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生活智人99】 斯特拉坎 在宇宙中尋找失落的故事 | 人間福報

【生活智人99】 斯特拉坎 在宇宙中尋找失落的故事

THE MERIT TIMES
文/楊慧莉
字級
收藏文章
30觀看次
斯特拉坎在南韓的個展《落實與存在》,中間為作品《隱藏版百科全書》。圖╱Perrotin
斯特拉坎接受太空人的訓練,是為了讓自己有個更圓融的世界觀。圖/Flash Art
斯特拉坎藉由衛星將太空人勞倫斯二十四K金的半身像送上外太空,以此紀念其事蹟。圖/Fahrenheit Magazine
左為漢森,右為斯特拉坎。圖/Hyperallergic
斯特拉坎的作品形式多樣,有畫作、雕刻、影片、裝置藝術、表演、衣服、詩歌、攝影、園藝等。圖/The New York Times
斯特拉坎的成名之作《我們擁有與想要之間的距離》, 採掘4.5公噸的北極冰塊。圖/Isolated Labs
文/楊慧莉

生命軌跡 從邊陲走向世界中心

塔瓦雷斯‧斯特拉坎(Tavares Strachan, 1979-)是當今知名的概念藝術家,麥克阿瑟天才獎、拓荒者藝術獎等無數獎項的得主。他的作品形式多樣,有畫作、雕刻、影片、裝置藝術、表演、衣服、詩歌、攝影、園藝等,是一位不設限的藝術家,也是一位博學多聞者及可把科學變成調色盤一部分的奇才。

藝術根源在家鄉

今天,斯特拉坎住在紐約。儘管藝術案遍布全球,他也經常回到家鄉巴哈馬——大西洋西岸的一個島國,他的父母和兄弟仍住在那裡。當地有巴哈馬式的嘉年華會,稱為「賈卡努狂歡節」,而藝術家對此很熱中。事實上,他的藝術天分引爆點可能也源於此。

小時候,斯特拉坎跟著母親參加過「賈卡努狂歡節」一次後,就再也沒錯過。他永遠記得半夜起床加入街頭人群一起狂歡的興奮之情,「有跳舞、表演、音樂、雕塑、彩繪、攝影、時尚、詩歌和社群,我的一個叔叔還是其中一個表演團體的服裝設計師,才五、六歲的我就想,要一輩子都參與這種活動。」

斯特拉坎的父親是海灘管理員;母親是很敏銳的裁縫師,光用目測就能幫人做出衣服。藝術家從小看著母親做衣服,耳濡目染中,對服飾產生極大興趣。十二歲時,斯特拉坎遇到藝術啟蒙老師達林(Elizabeth Darling),給了他人生新方向。即便透過「賈卡努狂歡節」明白自己有藝術長才,但卻是上了達林老師的藝術課,他獲得認可而信心倍增。老師鼓勵他參加當地一個畫畫比賽,結果贏得一千五百美元獎金,可助他上大學,也在其心中勾勒出對未來的藍圖。

美國深造展創意

斯特拉坎後來前進美國,到羅德島設計學院念大學。他盛讚此學院「可讓人做出任何東西,從一雙運動鞋到火箭推進式航空器」。他主修玻璃藝術,因為他已會畫畫,正在尋找一個可讓他賺取生計的技術。他坦言自己也算務實,「總會擔心如何養活自己的家人」。當然,他也喜歡玻璃,因為覺得這種材質用途廣,既傳統也沒那麼傳統。

念書期間,他在校園到處打工,當沙發客,一度捉襟見肘,差點無法完成學業。幸好,有教務長伸出援手,而今他成了傑出校友及董事會成員。

大學畢業後,斯特拉坎到耶魯大學藝術學院念碩士。期間,他做了一件驚人之舉,採掘四點五公噸的北極冰塊,運往家鄉。靠著一群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協助,斯特拉坎把冰塊裝進一個靠太陽能供電的冰櫃裡,放在他小學教室的門口,也藉此創造出成名之作《我們擁有與想要之間的距離》(The Distance Between What We Have and What We Want)。此作品讓居住在熱帶地區的鄉民嘖嘖稱奇、大開眼界。創作者以此訴說與鄉人的深刻連結。這是他第二次踏上北極。第一次時,他是首位踏上北極的巴哈馬人。

巧的是,從事此創舉之時,斯特拉坎耳聞了探險家漢森(Matthew Henson)的故事,而且此人有著跟他相同的膚色,讓他忍不住驚呼,「原來,第一位踏上北極的人長得很像我。」

一九○九年,漢森跟著美國極地探險家皮里(Robert Peary)到達北極。終其一生,出身佃農之子的漢森,做了七次以上的北極探險。不過,他的豐功偉業卻在歷史上看不到,讓斯特拉坎有點忿忿不平。

