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大師全集128】隨堂開示錄 108隨堂開示錄─對談專訪 29談佛教音樂 2-2時間:1996年8月 地點:英國倫敦佛光山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全集128】隨堂開示錄 108隨堂開示錄─對談專訪 29談佛教音樂 2-2時間:1996年8月 地點:英國倫敦佛光山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34觀看次
為籌募顏面傷殘醫療基金,1992年3月26-27日,中華佛光會總會與台北市立國樂團合作舉辦「梵音海潮音」慈善音樂會於國家音樂廳隆重舉行,是佛教梵唄首度進入國家殿堂。 圖/佛光山提供
為籌募顏面傷殘醫療基金,1992年3月26-27日,中華佛光會總會與台北市立國樂團合作舉辦「梵音海潮音」慈善音樂會於國家音樂廳隆重舉行,是佛教梵唄首度進入國家殿堂。 圖/佛光山提供
隨堂開示錄─對談專訪 29

談佛教音樂 2-2 

時間:1996年8月
地點:英國倫敦佛光山

過去我們還只是個小孩子的時候,常常站在那裡做課誦,一動也不動,不能搖晃,腳也不能時常移動,一站就是一個多小時。甚至常住訓練我們禮拜,一天拜上一千拜,腳都沒有移動一步,一拜拜下去,也不會去碰到旁邊的人。又比方穿海青、披袈裟,正確的穿法是從穿到脫都不動,非常莊嚴,但是現在的人穿海青、袈裟卻像打拳、撒網一樣,動作非常誇張。唉!我也覺得很無奈,倒不是他沒學過,而是不肯好好學。因為我比較看不慣,偶爾也會發一發牢騷,所以佛光山的徒眾在這方面的表現就好一些。
最後,我要說的是對佛教音樂的期許:

第一、將佛教的傳統音樂做整理,像一板三眼、三彎九轉等。佛教裡的傳統唱誦,慢慢地也失傳了,讚、偈、咒、誦要留下來,甚至華嚴字母、阿穆伽、大悲懺、燄口,現在也都唱得走了調,有必要恢復,再不整理,慢慢地就會失傳。或許組織一個五、六人的團體,把它學回來,經常唱、慢慢唱,久了就能唱得圓融、自然。尤其不看譜就要能把它唱出來,否則看譜唱出來的結果就會不一樣。此外,就是將傳統的鼓山調、經懺調、海潮音……整理出來。總之,把傳統保留下來,不要失傳了。
第二、如何創造現代佛教音樂?音樂的演變是自然的,音樂需要創造,不能老是在傳統裡走不出來,它所以失傳就是因為被時代淘汰了,因此我們要給它一個現代的新生命。
宗教的音樂需要新的生命。當然,新的生命不是說要從其他宗教裡撿一點過來,也不是說要從社會上一般音樂的生動活潑裡學一點過來,必定還是要有屬於自己宗教傳統的內容。比方現在大家唱的佛曲,其實還不夠普遍,因為佛教裡沒有人才,少有人能從事譜曲創作的工作。基督教靠著音聲來弘法傳教,而佛教,既不會講經,也不會念經,唱歌更是不重視,可以說,幾乎是沒有力量以音樂來傳教。
如何讓佛教音樂走向現代化?過去說到「現代佛教音樂」,其實都是找一些西洋的曲子來填詞,所以唱來唱去都是西洋的味道。雖然我們也找了一些現代的音樂家,為佛教譜了一些曲,但是都沒有什麼韻味,比較有韻味的就是吳居徹居士的創作,像〈三寶頌〉,就有宗教的韻味,等於過去弘一大師的〈三寶歌〉一樣。到底他接觸佛教比較久,有信仰,也參加佛教活動,其他人因為沒有參加佛教的活動,所以替佛教譜曲,也跟平常作曲一樣,沒有佛教的味道。
現在我們需要有現代佛教音樂。雖然我畢生所走的路很多,改稿子、寫文章、演講……忙不過來,但是我知道音樂能淨化人心,變化氣質,可以說,我是「破船多攬載」,雖然不會唱,也不是對音樂有興趣,但是如果讓我來講佛教音樂理論,也能提出好多見解。
第三、西方國家至今仍然沒有屬於他們的早晚課誦,所以建立西方的早晚課誦是必要的。
第四、將佛教音樂結合佛教舞蹈,到世界上做巡迴表演。(待續)


