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緬懷大師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的有情有義

文/林信華(佛光山佛光大學社會學暨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兼教務處教務長) 2015年,礁溪林美山上的佛光大學。那一年,是我最後一次當面聆聽大師的開示。雖然已經過了八年,景象是清晰的,情義是存在的。其實不只八年,在南華大學任教的1997年,第一次見到大師,因緣已經開始,情義已經存在。在生命的存續與當下中,這不是八年,也不是十八年,其實是今生今世已經運轉的因緣與情義。 1997至2015這十八年之間,每年總有機會當面聆聽大師開示一、二次,因為大師會到學校來看我們。大師以非常活潑、輕鬆、隱喻以及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內心想要告訴大家的想法。說實在的,場景已經模糊,內容已經淡忘,但一個印象是永遠清晰的,至今在內心中仍充滿著力量──大師似乎一直在散發有情有義的波動,或者說,我至今對大師的印象就是有情有義。 見證慈悲力量 佛法是浩瀚的,有情有義也不容易,雖然它是人間經常被提起的用詞。大師總是讓我覺得充滿情感,沒有看過他生氣,但比較嚴肅的時候是有的。後來我才知道,這個情感跟我們日常講的不一樣,它是來自內心的,其實是一種慈悲的力量,這個力量之所及,不是只在一個人,而是對所有人都一樣。 或者說,每次我跟大師碰面時,感覺他的情感影響著不只我一個人,而是默默影響著不知多少人,因此我看見了這個慈悲的力量。在學校,大師會特別跟校長與主管交談,因為是這些人在推動校務,但我知道,其實這些人與其他教職員生,在大師內心是一樣的。我感受到,大師看見的是眾生。 要讓別人感覺你是有情感的,這並不容易。在社會生活中,大家彼此感受到的多是陌生,甚至是冷漠或者敵意。一個人可以故意讓他人感覺到是有情感的,但通常也是一次而已;濫情也是常見的,但總是沒有太大的力量,因為這往往很容易被感受到是濫情。 我知道,一種平靜又持續的感情力量,一定是在人間當中洗鍊出來的,或者內心覺悟而來,很難詳細地用語詞表達出來。這種情感有時候感受起來是慈悲,有時候感受起來是一種豪氣,我印象中的大師,有豪氣,如果你有需求或困難的時候,他會挺你的,而且說到做到,義字當頭,如是而已。這不是說,大師是有求必應,而是他應允的事情,總是會做到。好幾次我在旁邊觀察到,其實對學校之所求,大師可能知道有困難,但總是給人歡喜與放心,最後都圓滿解決了。 其實大師不只解決學校的困難,也解決自己的困難,這是一種豪邁的勇氣,在這個社會中,大多數人是缺乏的。後來我也知道,這是有捨就有得,佛光山的整個事務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 一個人沒有豪氣,怎麼會有義呢?因為沒有力量,講的話怎麼會算數?我們都知道,用講的沒有用,有力量表現出來才會被看見。有力量的豪氣與義氣也是在人間當中洗鍊出來的,或者內心覺悟而來的。 我們平常說這個人有豪氣,可能意味著這個人不是很在乎一些得失,個性豁達,喜歡承擔困難的事情或者內心五蘊清明。每一個人可能或多或少帶有這些特性,但要表現出持續與可見的力量,那需要一種穩定的場域,這其實是來自內心的覺悟。 自古以來,應該有些人具備這樣的力量,也許並不一定是依循佛法的修行而來,萬法一通而已。反觀我們生活在現代社會中,具備這種豪氣的人愈來愈少,我們很多時候是氣短,著重眼前事務,在乎得失。 當然這並不一定是大家的問題,可能是社會型態的關係,因為大家被迫這樣,不然可能就不容易生存。在大學教書已經超過二十五年,我看我們年輕人身上的氣息,愈來愈不容易表現這種氣度,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但未來的世代也許有著跟以前不一樣的長處,也說不定。 格局決定未來 一個可以讓其他人感覺到有情有義的人,也必定是一個有格局的人。這個道理很簡單,一個在人間當中洗鍊出來,或者內心有所覺悟的人,通常不會拘泥小節或者限於一隅;他的時間與空間場域,必定比其他人更寬廣。當然我相信,這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力,而是在人間當中不斷昇華與覺悟而來。 記得有一次聆聽大師的開示,他說他在中年的時候,面對著大眾講話,還是會有些緊張。在經過幾年之後,不論台下有多少人,對大師來說,跟沒有人是一樣的。 在這時候,來自內心的話語,可以自然地表述出來。對於每個人來說,特別對我自己也一樣,這個其實是走向昇華與覺悟的歷程。有的人可能是天生的演講者,面對群眾頭頭是道,只是我不是這種人。這十八年來,我親身經歷大師的生命之道,昇華之道,而這也是我嘗試看見自己的道路,一個觀看人間與自性的道路。 一個慈悲又有豪氣的人,其所推動的佛法與志業可能會與其他人不一樣。台灣各佛教教團的創辦人都有不同的特質,也都是令人景仰的導師。當然佛法的道理是一樣的,實踐的道路卻可能不一樣。我感覺,星雲大師的性格特質比較容易涉入人間的事務,這不是說一定要這樣,只是有情有義而已。 事實上,大師所推動的人間佛教,是需要這種特質的,因為這樣才會深入人間而又影響人間。在有情有義的力量下,有時候政治與社會、宗教事務並沒有不可跨越的界線,其實在覺悟的有情眾生中,這個界線本來也是虛幻的。 在二十年前,辦大學是不容易的,更何況在今天的高教環境中,不是政府或企業主導,不是在都會區,又沒有累積的龐大校友,辦大學真的很辛苦。我歷經了南華大學與佛光大學的成長,分別都是創校第二年到校工作,其艱辛真是歷歷在目。我也要道出真實的事情,不以營利目的在辦大學,不是口頭說講講的,兩個大學真的是如此。 大師長存我心 大學是人間的,如何談營利呢?也因為這樣,辦大學更是辛苦。董事會要撐起大部分經費的負擔,我常常在想,要是企業這樣在辦大學,怎麼可能呢?這是很多人無法理解的,其道理也是有情有義罷了,一個覺悟了的有情有義。 自古以來,為了眾人去做這種絕地逢生的事情,除了曠世梟雄或者有情有義的覺悟者之外,還會有誰呢? 大師於2023年2月5日圓寂,7日回佛光山緬懷大師的歷程中,有情有義的力量更是清晰地被我看見。我相信,人往生之後,只是肉體的消散,魂魄仍然存在,如果是覺悟的靈性魂魄,它的能量與使命必然強大,並且可能化身出現而再次被世人看見。 在佛光山,有情有義的強大力量,讓我相信大師將依其所願,以可能的形式繼續護佑眾生,佛法也是如實存在於當下。 我在這十八年的人生,連結大師十八年的生命歷程,適逢緬懷大師,在這裡簡單回想自己的心得。至此我發現,大師其實早在我的心中,並且我一直依此生活著。 記得2002年擔任佛光大學社會學系的創系主任時,將社會學系的系訓與系徽表述為「有情有義」,並且一直沿用至今。2006至2018年期間,我在參與宜蘭的地方事務時,也在人間持續實踐這個想法。在2018那一年,我清楚地告訴宜蘭人,我要把宜蘭變成一個有情有義的地方。雖然人間因緣的變化,並不是可以掌握,甚至是瞬息萬變成為虛幻的無常,但在離相的覺悟自性當中,我隱隱約約可以感受到不變的東西,這是我所具有的,也是大師與所有眾生所具有的。 大師叮囑我們,教育是所有人間俗事的根本,未來要繼續推動教育的事業,特別希望繼續扶持其所創立的大學。雖然這件事情現在已經變得非常不容易,甚至也是上述絕地逢生的事情,但道理與邏輯是一樣的,我們需要的是覺悟的情義力量。 我們會繼續奮鬥,我相信,有意願去愈困難的地方,生命必定會更有力量,也必定更能看見真正的自己。大師的有情有義,就如同佛法一樣,將會讓我們找到解決困難的辦法。 (轉載自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官網/星雲大師緬懷專區)

