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拚氣候中和 義大利重返核能 | 人間福報

拚氣候中和 義大利重返核能

THE MERIT TIMES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48觀看次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為達到「氣候中和」(climate neutrality)目標,義大利眾議院9日通過多項有關核能的動議。義大利媒體報導,這是義大利重返核能的第一步,下一步是開發新一代核反應堆,直至實現歐盟2050年「氣候中和」的最終目標。

另外,為加速義大利的脫碳進程,義大利政府也承諾評估將核電納入國家能源結構的可能性,作為替代和清潔能源的生產來源。

車諾比核災事件後 義公投廢核

義大利是近代原子科技與核能發電的先驅,1930年代羅馬大學就是原子科學發展重鎮,義大利也是世界最早擁有核電廠的國家之一。

不過,由於1986年發生震驚全球的車諾比核災事件,義大利在次年就核能問題舉行全民公投,最終以壓倒性票數決定不再發展核能,並逐步廢除核電。

《今日羅馬》(Roma Today)9日報導,義大利眾議院通過多項有關核能的動議,加速義大利的脫碳進程。

義大利政府也承諾,評估義大利以外的哪些地區可以生產核能,以滿足國家對脫碳能源的需求,並評估促進和鼓勵國營公司與管理核生產的公司之間,發展國際夥伴關係,以滿足國家能源需求。

義大利環境和能源安全部長弗拉廷(Gilberto Picetto Fratin)表示,「第4代核能既安全又清潔」,感謝眾議院對核能動議的通過,現在義大利將與歐洲合作夥伴共同討論並給予最大的關注,評估如何將核能納入未來幾十年的國家能源結構。

擺脫溫室氣體排放 蓋茲挺核能

此前,微軟公司聯合創辦人比爾蓋茲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訪問時表示,「如果我們做對了,核能將幫助我們解答氣候目標。換句話說,在沒有讓電力系統更加昂貴或不那麼可靠的情況下,擺脫溫室氣體排放」。

蓋茲於2008年成立的「TerraPower」正在美國懷俄明州凱默勒(Kemmerer, WY)建設一座新的核電廠。蓋茲說,他相信「TerraPower」可以建立一個對未來安全又實用的創新核反應器。

根據報導,這一款預定2030年啟用的新反應器,將使用液態鈉(liquid sodium)取代水進行冷卻。鈉的沸點比水高出8倍,且液態鈉跟水不同,並不需要一再被抽送回到系統。

蓋茲表示,「我們已經解決了所有存在安全挑戰的領域,浪費大大減少了。從現在到2030年的過程中,有一部分就是跟安全委員會進行詳盡的審查,以了解這款設計如何比以前的任何設計更加安全」。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