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少子化、缺工 2023年 邁入機器人時代 | 人間福報

少子化、缺工 2023年 邁入機器人時代

THE MERIT TIMES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41觀看次
服務型機器人隨時待機、瞬間啟動的特性,彌補了餐飲業人力市場的缺口。
隨著科技進步,全球發展出應用無人機來縮短城鄉差距、加速產業應用布局,同時提升民眾的生活品質。圖為無人機空中送貨示意。圖/取自網路
日本橋郵局的送貨機器人,在東京街頭運送傳統的元旦賀卡。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全球少子化、缺工等因素,人類未來工作恐將被機器人取代。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2日發布的數據,以2021年為基準,南韓製造業機器人密度冠居全球,每萬名勞工安裝1000台工業機器人,比全球平均的141台高出6倍有餘,且遠超過排名第2新加坡的670台,日本則以399台排名第3,台灣則是位居第8。

IFR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新增51萬7385個工業機器人,創歷史新高、年增率31%,比新冠疫情前的2018年紀錄多22%,目前全球工業機器人總數達350萬。《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從數據可看出從產品製造端至消費端,對機器人的依賴已有增加的趨勢,有些人也稱此現象為機器人經濟(roboconomy)。

最長6公里 送貨功能炒熱話題

產業專家指出,由於全球工業追求自動化、數位化、永續等潮流,2023年將出現6大現象,包含送貨機器人成為趨勢、移動機器人更靈活、更高度的人機協作 、針對機器人的網路攻擊增加、機器人系統軟硬融合,以及機器人物聯網持續發展等。

美國舊金山新創「Starship」,2022年以自動送貨機器人成功炒熱話題,這款機器人可進行最長6公里的物體搬運,並流暢地穿梭大街小巷,將包裹遞送給顧客。在南韓,專門遞送食物或其他物品的機器人已進入試驗階段,像是南韓送餐服務龍頭「Baedal Minjok」,從2020年就開始用機器人外送。產業專家說,2023年會有愈來愈多搭載感測器、AI及智慧系統的機器人產品。

《華盛頓郵報》也指出,人類與機器人之間的戰鬥達到了「轉捩點」,過去幾十年來,機器人的手無法像人類一樣作出複雜動作,如今亞馬遜(Amazon)及聯邦快遞(FedEx)等公司的倉庫機器人,已能夠以人類般的技巧挑選、分類東西。

人類更依賴機器人的趨勢轉變,也能從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身上見證;他在2018年曾表示人類被低估,並拒絕特斯拉工廠大量自動化,但在遭遇疫情衍生的缺工問題後,現在他已欣然接受自動化,並計畫將機器人運用於車輛生產。

亞洲占74% 安裝數量全球最高

另一個例子為疫情下快速成長的物流業;搬運貨物具有高難度且易受傷的性質,造成物流業的員工更替率快、人力成本不斷升高。但波士頓動力的Stretch機器人幫企業解決難題,Stretch具4個輪子及末端為吸盤的機械臂,可輕易搬運貨物。

根據IFR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全球雖遭遇供應鏈破壞、在地與區域逆境,2021年所有主要產業的機器人安裝數量仍成長強勁,亞洲仍是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2020年全球新增的工業機器人70%部署在亞洲,2021年增至74%。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主席比爾(Marina Bill)說:「機器人密度是全球製造業採用自動化的關鍵指標。全球製造業機器人密度的新平均值飆升至每萬名員工安裝141台機器人——是6年前的2倍多。」

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國家為南韓、新加坡、日本及德國;南韓因為生活家電、半導體晶片、汽車等主要產業大量使用機器人,成為全球製造業機器人密度最高國家。波士頓諮詢集團(BCG)預測,到2025年,南韓人工費用下降幅度有望居全球首位,主要因為該國人口數急劇減少、人口高齡化加深以及機器人密度上升。這一預測也被解讀為,未來在南韓,機器人將迅速取代人類工作。

由於機器人普及化最大的障礙在於,無論近幾年功能如何進化,相較於人類,機器人仍舊顯得笨拙且難以變通。

美國波爾州立大學(Ball State Univeristy)的教授韋伯斯特(Craig Webster)表示:「 現在的世界是設計給人類的,但在未來我們需將世界變得更符合機器人所需。」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