MORE

一揖,深謝

文/石德華(作家) 1.深謝 2月5日午後,我來在佛光山萬壽園,對安厝在上華樓的朋友明芳說:「謝謝你,讓我今生有一位真心為我的朋友。」然後我上5樓,在一代優婆夷孫張清揚女士的墳前說:「謝謝你,讓我真正見識到沉實厚重的行道力量。」 當晚,住宿朝山會舘,看到電視報導的即時新聞:佛光山星雲大師圓寂。 隔天,上午九點,在佛光山雲居樓,弔唁星雲大師,我頂禮叩首起身三拜,在心中一字一句說:「謝謝大師,在我生命最迷茫、最脆弱的時刻,有佛光當靠山。」 這樣時間空間的順勢銜接,感恩意念的純一連貫,於我恍若天諭神示。 2.朝山 疫的2020之前,我習慣元宵前回佛光山本山小住兩天備蓄真氣能量。梵聲天上來,滿山繚繞,花燈沿山迤邐,遊人如織,這裡闔家出遊的多,小孩多、老者多、坐輪椅的多……夜來,東風夜放花千樹,一輪圓月靜靜掛在高屏溪上寶藍的天心。 我是個非常需要太平感的人,好幾年了,我的一元復始,都是透過這樣的儀式來更新完成。疫,帶來改變,燈樹千光照,上元回本山,這幾年竟成了我的願。 願,是原本就放在腦海心中的一樁念與想,等你去完成或沒完成。它有大有小,有眼前有遠處,有滿遂有殘缺,而我想,我可能是這天地間只要負責做好自己的事,別人不會對我有任何要求的自由人,我的「願」,圓遂了當然欣慰踏實,沒實現橫豎也是個人心裡的念想,於這世界壓根不驚不動。 那一天,剛替陽台植物澆了水,寒流剛過,天氣晴,我突然決定回佛光山。那一天,2月5日。 3.生滅 在「香花迎」窗邊坐了一下午,然後,背包放在側,書本筆記簿疊起來,趴在上頭睡個午覺吧,從萬壽園走下來後,不二門、靈山勝境廣場、華藏玄門、大雄寶殿禮拜,行經傳燈樓、雲居樓、踅轉登雲路,真感到有點睏乏了,剛吞了好幾個哈欠……窗外,鳳凰展翅的花燈正呈祥,大人走過小孩走過說著笑著拍照著,天斜斜藍著,陽光剛剛好催眠著,朦朧入睡前,菩提路遊行的鼓點聲一波一波湧在我夢的邊緣……這兒,平安得讓人每個毛孔都放鬆。 向晚,回朝山會舘途中,我回首,彩繪燈籠綿延掛滿的菩提路,多像被一疋閃爍的錦緞溫柔披覆,或者,那是天街最華美的一條彩河,行經的人,眼角噙起流動的明麗,都會感到被祝福,啊,我最愛的世間味。 而下一刻,我就看到電視上的即時新聞。 「生者皆有死,合會有別離」,生與死,就是隔了一個身體,死亡不是結束,他還會再受生,人生就是老病死生的循環,大師的開示叮嚀,我都言猶在耳,只是,這一場夢幻繁華與涅槃寂滅的平行演示,飆風倏忽就在眼前,令我站在螢光幕前,久久無法回神。 4.私淑艾 與高僧同在一世,是我莫大的榮幸。孟子分類弟子受教的方式,有如時雨化之,有成德,有達材,有答問,有私淑艾。我是星雲大師的私淑艾弟子,私下不斷掇取星雲大師的教誨來相應或修正自己的心性行為,大師有時是知己、有時是良師、有時是舟、有時是光。 有一件事,你懂,又喜歡,最好的就是這樣了,世間的榮華富貴算得了什麼。大師這句話無限上綱成為從來就很難界定的價值的定義,讓我心豁然清晰且篤定。 文學課,我總告訴學生因由運命際遇,人生原本就是一座傾斜的天平,運氣是多麼重要。這堂課以此論述加例證故事,講解夠明白的了,但,人生整體可以如是觀,我心中仍有疑惑,每一樁眼前當下因應的心情最該是如何? 忍耐,世間法總難以平衡。事業、學業、道業、功業,大小、高低、有無,看的標準各有不同,都與福德因緣有關。我一翻開書,就看見大師這樣說,不只現象,還觸及本質。 12年前,我有一段天天誦讀手抄《心經》的日子,我疑問生死,懷著急切惶惑的深悲,一心要對生命討解,是大師《般若心經的生活觀》簡淨明白的循循善誘,才足以調和當年我那混亂失序的呼息。 2013年中區「禪淨密三修法會」在台中市圓滿戶外劇場舉行,我在後台與大師不期相遇,蹲在輪椅旁微仰頭,我對大師說:「大師,我們有個共同朋友,叫石素香。」大師呵呵呵笑了起來:「對──素香麵。」朋友們都說,蛤,這麼難得親近大師,你只說這個?你們不懂啦,心懷渡眾願,平安照五洲的大襟懷,包裹著的永遠都是隨緣自在的真性情。 這些年朋友們難免這病那痛的,私淑艾弟子一個個冒出來了,有人開始用「以病為友」互勉,「我沒有痛苦,我沒有生病,我只是有點不方便」老是成為不同聚會裡的金句,對葉的秋凋到冬盡生命的不可逆,有能比這樣的說法更正向創意的嗎? 「我還可以為你做什麼?」大師總是這樣說。我在心中相應過無數次了:「大師,這,我真的做不到,但我不會忘。」 5.送行 「對於人間的最後,我沒有舍利子,各種繁文縟節一概全免,只要寫上簡單幾個字,或是有心對我懷念者,可以唱頌『人間音緣』的佛曲。」 2023年2月13日上午,大師,我要向你報告,像10年前蹲在你跟前,微仰頭對你那樣說話:「大師,你圓寂真身坐塔的時刻,我就在本山,與你近在咫尺,彷若相送。大師,今天我又回山了,幾萬弟子齊聲佛曲讚誦聲中,有我。」 「今海眾雲集,荼毘一句」,13日下午二時許,於台南大仙寺,上萬信眾一路相陪,合掌長跪目送大師荼毘火化。 大師長眠萬壽園。時時奉行佛教,就是對你最好的懷念。我謹記。 來生,大師還要乘願來當和尚,我不知也不論以何色相行於世,但願逢遇那一剎,山川、日月、我城、他域,都請容我便放下一切,溯時光記憶一意趨身迎向,站定,斂袖,合十,躬身對和尚深深一揖,道聲:「謝謝。」

