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社論 | 人間福報

社論

社論--了悟民眾的心聲

總統與立委選舉過後,我國政治氛圍丕變,全面執政的民進黨淪為「雙少數」困境,總統僅獲百分之四十選票,立法院淪為第二大政黨。 在野黨聲勢高漲,在立法院攻城掠地,民進黨優勢盡失。看守內閣少有作為,賴清德總統當選人處在少數執政的弱勢中,究竟將如何組閣,備受各方關注。 選舉過後,一些民意調查反映民意對政局的看法,其中蘊含著民眾心中的評價與期盼,深值各政黨與政要們悉心解讀,並在行動上知所回應。當下最重大的政治議題是民進黨如何組閣? 據台灣民意調查基金會的最新調查,民眾對於總統當選人賴清德能否打造一個強有力的新政府看法兩極,四成九有信心,四成五沒有信心。與一月選舉過後發布的民調比較,有信心者下滑三點二個百分點,沒信心者增加七點一個百分點,可見民眾對賴清德組織新政府的信心滑落了。 民意究竟希望賴清德組成一個什麼樣的政府?調查顯示,過半民眾不支持民進黨單獨組閣,過半民眾支持綠、藍、白三黨共組聯合政府,如果只是「綠藍合」或「綠白合」,反對者均過半。 換句話說,多數民眾期盼政黨大和解,聯合執政,不要再對立與惡鬥。這個想法其實與民主政治的理念不合,因為各黨聯合起來組內閣,共同執政,不符責任政治的基本要求。然而,這適足以反映多年來激烈的政黨惡鬥,民眾已經深惡痛絕。 在政黨好感度或支持度上,美麗島電子報二月分的政黨民調發現,民進黨以百分之四十六點五的好感度居冠,國民黨好感度百分之三十七點五居次,民眾黨好感度百分之三十二點五位居第三。民進黨的好感度雖居冠,但國民黨的好感度相較上個月大幅上漲四點六個百分點,顯示藍營立委們在立法院的表現受到肯定。 至於在負面評價上,民眾黨百分之五十點四最高,國民黨百分之四十八點一居次,民進黨百分之四十二點二最低。排列順序恰與各政黨支持度相反,民眾對民眾黨的好感最低,而且反感最高。 民眾黨原本是負面評價較低的政黨,但經過藍白合破局及柯文哲主席一系列的政治操作以後,對其反感的民眾大增。民眾對民眾黨好感度下降了,比上月減少三點九個百分點。前述民調基金會的民調也顯示,能接受「綠白」聯合組閣的受訪者比「綠藍」聯合更少,也就是贊同民進黨與國民黨合組聯合政府的比率高於和民眾黨合組。這樣的民意趨向很值得民眾黨警惕。 在經濟表現的滿意度上,美麗島電子報的調查顯示,百分之三十七點四民眾認為國內整體經濟現況算是好,其中百分之四點一很好、百分之三十三點三還算好,比上月增加一個百分點,另有百分之五十八點六認為國內整體經濟現況不好,其中百分之二十六點四很不好、百分之三十二點二有點不好,比上月減少一點五個百分點,未明確回答的有百分之四。 這個結果顯示對經濟現狀不滿者遠多於滿意者,而且差距不小,這等於是民眾給政府的經濟政績打了不及格分數。 民調結果雖不能盡信,但畢竟是民眾集體意志表現的取向,政黨與政要們寧可信其為真,並且據以為重要的改進參考。 畢竟,民主政治就是民意政治,順民意者昌,逆民意者損。

