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大師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

隨堂開示錄─各類致詞 美學無界

文/星雲大師 各位嘉賓,大家早安! 各位都聽過的文學家北島,二十五年前,他問我對人間社會有什麼看法。因為見面匆匆,我就說了一個字:「假!」 我的意思是,這個世界是假的,人情也是虛假的,要找一個真情實義,實在不容易。哪知道他一聽,與我有共鳴,說:「哎呀!你說得真是不錯,現今社會太假了。」 不過,我覺得藝術、美術可以改變世界,宗教、佛教可以改變世間。「假」可以改,把壞的改成好的,把惡的改成善的,把假的改成真的,世界上要有「真」。例如,歡喜說假話的人,要改成說真話。 所謂「真善美」,人世間最可貴的,就是講話要真,做事要善,存心要美。我們中國的老祖宗一直教導下一代:「你要行善,要做好人,不要造業啊!」造業就是造孽,例如:身體殺生、偷盜、搶劫;口說妄語、兩舌、惡口,造謠惑眾;心裡嫉妒、怨恨、計謀、壞心眼等等。人的身口意(心),也就是佛教講的「三業」。 倡導三好 成就世界之美 社會要進步,要宗教,要美術,要倡導「三好」,說好話,就是真;做好事,就是善;存好心,就是美。中國之大,土地、人口都是世界之冠,假如我們的教育提倡「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必定到處都是好人好事,成為世界之美。 中華文化不只是亞洲之冠,還稱名世界。我們的老祖宗留下的繪畫、建築、書法、雕刻……已經凌駕於國際水準之上,現在就看後代子孫的傳承、發揚。 目前李自健先生和各位有心人在湖南,在我來看,倒不是湖南地方有多大,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湖南這個地方出君子、出政治家……對國家的建設貢獻很大。最重要的,在我們全中國,湖南人有一個特殊性格:忠貞、守正、誠信、義氣,所以世界很多的運動、事情,都是從湖南發起。 現在,湖南有這樣一座美術館(李自健藝術空間),所謂「美學無界」,美術沒有界限,不只是會畫畫、會寫字、會唱歌這樣而已,不管是什麼人,你吃飯、他做工……只要真善美,就是美學。 發揚真善美 轉化社會風氣 過去我們中華文化真善美的內容膾炙人口,今後我們中華文化一定要把它修成真善美,讓我們中華人,每一個人在真善美的文化裡走向世界,人格比人高,精神比人強,義氣、心術比人正。因此,今後中華文化還要看湖南,看大家繼續努力。 提問一(世界著名音樂家、作曲家、指揮家譚盾先生):我想在未來幾年寫一首《菩薩》交響樂,大師,您覺得我如果把菩薩變成音樂,第一步應該怎麼走? 大師:現今這個世界,時代進步、科學發達、物質文明,但是比科學發達的東西,有一個是大家沒有注意的,就是人類的溝通、交流。這個世界,科學發展不能和平,人類溝通、交流,大家友好,才能和平。音樂,能把我的心聲傳播到你的心裡,彼此共鳴,能改變人的氣質,共同發揮我們的理念,一樣可以促進世界和平。 現在,交響樂在中國,曲還嫌高了一點,因為社會整體進步還沒有到達那個程度。我在台灣建有一座佛陀紀念館,歡迎譚大師到我們那裡去表演,當然,我們在這方面的水準也還不是很高,我只是提倡而已,等於佛學很高、很難,但也不能因為難,我就不去做。 交響樂也是一樣,集眾、聽眾、內容種種,條件要具足也不是很簡單。我的意思是說,不要怕難,困難是我們的「增上緣」,好比一顆皮球,你用力拍它一下,它會跳得更高,如果你能把自己當作一顆球,承受得起困難、壓力,就可以更高。我想,走遍天下,把善美的和音灌注到每個人的心中,改變自己的氣質,這也是當今社會所需的道理。 至於寫個曲子《菩薩》,菩薩是救苦救難的,菩薩不為己求,都是幫忙人的。菩薩在什麼地方?大人物、小人物,各行各業裡都有菩薩,就看哪一個菩薩做你的榜樣。菩薩對世界能有影響。 提問二(澳門企業家、佛光山功德主胡楊新慧女士):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誰在判斷這些善惡呢? 大師: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愁不報,時辰未到」,誰來控制?沒有人控制,它是由本身控制、本體控制的,別人幫不上忙。你說有什麼菩薩、佛祖、神明來加以干預嗎?沒有。 因果是非常準確的,比電腦還要準確。因果,是有原則的,如是因招感如是果,善因善果,惡因惡果,「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胡楊新慧女士有善心,你想從事善行,你的善因善果,就是由自己控制。 提問三(湖南美術出版社副社長仇英女士):看到《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推出,覺得應該在大陸出版,經過前後與佛光山聯繫,現在已經簽約了,大概明年或後年出版,大師您對這套書在大陸出版,對大陸的讀者有什麼建議、什麼期待? 以出世情懷 做入世事業 大師:《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蒐集全世界幾萬幀最美、最好的圖片,我想,無論從事建築、美術、繪畫、篆刻等,都會需要參考,可以說是千年中華文化的智慧。現在它將要在湖南出版,希望我們這套書也是第一。一切有緣分! 提問四(旅美雕刻家郭選昌先生):多年前,聽師父說人要學會「捨得」,如何在「捨得」之間拿捏? 大師:捨就是得。好比播種,看似捨,但是以後收成,就會得到很多。能捨才能得,有捨才有得,小捨小得,大捨大得。 有人問,當初我只是一個小和尚、貧僧,來到台灣,連飯都沒得吃,如今大學建了好多所,也有報紙、電台,甚至寺廟好幾百間,哪裡會有辦法呢?是怎麼樣完成的?可以說就是「捨」來的。 也有人問:「捨,是捨錢財嗎?」也不一定。我給人一個微笑、給人一句好話、給人一個服務,都是「捨」。所以,如果有人問怎樣到達「佛光世界」這個程度?捨!捨就是得。好比一顆種子播撒下去,將來結果千千萬萬顆,就是小捨大得。 我倒鼓勵大家,對人間要經常給予一些小小的布施,這是佛陀說的,布施好話、布施服務,幫人的忙,就如佛光山的「四給」: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給,就會收得更多。 提問五(嶽麓書院朱漢民院長):大師一直在弘揚人間佛教,我們也秉承「以出世的情懷,做入世的事業」。請問大師:我們的精神最後歸宿是出世的情懷還是入世的事業? 大師:朱院長在嶽麓書院可謂勞苦功高,聽說現在重建又更美麗了。 嶽麓書院是因為唐末五代一位智璿和尚很有心辦學而建立的基礎,後來就傳承下來了。書院對中華文化有貢獻,培養很多人才,激發了人的思想等等。 朱院長問「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不管將來成仙、成佛、成道了,歸宿是在一個什麼地方?我想,歸宿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在世間布施給人,不想有什麼結果。當然,不是沒有結果,是結果不必我們去安排,不必我們去預料,用什麼心就結什麼果。「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所以,世間上不管什麼事情,有心,存有善心,必定有善的結果。