MORE

教界致敬星雲大師(一) 感懷星雲大師

文/明光法師(中國佛教會常務理事) 編案:2023年2月10日,中國佛教會常務理事、新北市樹林區海明寺住持明光法師率領海明寺僧信前往高雄佛光山弔唁星雲大師,表達感恩與致敬,並特別要求僧信二眾整理儀容,僧侶搭七衣,居士皆穿著黑色海青。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親自接待一行,並以星雲大師所倡導的三好、四給與眾共勉。 明光法師於臉書發布當日的行程紀實,並簡述自己與新北市樹林海明寺感恩星雲大師的因緣,特輯錄如下: 1.在年輕時期,常到台北國父紀念館聽星雲大師的佛學講座,回想當時每每聽完大師深入淺出、精闢的講經說法後,獲益良多。 2.民國70年初,佛光山《普門》雜誌報導「明光法師獲選佛教十大青年模範,明光法師與6位比丘發心進行南橫公路行腳……」星雲大師知悉後,特別派了一部車,以及佛光山3位比丘(包括來自印度、斯里蘭卡比丘等)一起隨行,形成比丘行腳隊伍。以此因緣,明光法師感念星雲大師對青年比丘的愛護與鼓勵。 3.多年前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觀音不要走事件」,當時亦是由星雲大師發起300部遊覽車由高雄北上,以實際行動支持「觀音不要走」。 明光當年為此事奔走溝通,感恩星雲大師挺身而出,為護持大安森林公園佛菩薩雕像,無私無畏的慈悲大愛情懷。 4.明光擔任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第一、二屆主席,特別感謝星雲大師的真知灼見,為鼓勵佛教界青年而成立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 5.新北市樹林區海明寺開山悟明老和尚圓寂時,星雲大師親自領眾到海明寺,表達與悟明老和尚之間的特別情誼,並關心海明寺治喪事宜,讓海明寺僧信對星雲大師的慈愛銘感五內。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接待樹林海明寺弔唁團的佛光山慧開法師,特別對大家說明:他自己是在新北市樹林海明寺受比丘戒的,當時明光法師是擔任引禮師。 慧開法師的一段話,為僧信二眾帶來一股溫暖的氛圍,圓滿了此次海明寺弔唁團對星雲大師的致敬悼念。

MORE

感念星雲大師的慈心悲願

文/斯碧瑤(《美洲時報》社長、國際佛光會南美洲聯誼會主任委員) 巴西時間2023年2月5日上午,我收到台灣傳來的新聞告知:台灣時間2月6日下午五點,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圓寂了。我一時不敢相信,但大師已高齡九十七歲,這一天遲早是要來臨的,往事歷歷不禁湧上心頭。 星雲大師於1992年4月、9月及2003年10月,三次前來巴西弘法,並指導佛光山如來寺建寺和落成開光,每次都在巴西停留近一星期。前二次因如來寺籌備工作剛開始,信眾不多,我們少數幾位,乃有幸天天聆聽大師教誨,日日相處,師徒情深。後來多次返台,大師也都特地約見,殷殷垂詢。 機場迎迓初相見 星雲大師是於1992年4月23日首次踏上南美洲之土地,當時我在《美洲時報》擔任採訪主任,奉袁方老社長之命,負責全程採訪星雲大師在巴西所有之行程。採訪前,我都會事先做功課,以避免出錯。那次,我花了一個月的時間,來研讀佛教和星雲大師。 猶記,4月23日已是巴西的仲秋,清晨涼風颯颯,五點多,我即出門前往聖保羅瓜路柳國際機場。三點二十分,星雲大師在駐聖保羅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周國瑞處長、時任巴西華僑工商協會會長的五伯斯子林先生、副會長張勝凱先生,及觀音寺建寺委員會理事長許疊先生等協助下,順利出關。 只見身高逾一百八十公分、英挺偉岸的星雲大師,笑容滿面的走了出來,近十位弟子隨行在後,清一色的淺咖啡長衫僧服、僧鞋,甚是壯觀。我們十多人在大廳佇立熱情歡迎。 三十一年前,早已名聞國際的星雲大師,十分善體人意、和藹可親,毫無架子地與大家合影留念。隨後,我們開車前往星雲大師一行下榻的靜心精舍,也就是後來的如來寺。 靜心精舍位於聖保羅市郊的Cotia市,主人是張勝凱先生、張陳淑麗女士賢伉儷,占地逾一萬平方公尺,建築設計優雅,綠樹掩映,花木扶疏,小徑蜿蜒,游泳池、網球場、亭榭樓閣一應俱全。 次日上午,五伯斯子林先生向星雲大師提及:他在里約有一棟房子,想捐給大師作寺院。這時,張勝凱居士也表示,願將靜心精舍獻給佛光山僧團,作為佛光山在南美洲弘法佈教之道場。 超薦法會現奇蹟 25日星期六下午,星雲大師慈悲地於聖保羅自由區的弘道院,主持了一場歷時四個多小時的「中峰三時繫念法會」超薦亡靈。 當天下午豔陽高照,我進入了已站滿了人的弘道院,說也奇怪,法會開始,星雲大師帶領大眾誦經不久,屋外即狂風大作,下起傾盆大雨,老舊的屋頂好似要被掀掉了,屋內四處都在漏雨。後來老信徒告知,做這種超薦亡靈的大法會時,孤魂聽到召請,都會趕來應供聽經、享用美食。之後,如來寺每年農曆7月做此法會時,連續十年,也都是萬里無雲的晴空,忽然會下起雨來。 那天,我第一次接觸佛經,當大師慈悲的誦經聲,聲聲入耳時,也不知為什麼,我開始痛哭流涕,左邊的五伯遞給我的面紙,根本不夠用,右邊的張勝凱居士也遞來手帕,十分狼狽的我,久久不能自已,好似聽到了父親熟悉的召喚,自然而然地皈依了星雲大師。 大師賜我法名普霖,並從腕上取下一串深紅色的念珠送給我,至今三十一年,我仍帶在腕上或身上。大師並當面題寫了一張書法〈般若正覺〉贈予我,「般若」是梵文智慧的意思,令我欣喜萬分。智慧的境界,要比聰明高出許多,聰明不一定會用在做好事上,所以星雲大師期許我要修智慧。 覺誠法師秉師志 那次大師離開巴西前,留下了覺誠法師駐錫如來寺,接引有緣人,並以巴西為據點,展開了人間佛教在南美弘揚的艱巨任務。 兩個星期後,5月16日應大師之邀,我前往美國洛杉磯,參加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世界會員代表大會,來自歐、美、亞、非、澳五大洲的佛光人齊聚一堂。承大師看重,推舉我擔任第一屆南美洲聯誼委員會主任委員,之後2015年至今,再度承擔第六、七屆之主任委員。 1992年9月18日,目光遠大果決的星雲大師再度蒞臨巴西,購置了如來寺左後方十萬平方公尺之土地,即是現在如來寺的後山公園。 之後十一年內,星雲大師雖未再履及巴西,但仍親自運籌帷幄,經常在電話中指導覺誠法師,並於1999年遴派擅長建築的妙遠法師到巴西來,協助覺誠法師興建如來寺。 2003年10月5日,佛光山巴西如來寺完成了辛苦的建寺任務,正式落成,大師親臨主持開光儀式。如來寺經過十一年的慈悲度眾,廣結善緣,開光當天,冠蓋雲集,總統魯拉親發賀電,聖保羅州長奧克明(現為副總統)、Cotia市長等政要則親臨道賀,把如來寺擠得水泄不通。亦有許多人自南美各地趕來,為一睹星雲大師的慈顏,及參加這一時千載、難遭難遇之盛會。 救災召見予鼓勵 2009年8月8日,台灣南部發生莫拉克風災,巴西僑胞經慈善基金會發起,募得捐款67萬5000美元,李瓊玉和我自願代表巴西慈善基金會及僑社,自費返台,為了安全,在佛光山高雄總本山掛單借宿,由僑委會專人陪同,在佛光義工的支援下,親赴台南、高雄、屏東、台東等災區,按受災戶名冊,共發放了2200萬新台幣的慰問金。 當我們抵達佛光山的晚上,晚餐後,時任國際佛光會祕書長的慧傳法師打電話通知我,星雲大師八點要接見我們。瓊玉和我趕緊整理了一下,就從朝山會舘前往傳燈樓。 我們才剛在沙發上坐下,星雲大師從房間走出來,遠遠的就說:斯小姐,妳胖了!我說:師父您的眼睛不是不太好嗎 ? 大師笑著說 :可是我看得到你的形狀變胖了!星雲大師因糖尿病導致視力衰退,但他仍然樂觀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星雲大師鼓勵瓊玉和我,盡力幫助災民是對的。 點滴之恩湧泉報 最後一次蒙星雲大師召見,是2016年10月9日上午,在佛光山高雄總本山的傳燈樓,星雲大師單獨接見為參加國際佛光會世界大會提早一天抵達的Cotia副市長Almir、Miguel律師、洪慈和、洪呂麗月和我五位巴西弟子。那也是星雲大師這一生最後一次單獨與我們談話。 那天,星雲大師先和我們五人握手打招呼,當他握到我的手時,記憶絕佳的大師,非常清楚地對我提起第一次到巴西時,我的五伯斯子林、張勝凱大師兄,及劉學琳、洪慈和等,他感謝大家對巴西如來寺的護持,對於曾幫助過他、扶持過他的人,大師都銘記於心。受人點滴之恩,必湧泉以報,是有情有義的大師做人之原則,所以護持他的人愈來愈多。 那天,我一見到大師就開始淚流不止,那時,他的眼睛幾乎看不見,腿已不良於行,但整整半小時,他都神情自若的與我們交談,我淚如雨下,不停拭淚,眼睛都哭腫了。最後大師和我們一一握別,那天大師的手很熱,他感覺到我在哭泣,握著我的手久久不放。 三個星期後,在巴西得知星雲大師中風了!我才瞭解,其實10月9日見面時,如父親般的大師已知道,那將是這一生,最後一次與我們近距離談話,他在向我們道別! 從第一次見到星雲大師,就知道大師有他心通的能力,因為多次談話時,我心中所想的,他立刻就能說出來,但他從不炫耀這特殊的能力。 為了佛教盡形壽 三天後,10月12日上午,在國際佛光會2016年世界會員代表大會的開幕典禮上,創會會長星雲大師坐在輪椅上,由侍者把他推到舞台中央。年長者都知道,老人家的腿沒有力量,坐久了,最困難的就是站起來那一刻,但大師仍努力撐著起身,向大家問好,現場來自全球的二千五百位佛光人沸騰了,大家熱淚盈眶,掌聲持續良久。 那年的大會主題是「共識與開放」,包括對人間佛教要有共識、佛教的門戶要開放等。當晚,星雲大師繼續在如來殿大會堂,與大眾細談「共識與開放」,對弟子們耳提面命。國際佛光會創會至今,每次世界會員代表大會的主題,都傳達了星雲大師要弟子們「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三好、四給等做人處事之理念。 星雲大師這一生貢獻卓越,為佛教和社會,奉獻了他一生的心力,令人十分敬佩與感動! 對宗教,星雲大師一生努力促進各宗教間的融和與交流。三十年前,第一屆國際佛光會世界會員代表大會,他所定的大會主題就是「歡喜與融和」。 對社會,星雲大師在全球建立逾三百個道場,大力推動三好、四給觀念,改變社會風氣,引導向善。 對佛教,二千五百多年來,自釋迦牟尼佛入滅後,佛教卓越的高僧大德層出不窮,但能把佛教思想傳遍全世界的,星雲大師是第一人。因為他注重教育,高瞻遠矚,竭盡所能,自己節衣縮食,培養近二千位優秀弟子到世界各地三百多個道場,為佛教拓荒,讓「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他用企業家的精神宏揚佛教,盡形壽,為佛教! 盼來生再結法緣 星雲大師前後三次法駕巴西,都為我留下了墨寶及期許:1992年4月題下〈般若正覺〉;9月除了為外子陳鴻華題字〈融和歡喜〉,並用原子筆為我寫下「佛教是給人歡喜」; 2003年則再以「慈悲,沒有敵人」來鼓勵我。 師恩深重,不斷諄諄教誨 ! 星雲大師曾在他的日記中寫下: 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 問我一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 。 星雲大師發願:來生還要做慈悲度眾的和尚 ! 他告訴弟子: 山川異域,日月同天, 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 我敬愛的師父──星雲大師,盼來生再結法緣 !