MORE

社論--務實看不在籍投票

「不在籍投票」修法,成本屆立法院重要議題。國民黨立委提出《不在籍投票法》草案,擬推動於總統大選採行,引發綠營質疑,雙方交鋒激烈。 「不在籍投票」並非新創制度,許多民主國家早已實施多年,主要是為了彌補因工作或居住地等限制,無法在選舉日當天返回戶籍地投票者,免於「返鄉投票」舟車勞頓,以保障他們的參政權,並使民意更完整呈現。 泛稱的「不在籍投票」其實非常多樣,涵蓋通訊投票、代理投票、提前投票、指定投票所投票、移轉投票等不同方式。此次朝野爭議焦點,集中在「通訊投票」,原因是「通訊投票」如納入居住海外國民,必然包括人在中國大陸的台商、台幹等,由是引發中共會否介選的爭論。 藍營立委指,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採用不在籍投票,包括美國、日本、南韓,甚至最近與中國大陸發生衝突的印度、菲律賓,質疑如果中國大陸會介選,這些國家為何不擔心? 中共或許不會對在大陸進行不在籍投票的外國人干涉,但從台灣歷次大選,北京方面對台灣政黨的傾向性,以及透過台商會操作介選等手法來看,卻不能說這樣的疑慮不存在。 從實務上來說,各國在中國大陸舉辦不在籍通訊投票,是因為設有大使館或領事館,能確保公民在祕密的環境下投票,目前兩岸並無此種機制存在。因此就連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都認為,以目前的兩岸關係狀態,我方要在對岸開設投開票所,應該不太可能。 我們認為,基於保障公民權力,各種形式的「不在籍投票」乃是大勢所趨,執政黨允宜正面看待。但考慮到兩岸情勢特殊,推行「不在籍投票」時應當「循序漸進、逐步推動」。 目前中選會已提出《全國性公民投票不在籍投票法》草案,因此短期內應加速公投的通訊投票、移轉投票、特別投票所投票的立法,從下次公投開始實施。先啟動已有辦理經驗的移轉投票,把經驗回饋給選舉的不在籍投票,再針對國境內的總統副總統選舉通訊投票、移轉投票及特別投票所投票的立法,最後才是開放海外公民的通訊投票。 具體來說,我國應當優先落實「移轉投票」制度,讓包括選務人員、警察、消防、交通等因執行公務者可以行使投票權,一般公民如因故無法在選舉日當天返回戶籍地投票,也可在幾十天前申請於現居地投票。 至於「通訊投票」,可分國境內、國境外以及中國大陸境內等,層次各有不同,自宜分開處理。境內通訊投票看似單純,但以美國大選為例,仍可能發生郵寄遺失或遭人為竄改等缺點,引發信任及公平性的質疑,故須有縝密的規畫才行。 「境外通訊投票」的困難在於,某些國家或地區我國公民人數極少或當地在戰亂中,因此可能要分地區、分階段實施,方不致治絲益棼。至於「中國大陸境內通訊投票」,恐怕只能列為長遠目標,等到主客觀條件成熟後,才有實施的機會。

MORE

社論--業主當責與防震減災

○四○三花蓮地震波及全台,東部受災最嚴重,大台北地區多處民宅也成危樓,捷運軌道亦傳災情。周邊鄰邦,日本政府對沖繩等島發布了海嘯警報;大陸福建省震感強烈,廈門的學生撤至操場避震;廣州鐵路、滬昆高鐵部分列車調整運行區段;福州人還上網發言「搖暈了」。 地震被視為天然災害,天命難違;但是事前的防災準備,和事後的恢復能力,可以減輕災損嚴重程度,更有機會逆天命而挽救人命。 從這次震災檢視台灣的防災與恢復能力,可證有業主當責的機構、對地震警覺性高的單位或個體,災損輕微,恢復得更快。 台積電是值得參照的例子,這家晶片公司在大震當晚即報平安,十小時內晶圓設備復原率逾七成,新廠超過八成。 原因是台積電借鑑歷次震災的破壞力,業主自定耐震係數高於政府法定規範達一點二五倍;防震管理有規章,律定各單位權責與程序;儲存晶圓有防滑設計,置貨架皆有支撐或固定於地板和牆面。 台積電南北廠經此次花蓮地震,沒有化學品洩漏、設備移位、火災、人員傷亡等情事發生。 相對看花蓮東華大學理工學院一館震後起火,從清晨延燒至隔日凌晨三時許才完全撲滅。 東華大學地近震央,搖晃必烈;但花東多震,如校方有業主當責意識,預為綢繆,何至於化學品翻倒引燃火勢,十二間實驗室和資料或可免於俱毀。 業主當責的定義是一肩挑起責任。前宜蘭縣長陳定南重視工程品質,常攜帶工具巡視施工現場,見混凝土坍度不夠即命重做。公辦工程從設計、施工、監造各有分工,陳縣長不定期抽查,是有業主當責意識;不似當下公部門主管勤於動土、只在剪綵時露臉,監造則委外,出事還自認無責。 業主當責,善小亦應為。輔仁大學整修一間視聽教室,捐助工程款的校友自願遠道赴現場監工;他希望所捐的錢用到實處,有益學弟妹和老師,而非圖個傑出校友的虛名。 花蓮強震後,媒體聚焦報導大樓傾斜、地基塌陷、蘇花路斷、中橫公路落石奪命和登山受困待援等詳情;但從網路平台和群組裡,可看到更多震損畫面。 譬如賣場高置的瓶裝酒碎滿走道,當責的業主為何不把瓶罐等分量重的商品置於下層,上層擺放紙或塑膠包裝的產品,以防重物墜落傷人,並可減少搖晃傾倒的損失。 網傳地震影片還有二十五層高樓住戶的吊燈墜地;大樓空調用的冷凝水管破裂,水滲大廳、電梯停用,上班族得爬樓梯進辦公室;走在人行道,又目睹高樓的磁磚墜落,保全衝出來拉警示線。 震後都會區高樓掉落磁磚,和山區土石崩落砸車傷命同樣令人心驚膽顫。新北市汐止區一家賣場前磁磚傷人的畫面,雖未奪命,已足令人上街不敢緊靠牆邊走。相關業者如願當責,請預留通行騎樓,或立即檢視建築外掛,改採用二公分見方的小磁磚貼片,不失為一種減災方法。 大震後綜論防震減災,百工百業和家戶個體首應認知台灣是地震好發地區,宜先求自助,再求互助。至於公部門,更應當責;像這次大震,氣象署連發個緊急警報都疏漏北部縣市,實在令納稅人氣短。建議庶民和業主,要把防震設計納入生產與生活秩序中,應知自助互助較可恃。  