MORE

星雲大師:成功的力量

文/星雲大師 有一句成語:「眾志成城」,意指集合眾人的意志力量,就可以無堅不摧、無事不成,這意志心念就是成功的共識。這世間無論成就什麼,都要有力量,你做事,要有勤勞力;你說話,要有親和力;你讀書,要有慧解力;你發心,要有大願力;想要追求事業成功,就要有成就事業的力量。成就事業的力量有四點: 第一、智慧的抉擇力: 要想成就一番事業,一定會面對很多的關卡,你要針對多項條件、現狀給予評估,必須要有抉擇力。哪一方面事業被現在社會所需要?哪一類事業對民生國計有幫助?未來哪一些事業有前途、有發展?哪一種事業是合理的、厚道的?我們必須要有智慧的抉擇力。 第二、禪定的克服力: 世間上的事其發展沒有一帆風順的,人間的事業,它必定都會面臨一些困難,有待力量來克服。能夠克服困難的人,才能成就事業;不能克服困難的人,就好比溫室的花朵,禁不起風霜雨雪,又怎麼能生長延續呢?用什麼樣的力量來克服?禪定力。禪定以不變應萬變,你能處變不驚,所謂「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世間的紛擾困難,有了禪定力,就找到了克服困難的方法。 圖/unsplash 第三、慈悲的攝受力: 我們創造事業,不是靠口號,也不是靠虛偽,更不是靠權力。要成就一番事業,需要大家來擁護,就必須要有群眾。如何獲得大家的擁護呢?那就是慈悲的攝受力!讓大家知道我們很慈悲,我們愛人如己,能夠推己及人,別人與我們來往互動,能感受到如沐春風,願意來幫助護持,這就是慈悲的攝受力。 第四、勤勞的精進力: 明末畫僧石谿說:「大凡天地生人,宜清勤自持,不可懶惰,若當得個懶字,便是懶漢,終無用處。」同樣的,世間人成就事業,是無法坐享其成,必須要勤勞,必須要精進,以勤勞的精進力奮發努力,才能成就事業。 文章筆力萬鈞,所以有傳世之文;書法力透紙背,所以有萬世之作。科學家要有創造力,軍事家要有戰鬥力;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力,這四點成就事業的力量,提供吾人參考。 圖/unsplash 第一、智慧的抉擇力。 第二、禪定的克服力。 第三、慈悲的攝受力。 第四、勤勞的精進力。 ──摘自《星雲法語5-人間有花香》