MORE

學習經營生命資糧

文/洪明郁(熙格美髮總裁、國際佛光會檀講師) 2023年2月5日傍晚,收到大師圓寂的消息。我悄悄地走進書房,靜默地讓自己放空、冥想…… 畢生為佛教、為世間奉獻的一代宗師,也是讓自己在二十三年來,最大的心靈支柱,真的走了嗎? 回想自己這二十三年來,因為大師的教法,讓我得到生命許多的救贖。 大師教導我們,「忍」是最大的力量。 它讓我學習了,如何面對各種衝突、如何面對委屈、如何面對批評、毀謗、如何承受別人的不理解、不諒解…… 冷靜,用心面對生活 因為您教會我們要認識因果,所以也讓自己的內心可以更開闊。最大的收穫,是可以不再浪費生命,並體會到世間一切都是假象。因此,讓自己的心靈,不再受限於外境與他人。這分學習,對過去的我,無論是在家庭、生活上、工作上,所不喜歡見到的、不願意接受的遭遇、障礙,如今都能免除災難,得以化解。我深信,這都是星雲大師帶給我們人生最珍貴的法寶。 我們在無常的生活中,總會遇到不愉快、不想發生的事情。當遇到時、總會有很大的情緒反應。現在,我明白事情的發生,都已經是既定的事實,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冷靜,用心面對。 這也是因為您的教導,都是在考驗我們的修養,都在驗證我們是否有更成熟的改變。 過去,當自己面臨這些無常,總是會產生瞋恨、恐懼、害怕失去……現在我明白了,那是因為自己的內心不夠強大,才會有那麼多的無明。這都是敬愛的大師,教導我們在面對無常時,應有的態度與處事之道。 大師,您用一生教導我們學習服務、奉獻。我曾想過,如果沒有認識佛光山,這一生,我會和很多人一樣,只會盲目的「為錢」做事。感謝您,讓我可以學習更深層的付出,讓我可以獲得超越金錢的價值,也讓我體會到、一個人願意心甘情願的付出多寡,決定了你這一生被需要的價值。 您總是鼓勵我們,要跟「佛」學習。因為,唯有勇於承擔自己是「佛」,人格才會更健全。 大師,您給我們的,還有好多好多數不盡的法寶,我們一定要用心、再用心的去學習,才能經營永續的生命資糧。 2002年,我很榮幸在國際佛光會祕書長覺培法師的指示下,擔任了「人間佛教閱讀博覽會」司儀的工作,讓自己永遠難忘的,是我居然可以親自介紹大師來為大家演講。我更驚喜的是,結束後,法師遞給我一張字條說大師在後台,有話跟我說,這真是夢境的事實,我竟然可以如此近距離的親近大師。大師,您說您要跟我握手,我當下感動得不由自主地跪在您的面前,握著您那雙溫暖的手,您望著我,對我說了這麼一句話:「年輕人,好好加油。」這是我這生得到最大的鼓勵,我太滿足了。 每當我需要加油的時候,就會浮現您那一雙充滿慈愛又溫暖的手,它帶給了我無比的力量,我很珍惜。 多多發願不懈怠 您曾說,如果我們只有自己過得好,真的很可惜。如果可以知道自己是如何變好,而把這些好,來幫助、來影響身邊的人,讓他們跟你一樣好,那你的存在就變得很有意義了。 敬愛的大師!不管是您曾說的,或者您書寫的教導,我都會永遠銘記在心,並且努力學習實現。 因為我強烈的感受到,只要願意多發願,就會更有力量。只要更堅定的去實現您的教導,就會發現您永遠在身邊,給我們最大的支持跟鼓勵。也唯有落實「人間佛教」,就會感受到,您永遠沒有離開我們。親愛的大師,謝謝您! 您的慈悲笑容,會讓我們知道,在這一條路上不可以懈怠。 您的豪邁大氣,會讓我們不敢讓您失望。 親愛的大師,感謝您永恆的陪伴。 三寶弟子 明郁合十