MORE

社論--新國會新任務

新國會展開新的運作。但焦點並非集中在改革國會、勵精圖治、回歸憲政制衡功能上,而是爭論正副院長選舉風波,綠白合的「電話門」。還沒開議就為了合縱連橫鬧得不可開交。預期未來國會因三黨不過半,各黨會為了自身利益爾虞我詐,鬥爭益加激烈,議案反而會被忽略。  因三黨不過半,正副院長選舉的第一仗就殺得天昏地暗。民眾黨以少數的關鍵八席,左右了整個選舉結果。期間傳過藍白合,是韓國瑜搭配黃珊珊一正一副,但沒有成功,又傳出綠白配,以游錫堃搭配黃珊珊。而「電話門」中傳言的是黃珊珊搭配蔡其昌一正一副,這個說法顯然充滿著機巧權謀,對民進黨來說是極大的讓步。  為了不讓國民黨掌控立法院,民進黨寧可將國會龍頭位置讓給民眾黨,這對民眾黨來說是很大的權力誘惑,最後破局,破局的原因是民進黨內部意見不一,最關鍵的自然是因為賴清德沒有點頭。若是這樣的搭配成局,可見民進黨寧可要權鬥,而可以不顧政黨的基本原則和顏面,民進黨可能要背負極大的罵名。  民進黨內部意見紛雜的原因又牽涉到黨內派系鬥爭,其中以正國會的角色最受矚目。先是傳出黨團總召柯建銘並不支持游錫堃,繼而傳出正國會的林佳龍為了爭行政院長也不支持游錫堃出線,因為一旦游錫堃擔任立法院長,林佳龍的行政院長勢必落空,畢竟一個派系掌有兩大院長職位,難讓其他派系心服。接著又傳出因為鄭文燦也有意行政院長一職,加入戰局角力。  因為各方無法談攏,民眾黨自己提名參選正副院長,不當小藍也不當小綠。這是民眾黨最後的選項,事實上,站在政黨自主以及各政黨理念未盡相同的立場,民眾黨本來就應該走自己的路,這應是第一選項,一則對選民有交代,二則也不致淪為他黨的傀儡。站在國會監督行政權的立場,更沒有理由和執政黨合作。  國會該做的事太多,除了人事改組,以往存留的弊端都必須追究改進。至於濫權違法部分必須重新檢視並一一繩之以法。舉凡各界提出來有疑慮的政策包括光電、風電的合約,台電的虧損,疫苗的採購,口罩、快篩劑的價格,三倍券等補貼金額的發放都疑竇重重,和高端的合約儘管已經公布,仍未能釋眾疑。如果這些弊端不能優先處理,無法對民意交代。  以往許多錯誤的政策都必須更張,如非核家園就是最受詬病的政策,這樣的能源配比根本無法因應電力所需,未來不是面臨跳電的危機就是要忍受調漲電價的痛苦。最重要的還在兩岸政策,民進黨「倚美抗中」的政策不僅讓台海中線被沒收,連斷十邦交國,令台海陷入兵凶戰危的險境。如今賴清德上台,危機更加明顯,大陸不斷出招。不合宜的兩岸政策亟待調整,更是立法院迫在眉睫的急務。  如今執政黨已非全面執政,立法院無疑是未來的政治重心,如果像現在民眾黨總想以關鍵少數博眼球而大玩權謀的遊戲,相信很快就會變泡沫。在野黨一定要承擔選民的付託,讓新國會盡速推動新任務,展現新氣象。