MORE

【隨堂開示錄─各類致詞】救急

文/星雲大師 我是中國江蘇揚州人,今年八十八歲,七十六年前在南京出家做和尚,那個時候十二歲,經過十年的寺院叢林生活,二十三歲來到了台灣,六十五年來感謝台灣這個地方的好山好水、台灣人的人情厚誼,是台灣的水米養育我,讓我今天能可以在世界上弘法,甚至與你們這麼優秀的醫生見面。 人,身體上有毛病要找醫生,而有時候心理上的毛病,除了心理醫生以外,還會要找宗教,宗教信仰看起來是不成文的藥方,不過憑著這股信心,也會產生一些力量。 我今天來和你們講話之前,佛館有百位佛光小姐,等於空中小姐一樣,他們說要為我助講,唱歌給你們聽。現在就先讓他們唱個〈十修歌〉。 〈十修歌〉是我九十五歲高齡過世的母親當初到台灣來,講起他童年修行的情況,我就依他講說的意思作了這首歌。這對我們的人生會有幫助。 救急不救窮 我記得六十五年前,剛到台灣的時候,有一位煮飯的老太太忽然半夜哭鬧,兩個腿使力敲打牆壁,可見有多痛苦。那時候,房子裡還有一個小孩,實在不得辦法,雖然已經是半夜一、二點了,想到醫院有急診室,可以送去看看是什麼病,為什麼痛得這麼可憐的樣子,所以我就把他送到鐵路醫院。但是鐵路醫院說沒有醫治這種病症的醫師,就只好再轉送到台大醫院。到了台大醫院,平時急診的病人很多,醫生天天看,看慣了,也好像不經事的樣子,說:「今天太遲了,明天再說吧。」 我就有了一個感想,人家說「救急不救窮」,救病也是救急。像我老朽了,重病纏身,不過沒有關係,我與病為友,病是我的朋友,我好好地照顧它,它也不太為難我。 記得有一次在榮總,醫生替我檢查以後,發覺到身體可能有嚴重的問題,但是他也說不出真正的原因。後來他就找了多少的主任來會診,並且支支吾吾地問我:「你們出家人怕死嗎?」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如果我說怕死,他可能說沒有用的出家人;如果我說不怕死,螻蟻尚且貪生,人又怎麼不怕死呢? 我經常給人家問問題,問得很難回答,不過從中也學會了一些機智應對。我就說:「出家人面對死亡不怕,痛苦會很怕。因為死亡不痛苦,那不要緊,不過,痛有一個極限,痛到不能忍的時候,英雄就變成狗熊了。」好在後來檢查報告出爐,並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只是過去我跌倒留下的一個斑點。最初大概他以為是癌症,後來證實不是。 我也不太懂醫療,只記得當時回到台北民權東路上的普門寺,朋友、同道大家都很關心我的檢查結果,紛紛問我檢查得怎麼樣。我說:「他們要我切片。」其實,什麼叫切片,我並不懂。但是他們也不懂,反問我:「什麼是切片?」我說:「就是割一塊肉下來,用刀子切成一片一片的。」「哎喲!在哪裡?痛不痛?」我只能哈哈一笑。 與病為友生死無懼 我在五十多年前就患有糖尿病,不過我不忌口,飯照吃,甚至巧克力也照吃,不忌諱。徒眾也都不太為難我。總之,現在我活到八十八歲了。但是糖尿病終究還是有附帶的影響,現在我眼睛看不到,你們坐在這裡,我只能模糊地看到左近幾個穿白衣服的人,遠處有沒有人我就看不到,耳朵也慢慢在退化。 我和主治糖尿病的醫生說:「常有人問我,糖尿病的起源是什麼?我的家庭沒有遺傳,怎麼會有糖尿病?」我覺得很奇怪。他說:「現在糖尿病的病因是什麼還找不出來。」不過,我倒是有一個發現,記得我一生當中,年輕的時候有過幾次極度飢餓,因為沒有東西吃,餓得發抖、流汗、暈眩。所以我說:「是不是因為極度飢餓,讓胰臟受到損壞了,而有糖尿病?」他說:「哪裡有這個事,不會啦!」他就是不肯聽我的話。 再講到急診室。釋迦牟尼佛說他也是個醫師,甚至佛教講究「五明」,所謂「醫方明」,講的就是醫學。在佛教裡,過去的老和尚也常有一些很奇特的方法,我們小和尚也都聽他們的話照做。比方舌頭常常破皮,破一個洞,吃飯會很痛苦,他就告訴我們一個方法,說:「你有香港腳嗎?」我說:「有。」他說:「有香港腳很好,它潰爛了,舌頭破皮就會好了。」這個道理我也不懂,不過實驗後,確實有這樣的妙用。為什麼?人體有一些毒氣、穢氣,讓它從香港腳的破洞排出去,舌頭就比較不會破皮了。 過去一些男生常常患有痔瘡,所謂「十男九痔」,老和尚說:「大便以後要洗屁股。」我們小孩子聽到要洗屁股,都覺得很難為情,不好意思。那個時候的環境沒有像現在設備這麼周全,確實痔瘡、痔肉不容易好,但愈是骯髒的地方,愈是要乾淨,你給它清淨,它就還給你公道。 救急甚於救病 像這許多事,都是很江湖的,不上道的。但是在佛經裡,確實有《療痔病經》,只是說,印度和中國的氣候不同,人的身體品質也不同,許多方法在印度有用,在中國就不見得。 不過,釋迦牟尼佛是一個很慈悲、很有智慧的人,我在經典裡多次看到,哪一個弟子有病了,他就說:「我來為他服務!」「我來為他倒茶!」那麼樣一位偉大崇高的教主佛陀,他對待弟子是這麼愛護,我想各位醫生們也是本著你們的愛心,所謂「救急」比平時的「救病」還更重要。 在急診室裡,真是一念之間,生死在呼吸間,過去中國有一句話:「急驚風遇到慢郎中」,你慢一點都不行,因為他沒有時間等。不過,在急診室裡急救,插了多少管子,我覺得倒也不必要,佛教也不主張,人的生命是很自然的,來的時候自然,走的時候也很自然。 人們常問:「生命是從哪裡來的?」當然是從愛而來,如果父母不相愛,就不會生養我們。因此,世間是由於愛才有生命的。現在美國有科學家做實驗,研究植物有沒有生命,他們弄來兩盆花,每天對著一盆花說:「你好漂亮,你愈來愈好看!」給予好言好語。再對著另一盆花,說:「你好難看、好醜!」兩盆花,被讚美的那盆,花開得愈來愈漂亮,被罵的這盆,花愈來愈萎謝。所以,愛能讓萬物生存。當然佛教不講「愛」,它講「慈悲」,愛的昇華、愛的淨化就是慈悲,慈悲沒有敵人,所謂「瞋拳不打笑面人」,你慈悲,我和你還要計較什麼呢? 佛教講救人第一,今天是我們的館長如常法師告訴我,說各位急診室的醫生在這裡聚會。印象中,我還沒有在這裡講過話,也很少到這裡來,聽到你們來自急診室,時間分秒必爭,很重要,我就為有病的人向你們請願,請你們慈悲,搶救一步,讓不該死的生命,能夠繼續活下去。我想,所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醫生雖然是看病,不是救病,但有時候還是要把「死馬當活馬醫」,盡心盡力,實在不得辦法了,就所謂「生死有命」了。 輪迴讓人生有希望 各位醫生們,我不是來跟你們講演的,是來向你們致敬的。各位有什麼問題嗎?我不忌諱問題。 提問一:急診室醫護人員期待的就是救命,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功,因此,有時候醫生、護士也會自責。 大師:基督教有一句話說:「信者得永生。」在我的看法,可以再加一句:「不信也是永生。」因為人是死不了的,人之所以死,死的只是這個肉體。就如同引擎壞了,換個引擎,但人的精神是不死的,會有轉世。 其他的宗教講到「生命」,都是直線的,生命從這裡來到那裡結束,而佛教講「生命」,是圓形的,就像時辰鐘,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走完一圈還會再回頭。所以,過去今生、今生來世是循環的,輪迴讓人生有希望,不要害怕死。 我在歐美旅行,看到一些歐美人士對於死亡,都看得很平常,覺得沒有什麼,不像中國人呼天搶地,醫療官司也打得很多。過去我曾經想開個醫院,有人就說:「如果你要開醫院,要先成立一個律師團,準備打官司。」當時我覺得這也太無理取鬧了,醫生不會謀殺,這種罪不應該成立。但是現在人心難測,種種花樣都有,還是要謹慎。 不過,話說人到了生命的終極,等於一根木柴燒火,燒完了一根,再換一根,木柴一段一段、一根一根,雖然不一樣,但生命的火是會延續的。我是覺得,生死沒有那麼了不起,沒有那麼嚴重。像我在年輕的時候,就想到人生寶貴,要趕快加緊做一點事情,所以倡導「人生三百歲」。 其實,人哪裡能活到三百歲?例如我二十歲就出來工作,做了六十年,也沒有假期,甚至我講究工作效率,一個人一天做五個人的工作,總加起來,不就是三百歲了嗎?不意活到八十歲還不死,真覺得這是撿來的生命,對人生是更加地看破了,覺得生死並沒有什麼了不起。 總之,死亡如同睡眠,要看淡一點。我記得在印度,有一個記者問一位老人家:「老先生,你現在九十歲了,最希望做什麼?」他說:「最希望死啊!」「為什麼要死呢?」「身體老朽了,行動不方便,換一個身體吧。」就好像器官移植,死亡則是徹底地更換,換一個來生。 提問二:可以在這裡長眠嗎? 大師:人在這個世間上,從過去到今生的生命、從今生到未來的生命,等於念珠,一個念珠就是一期生命,而把一期一期生命串起來的、維持生命的那條線,就是佛教所謂的「業」、「業力」,也就是一般說的「基因」。世間上,地球會毀壞,什麼都會變化,但是人所造作的業力不會壞,身、口、意所做的好事、壞事,都會有結果,都要自己負責。 不過,這也不用怕,人生也能將功折罪,是可以懺悔的。就像基督教說悔改就能升天,佛教也是一樣,只要懺悔,「此心能造此心消」,心能造罪業,也能消罪業。 謝謝各位給我機會和你們見面。不過,我將來不會再著急找你們了,到了我這個年齡,已經要怎麼樣就怎麼樣了。總之,我有萬千的生命,先向你們謝謝,祝福你們!