MORE

憶師行誼 各界緬懷追悼 蔣萬安率北市府團隊 緬懷大師

台北市長蔣萬安(中)昨率領台北市政府各局處主管與各區區長、立法委員費鴻泰與王鴻薇、台北市議會議長陳錦祥、國父紀念館館長王蘭生及主管等近50人,前往佛光山台北道場向星雲大師靈前致意獻花,由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親自接待。 台北市長蔣萬安表示,緬懷大師畢生推動人間佛教,懷抱瞻仰之意及感恩,感念星雲大師一生為社會以及國家,擴及全世界弘揚人間佛教,星雲大師一再強調三好,讓社會大眾謹記在心。蔣萬安特別強調,大師的叮嚀受用無窮,「思想要國際化、學習要現代化」,更談到「做事擔當要有勇敢心,待人處世要有恭敬心」,也會學習星雲大師的精神,對人生充滿希望,持續地走下去。文/記者曾博群 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MORE

高山仰止

文/滿益法師(佛光山功德主總會會長) 我從事護理工作,生活中接觸到的大都是病苦的人,除了醫療護理的協助外,我常思惟是否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協助他們? 有一位信佛的癌末病人,因為有信仰,當她面對極大的病苦,那種對來生懷有信心與希望的坦然安詳,大大地震撼了我,信仰真是不可思議。 經由同學的介紹,我來到了佛光山普門寺。踏進普門寺大雄寶殿,內心感到無比地觸動,有很強烈的回家感覺。 皈依三寶是入佛門的第一步,跪在拜墊上頂禮師父,內心充滿著感動與喜悅。後來承蒙師父的慈悲,成就我出家的因緣。我心中肯定這將是一段殊勝的因緣,使我有機會更新這個不圓滿的自己。 信守承諾 永不退票 1997年,我有因緣跟隨師父參加歐、澳、東南亞等十個國家的國際弘法行程,第一次承擔「湯藥侍者」的工作,因為師父在1995年曾接受心臟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謹慎起見,我將行程內容跟醫師討論。 醫師建議一定要減少行程,因為高空飛行,行程如此緊湊,身體會不堪負荷。我惶惶不安,如實地向師父報告醫師的建議。師父仍堅持原定計畫,並且說了一句:「我要信守承諾,不可負人啊!」 既定的行程中大部分是住宿飯店,師父隨順大眾,從不在意個人,有糖尿病的他,常常三餐不定時,經常一塊麵包或一碗麵食果腹,有時會客中用餐,時間的關係,降血糖的針劑他自己施打,那當下當然不方便使用酒精棉球消毒。尤其,晚間經常誤餐,降血糖的針劑應該打多少劑量,實在難以斟酌……讓我見識到師父在海外的弘法,披星戴月的行程背後,其超強的忍耐力。 威儀自在 成就大我 國際弘法,最要忍受的是時差與溫差。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回由澳洲飛到馬來西亞主持三皈依典禮,從南半球的冬天飛到北半球的夏天,當時大馬氣溫近攝氏四十度,場地沒有空調設備,師父連披搭在外的紅祖衣都溼透了,弟子們看了萬般不捨,但是師父仍滿心歡喜,看到這麼多人接觸佛法,一切都是心甘情願的。 澳洲行程中,有一次搭乘大巴士前往某地弘法,車子行駛在路上,南半球的豔陽高照,我感到刺眼難受,趕緊換了位子。但是師父卻如如不動,安然自在。讓我想起師父早年從宜蘭搭火車到南部弘法,途中八、九個小時都不輕易起坐,保持出家人莊嚴的威儀,讓人看到出家人的威儀三千。做弟子的我,見識到師父的過人之處。 在奔波的行程裡,師父每晚幾乎凌晨才休息,一大早又啟程趕赴下一場弘法。在歐洲甚至曾經一天走了三個國家。為了爭取時效,師父除了成立佛光會,演講、會客、巡視道場,與弟子討論一日弘法的得失等,常至凌晨才休息。當師父看到徒眾們倦容時,也會很幽默地大喊「解散」,讓大家各自回寮休息。但是徒眾們關燈離開之後,師父又開燈起身,閱讀各地來的傳真、書信、社會新聞消息。 第二天早上,師父自己打針,吃下昨晚留下的冷麵包,然後在走廊上唱著〈三寶頌〉叫我們起床。師父認為徒弟也是道友,不是自己的差役,所以不輕易麻煩弟子,即使是為他端一杯茶水。 而事實上,我非常不堪這種辛苦與疲憊,心中經常盤算著再過幾天才能回台灣呀?但看到師父夜以繼日地辛勤,忘了自己,只想遍灑菩提種子,讓佛光普照,使法水長流,著實為自己的畏苦感到慚愧。 回台之後,身為護理人員的我,自己生了一場重病,我終於明白原因是什麼?我心念著自己,而師父的心中念念為了佛教、為了大眾。這種為眾的願力,令師父艱忍地度過許多難關。師父說他自己:「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問我一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這種願行,真實不虛,這正是我們弟子不及他的差別所在。 八八救災 尊重關懷 2009年8月,莫拉克颱風強襲台灣,釀成嚴重的「八八風災」。師父指示都監院緊急召集高屏地區各別分院,分區承擔救災賑濟工作。除了每日提供災區五千到八千個便當,並到高雄山區勸離居民,或划槳到屏東林邊、東港、佳冬等低窪地區,協助滯留的居民撤離家園。水退後,協助居民清除滿屋的泥沙,安置災民到佛光山旗山禪淨中心及本山福慧家園暫住。 當救災情況回報常住會議時,師父嚴肅地告訴我們:這不是在歌功頌德,要知道現在有多少的人在受苦。一語道破,這是我們應該盡心盡力的本分事。 師父更進一步指示:一切按照受災戶原住民的習慣,設立吸菸區、准予吃檳榔,在山下滿香園餐廳設葷食、設立祈禱室,請牧師上山為他們禱告。此外,因山區學校損毀,提供普門中學校區及宿舍,讓學生的學習不致於中斷。師父提醒我們:要給災民真正需要的,不可趁人之危,不可強迫別人,給的人要尊重接受的人,才是真正的情義。 千家寺院 共建佛館 2010年,佛陀紀念館的建設工程已近後期,有一天師父跟我說,佛牙舍利是教界共有的,希望邀請佛教千家寺院一起刻名在佛館以茲紀念。 我負責的單位是建館籌款處,這是佛教稀有難得的因緣,師父曾指示盡可能給大家都有機緣刻名留念。我天真地跟師父說,刻上道場名字需要多少功德款呢?師父當下嚴正地指導我,這是佛教界共同的歷史,只要同意刻名,怎可論功德多少?所以在佛館有一片巨大牆面上,鐫刻台灣及海外千家寺院的名字。師父說,我們有共尊的佛陀,共有的佛教,共同成就佛教的盛事。 以教為命 力挽狂瀾 我曾請示過師父,佛教未來發展如何?他說:「力挽狂瀾。」這四個字,大大地震動了我。師父說必須藉由道場的提升,才能有助於佛教的推動,他希望各道場能夠百花齊放,讓法雨能夠均霑,潤澤眾生。因此,佛光山曾舉辦過多期的「寺院行政管理講習會」,讓教界大眾一起來參與,師父甚至自費出版《佛教叢書》、《佛光教科書》、《僧事百講》,提供佛教友寺道場做為參考的教材。 2015年,師父指導教界可以成立「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邀請佛教各寺院共同參加,藉由這個平台,增加大家相互交流、學習、參訪的因緣,祕書處也在年度會員大會時,同時舉辦專題研討會。例如:E世代的弘法模式,如何開發青年學佛等等,提供一些弘法的方法,讓大家一起共學,以加強各道場弘法的因緣、能量。師父說:「法幢不可傾倒、慧燈不可熄滅。」他希望佛教界團結,共同來推動佛教。 勤於寫作 閱讀不倦 在隨侍師父弘法的行程中,感覺師父怎麼都不休息?在一日弘法行程結束後,就是師父閱讀的時間。 師父最常問我們:最近有什麼新書?因此,有些徒眾知道師父勤於閱讀,都會主動送上一些書籍到法堂。師父是一個大量閱讀的人,所以遍知一切的法,應對眾生的需要,為他們解除憂苦。 師父也勤於寫作,筆耕不斷,只為將內心的法水泉源,源源不斷地供養大眾。師父的著作,如同法水普潤著眾生,為我們帶來美好的人生。師父成就的三百九十五冊《星雲大師全集》,就是他的法身舍利,師父雖然捨下了色身,但是他慈悲的法水,仍不斷地滋養著我們。 公益基金 化世益人 師父的一生,其實就是一個義工的人生,只因心繫眾生,如同佛菩薩的有求必應,其實也是眾生的義工。 師父經常勉勵我們做一個「有情有義」的人,在〈真誠的告白〉最後囑咐中說:「我對社會的文教、公益數數尊重,所以有一個公益信託教育基金……除了少數由信眾發心捐贈,全由過去的稿費和一筆字所得。今後,山上的長老可以護持,也希望佛教人士或熱心公益者的遺產都可以參與進來,讓公益基金壯大,更能造福全民,成為國家社會的一股清流。像真善美傳播貢獻獎、三好校園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星雲教育獎等,其他再有項目,只要經濟許可,將來都可以設立。我們對於社會總要增加養分,這是每一個佛教徒不可以推卻的責任。」 尤其,基於「以教育培養人才」的願心,師父設立了「好苗子獎助基金」,以「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鼓勵來自偏鄉,或清寒、或弱勢的優秀學子,讓他們能夠順利安心地就學,成就未來的人生。 勤退百難 願成大眾 師父生逢憂患的年代,貧窮、戰爭、逃難、三餐不繼、身無寄所,遭遇許多刻骨銘心的苦難。今日佛光山能有所成就,雖然師父常說這不困難,一切都是大家的幫忙,水到渠成;但我們看到的是,人間佛教就是師父的生命,師父依著四大菩薩的願行,成就人間佛教的發揚。 師父的法水甘露,周遍十方,如觀音菩薩;師父的利生度眾,巧智慧心,如文殊菩薩;師父風來雨去,不捨一眾,如地藏菩薩;師父忍難忍苦,無盡行願,更如普賢菩薩。師父說他「生於憂患、長於困難、喜悅一生」,弟子們從師父寫的〈為僧之道〉中,找到了答案。 在過客的人生中,我回來了,真真實實地歸隊了。如果我今生能有些許的成長,感謝父母親友的生養培育,而助我經過許多歷練,用佛法來滋養我的人生的,是師父給我的,是佛光山給我的,是佛教給我的。 我自己仍有不足,唯有自我期勉,再接再厲,才能不負佛恩,不負師恩於萬一! (摘自遠見天下、香海文化共同出版《星雲大師的身教與言教──弟子如是說【卷二】》)