MORE

社論--失敗教改,如何挽救

教改成敗問題,近日因李遠哲出書談教改並非他一手主導,有撇清責任的意味,因而引致教育界的多方討論。教改的責任歸屬,交鋒不絕。然而無論持什麼立場,有一點倒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教改是澈底失敗的。即使李遠哲撇清了責任,但他的撇清豈不正好印證教改的失敗。 問題不在於責任歸屬,而是既然承認了教改失敗,那錯誤政策的後果要如何收拾?那些倒閉的學校,那些失去職業教育功能的中學,那些過度發展的大學,要如何善後?而被縮減的課程,被搞得不成系統的課綱,被刪得無法滿足理化教育基本需求的內容……,這種種失誤,要如何改正回來? 教育是百年大計,想想三十年來,建構式數學,使數學基本訓練瓦解,學生只能自求多福,要不就是去補習班「自力救濟」。而複雜無比的升學辦法,不斷更改,所有父母講起升學管道,無人可以給出答案。更荒誕的是,連教材內容也可以用群眾運動來做更改的依據。高中生可以參加課本的編寫內容討論,美其名曰:民主參與,但實際上是把無知當無畏。讓沒有教育知識的受教者學生,去討論他未曾上過的未來課程,這豈非是在羞辱教育的專業嗎! 這樣的教改,已經從「百年樹人」的長遠理想,變成媚俗的選舉遊戲。而教育一旦失去長遠的理想性,失去厚植國家人才的基礎性,失去培植文化底蘊的人文性,那就違背教育的宗旨,最後在販賣著媚俗口號的政客手中,變成教育的商品。 試看這三十幾年來的教改,本來說要改變升學主義,到最後只是讓大學貶值成學店;本來要消除階級差異,讓弱勢的孩子有上升的機會,但最後反而更助長補習班,和學費高昂的私立學校。該上的課,理化數學國英的上課時間,都被「政治正確」的各種外加的課給占滿了。而所謂「一○八課綱」,最後仍是被所謂學習歷程給綁架,學生為了有一份漂亮的學習歷程,做為升學的依據,父母只能花更多錢去買學習資歷。而弱勢者沒有這資本,仍在底層。 所謂教改,到最後圖利了誰、傷害了誰,清清楚楚。更深層的說,是傷了國之根本,是傷了「百年樹人」的大業,這傷害不是一代人可以救回來的,而是要幾代人的努力,才能有所改變。因此有人說李遠哲在甩鍋,不願意承擔教改失敗的責任。但即使李遠哲承認錯誤又如何?難道教改對孩子的傷害會因此改變嗎?難道教育所導致的國力下滑、科技力下降、語文力低落,會因為誰背鍋就改變嗎? 眼前的究責固然重要,但關鍵是既然都知道是錯誤,為什麼教育部與政府不好好改正過來,還要繼續下去呢?此時此刻,難道不應該成立一個教改檢討會議,將基層的教師找來,好好從第一線的教師那裡,聽取檢討改進的政策與實際作為,好好為下一代,從長遠的教育根本,謀畫一個改變的希望。 賴清德即將上台,是進行教改大檢討的好時機。再不檢討,坦然說,也走不下去了。學校一直關下去,教育有什麼希望?再度提醒一聲,責任政治不只是檢討誰該負責任,而是看向未來,清楚下一步該怎麼走才好!