MORE

【星雲大師如是說】奮起飛揚

文╱星雲大師 奮起飛揚,如旭日東昇,多麼美麗;奮起飛揚,如飛鳥振翅,多有活力;甚至植物為了求生存,一株小草,從牆縫裡長出來;一朵小花,從塵土裡冒出來,也都要靠「奮起飛揚」的力量。人也是一樣,你要奮起飛揚,才是人生的意義。在你的生命裡,在你的生活中,怎樣來奮起飛揚呢?有四點意義: 第一、要立志進取:人不立志,沒有目標;人不進取,沒有希望。所謂「沒有天生的彌勒,沒有自然的釋迦」、「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我要立志,我要進取,效法前賢,他好,我也要好,他大,我也要大,立定志向,設定目標,不斷的精進,不斷的進取,這就是奮起飛揚。 第二、要發心立願:土地你不去開發,還是一片荒蕪;心地你不去開發,能量不能發展。要成功立業,就要發心,立下你的志願、你的發心,就能有所作為,成聖成賢。也許你會問:「我要做什麼?」你可以發願:「我願做一道橋梁,給人通過;我願做一棵大樹,庇蔭眾人……」這都是發心立願。又好比地藏菩薩立願「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所以他就可以救苦救難,為眾生所尊崇。    圖╱Pexels 第三、要積極向上:積極,就是不懈怠;向上,就是不低下。人對生命,總有一股善美向上提升的希望,乃至要表達人生的真義,都必須精進向上,欣欣向榮,才能生生不息。積極向上的人生,對自己盡力,對社會大眾也能有所貢獻。 第四、要樂觀開朗:人生沒有總是順遂得意的,你不能一下子就洩氣,一下子就灰心,要奮起飛揚,就必須樂觀開朗。樂觀像明燈,它會照亮未來的前程;開朗如香水,它能廣結芬芳的善緣。心胸樂觀豁達者,凡事看得高遠,就不會被眼前短暫的利益所蒙蔽;心中開朗積極,處處不與人計較,所以能成就大器。 奮起飛揚,讓人感到希望無窮;奮起飛揚,讓人覺得生命無限。有了這四點,就可以無事不辦、無事不成。 第一、要立志進取。 第二、要發心立願。 第三、要積極向上。 第四、要樂觀開朗。 ──摘自《星雲大師全集164•星雲法語4》

