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野生虎皮鸚鵡 團結求存 | 人間福報

野生虎皮鸚鵡 團結求存

THE MERIT TIMES
文/淳恩
字級
收藏文章
64觀看次
黑隼是兇猛的獵人。圖/123RF
虎皮鸚鵡喜歡吃穀物及種子維生。 圖/123RF
虎皮鸚鵡善用分批喝水的策略,躲避黑隼襲擊,也喝夠了水。 圖/Australian Geographic
野生虎皮鸚鵡不論到哪裡,黑隼全程都在一旁等著偷襲。圖/Australian Geographic
鸚鵡停棲在枯樹上,枯樹彷彿長滿樹葉。圖/Australian Geographic
虎皮鸚鵡是世人相當喜愛的寵物鳥種。圖/Bird Authority
野生虎皮鸚鵡花色斑斕。圖/Budgies Paradise
文/淳恩

原產於澳洲中部及東部的野生虎皮鸚鵡,是世界知名的寵物鳥種。不少人喜歡其美麗的鳥羽,只要加以訓練,就能學舌講人話,聰明及反應不亞於3、5歲的幼兒。

澳洲中部是整塊陸地中最乾旱的地區,也有相當大面積的沙漠,但野生虎皮鸚鵡卻以每群數萬隻的規模,團結共生求存──合作一起找水喝,也一起找到食物(各類種子或穀物),維持種群存活。

機智鳥兒的喝水模式

其中最被世人歎服的,就是數以萬隻的野生虎皮鸚鵡,以一種機智的喝水方式,既躲避了天敵侵擾,也能喝到賴以維生的水源。

野生虎皮鸚鵡雖然會分屬不同種群,每群數量至少數萬隻,卻都默契十足、條理不亂。好不容易找到溪流、水塘時,便會自動分組好喝水戰隊,並在水源上空飛舞盤旋。

只見第一戰隊剛降落淺水灘中,立刻快速低頭大口喝水,但只停留在水中幾秒鐘,立刻起飛不戀棧水源,此時,第二戰隊彷彿說好一般,在第一戰隊一抬腳飛離水面,立刻迅速降落水中大口喝水……

引開黑隼威脅巧解渴

隨即,第二戰隊幾秒鐘後便飛離水面,下一批虎皮鸚鵡,再迅速降落水中喝水,幾秒鐘後又迅速起飛,再換下一批……如此周而復始,直到大家都喝夠水,才會整批撤離水源區。

之所以衍生出如此一種喝水模式,主要是因不論野生虎皮鸚鵡的族群聚集於何處,背後的掠食動物「黑隼」,往往也如影隨形的跟在後面。黑隼是可怕的獵人,面對一大群數量驚人的虎皮鸚鵡,黑隼不可能輕易放棄眼前享用不盡的美食。

因而集體行動的野生虎皮鸚鵡,便善用牠們數量龐大,作為躲避黑隼偷擊的祕密武器。因為當鸚鵡群散開飛舞時,往往讓黑隼一時間無法決定該往哪裡追去,而也正因為這一瞬間的遲疑,在黑隼被成功引開時,又有更多鸚鵡分批降落、趁機喝水。

雖鬥氣但會共同禦敵

事實上,野生動物學家進行族群觀察時,發現一大群野生虎皮鸚鵡長時間共同生活,相處久了難免吵架,彼此間也會「爭吵」或「霸凌」,野生動物攝影家就曾拍到,鸚鵡群聚在樹枝上休憩時,彼此推擠、互啄、對嗆,甚至把對方硬擠下枝頭,但當真正面對會殘酷獵殺牠們的黑隼時,卻能放下意氣,一致合作互助。

畢竟,要能成功算準黑隼的行動,必得有些鸚鵡輪流負責站崗,替喝水的同伴注意危險,一旦原本站在高枝上的黑隼有所行動,立刻發出尖銳叫聲,提醒正在喝水的鸚鵡快些起飛,逃避黑隼的偷襲。