MORE

社論--四分之一個世紀的堅持

今天是本報創刊二十四周年。回顧將近四分之一個世紀,我們竭力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展望未來,我們必秉持以無我無私的精神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的宗旨,繼續為這個大千世界奉獻一己心力。 本報創刊前一年,台灣剛經歷「九二一大地震」衝擊,彼時人心脆弱,社會需要心靈重建。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有鑑於此,決定創辦一份多元性日報,以文化和信仰安撫台灣這塊土地。 當時,台灣報業正面臨山雨欲來的競爭態勢,港媒來勢洶洶,網路電子媒體蓄勢待發。在嚴峻的大環境下,星雲大師仍毅然喊出,要辦一份毫無羶色腥的媒體,取名《人間福報》,代表「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意涵。 至於選在西洋愚人節這一天創刊,則是要效法「愚公移山」的傻瓜精神。大師嘗以鸚鵡救火為喻,當許多媒體以羶色腥內容吸引讀者,敗壞社會風氣之時,我們辦《人間福報》猶如鸚鵡銜水,力量微小卻有力挽狂瀾,捨我其誰的使命。 鸚鵡救火,那一分豪情壯志、慈心悲願,才是滅除森林大火的重要因素,我們雖小,秉持的正是這分努力不懈的堅持。 二十四年過去了。在惡質競爭的環境下,多少媒體或關門或轉型,《人間福報》仍然天天出刊;在社交媒體浮濫,文字疏離的年代,《人間福報》卻能發行於歐、亞、美、澳四大洲,影響力無遠弗屆。 因為我們不是官報、黨報或資本家辦的媒體,我們是一份由「義工辦報」,為眾人服務的報紙。福報同仁都謹記:「今日的新聞,即明日的歷史」,無誇張,無虛假,期留正確的紀錄在人間。我們真心相信「媒體可以救台灣」,而不是害台灣。 我們自創刊以來,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對新聞與評論之選刊,正如韓愈〈與鳳翔邢尚書書〉所說的「前古之興亡,未嘗不經於心也;當世之得失,未嘗不留於意也」。 所以《人間福報》雖是由宗教辦的報紙,但也是一份國際的、在地的、政治的、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的綜合性報紙,更是全球唯一每日發行,綜合性、讀者分布最廣的宗教報紙,但我們對任何正信宗教的消息同樣的刊載,活動同樣的支持。 當年大師以淑世利人的宗教家情懷,秉持社會公器、美美與共,和而不同的辦報方針創辦福報,要求媒體提升人文素養,實踐社會教育,倡導新聞的真善美,以促進社會和諧。 歷經二十四年的市場機制考驗,如今我們可以無愧地說,《人間福報》已然走出了自己的風格,為紛亂的台灣社會注入一股清流。 儘管世道多艱,人心不古,我們仍然相信,透過媒體的力量,可以撥亂反正,達到淨化人心的效果。因為凡是道德的力量,常常是無形的,看不見、抓不著的,但其所發生的影響力,則是深入而能垂久。這股力量在社會上有根,在人心裡有根。

