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浩浩師恩憶難忘(節錄) | 人間福報

浩浩師恩憶難忘(節錄)

THE MERIT TIMES
文/覺培法師(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祕書長、佛光山金光明寺住持)
字級
收藏文章
34觀看次
星雲大師出席「人間佛教讀書會」,由覺培法師提問,與眾人展開精采對談。圖/佛光山提供
文/覺培法師(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祕書長、佛光山金光明寺住持)

1996年的法國巴黎,那是我第一次見到星雲大師的地方,也是扭轉人生的開始。對於一個執著探討生命究竟的人而言,這場相遇,改變了我對佛教的認知,也是我後來義無反顧走上出家的因緣。

山林佛教的反思

「你人生的願望是什麼?」這是第一次與星雲大師在法國談話時問我的話,對於當時喜歡清修的自己,很誠實地回答:「我希望將來在山上蓋一座小廟,在山林裡清修……」想不到大師回答:「就這麼簡單?太容易了!」當時我想:對於擁有數百家道場的星雲大師而言,蓋一座小廟確實不難,並不知道原來這句話是在點醒我修行的盲點:這樣的修行既不能琢磨多生累劫以來的毛病,更容易長養貪婪於塵囂之外的孤癖習氣。當時的我還矛盾地反問大師:「佛法浩瀚,真正能幫助眾生的又有多少?」「佛教可以挽救顛倒的世界嗎?」大師包容一個小女孩的無知,更允許我一路繼續問他問題,邀請我跟隨他到歐洲八個國家巡迴弘法,順道在西班牙為他翻譯。

就這樣,我幸運地有機會一路問問題,無論是經典義理的詮釋,或者佛教對世界真正起什麼樣的作用?以及我曾經對寺院管理上的觀察所抱持的質疑……「你不妨回台灣,可以讓你慢慢問,未來對真理更加明白後,就可以幫助更多的人。」大師的一席話,一個月後我就真的回到台灣,在南華大學研究所跟一群出家人讀書、生活。

不忍眾生苦的戒條

1998年初在印度受完具足戒後,開始接受佛門教育的洗禮。當時在南華大學讀書的我們除了上課寫論文,還要肩負海內外信徒來訪的導覽介紹,及典座(廚房煮飯菜)供眾的責任。

記得在一次得知三千人要來學校參觀,大師要親自前來的消息後,我們十四個出家人就從清晨四點進廚房,手忙腳亂的我,被分配到煮飯、洗菜與燒開水,從清晨到中午沒有停止忙碌的我們,第一次目睹到「星雲大師生氣了!」原來是一群沒有通報卻跑來的信徒暴增,致使我們這群研究生無法提供足夠的飯菜,讓大師親自拄著柺杖到大寮訓斥一番,就這樣中餐沒吃飯的大師竟然就直接回山,得知晚餐依舊不吃的師父,我們自責不已。第一次領略到自己的師父對於「讓信徒挨餓」竟是用這樣的方式懲罰自己。儘管一輩子加起來都沒有那天洗的碗盤多,躺下去都覺得全身痠痛不已的我,次日清晨還是隨著同學一起回山向大師懺悔。

「出家戒律數百條,對我而言只有一條。」對於初出家的我心想:「哇!幾百條背不完的戒律,這條一定得記下來。」大師慈悲地說:「『不忍眾生苦』就是我一生的戒條。」接著又說:「你們沒有挨餓過,不知道飢餓的感受,可是我知道。」一句「不忍眾生苦」,不只要滿足大家的需要,對一切眾生要給人信心,處處給人希望,做人要給人歡喜,做事要給人方便,這些話至今回想,仍感覺滿滿的力量。

改革佛教清規

十多年在海外自由逍遙的生活,大師為了調教弟子快速成長,畢業後就調派我到佛學院教書。對於沒有讀過佛學院的我而言,做老師就等於強迫我加速學習做好一個像樣的出家人。佛學院嚴謹的生活教育,從摺棉被到洗刷淨房(廁所),從走路到吃飯威儀的養成,無一不在訓練觀照的功夫。四年間,從學務、糾察,到輔導、教務,從生活規矩制定到課程作息的規畫,從學生輔導到老師的接待聘請,無一不是大師鍛鍊弟子們的方法。可是對於一天睡不到五小時的我,疲憊不堪地感覺體力不支。一日大師召集全山大眾,並下令:「要改革佛光山清晨打板的時間,從四點半改為五點半。」這天大的好消息,若不是我親眼所見,還不敢相信這竟是開山大師親口說出來的德政。

當時的宗長心定和尚並不那麼的支持,主要是傳統佛教作息有些更早於三點半就起床,佛光山如此改革會不會讓人感到「過於懈怠」?眼看幾位長老也有所猶豫,大師反問大家:「全佛光山有誰比我更清楚叢林清規?」沒錯!大師十二歲出家,受過教下、宗下及律下的傳統佛學院教育,沒有人比他更清楚佛門戒律清規。「你們知道為什麼三點半、四點半起床嗎?因為沒電啊!過去叢林沒有電,太陽下山就要睡覺了,睡飽後就起來作務。而你們是有了電的生活,常常睡不飽要讀書,睡不飽要作務,哪來的體力?沒有足夠的體力又怎麼去弘法?」講完後,大師還非常民主地讓全山大眾舉手表決,這驚人的改革過程,佛光山再度寫下佛教清規的創舉。

生活書香化的推廣

一日早晨,大師找我去雲居樓齋堂跑香,跟隨在師父身後的我,一一回答著我在學習上的每一個細節。師父決定派給我一個新的服務工作,也就是「為佛光山在全球各地成立讀書會」,為推動「生活書香化」而全力以赴。