MORE

星雲大師:失敗之因

文/星雲大師 世界上有許多成功者,對世間做了許多貢獻。熱心公益者,福國利民;商人鉅子貨通有無,帶動經濟成長;道德家睿智德行,受人崇敬;音樂家創作音樂,美化心靈,這些都為世間留下成就、美好。 相反的,也有許多失敗的情況,大則禍國殃民,危害世間,小則自傷自害,無盡苦惱。失敗的原因很多,列舉四點說明: 圖/unsplash 第一、責人而不責己:有的人總是推諉,總是要求別人、責怪別人,卻不責備自己,不檢討自己。錯誤沒有檢討,過失沒有改進,怎麼會成功?韓愈〈原毀〉中說:「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所以人人樂與為善;許多人「責人也詳,其待己也廉」,因此很難相處。倘若一味的責備他人而不反責自己,那麼離失敗就不遠了。 第二、排拒而不接受:別人跟我們講話,提供好的意見,我不接受;或者我對你印象不好,即使你有好的想法,我也拒絕;乃至對於別人做好事、做功勞,我排斥、不歡喜,這些都是智慧不夠,認識不足,容易失敗。不好的東西,是要拒絕,但是善美的事物,應該要納受。佛陀曾以四法教誡羅睺羅:器覆、器漏、器汙、器滿,都是不能堪受佛法的。同樣的,想要成就功業,也必須排除這些不接受善法的弊病。所以,我們要不怕大、不怕多,廣納意見,多多益善,就容易成功。 第三、近視而不前瞻:有的人沒有前瞻的遠景,他只看今天,看不到明天、看不到明年,甚至看不到未來;也有的人只看少部分的人,他不看大眾,更不為多數的人著想,只想眼前一時的短利,不想無限的未來,這樣怎麼不失敗?將眼光放遠一點,只要與人有利的事,要多贊助、多鼓勵,多將歡喜給人,彼此互助互利,裨益更多的人,才能創造雙贏的局面。   第四、自私而不為公:有人為了一兩塊錢、幾粒辣椒,可以和小販爭執半天;也有人為了三百塊交通違規罰款,拿幾十萬去打官司,這些都是很划不來的。所謂「心量有多大,成就有多大」。如果,什麼東西都先從私心著手,只想自己多賺一點,自己多放一些假,有什麼利益先給我,處處把自己擺在前面,別人擺在後面,彼此交爭利,那肯定是會失敗的。 地無私載,凡事承擔,所以稱其厚;天無私覆,凡事包容,所以稱其大;日月無私照,沒有私心,所以稱其明。要有人緣,必定要為別人著想;想有成就,則要高瞻遠矚,吸取點滴善美,厚實人格內涵,才會邁向成功之道。以上四點失敗之因,實在要遠離。 圖/unsplash 第一、責人而不責己,   第二、排拒而不接受, 第三、近視而不前瞻,    第四、自私而不為公。 ──摘自《星雲法語8》

MORE

【隨堂開示錄─各類致詞】未來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

文/星雲大師 高(希均)教授、嚴(長壽)總裁、王(力行)女士、各位佛光人,大家平安吉祥、早安! 這個人文世界論壇是由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教授發起的,只是舉行的地點選在我們這個地方。我們人文論壇的精神是本諸「遠見天下」的精神,這也是高教授一生提倡文化發展所做的努力,舉辦至今已經是第三次了。 第一次是邀請美國的名學者、撰寫《鄧小平改變中國》的傅高義教授。當時他在這裡講演,可以說是萬人空巷。 第二次是邀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大陸的莫言先生,他在這裡講演,也是盛況空前。今天,我們邀請到嚴長壽總裁和姚仁祿先生在這裡主講,相信大家也一定能飽餐法味。 今年論壇的主題是「希望與未來」。大家都希望台灣的政治有未來、教育有未來、商業有未來、人民的思想、生活都能有所改進、有未來,在我的想法,未來的社會: 第一、是一個服務的社會。我們要想有未來,大家就要學習如何為人間服務。 第二、是一個誠信的社會。未來社會要想愈來愈好,一定要講究誠信。 第三、是一個喜悅的社會。未來的社會,人民一定要幸福、要歡喜、要喜悅,有喜悅、有歡喜,就有幸福。我們到人間來不是為了受苦的,是要幸福的。而幸福就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結緣、相互友愛的觀念上。 第四、是一個和平的社會。未來的社會,我們最終的希望是「和平」,但「和平的社會」不是口號,一定要從我們的思想上消除對立,你、我是一體的,不是兩個。例如中國社會的夫妻、家人,乃至一個種族、一個中國,都是「一」,能體會到「人我一體」,未來才會有希望。 未來是很重要的,過去的已經過去了,現在的不能停留,當然要寄望於未來,有未來,就有希望;有未來,就有明天。我們希望未來的社會,大家要心無掛礙,沒有恐怖、顛倒妄想,大家幸福、喜悅、歡喜、快樂;這就是人間佛教的人生。 祝福大家,謝謝!