MORE

教育,成為更好的自己

文/明慈法師(佛光山女眾傳燈會醫療組悅眾) 師父上人,謝謝您給眾人的教育。 師父上人,您在我求學的過程中,總是提著一盞明燈,帶領著我逐步邁向實踐夢想願力的道路。 陪伴的生活教育── 童年,與佛相伴 從小在中醫藥世家成長的我,父母親有因緣到佛光山的佛光診所義診,當家人正與大眾結緣時,法師帶領著我到綜合館(圖書室)裡面待著。我拿起了書架上的高僧漫畫書,坐在日式的榻榻米位置上,開啟一頁頁對佛教的認識。太陽灑落在書扉上,窗外吹拂來陣陣微風,清涼法水灌溉心田,長養一株株法的善苗。 父母親義診結束後,我們最喜歡去的地方是淨土洞窟,一尊尊彌陀佛在鏡子的相互輝映之下,成為了千百億化佛,好像自己就身在萬花筒的世界裡,看到了美麗繽紛的淨土世界。在師父上人您慈悲施設的場所中,佛光山就是我小時候的迪士尼樂園,在童年的生活中,您給了我與佛相伴的教育。 戒律的生命教育── 少年,與法同行 在成長的過程中,總免不了學業、課業的壓力,看著父母親從醫的事業,自己也很是羨慕,但年少總是輕浮、懶散的,如果沒有一法能將自己的心安定下來,又怎麼能在學業、道業上好好用功呢?但是師父您看見眾生有這樣的需求,將戒律化為生活的教育。 國小時,全家經常一起去高雄普賢寺受持八關齋戒,當時什麼都不懂,還一直問為什麼不能講話?只記得藥石的麵線羹很好吃,每次都要吃兩碗。在殿堂跟著穿海青唱誦、拜佛,接著燈暗下來,聽到此起彼落的啜泣聲。在數次後,我發現這一天一夜的修行生活,並不是在約束或規範自己,而是給自己一個能沉澱與收攝的自由時空,讓我能夠好好的明白什麼叫做生活:禁語,是靜靜地觀察;過堂,是細細地品嘗;懺悔,是透透的洗滌。唯有透過師父您這樣的生活教育,我才能將生命活出真實的味道,也才能從中茁壯成長。 國中時,漸漸有升學壓力,但家人仍會在周末帶我們到佛光山充電。在抄經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抄完一篇《心經〉,一個下午就結束了,即使如此仍覺得值得。因為在那之後的學習,總是能特別專注、特別容易進入狀況,在課業上更沒有落後之處,透過這樣一次次的靜心訓練,是您幫助我提升學習效率,最簡單而直接的教學。 實踐的生死教育── 青年,與眾同在 當生活有了目標,生命有了軌範,自己也逐步踏實的邁向醫學、藥學的道路。然而,追求到社會上公認所謂「好的職業」,真的就是人生的成就解鎖,攀上高峰了嗎?誰也不會想到,當自己在擁有一切時──擁有親情、友誼、職業、未來等,在最美好時刻,戲劇性的急轉直下。 在經過身體檢查後,不僅要開刀切除一邊的泌尿器官、化療,還被告知可能腫瘤轉移活不過六個月的時光。周圍的人不僅傷心,也不希望我太累,建議我休學。但是看見師父與病為友的精神,我也想學習什麼叫做「向前有路」,什麼叫做「有佛法就有辦法」,對於當時所剩不多的生命,我只想好好地把握每一天,過得有意義,不想要等死。 當時學習師父您常寫的「祈願文」,並以此發願,若自己能度過這一切,勢必要將這樣的苦難,化成幫助他人的力量。十幾個半年轉眼過去,我才發現,師父上人您所教我的,是當自己願意與眾同在,就會有力量支持著自己度過眼前的困難。 在成長與承擔的過程中,不需要有打不斷的筋骨、壞不了的器官,而是即使自己也在困頓之中,還願意為他人著想、服務的那份心。那份從內心顯發出來的,就是師父您所說「我是佛」的力量。也正是這樣的力量,才能夠帶著自己,跨越所有的不可能,超越無限的可能。 師父,謝謝您,我會好好珍惜並實踐您一路以來給我生活、生命與生死的教育。當我用心生活,在生命中成長,從生死中理解,我知道您就在不遠處,悉心的關照著自己的慧命。而對師父您最好的追思,就是延續這樣的教育,讓每個人都能夠自覺且利他,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不斷的修正自我,顯發出最溫暖的真如佛性,勇敢無畏的前行。

