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非常重要,不只說三遍 | 人間福報

非常重要,不只說三遍

THE MERIT TIMES
文/敖古仁
字級
收藏文章
23觀看次
文/敖古仁

前些年,從廟裡的善書櫃取了一片《乾隆大藏經》的光碟片,回家後依說明安裝於個人電腦中,也不過占據約四‧三七GB空間。執行閱讀程式,赫然發現那片光碟真是納須彌於芥子,如實將一整套,實體紙本,一百六十八冊,近八萬塊雕版,一千六百六十九部,七千多卷的佛經全部掃瞄成和原件一模一樣的數位圖檔。

如果從浩如煙海,高似須彌山的《大藏經》中抽出二百六十字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便似一粒沙之於恆河。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雖然短小輕薄,卻是堅如金鋼鑽,可以貫通整部二十萬頌、六百四十萬言的《大般若經》,因此廣泛流通於佛子之間。即便非佛教徒,於其中一字一句也多能朗朗上口。

至今,《心經》至少已經翻譯過二十一個版本,其中以唐朝玄奘大師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最知名。關於玄奘大師翻譯《心經》的源由,歷來有兩個傳說,內容大同小異,要之都是玄奘大師偶遇老僧,由其口授或贈送乙卷《心經》,助其西行取經,並且事後才發現,原來那位老僧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那個神話後來讓吳承恩寫進《西遊記》的第十九回,說是烏巢禪師口授唐三藏《多心經》一卷,此經,實則《心經》,「乃修真之總經,作佛之會門也。」西行取經時,「若遇魔瘴之處,但念此經,自無傷害。」

華人,不論宗教信仰,「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總能記憶或複誦。不僅口說,有時為了靜心,或是祈福,也會抄寫《心經》全文。

於我,臨寫《心經》也有幾十年的時間了。原始之動念,乃因母親罹癌,在家靜養,當時我正好在學習書法,手邊有《宋拓懷仁集王書聖教序》的法帖,其中內含集字王羲之的《心經》,因此每日至少臨寫一遍,希望母親能夠安度難關,或者至少在養病期間,甚或大去之時,能夠「心無罣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如此約一年半後,母親安詳辭世,家人圍繞助念時,發現母親面色有如敷粉,眉目似笑非笑,四肢筋骨肌肉猶軟,家人引以為奇,因此信心更進,持誦竟夜。

後來,每逢家人重病,我總維持臨寫《心經》的慣例。紙筆不拘,毛邊紙常用,時間少一些時,A4影印紙亦可,毛筆是基本的工具,其他各色硬筆也可兼用,總之我的想法是,心誠最重要。其間,換帖或是想要調伏心情時,不時我也會取出集字的王羲之《心經》,臨寫一遍需時約二十分鐘或半小時不等。

那些年間,臨寫《心經》的同時,我也陸續持讀《金剛經》、《妙法蓮華經》、《楞嚴經》、《無量壽佛經》等佛經及大德的釋文。眼讀手寫之際,以我這粗識佛學叢林的漫遊者來說,直覺《心經》真可統攝諸經,為大乘佛學入門的最佳鎖鑰。智識上理解經文或許不難,但是如果真要心領神會,由色返空,因空見色,因此破除我執,解一切苦,得返蓮花自性,那真不是肉眼凡胎的我能夠到達的境界。然而,依佛所言,毋須見難自限,只要堅定信心一如金鋼鑽,自能日日前行一分一釐,終有因緣俱足的一天。

我的記性一向不佳,不過《心經》寫多寫久了,約略也能全文默誦。寫著,想著,如果非得從那麼精要的文句中再精餾出最重要的幾句話,當成提醒自己的箴言,我想也非「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四句不可,只是讀著讀著難免有繞口令的感覺。

據說,清未樸學大師俞曲園便提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四句是不必要的重復的字句;但是陳寅恪在倫敦博物館查閱敦煌本唐梵對字音的《心經》後,卻見「色不異空」一節,原有六句,玄奘譯為四句,已然省略,所以他認為,重要的字句為宣傳故,不厭反覆,重誦再三亦未嘗不可,「曲園先生精通中國訓估古文章句之學,此條乃拘於中文範圍,故有此誤解耳。」

對於學術上的辨正,我往往以茶餘飯後的軼事來看待,我不敢妄加評論。不過於《心經》中的複句,我倒是聯想起以前看過的一則電視廣告。其中的標語──「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不僅傳誦市井,還曾入選二○一五年度十大網路用語。我想,《心經》上的那四句複語應該也是一樣的意思吧。「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僅重要,而且非常重要,所以說四遍,甚至六遍都不為過。

玄奘大師在《大唐西域記‧卷第三》中嘗言:「至一精舍,中有阿縛盧枳多伊濕伐羅菩薩像,唐言觀自在。合字連聲,梵語如上。分文散音,即阿縛盧枳多,譯曰觀;伊濕伐羅,譯曰自在。舊譯為光世音,或觀世音,或觀世自在,皆訛謬也。」因此,日後翻譯《心經》時,玄奘大師即以觀自在菩薩起頭,以示梵文的原義。

讀《心經》,悟《心經》,不妄求「心無罣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只盼能自在悠遊於紅塵俗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輕怒,無狂喜,不必掄刀動槍或廣發網路酸言,申訴自己的不白之冤,或不平之鳴。

安裝在個人電腦裡的《大藏經》,閱讀不便,換成電子閱讀器或平板手機或許會好一些。等到更換閱讀的平台之後,我想先閱讀《阿含經》,藉此了解人類的起源,以及成住壞空的循環。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