2002年人間佛教讀書會總部在台中「光明學苑」正式成立,為方便南北交通的往來,展開閱讀推廣的行動後,讓我從極傳統的叢林教育環境,走入變化多端的人群。

大師指導我怎樣推動讀書會:「要讓大家快樂,跟生活結合,要視人人都為老師。」我鼓起勇氣去各道場,請求各地住持給我15、20分鐘的時間報告成立讀書會的重要,結果遇到一位住持不客氣地說:「大家聽到讀書會都很害怕,但是一聽到要去台東玩就立刻三部遊覽車,您覺得問題出在哪?」我想起師父說的:「讀書會要跟生活結合」,瞬間明白了道理:「沒關係,我們就為他們成立『山水讀書會』吧!」如此讓喜歡遊山玩水的人有了讀書的機會。於是接下來的「登山讀書會」、「下午茶讀書會」、「電影讀書會」、「班級讀書會」、「經典讀書會」、「親子讀書會」等不同類型的誕生,如雨後春筍般地成立了許多讀書會。就在全球各地成立兩千多個讀書會時,在一次全山大眾集會上,大師特別表揚了「人間佛教讀書會」的成功,並立下要成立五千個讀書會的新目標。

以眾為我的性格磨練

當我以為這已經是個人能力的極限時,一日又被叫到法堂,師父要我兼任佛光會祕書長。對於一個完全沒有參與過佛光會的我而言,這不只是挑戰,而是多大的擔子啊!

佛光山與佛光會如鳥之雙翼,承諾後就是一個莫大的承擔,要面對廣大的群眾,這是一個千變萬化的「禪堂」,更是我修道上極大的「翻轉」。

就這樣從2004年一直走到今天,回首那一句大師的交託:「我要你把佛光會員都變成讀書人,把讀書會員都變成佛光人」,仍在腦海裡迴盪!

在佛光會裡,人多事多,如果三點半起床就算修行,為大眾忙碌至凌晨三點半不睡覺,算不算修行?如果「過午不食」叫修行,常常餓過一餐又一餐的「過午未食」,算不算修行?我重新定義「苦行」。正如維摩大士所言:「行於『非道』,是為通向佛道。」每一個「絆腳石」都將成為我生命中的「墊腳石」。只有在眾中,方知自己多麼地不足;只有在眾中,方知要調伏的習氣有多麼地困難。大師的「以眾為我」是一帖對治「我執」的良藥,那千年萬年帶來的稜稜角角的個性,需要在「入世」中,才知道什麼是「出世」的精神,什麼是「無所得」,什麼又是「夢幻泡影」!

不做呷教的出家人

大師總是很有說服力,讓弟子們覺得「對啊!」然後「依教奉行」,無論是後來的「金光明寺」,或是「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大師總是幾句話就說服了我去承擔、去成立。

「師父,我不會做住持,住持怎麼做?」師父說:「你就是給人吃,不怕人吃,要有『供養心』就能做住持。」就這麼簡單嗎?原來「吃」代表著「人的需要」,知道大眾的需要,滿足大眾的需要,體恤大眾的需要……原來關鍵字不是「吃」,而是「給」,「給」出大眾的需要。

有好長一段日子,家裡的師兄們很怕我回山上,因為每次回法堂就會承接一些新的任務,兄弟們笑我是「承包商」,回來作「發包員」,唯一待遇就是「增加修道資糧」。也因為事情多,回去跟師父報告的故事也多,從里民談到社區,從台灣選舉聊到兩岸政局……然後陪大師寫字,看著他抿著嘴一氣呵成的模樣,每一張都是老人家對世間的一分情,也都是他想要再多給社會的一點幫忙。陪著師父聊著東南西北,這大概就是我一生最快樂的時光……

就這樣,我新的任務就又來了,大師說著他掛念佛教界不能團結,掛念著中青代的我們沒有往來,未來佛教一旦遇到危機就沒有力量。於是他說:「覺培,五十歲以前你可以『為佛光山』,五十歲以後你要『為佛教』。」很意外的是:那一年我正好五十歲,還來不及理解下,師父又說:「佛光山的好,還不是我最終的期望,我最想看到的是整個佛教的好。」這席話感動無數的佛教界法師們,2015年8月9日「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就這樣成立,大師指示地點就在「金光明寺」。

直到今天,「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從緬甸、泰國南北傳佛教交流,到兩岸攜手至日本佛教訪問,也從禪宗之旅走到各宗派祖庭參學。每年所舉辦的「人間佛教發展研討會」,從「佛學院的教學方法」到「佛教的寺院管理」,疫情期間更推出「佛教e化升級」專案,疫情後更前往梵蒂岡拜會教宗,佛教界看到佛光山宗長心保和尚在大師圓寂後依然向前,信守承諾地完成了跨宗教的對話,一路感謝星雲大師的恩澤庇蔭,身為弟子的我更覺得這是對浩浩師恩最好的報答。

師父曾告誡:「出家人,沒有失望的權利!」那是他為了鼓勵我對媒體不要失望,轉而成立「星雲真善美新聞貢獻獎」,還特別邀請數十年的知交高希均教授擔任該獎的主任委員。大師圓寂後,身為弟子的我們,不僅沒有失望的權利,更「沒有繼續悲傷的權利」,正因為時代的巨輪滾動著各種難題,不容許我們懈怠,也正因為「不忍眾生苦」宣揚佛教平等與和平的主張刻不容緩。因此,我深信在實踐人間佛教的道路上,大師早已為我們播種,等待我們繼續去耕耘,更深信大師始終與我們同行!(摘自天下文化出版《星雲大師的身教與言教》)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