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大師全集120】隨堂開示錄 461隨堂開示錄─青年勉勵 7 十不要求 3-2 佛學院周會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全集120】隨堂開示錄 461隨堂開示錄─青年勉勵 7 十不要求 3-2 佛學院周會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33觀看次
一個修道的人,戒律、義理的根本,就是因果觀念。 圖/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提供
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風光。圖/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提供
隨堂開示錄─青年勉勵 7

十不要求 3-2

佛學院周會
時間:1981年5月5日
地點:佛光山

四、不妒人有
我經常說,中華民族有五千年光輝燦爛的文化和歷史,值得讚美歌頌,但是有時候也會因為另一種民族性,而讓人感到遺憾。什麼民族性呢?就是嫉妒!嫉妒別人富有,嫉妒別人獲益。我常講,嫉妒的心理就是「同歸於盡」的心理,自己不行,寧可天下毀滅,也不讓別人比我好。你們有時候也聽到,有一些人不喜歡我們,不接受我們,原因是什麼?不是我們不好,是他不喜歡我們獲得。自從佛光山建設以來,有人讚美我們,殿堂建得比較大,人比較多;他不喜歡我們殿堂大,人眾多,所以就嫉妒我們,總要想方法說我們不是,這就是民族的劣根性。希望我們同學,今後不要有嫉妒心,要知道,一切都有因果的關係,你要「有」,可以去造「有」的因,你不去造因,沒有果,就要甘願。我感覺到我們學道的人,不要有「破壞性」的心理,應該要有成人之美,成全大眾的心理。
五、不求順適
我們日常生活之中,都是希求順利舒適,任何事情都能稱心如意。在語言上,不喜歡聽逆耳忠言;在環境裡,盡量要求舒服安逸,吃得好、穿得好,行有汽車代步、住要高樓大廈……總之,盡量在生活上要求順適。要知道,我們修行學道,有的時候還是喜歡找艱難困苦的事來折磨自己,以便使自己成長得更堅強壯大。密勒日巴尊者的師父,為什麼要他去建房子,建了又拆,拆了又建,把苦讓弟子受了又受?這就是為了加速弟子的成功,加速弟子的修行。
我們現在的青年,在太安逸順適的環境裡面長大,將來會禁不起社會的考驗,抵不住時代的洪流。因為享福享慣了,沒有福享、日子就難過了。就如天天坐汽車坐慣了,等到走路的時候就很苦了;每天電燈、光明太充足了,忽然黑暗就會不習慣;冷熱水供應太豐富,忽然斷水,就覺得不能適應;平常用錢太隨便,等到沒有錢用就會很苦。希望大家,把自己的生活忙碌起來,不要求安逸順適的環境。不順利的逆境,要有勇氣克服,不順意的人事,要有雅量承受。不望順適的觀念,就像菩薩學道「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太容易、太順適了,對修道的人並不好,我們應該多享受逆來的喜悅,應該從艱難困苦裡面,不求順適,去克服一切,去貢獻一切,把順適幸福的成就,供養給大眾,苦難讓自己來承擔。
六、不失威儀
做一個佛教徒,身教重於言教。你的精神、思想、內在的功行有多少,人家還看不出來,可是人家看出來的,就是你的外表威儀。因此,我們要不失威儀。有些出家而不重威儀的人,出門趕火車、趕公共汽車,那種爭先恐後的樣子,實在不像個修行的人。有修養而重威儀的人,寧可趕不上車子,也不肯奔跑匆忙,失去威儀。再比方說,人多,聲音太吵,講話的聲音別人聽不到,但我仍不大聲講話,為什麼?因為我大聲講話,會失去威儀。我很高興,禁不住內心的歡喜,我要笑,但是,我寧可把自己的舌頭咬破,也要把笑忍下來,因為我在人前,不能因狂笑而失去威儀。天氣熱,需要穿長衫、穿海青,我只要一穿上,馬上就會汗流浹背,流汗後,就要換衣服,好麻煩,但是,我寧可給它流汗、洗衣服,也絕不短衣出眾,失去威儀。很喜歡聽流行歌曲,很喜歡哼流行歌曲,可是想到這是有失威儀的事,我絕不做。就是面對飛機空襲、颱風、地震,也不能恐慌,顯得畏懼的樣子,讓人家看到一個有學道的人,怎麼這麼沒有修養、沒有定力,會失去一個出家人的身分。
比方說,我有一年,在一個印刷廠校對、編雜誌,忽然來了一陣很強烈的地震,工廠所有的人都往外面奔跑,當時我也怕,因為房子可能會倒,一倒下來,當然就會危險,但是我不能計較這個後果,我現在先要計較的是我的身分,所以我仍然不跑,因為從小就養成這種要講究威儀的習慣。
有一年出國訪問,那時候很年輕,對於堅持佛門的原則、威儀、禮節,都嚴格一些,記得到新加坡,訪問一間修女院,一位修女很大方的要和我們握手,當然,在外國的禮貌,是要和他握手的,但是我堅持立場,因為那個時候我年輕,我必須要有這樣的堅持,像你們這個時候,有一些需要堅持的,也要能懂得分寸才行。
七、不諉過失
現在的人,有功勞就接受,有過失就推諉給別人。諉過他人,隱藏自己的過失,將來怎能擔當弘法利生、復興佛教的責任?好的能擔當,壞的也要能擔當才行。過失,要能擔當;錯誤,要能更改;不管如何處罰,要能接受。現在的你們,稍微講了兩句,就說訓導處找你麻煩,好吧!訓導處就不找你的麻煩,所以就讓你永遠錯下去。因為大家都不喜歡聽到指責、聽到過失,所以現在我們的訓導處,幾乎可以說沒有教訓和開示,這是很危險的,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夠接受教言,都能夠不把過失推諉給別人,都能夠勇於改過、勇於認錯。
八、不悖因果
學道的人,聰明不聰明,不要緊;能力有沒有,也沒有關係,但是,要有因果觀念。一個修道的人,戒律、義理的根本,就是因果觀念。過去的寺院在選擇人才,先考慮的就是有沒有因果觀念,有因果觀念,是常住的就不會侵損,是大眾的就知道珍惜,是不當要的絕對不要,為什麼呢?
因為不能違背因果觀念。因果,是絲毫沒有差錯的,做任何事情,你不知道,他不知道,但是因果知道,所以「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我們要學菩薩,就要學習做一個明因識果的人,不要光是畏果,等到果報來的時候,才悔不當初,我們應該要在造因的時候,就明白因果是絲毫不爽的。不違背因果,才能夠誠實無欺,才稱得上有道有德的人。今天的佛教,固然是需要有學問、有能力的人,但是更需要的,是要有因果觀念的人。(待續)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