰、天空的藍也不是純粹的藍,甚至樹葉本身有些還帶有字體(日文雜誌),遠看就像陽光在葉子布下的陰影痕跡,一點也不覺衝突。

至於毛邊,那是我最愛的部分。小時候不免跟大家一樣都有愛撕紙的經驗,尤其是出現毛邊時,特別喜歡用手撫觸,知道那就是紙的纖維與觸感,總想像它們像人類皮膚上的汗毛,摸著摸著,不知會不會起一身雞皮疙瘩?現在透過黃春明的繪本重新體驗「毛邊」,倒覺得多了更深刻的感觸。那毛邊在畫裡,是區隔肢體的邊界,也是區別不同形物的輪廓線,不同於地平線永遠是平行於地表,輪廓線是隨著萬物活動而有的邊界線。我們之所以知道犀牛這樣、蜻蜓那樣,雲如此、樹如此,不就是透過這種分野嗎?

那其實是光線從邊界露出來的樣子,卻反而形成了世界萬物的輪廓。從前喜歡狠盯著某件物體看到發呆,當眼睛開始略略失焦時,就能看見在物體邊邊形成的光暈。喜歡私下把它們當作物體的靈魂,也許有天就會傳遞私訊給自己。

現在知道那並不是祕密,原來是微光下的生命奇蹟,又或者說是有光之下,世界的常態,而在黃春明的撕畫裡傳遞出來,同樣那也是創作者的氣息。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