MORE

社論--管控下的對立

四月初,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通完電話之後,四月上旬相繼邀請日本岸田首相、菲律賓馬可仕總統訪問華府,舉行美日峰會及美日菲三國首腦會談。日菲兩國與中國存在領土歧議,是以美日菲會談期間提及東海、南海、台海局勢時,對中國行為表達嚴重關切,並明確反對任何單方面以武力或脅迫改變現狀的企圖。 美國在華府峰會期間強調與日菲簽有雙邊條約,對其承諾堅若磐石。《美日安保條約》適用於日本長期管理的釣魚台(日本稱為尖閣列島),而《美菲共同防禦條約》適用於在南海航行的菲律賓船隻及海警船。在台海,則重申維持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鼓勵和平解決兩岸問題。 美日菲毫不掩飾地劍指中國威脅之際,同時亦示好安撫北京,採取管控下的對立,讓雙方分歧不致升級失控。除了口頭上表達與中國溝通的重要性,並在行動上保持多層級對話。例如本月初拜登與習近平通電話,接著財長葉倫、國務卿布林肯相繼訪京,顯示美中聯繫管道通暢。岸田首相亦表示「將在各層面與中國保持密切溝通」,外傳日韓中三國領導人峰會有望下月在首爾舉行,北京對此正面回應,表示願保持溝通、創造條件。馬可仕總統稍早稱正努力尋求與中國領導人直接對話,防止南海滋生事端,加劇緊張局勢。 不過,涉及領土主權爭議,無論美日等國說什麼做什麼,都很難阻擋中國海警船常態化繞行東海、南海水域,藉以展現其維護主權領土堅定意志。看來兩方公務船對峙、互噴水砲場景,將在敏感水域常態上演。 在東海、南海,日菲隻身難以抗衡中國咄咄逼人壓力,於是選擇站隊美國、拿到保護傘,與此同時也盡力維繫與中國溝通管道。 至於台海,台灣選擇親美抗中,八年來勉強維持冷和狀態;二、三月間金門海域發生兩起海上突發事件,掀起陣陣漣漪,只因兩岸正式對話機制中斷,以致迄今尚未落幕。 前總統馬英九剛結束大陸行,期間再次見到習近平時,馬語重心長地提出了和與戰:沒有穩定和平的兩岸,就沒有安定進步的台灣;沒有和平共榮的兩岸,也不會有璀璨光明的未來。兩岸如果發生戰火,對中華民族都是不可承受之重。他認為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未來兩岸應以確保人民福祉為最大目標,共同追求和平發展。 回顧九年前的馬習首會,馬總統認為在卸任之前已為兩岸搭建一座跨海大橋,建立領導人會面模式,盼能延續兩岸和平交流、互利雙贏的現狀。然而,言者諄諄,聽者藐藐,馬規蔡拒隨,致使兩岸互動冰封生變。 對於馬在馬習二會上的講話內容,陸委會批其有違台灣社會期待、表示深感遺憾,且指「中華民族」是陷阱,「炎黃子孫」只是中國古代傳說;陸委會此番回應,對打開僵局、重啟對話,無異緣木求魚,毫無助益。 準總統賴清德下月即將上任,所謂新人新政新氣象,請準內閣現在就籌謀畫策,爭取盡快接回金門海釣滯留對岸多日未歸的士官,並妥善解決大陸漁船翻覆善後事宜,權且當做兩岸正面互動起手式。如果賴政府蔡規賴隨,延續蔡總統親美抗中路線,兩岸恐難有突破、重蹈兩岸對話無門的覆轍。

MORE

社論--請速完善性暴力保護網

男藝人涉及的性騷、性侵及持有偷拍色情片事件,最近在社會上引發軒然大波。在諸多爭議中,社會大眾赫然發現,去年七月才施行的性影像與性暴力聯防四法修正案,竟仍形同紙老虎,實質上無法發揮實際保護效用。行政與司法單位的不積極作為,也是助長社會性暴力與性犯罪橫行的溫床。 近年國內外都掀起「Me Too運動」(女生公開自己被性騷、性侵經歷,喚起社會大眾認知到這些事件的普遍性),台灣社會終於意識到國內在法律面的保護力嚴重不足。為了強化國內的網路性暴力保護網,去年初立法院三讀通過了《刑法》、《犯罪被害人保護法》、《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兒少性剝削防制條例》等四部法律的修法案(統稱「性影像四法修正案」),自去年七月起實施。 性影像四法修正案的保護力與政府執法力很快就受到檢驗:多次獲得金鐘獎的知名男藝人,去年在台灣「Me Too運動」中,被爆料涉及性犯罪。然而,最近法院判決,該藝人涉及的兩件性侵不起訴;而其持有偷拍的未成年人影片,檢方僅緩起訴加罰鍰、寫悔過書了事。這些判決再度讓輿論炸鍋,也突顯即使性影像四法已修正,但執法者對性暴力認知仍嫌不足,輕縱犯罪者只要花錢就可逃過制裁。 尤其是該藝人仍繼續購買偷拍影片行為,是在他被爆料「Me Too」、且向社會大眾道歉之後,足見當時的致歉徒具形式,並沒有真正反悔改善。此事也暴露,針對性暴力犯罪者,法律制裁雖是矯正手段之一,但很多加害人的兒時可能有過類似心理創傷未被療癒,長大後便從受害者變成加害者;因此強制加害人接受心理治療,防止日後再犯,也是政府補破網時,在法律之外應考慮的處理方式。 另一個政府執法可議之處,即使性影像四法修正實施,法律已有授權主管單位可在第一時間勒令下架偷拍影片、封鎖情色網站,但衛福部、數位部竟然一度互推皮球,聲稱應按程序處理,最後是在法務部出面解釋衛福部可主動封網才解決。政府部門對法律面生疏、曲解法律;數位部也未出動出擊,多管齊下加強網路平台審核與下架機制,一副「坐等公文辦事」的態度,更令民眾徒呼負負。 據媒體報導,此名男藝人十年前就自該號稱全台最大的情色網站購買大量偷拍影片,許多受害者都是未成年少女。三年前該網站曾被法院扣押網域,但後來又換個網址「重生」,直到日前才再度被檢察機關封鎖。但是,以數位部與衛福部的消極態度,可以想見,非法的情色網站即使被封網、查扣,仍然可以輕易更換網址、隨時重起爐灶,根本無法禁絕不堪的非法偷拍行為。 當初敲鑼打鼓宣傳的性影像四法修正案,上路不到一年,就慘遭這次事件打臉,暴露出國內在防治網路性暴力的法律面、執行面、心理面、教育面、道德面,都有太多破洞有待補強。隨著科技與犯罪手法不斷更迭出新,網路性暴力、性犯罪的各種型態一定會花樣百出,更上層樓;如果政府行政機構、司法單位及社會教育不積極對治,勢將對國家社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危害。