MORE

台灣的未來在哪裡

文/星雲大師 各位嘉賓、各位有緣人,大家平安吉祥! 高希均教授代表遠見天下每年舉辦一次的人文講座,實在有高度、有遠見,所以每一年我在這個活動中都受益很多。 尤其今天很殊勝難得的,還有台南成功大學蘇(慧貞)校長、屏東大學的古(源光)校長、南華大學的林(聰明)校長,以及楊惠姍女士、張毅導演等等許多名家,來為我們講說。非常感謝他們! 今天論壇的主題是「台灣的未來在哪裡?」除了剛才幾位嘉賓說的以外,大家認為台灣未來的前途在哪裡呢?我個人也有幾點意見,在這裡簡單地說明。 第一點,台灣要消除社會、黨派、人我之間的對立。 我們知道,只要有不同,就會分成兩個,而彼此對立,必定會有鬥爭;有鬥爭,必定會有傷害、有失敗。所以,我希望台灣的未來,黨派不要對立。尤其是台灣的居民,有來自福建的河洛人、客家人、外省人,還有國外人士,如果你和我對立,我和你對立,鬥爭是無了時的。不要對立,不要彼此消減力量,讓我們集中力量,為國家社會建設,台灣才有前途。 第二點,台灣要放棄我執,放棄執著。 這個世界,一切都在變化,人間也要跟隨大時代,跟隨社會變化,才會有進步。如果每一個人都執著,你要這樣、我要那樣,就會阻礙我們的前途,阻礙我們的進步。 就像在一個家庭裡,先生要這樣、太太要那樣、兒女要那樣,有很多的不同,大家由於執著,我和你不肯尊敬,不肯包容,不肯友愛,也就不能和樂。所以我覺得,大家要放棄執著,要有團結一致的意見,彼此要有共識,台灣的前途才有未來。 第三點,台灣社會所有人等,勤奮工作,會有未來。 最近看到台灣社會大家要求放假,對這一點,我不太以為然。告訴各位,我今年九十歲,從來沒有放過一天假。有一次我到美國,一位朋友說:「經常放假很討厭、很不好。」我心想,適當的放假,給人休息,做一些私人的事情也有必要,有什麼不好呢?他說:「一放假,就不知道做什麼事。去旅行遊玩,要花錢;不出去玩,朋友來拜訪,也要花錢,放假要破財消災才能存在。」 我覺得,台灣的人口只有兩千多萬,人力資源很少,大家都要求放假不做事,天上會掉下財物給我們嗎?會給我們衣食住行所需嗎?所以,我們全體大眾,大家要勤奮工作,發展我們的成就,台灣才有未來的前途。 第四點,台灣社會要培養每一個民眾優質的品德。 所謂「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而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品德才美。 現在的台灣,語言太過自由,講話粗暴,人我之間存有界線,對立很嚴重。我覺得一個優良的社會,必須培養每一個民眾優良、高貴的品德,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所謂有文化,才有出路。像在座的大家,我認為你們都有優良的品德,我在講話,你們那麼地安靜,一點聲音都沒有,這就是教養很高。 我想這個時候,各位有緣人心裡也都在想:我們美麗的台灣,未來怎麼樣才會變得更好?可以說,整個台灣,就看大家未來怎麼培養優良的品德。不過,現在我看你們的表現,已經感覺到未來的前途有希望。 這一次的活動,謝謝高希均教授、王力行小姐的團隊,也謝謝三位校長和張毅先生、楊惠姍小姐,大家講話很辛苦,謝謝大家!