MORE

師公,我一定在這裡等您回來

文/正法(佛光山南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在校生) 師公吉祥!我叫正法,2005年我來到了菩提迦耶的佛光伽耶育幼院。那年我才十歲,是第一批育幼院學生,我的高中生涯就是在那裡完成。師公大慈悲心的加持力,我才可以有機會來到台灣,在您所創辦的南華大學繼續學習。 我在學院時,師父與老師們把我當成自己的孩子,我所得到的是圓滿的教育。印度拉達克是我出生的家鄉,佛光山是我的第二個家,也是慧命之家。 2006年,在印度遇見師公,看到師公微笑著向大家招手,實在感到幸福。以前聽不懂師公講的話,可現在看視頻,我卻聽得懂您說的法。我覺得師公不是一般的凡人,師公是菩薩。師公出生在人間,就是為了幫助眾生,弘揚「三好」,宣揚人間佛教。 高中畢業後, 我轉入佛光山印度加爾各答禪淨中心,一年以後,妙如法師幫助我順利來到台灣,就讀南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我非常珍惜這個難得的機會,成績都能保持優異;今年6月順利畢業,拿到大學的文憑證書。我非常感恩與開心,因為這一張畢業證書,是來自於您的慈悲與願力,如今我能獲得,心中感到無比幸福與珍貴。 精神永存人間 2023年2月5日夜間,從新聞得知師公圓寂的消息,這讓我非常震驚且無法接受。第二天清晨,在佛光山官方的網站看到住持心保和尚哀告天下──開山星雲大師圓寂。師公離開的消息,使我非常難過,淚水不斷流下來。到佛光山總本山禮拜師公時,也是極度傷心難過,內心頓時感到空虛。 2月13日,我再次前往佛光山,見我最敬愛的師公。雖然您的人生走到終點,但我們會永遠懷念您。您給了人間不少美好的因緣,您的教化賜給人間公益奉獻的精神,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您永遠都是我最敬愛的師公。 生命如此,生死不息,有一天我也會離開這個世界。當我看到您的讚頌儀式直播,我明白生命是無常的,更體認到我要避免貪瞋痴,嫉妒與自私的心。 從您的圓寂讚頌儀式當中,讓我上了生命的一堂課。師公,雖然您的色身離開了我們,但您的精神永遠存在人間,不管是白天或夜空,我都找得到雲朵與星星的存在,那不就是您嗎? 您何時會再來?有一天我們將會再次歡迎您回到這個世界。師公,我一定在這裡等您回來。 (轉載自佛光山南華大學官網/創辦人星雲大師紀念專區)