MORE

社論--合拍的巴掌才勵志

新改組的立法院開議後兩周,國民黨立院黨團提出國會改革法案,內容包括立法院正副院長記名投票、強化人事同意權暨記名投票、總統國情報告常態化、國會調查權、聽證權及藐視國會罪、偽證罪等。 民進黨團隨即批評這套法案是擴權,與憲法對立,藐視國會罪就可判刑;既違反比例原則,也難認定;難道官員都該唯唯諾諾嗎? 國會改革倡議與總統直選相伴近三十年,當年因政黨權謀,雖增修《中華民國憲法》達七次,國會制衡、監督的權利仍遭大幅限縮。如總統直接任命行政院長,無須立法院同意,即閹割了立法原有的制衡能量。 立法院審查政府總預算只有刪減權,沒有指定預算科目權,也無權移轉預算於民之所欲,使立法院無法兌現政策主張。這些年政府濫編特別預算,製造許多貪腐,立法院也只能徒呼負負。 立委質詢政府業務是反映民意的平台,可是一黨獨大的官僚,盛氣凌駕提問者。韓國瑜當選立法院長主持院會,屢喊暫停,請官員與委員互相尊重,並撫慰立委辛苦了,休息一下,還請備詢官員喝口溫水再答詢。 立委質詢語出激越,官員亦不遑多讓。行政院長陳建仁在答詢台反質立委說:「你今天是在浪費時間、我講的是科學、你講的是政治、你在貼標籤。」均涉非科學的主觀好惡,而未就問題誠信客觀的回答。 更可議的是,委員問食安漏洞,陳院長答蔡英文政府推食安五環辦法後,已無系統性食安問題,只有個案漏洞,比前朝馬英九時代好。委員問缺電現象,陳院長又答馬英九時代才缺電,蔡英文執政不缺電。 結果和陳院長同黨的立委,在質詢工業用蘇丹紅,滲進許多加工食品的系統性危機時,直言和十年前的食安案相比,所謂食品雲五環把關等,仍是回到原點,沒有進步。至於質詢缺電的委員,被陳以蔡優於馬的答覆,氣到剩七分鐘質詢時間也不再追問了,但求全民檢驗能有公評。 新科立委就職後,各界呼籲國會改革,是鑑於權謀增修的憲法,縱容出民選獨裁和專制政府。立委索取政府文檔,拿到的竟是到處塗黑遮蔽過的文件;立委主張應公開透明的資訊,政府率爾列機密封存。 當立委質詢非核家園養大光電幫、風電幫、雲豹幫,還有雞蛋幫、快篩幫等坊間早知的弊端時;官僚卻回以那是貼標籤,政府依法招標,卻未說明標案、合約詳情。台灣主流民意是政府不應壓迫人民知情權,不應放縱官宣顛倒真相,不容官僚放肆謀財貪色。國會改革,就是要強化監督力與制衡力,回應主流民意。 行政權法力無邊,合議制的立法院必須有工具才能監督與制衡;所以必須擬訂可課責的配套辦法。老牌民主國家早有官僚在國會若虛偽陳述,會遭刑罰的規定;官員當責天經地義,否則只是狗吠火車,徒呼奈何。 已連任逾三十載的資深立委批評新科立委總質詢,將國會馬戲團化。馬戲團表演娛人,生旦淨丑,各司其分。國會任務何其專業與莊嚴,絕非表演娛人的行當。 一個巴掌拍不響,官僚想逞武生英雄,立委怎甘當青衣陪笑。官員掌握訊息,立委術業專攻,兩方過招,理應深度溝通;若一方跳起,另一方騰空,演得就是丑戲了。 國會改革乃回應民意勢在必行,行政、立法兩個巴掌有序合拍才是勵志。