遊牧型動物逐水而居

所以儘管黑隼再次試圖出擊,但牠很快就又被發現,而當黑隼鎖定一個目標追去,那隻鸚鵡常會瞬間下降躲開,黑隼又試了一次,還是遭遇同樣的挫敗……就這樣周而復始,黑隼總是「看得到卻吃不到」,團結合作讓野生虎皮鸚鵡得以存活,願意短暫喝水,也讓所有鸚鵡都能解渴。

動物學家也解析,野生虎皮鸚鵡屬於遊牧型生物,需要每天喝水,但在澳洲內陸,較小的水坑很容易乾涸,所以虎皮鸚鵡往往聚在一起喝水,水坑乾了,就前往下一個下過雨的地方,因此這些鸚鵡通常不會在同一個地方待太久──只是不論牠們如何遷徙移動,黑隼總會不預期的出現在附近。



【動物小百科】

家養後切勿放生

虎皮鸚鵡是鸚形目、鸚鵡科的鳥類,又名背黃青鸚鵡、脊黃青鸚鵡、脊黃青鸚哥,俗稱石燕、嬌鳳、彩鳳、鸚哥、阿蘇兒、五色小鸚鵡、長尾戀愛鳥,屬於小型短腿攀禽品種,原產於澳大利亞的內陸地區,野生的虎皮鸚鵡喜歡結群活動,棲息於林園、草地等處。

虎皮鸚鵡叫聲雖不悅耳動聽,但羽毛十分豔麗。頭羽和背羽一般呈黃色,但也有的是紅、綠、藍、青、白、紫、灰等各種斑斕顏色組成,且均有黑色橫條紋(翅膀花紋更多),組合出美而不俗的毛色和條紋,猶如老虎的花紋一般,所以才被稱為「虎皮鸚鵡」。

聰明學舌迷途能回家

野生虎皮鸚鵡一般以各種植物的種子、漿果及植物的嫩芽、嫩葉為食,秋季則飛到田間啄食穀物。繁殖期在北半球為夏秋6~1月(在適當地點,全年皆可繁殖),喜歡營巢於樹洞中,每窩產卵4~8枚,孵化期僅18天,30天可學飛,5~6個月可達到性成熟。

家養虎皮鸚鵡品種繁多,頑皮可愛,性情活潑且易於馴養,是全球最普遍常見的寵物鳥之一。虎皮鸚鵡善於模仿人類語音,是能學舌人類「說話」的第2名鳥類,僅次於能善用不同聲調誘敵的非洲灰鸚鵡。

2012年,日本曾有一隻民眾飼養的虎皮鸚鵡逃逸,由於牠常逃逸出外野遊,主人刻意教牠背熟自己的名字及家裡的地址,因而最終得以被送回主人手上。

羽色繁多家養可長壽

虎皮鸚鵡常是許多剛對鸚鵡有興趣的人買的第一隻鸚鵡,也是最常出現在鳥展的種類。19世紀中,由於基因工程介入,各種羽色及體型的虎皮鸚鵡陸續出現,共有上千種的變種,再加上牠們非常容易照顧及繁殖,所以流傳更為普遍。野生虎皮鸚鵡平均壽命是7年,人工飼養有時可超過10年,甚至有紀錄活了20年。體長16~18公分,體重平均35公克。喜集群,常結成數百隻至2萬或更多數量集體活動。

不耐低溫千萬別棄養

虎皮鸚鵡喜歡棲息於開闊的草原區、乾燥的植被區、灌木叢和開闊的茂密林區、充滿桉樹和金合歡屬植物的平原地區、農耕區,大多不會離開河岸或是水源太遠。

虎皮鸚鵡有類似於遷徙的行為,在澳大利亞,每年冬天(6月~9月)占據北方,到夏天(9月~1月)又聚集到南方。虎皮鸚鵡屬於熱帶鳥類,無法生存低於16℃的環境,但當環境溫度高於30℃時,則需要風吹散熱。

虎皮鸚鵡在溫寒帶地區的野外生存能力較差,特別是無法過冬,所以家養的虎皮鸚鵡絕不能放生。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