MORE

憶師恩─佛法生活化

文/陳秋琴(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兒童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我和外子招明能夠親近人間佛教,是來自星雲大師的願心「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早年住在台灣時,我們只是把佛光山當作觀光勝境,直到我帶著三個孩子移民澳洲,由於人生地不熟,心靈極度需要依靠,因此接受朋友的邀請,到澳洲布里斯本的中天寺參加活動,進而在法師的帶領下學習佛法,建立佛化家庭,成為一師一道的佛光人。 和大師結緣是在1992年11月,大師法駕澳洲布里斯本,在剛完成的中天寺圓通寶殿舉行一場佛學講座。原本是要由我和外子招明去精舍接大師,因緣不具足,錯失了第一次接送的機會,等到我們趕到中天寺停好車,正好下起冰雹。後來聽說,大師抵達山門時,天氣是晴朗的,一直到大師一群人走進中天寺的圓門,天空立刻落下冰雹。響聲猶如護法龍天放鞭炮,歡迎大師蒞臨中天寺。 那一次,大師在精舍等待出發前往機場時,和現場十多位信徒開示、話家常。一向善用零碎時間的大師提到要寫字,大師送我和招明「慈悲喜捨」四個字的勉勵。大師送我們墨寶幾個月後,一位師姐同我提起:「你知道嗎?那天大師寫墨寶的時候,我心想,希望得到字多一點的。結果大師真的寫了八個字的墨寶給我,慚愧自己起了貪念,但是也很高興心想事成。」其實四個字也好、八個字也好,只有實踐奉行,才能終身受益。 感動於大師給人歡喜 早年,大師每年幾乎至少蒞臨布里斯本一次。1993年11月1日,大師受邀到黃金海岸邦德大學(BondUniversity)「美化人生佛學講座」講演,講座由人文學院院長保羅威爾森(PaulWilson)教授開場致詞,司儀是哲學系呂武吉教授,由他介紹大師出場,原本坐在講台的大師,竟走到講桌前,以更貼近群眾的方式開示佛法,還有輕鬆的Q&A。 當天,我和招明開車送大師回到黃金海岸的佛光緣,路上大師問我們:「今晚我站到講桌前演講,你們覺得好嗎?」我說:「聽眾們一定覺得師父很親切,跟他們沒有距離,更專注於聽聞佛法。以聽眾的立場,一定很歡喜;但是您太辛苦啦,一站就是九十分鐘。」我想,只要可以給人歡喜,對大師而言,就是站一天也甘之如貽。 1994年,大師來到黃金海岸佛光緣,大師有感信徒對中天寺「以寺為家」的護持,指示依來法師:「請代我邀請至少一百位信徒,明天我要招待大家一遊海洋世界,你們絕對不能搶著付帳,這是我的心意。」凡事都需因緣和合,僅僅一天的時間,要去哪裡邀請這一百人呢?我平日負責婦女法座會,趕緊聯絡組長、邀請組員,結果一天的時間,大家共同完成一百多人同遊海洋世界的美好因緣。 後來回想,大師請信徒遊玩海洋世界的用意,一來大師利用短暫停留時間和信徒培養善緣,加強我們對人間佛教的向心力、凝聚力;二來也在考驗我們平日是否建立暢通的管道,能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發揮組織動員的能量。 其實,在邀請佛光人參加時,每一位聽到可以跟大師同遊海洋世界,就是再忙也會撥出時間。所以整個過程是「眾生歡喜,諸佛歡喜」,大師開心,我們更開心。對我而言,這是一場弘法能量的測驗,也是我們這一百多人在人間佛教的生命旅程中,親近大師最珍貴、最美好的時光。 開辦中天學校 華人心靈依歸 人間佛教全球化的同時,也傳播著中華文化。1992年2月,在大師的慈示之下,我們在中天寺旁開辦「中天學校」,提供移民的第二代能盡早學習母語中文。中天學校除了給孩子們學習中文的契機,也是一個全方位的家庭聚會中心,例如,父母參加中天寺的法會共修,小孩子學習中文,青少年則是參加佛光青年團。一到假日,中天寺各項活動就是我們的「家庭日」。移民來到布里斯本的華人,在漂泊他國異鄉的歲月中,中天寺成為華人心靈依歸的故鄉,正如大師墨寶「法同舍」的意義,佛法是我們共同的家。 我擔任中天學校教職約二年左右,1994年大師慈示我擔任中天學校執行校長,並交代:「辦學師資很重要。」在住持依來法師的支持之下,還有蔡金靜、徐秀美、李啟蘭三位副校長,我們不分彼此,集體創作,來中天學校讀書的孩子,之後在學習上、品性上都突飛猛進。 由於中天學校辦出口碑,家長介紹家長,我們「生源」可說是源源不斷。因應需求,我們陸續在黃金海岸及布里斯本成立西區、北區、東區四個分校,加上中天寺校本部,開創了「一花開五葉」的盛舉,學生最多的全盛期達到一千多位。在這個過程中,中天學校傳播中華文化,重視兒童教育,連帶的讓當地人對中天寺弘揚人間佛教的精神理念,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認同。 信仰傳承 建立三好人家 我和招明在經營企業之餘,也常常思索,如何回饋滋養我們居住的地球。1994年4月30日,在住持依來法師的邀請之下,我和招明前往日本參加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會議。這是我們第一次參加佛光會的國際會議,除了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大師在主持會議中,開示佛光會淨化人心、推進世界和平的任務和使命,與我和招明在人生的規畫上不謀而合,我們更確定了此生,以弘揚人間佛教為職志,同時也成就我和招明三十多年歡喜的佛光人生,信仰傳承,建立三好人家的好因好緣。 我很幸運,和招明在經營家庭和信仰上,一直都很有共識,我們是菩提眷屬,也是同參道友。由於我們全心投入佛光會各項會務,把佛光山當作法身慧命之家,加上全家一同參與活動的家風,很自然的,佛教信仰也傳承在三個兒女身上。例如,每周六的共修法會,孩子一定參加,同時,我也鼓勵佛光人要帶孩子們一起去中天寺,這樣孩子們去到寺裡有同儕朋友一起,不管做什麼都會更有樂趣。 尤其孩子們漸漸長大,這群在中天寺長大的孩子,自然的加入佛光青年團,當長子宗澤接下首任團長的任務,與他感情深厚的青年朋友無不情義相挺。宗澤一路從中天學校的小朋友到青年團,再到佛光會;從會員到承擔理事、到佛誕節總幹事,如今是布里斯本佛光會協會會長,愈做愈有信心,愈做愈經得起考驗。人生難免有風浪,遇到不如意、不順心時,佛如光,法如水,佛法就像燈塔,啟發生命的自性般若,指引人生光明的趣向。 二兒子宗澧,學業完成後,招明同我商量派他去上海公司磨練,我原本擔心宗澧到了上海,會跟佛教斷了線,正好佛光山弘法的腳步也到了中國大陸,這段時間,大師陸續興建鑑真圖書館、大覺寺、天隆寺,成立文教會館等,招明交代宗澧:「常住的事一定優先,公司的事其次。」宗澧依照爸爸交代的大原則、大方向去做,因此有很多機會跟隨佛光山法師們學習,甚至有機緣跟在大師身邊學習。宗澧提起,有一次大師在教育徒眾,大師說:「遲到沒有理由。」他聽了很震撼,從此永記在心。 小女兒婉玲,大學畢業,打算先到日本工作,再回澳洲完成碩士學業。當他應徵到文化交流員工作時,填寫「工作地點意願表」,問我意見,我說:「以當地有佛光山道場為考慮重點。」她後來選擇去大阪,雖然從居住的地方,去到大阪道場必須花兩個小時,她只要有時間,一定去大阪道場參與活動或做義工,舉凡年終大掃除、圍爐,從不缺席。 對我和招明而言,人間佛教的信仰,就是我們的傳家之寶,如今宗澤、宗澧、婉玲三兄妹都已經成家立業,每位都是三個孩子的爸爸(媽媽),我們很慶幸,他們現在也正努力將信仰傳承到孫子輩了。 三代佛光人 落實人間佛教 大師推廣人間佛教,重視佛法生活化,將佛法運用在生活中。我和招明、孩子、孫子,三代人都跟佛光山建立深厚的因緣,也將佛教信仰順利傳承。 大師說:「佛光山人間佛教要照顧信徒,從出生、成長、結婚、年老、甚至往生,都照顧到。」可以說我們全家都在大師對信徒的規畫中,參與了各種不同的祝福儀式。兒女成長的過程,從幼童車、青年團到佛光會;他們成立家庭時,以佛化婚禮的方式得到最好的祝福;孫子出生時,參加毓麟祈福法會。至於我和招明,如今也邁入了老病,大師說:「病了,身交給醫師,心交給佛陀。」很慶幸,人生在世避免不了的疾苦,有了佛法的指導,減少很多煩惱。 過去,遇到父母生日,表達孝心,就是辦桌,以所謂豐盛的酒席,宴請親友,以為這樣就夠了。學佛以後,才知道孝順有三個層次:奉養父母,讓父母衣食無缺,是小孝;光大門楣,使父母引以為榮,是中孝;引導父母,建立正信的信仰,才是大孝。從此,我們改變慶生方式,例如婆婆壽誕,我們邀請台南地區佛光山道場法師來到家裡的佛堂,為老人家祈福。全家大小,以感恩的心,在師父帶領下,誦經、回向功德給老壽星。又供養三寶,準備素食餐宴。 我六十歲生日,招明邀請兄弟姊妹,以及台南鄉親朋友到南台別院,誦《父母恩重難報經》,一方面功德回向父母,表達孝心;一方面介紹這部經給還沒學佛的親朋好友,開啟大家孝順父母的真心誠意。這些都是來自大師給我們的教誨,我們才懂得如法的慶生。 隨著我們年紀漸長,想到大師說:「往生好像移民,好像搬家」,我們正好有「孟母三遷」、「移民澳洲」經驗,了解必須有充分的準備,才能順利圓滿。於是,我們不再害怕老之將至,代之以加強準備。例如學習大師「善用零碎時間,珍惜點滴因緣」的人生,把握時間誦經、持咒、念佛的個人修持;珍惜佛光山各項發展身心的法會或活動,廣結善緣。 2023年5月16日,回佛光山參加為大師舉辦的「百日讚頌」活動,遇到妙凡法師,他邀請我們寫下三十多年來,跟隨大師的點滴,以文章分享大眾。我不揣淺陋,當下承擔,希望經由這篇文章緬懷敬愛的大師,也希望將我學習佛法的喜悅,分享他人,進而了解人間佛教重視現實人生、以人為本、以眾為我的慈悲與智慧。想到敬愛的大師,我和招明,只有無盡的懷念與感恩!(轉載自《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46期,2023年7月)

MORE
/87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