【延伸閱讀】

佛教音樂

音樂,在佛陀時代已是諸供養之一,供養音樂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大寶積經‧無垢施菩薩應辯會》載,凡是以伎樂、香花……等供養三寶,得以成就三十二相。
佛教音樂推自印度佛陀時代,其後,馬鳴菩薩於華氏城作戲曲「賴吒和羅」,度化五百位王子出家。佛教流傳到中國來,最早的弘揚方法係佛經的講說和翻譯。後來,古德為了使佛法更加普及到廣大的群眾中,便採用了更多的弘化方法,如:經文的朗誦,梵唄的唱誦,把經文敷演成通俗故事等,其中經文的朗誦及梵唄的歌誦,就是今日為大家所熟知的佛教音樂。
佛教音樂最早是梵唄,「梵」是大梵天的音樂,「唄」是清淨,所以梵唄真正是從天上傳下來的音樂。它的音韻不會使人跳躍,而是在寧靜安詳中擴大自己和昇華自己。因此,「梵唄」音樂主要是用來讚美佛陀的,後來則應用在傳教和弘法之上,進而作為修持之用。
梵唄,是用清淨的曲調來讚頌十方諸佛菩薩功德,或歌詠真理貝葉法言,具有「正直、和雅、清澈、深滿、周遍遠聞」等五種性質。因此,梵唄不但富含宗教價值,也深具普遍特色,更重要的是,它在展現誠敬和攝心息念時,形成一股偉大的感動力量。
梵唄之所以能流傳久遠,也就在於這份深切的感動力量,不但提升了宗教情操,對於淨化心靈,亦極具潛移默化之功,因此能發揮利樂眾生的廣大效果。尤其中國傳統梵唄海潮音唱腔,蘊涵優雅莊嚴的氣氛,在佛教音樂中更占有重要地位。惜乎近因曲高和寡,而經懺之流在迎合世俗的風氣下,偏離了莊重和雅的本質,遂使心靈共鳴的效果漸趨幽微。有鑑於此,我在一九四九年來到台灣後,即不斷用心於佛教音樂的推廣,在發揚傳統梵唄方面更是戮力以赴。
一九六一年,我率領宜蘭青年歌詠隊,灌製了全台灣第一張佛教唱片,各方反應十分熱烈,給予我無限的信心。一九七九年元月,佛光山假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辦「佛教梵唄音樂弘法大會」,同時出版「梵唄聖歌錄音帶」,也都獲得了廣大的回響。當時我們邀請名音樂家呂炳川教授親臨指導,與中國佛教研究院的八十名學生,齊集在佛光山大雄寶殿共同錄音,當清淨美妙的梵音一頃而出時,在場的每一個人彷彿聽到了天樂,如海潮連波般,迴旋蕩漾在偌大的殿堂中。大家在驚嘆之餘,都深深感到這些發自肺腑的音聲,已不單純是佛教梵唄,更是一種震撼心靈的藝術結晶。
自該項錄音帶發行以後,傳統海潮音唱腔的佛教梵唄逐漸在台灣勃興起來,利用梵唄音樂弘法者也日益增多。佛光山繼一九九○年五月,假國父紀念館舉行的「佛教梵唄音樂弘法大會」再一次造成轟動以後,又於一九九二年三月,假台北國家音樂廳推出「梵音海潮音弘法大會」,這是國內第一次將佛教的梵唄音樂帶入國家音樂殿堂,也顯示出佛教梵唄音樂普遍受到國人的肯定與推崇。

──摘錄自《佛教叢書7儀制》〈佛教育樂篇.音樂〉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