MORE

星雲大師:陰德

文/星雲大師 什麼是陰德?行善為人所知是陽善,為善不為人知就是陰德。陰德就是無所求的成就好事;陰德就是面對他人的冷漠、奚落、歧視,心不罣礙;陰德就如《趙氏孤兒》裡捨身救趙武的公孫杵臼,以及犧牲親生兒子的程嬰,他們扶忠除奸不求回饋的陰德,令人稱揚。 古人的「憐蛾不點燈,為鼠常留飯」是積陰德;分粥賑飢是積陰德;築橋鋪路、鑿井引水、點燈施茶、捐棺義葬、急難救助是積陰德;功成不居、不稱己善、不揚人過更是陰德;見人危急,勇於搭救;甚至隨手撿起地上垃圾,使人不致滑倒,也是陰德;乃至於給人喜悅的面容,令鬱悶者一笑解千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心、用心,讓領導者安心、同事們歡心,都是積陰德。 圖/unsplash 積陰德是「給人」,但不為人所知,是「為人」但不為人所明,也就是佛教所說的無相功德。如寺院裡,以「無名氏」作功德者,他們都希望成為無相的陰德、佛世時比丘的忍苦護鵝、隋朝智舜的割耳救雉、孫叔敖埋蛇去害、梁武帝頒令禁屠之詔、阿育王立碑明令保護動物、美國林肯總統解放黑奴、晉朝僧群的護鴨絕飲等,都是與樂拔苦的陰德。 北宋《司馬溫公家訓》云:「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間,為子孫長久之計。」陰德就如播種,只要播土下種,就不怕將來沒有收成的機會。 《安士全書》記載:有一位年幼的沙彌,因救起將溺的螻蟻,而獲長壽的果報;《緇門崇行錄》亦舉出智凱法師不嫌汙穢,氈被野犬,不但感動了畜類,也為時人所敬崇;其他又如唐朝悟達國師,曾耐心的守護身患惡病的西域僧人,因而召感救癒人面瘡的果報;梁武帝因布施斗笠,而獲得貴為帝王的好報。 圖/unsplash 「禍福無門,唯人自招」,一個人命運的好壞,與您平常自心的善惡與積德結緣有關。修善積德,就是為自己創造善因善緣、獲福滅罪的機會;禍稔惡盈,就是為自己造作惡因惡緣、輪迴受苦的因緣。 古訓言:「立榮名不如種隱德。」創造好的榮譽、高的地位、不如培植陰德。如袁了凡的改變命運,不就是由積陰德而來的嗎?所以要改變命運,就看你如何積陰德了。 ──摘自《迷悟之間12》  

MORE

「捨」就是「得」 讀《星雲大師的身教與言教》有感

文/呂鏹(旅日佛光人) 讀完佛光山法師所惠贈的《星雲大師的身教與言教》這本書,感受到星雲大師的弟子們對大師的情感,也更深的體會到,從親近大師的弟子的角度,就更能明白,我們今天對大師的緬懷,是源自於弟子和信眾們對大師的給予,有太多太多的感激。 大師對我的人生,有非常大的影響。我在人生遭遇重大挫折的時候,幾乎每天都在網上找安慰,當時因緣際會,看到了大師的視頻,大師致力於推廣「人間佛教」的理念,其中一句「有佛法就有辦法」讓我很受觸動。 這句話實在太理論了,要在生活中實踐,我是一點頭緒沒有,但是,我一想到有辦法,我就不由得在困境中咬牙堅持了起來。 果然,慢慢的很多問題都在堅持中迎刃而解,我不求甚解的把大師的「有佛法就有辦法」記在心上,自以為是的覺得自己懂了。 很快又過了很多年,我雖然一直親近佛教,可也只停留在看看大師說法的視頻,去寺院拜拜佛而已,現在回想起來才意識到,沒有深入經藏,根本上是無法從佛法中汲取太大的營養。這在當時並沒有體會到。 後來,我有了孩子,經過深思熟慮,我動了帶孩子們到海外生活的念頭,打算帶他們看看這個世界。 那時候,我已經有了時不時去寺院拜佛的習慣,我能從寺院的氛圍中找到清淨的感覺,在出國前,擔心會長時間沒有地方禮佛,於是抱持著一種嘗試的心情,在目的地城市葡萄牙里斯本的地圖中搜索「寺院」二字,結果,一下子就找到了葡萄牙佛光山。我當時非常開心,彷佛心裡有了歸宿。 彼時,我還沒到里斯本,對里斯本的環境還不了解,覺得只要里斯本有佛光山,就不怕是遠還是近。沒想到,等一切安頓下來後,再次打開地圖發現,里斯本的佛光山道場就在我租住的房子步行十分鐘的地方。 人生處處是驚喜,我這邊還沒找到時間去佛堂,另一邊我的一位朋友就遇到一個很大的困境,需要找法師協助;彼時,我還沒去過位於里斯本的葡萄牙佛光山,第一次去拜訪就帶著這麼強的目的性,很擔心事情的發展是否會順利。 懷揣著幾分忐忑,我認識了佛光山的第一位法師──如海法師。法師並不介意我的冒失,相反的,不斷的安慰我,讓我不要急慢慢說,在得知我的需要之後,毫不猶豫就答應我們──全力協助。就這樣,事情終於得到圓滿的解決。朋友一家身在海外,得以在滿滿的遺憾中找到一絲珍貴的慰藉,連同我也對法師和佛光山充滿了感激。 於是,我萌生了加入佛光會員的念頭。我向法師提出我的想法,本以為會和之前一樣,很爽快的應承下來,卻意外得到法師的婉拒,他說,這不是急事,日後常來參加我們的法會,多了解我們,之後再來加入佛光會員也不遲。 在如海法師的引導下,我一步步的親近佛光山,體會到了大師「三好四給」的精神,數月之後,很順利的成為了佛光會員。 此後,我靈光乍現,嘗試把大師「給」的精神運用在工作中,幫助我的合作伙伴,我會在原定的分成基礎上,承擔一些成本,一來二去,我從一個規模最小的合作個體,在合作平台上的待遇被拉到一個很高的定位上,很多事情的辦理也都高度順利。 因為我所處的行業對信任有很高的要求,我的規模小,要找到客人不容易,而大師「給」的精神再次啟發我,索性就不找客戶,開始宣傳可以免費幫大家提供有價值的服務方案,我跟有需要的人交朋友,期間還義務提供相應的服務,幫大家真真切切的解決很多問題,而且,分文不取。在我的業務環節上,客人真的就接二連三的來了。 面對現實,我絲毫沒有失落,反而,每每想到靠自己的努力,能在國外生活下來,覺得我得到的太多了,至此,才進一步理解,大師人間佛教的偉大之處:用佛陀的教誨讓大家過好生活,「捨」就是「得」,有理論而且是可以實踐的。 我看了佛光山的法師對星雲大師的緬懷,這才發現,法師們和我們信眾是一樣的,若沒有大師「給」的善巧方便,就沒有現在的佛光山,我也很難有一個因緣,可以輕易的從佛法中汲取到養分。 佛光山處處都是「給」,在全世界建大學,是給善知識,讓佛法得到更好的推廣;到處建寺院,是給好因緣,讓我這樣的一般大眾有地方可以親近佛法,從佛法中真正獲益;最重要的,只要是大眾有需要,無論是否對方是信眾,佛光山就都會努力去給,佛光上給了這麼多,給出了佛光山的壯大,給出了佛教的廣泛傳播……再次印證「捨」就是「得」,我也從中「得」到堅定的「給」的信心。 現在,我轉而來到日本大阪生活,對大阪一無所知,來了之後猛然發現,這令我內心可謂法喜充滿──佛光山的道場就在我的身邊,一想到我跟佛光山的緣哪裡都不會斷,我一無所依的生命就有了靠山。