MORE

社論--祭黃帝陵的意義

社論 前總統馬英九日前在陝西省黃陵縣親祭黃帝陵,軒轅氏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始祖,近年諸多台灣政要都曾到此祭祀黃帝,馬英九曾六度參加遙祭典禮,如今完成親祭黃帝陵心願,不僅對他個人有意義,對於同為炎黃子孫的大多數台灣人也有認祖歸宗的意義。 他在祭拜後強調「無論是何黨派,都共奉黃帝做為我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共同的始祖」。其意涵尚在民族的範疇內,而不在於陝西省長趙剛強做的政治性詮釋:「寶島心繫根祖,兩岸一統歷史必然。」 對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子民而言,黃帝是超乎黨派一致的認同,國父孫中山曾派團祭祀黃帝,國共兩黨在抗日期間還曾共同祭祀黃帝的歷史。大多數台灣人對中華文化與民族的認同不存異議。台灣光復次年,台灣各界耆老林獻堂、丘念台、李建興等組團到大陸祭祖,特別到黃帝陵秉告祖先台灣已經從日本手中光復。 馬英九這次祭拜黃帝,適足以表達台灣人對傳統中華文化尊宗敬祖的重視,其中所蘊含的或有政治意義,正如馬英九用當年在台灣遙祭黃帝的祭文中一段話所做的註腳:「和平兩岸,雙贏共榮;同胞一體,允執厥中。」兩岸無論是求統或是謀獨者,都不宜過度延伸其意義,以免擴大彼此的歧異,而無助於民族的融合。 兩岸絕大多數民眾都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無論政治立場如何,大陸與台灣的炎黃同胞都應在這個共同認知的基礎上追求兩岸的和平與共榮。 我們固然不必將兩岸民眾對黃帝的共同信奉推衍出必然「一統」的結語,但對於台灣近年來的「去黃帝化」更不能接受。 台灣民眾除了原住民外,多來自閩、粵及大陸其他省分,絕大部分是奉黃帝為始祖的漢民族。即使在日本的異族統治下,台灣人仍然堅持黃帝子孫的信念,保有台灣人民族的主體性和尊嚴。這是高於政治層次的文化歷史認同,所以中樞保有遙祭黃陵的儀式,表示慎終追遠的民族情懷。 黃帝做為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共同人文始祖殆無疑義。《史記》始以《五帝本紀》,按《五帝本紀》即從「黃帝」寫起,黃帝生平偉跡具在,黃帝有文獻可徵;且為各地長老所稱道,可謂源遠流長,故後代子孫基於「慎終追遠、緬懷先祖」情懷,由此而更確信兩岸同屬中華民族。這項認同超越政治分歧,升至民族高度,增強了兩岸同根同源的歷史及血緣與情感聯結。如果兩岸朝野都深明於此,並奉為不可逾越的天條,或可為目前陷入兵凶戰危的兩岸關係覓得和平、避戰的共同基礎。 馬英九二度訪問大陸一方面在追尋國民革命的史蹟,一方面在宣示兩岸原為一家人、同屬中國人的意義,期盼基於「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以及「兩岸一家人」的前提,共同致力於兩岸間的交流與融合,避免滑向兵戎相見的悲慘境地。台灣固無法否定與大陸多數民眾同屬中華民族的歷史淵源,大陸亦應本於共同根祖的歷史認知,體恤台灣同胞的理念認同與價值堅持,奉和平為至高的堅持,多做求同化異的努力,有所期盼之於台灣,也有所興革與自身,庶幾兩岸可以長遠和平共榮。  

MORE
/8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