MORE

深切緬懷 我的方外至交星雲大師

文/賴永海(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認識星雲大師,始於上世紀八○年代。因為專業研究的原因,我開始接觸到星雲大師的一些講演和著述,第一印象是,他所說的佛法和傳統佛教不太一樣,非常貼近現實人生,很生活化,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九○年代參與了由星雲大師擔任總監修的《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總132部)的編纂工作,我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王志遠先生,各邀約了數十位大陸學者,承擔了其中一百部佛教經典的釋譯工作。 之後 ,大師又啟動《法藏文庫‧中國佛教學術論典》(總110部)編纂工程,我同方立天先生、樓宇烈先生等作為「學術委員」參與了該編纂工作,並推薦了數十篇碩博士論文給《法藏文庫》。這兩項佛教文獻的整理、釋譯和彙編,對於當時及後來兩岸的佛教文化的研究、傳承、弘揚乃至交流,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隨著人間佛教的不斷發展,大師往來大陸的次數日漸增多,遂有機緣跟隨大師參與許多學術藝文活動,對於大師其人及其思想逐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近幾年來,每年於兩岸各舉辦一次的「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和「人間佛教座談會」中,先後六次撰寫「主題發言」,使自己對於星雲大師「其人其道」有一個更系統 、深切的體會。 總體而言,我認為星雲大師的人生智慧、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是一個非常值得人們去研究、發掘和弘揚的思想寶藏。分別而論,我覺得星雲大師的人生智慧、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有如下幾個重要的特點: 其一,星雲大師對於推進漢傳佛教的現代化與國際化厥功至偉!在人間佛教實踐方面,星雲大師把漢傳佛教發展成一個不同地域、不同國度、不同膚色、不同種族共同信仰的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性宗教,讓「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成為現實。在這一點上,不能說後無來者,但絕對是「前無古人」。 其二,善於對佛教般若智慧進行創造性的闡釋和運用,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另一個重要的特色和重大的貢獻。大師善於把般若智慧生活化,經常用一些通俗易懂的小故事,以立體的乃至多維的思惟方法,啟發人們懂得諸如「進」與「退」、「捨」與「得」、「放下」與「提起」之間的辯證關係,使廣大受眾覺得受用,深受啟迪。 其三,大師對於當代佛教的另一個重大貢獻,就是逐漸把注重「求」的佛教,變成強調「給」的佛教。大師所提倡的「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運動」,及「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四給」佛教,不僅遙契佛陀本懷,而且代表著佛教今後的發展趨勢和發展方向。 其四,大師的人間佛教既注重把佛教、佛法生活化,又具有強烈的「內在超越」和「當下超越」特質。這主要表現為把「佛性」內在化為人倫道德,把出世精神融入到現實生活之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真正做到既在紅塵浪裡,又在孤峰頂上!是中國儒家「貫通天人」、「內聖外王」的思惟方法和人生境界的延續與發展! 其五,大師是位精通內、外學之智者、高人。雖身在方外,但熱愛祖國,關注當下,始終懷有一顆熾熱的「中國心」!並以其慈悲情懷、無疆大愛,積極推動兩岸的交流互動,為兩岸的和平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其六,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師推崇備至,身體力行;推廣、弘揚不遺餘力。在世界五大洲興辦了多所大學,在大陸資助嶽麓書院、中國書院博物館,捐建揚州鑑真圖書館,助建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大樓,開創揚州講壇等,助力大陸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 綜觀大師一生,他秉持佛法真義,以文化弘揚佛法;他遙契佛陀本懷,以教育培養人才。他以超乎常人之大智慧,成就了超乎尋常的大事業,深受各界人士愛戴敬仰,實為一代大宗師,後學之楷模。 值此大師捨壽圓寂一周年之際,我們在緬懷大師為人間佛教發展,乃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傳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的同時,一定要繼承大師遺志,為中華文化傳承、傳播,乃至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繼續努力奮鬥!

MORE
/1539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