志在找尋失落事

從此,尋找失落的故事成為藝術家的志業。而他的經驗是只要留意此事,就會看到周遭有很多失落的故事,一旦尋找它們,就會意識到它們還挺有料的。

之後,斯特拉坎的所有作品都與其志業不無相關,如他與太空科技公司合作,於二○一八年十二月發射到外太空的作品《ENOCH》。此作品藉由衛星將太空人勞倫斯(Robert Henry Lawrence Jr.)二十四K金的半身像送上太空軌道繞行地球,直到二○二五年。勞倫斯是首位非裔美國太空人,卻不幸在上太空前死於火車交通事故。他的故事後來被人遺忘,斯特拉坎藉由《ENOCH》紀念勞倫斯,讓他的故事再度熠熠生輝。

不久前,斯特拉坎在南韓首爾舉行了首次亞洲個人特展。現場給人宇宙感,因為他本身很迷宇宙。除了發射作品到外太空,他還曾到俄國的星城接受數個月的太空人訓練。對他而言,宇宙中的星星代表廣闊無垠,此概念讓他著迷,因為他從小就意識到自己家鄉地理和文化上的局限。而他用自己的作品當窗口,凸顯那些在歷史敘事框架裡被邊緣化或隱匿的主題。

「世界中的許多文化都以可見和不可見的方式運作,在不可見的世界裡,所有的事都看不到了,但這些事對社會的建構卻非常重要。」斯特拉坎這麼說,而他日前在南韓的個展名稱叫做「落實與存在」(Do and Be)。



追根究柢 成就小我 完成大我

除了辦展,斯特拉坎不斷有作品推出。最新作品之一是《隱藏版百科全書》(The Encyclopedia of Invisibility),這是一本三千頁、匯入超過一萬七千筆條目的皮革精裝書,以《大英百科全書》的編排方式詳列了不被承認和鮮為人知的精神遺產。

不消說,斯特拉坎在《隱藏版百科全書》匯入的第一筆資料就是探險家漢森的事蹟。之後,他開始思索該放進哪些東西,也開始招兵買馬,一起徹底搜查全球多數人仍不知道的人事物。

藝術家按照英文字母編排的百科全書,有個架構原則是,試著將所有學校可能學不到的事物都條列進去。舉例而言,史莫斯(Robert Smalls),不僅自己擺脫了奴隸制度,還解放了所看管的聯邦船隻上的一大群奴隸,後來還成為美國黑人眾議院議員;埃德蒙斯通(John Edmonstone),蘇格蘭愛丁堡的動物標本製作師,是他將動物標本剝製術和許多知識傳授給年輕時的生物學家達爾文;撒普(Rosetta Tharpe),她是美國黑人搖滾教母。

作品耗時有深意

斯特拉坎的百科全書包羅萬象,除了人物,連毛茸茸的犀牛也入列。它橫跨多個領域,是作品、出版、雕塑,也是裝置藝術。而創作經驗讓作者相信,需要被傳講的失落故事多到無可限量,說的方式也沒限制。於是,製作此書時,他另創《ENOCH》,在太空人勞倫斯三十二歲時生命即殞落的半世紀後,以別出心裁的方式紀念他。

斯特拉坎的許多作品都耗費多時,如《ENOCH》用了五年時間、《隱藏版百科全書》則用了十六年。對此,藝術家表示,自己很喜歡那些要花時間完成的作品,而上述兩件作品還非得投入相當時間,否則無法完成。他觀察到當今社會的運作方式講求速度,而他喜歡自己可以用一種相反的步調去面對這個世界。

人文科學無界線

不過,誠如斯特拉坎所言,世間失落的故事無可限量,他的百科全書也不可能全部匯入,而他的限量版百科全書並非人人都可一探究竟。同樣的,他在藝廊展出的多樣貌作品也只能呈現部分歷史和文化根源,無法展現全貌。對此,藝術家的回應是,重點在於喚醒人們對失落故事的關注和興趣,而觀賞他的藝術就像聆聽一首自己喜歡的歌曲,不必明白歌詞內容也能跟著節奏搖頭晃腦,感受到歌曲的力量。

作為一名藝術家,斯特拉坎去了北極,也接受太空人的訓練,讓人不免好奇是否一切都是為了藝術創作。他的回答是,所有的經驗都是為了有個更圓融的世界觀,然後在創作時很自然的將其融入。至此,他打破科學與人文之間的界線。

為晚生後輩搭橋

藝術生涯中,斯特拉坎把家鄉巴哈馬的學童預設為作品的首要觀眾。這樣的心念也促使他創辦了巴哈馬航太中心(Bahamas Aerospace)、海洋探索中心(Sea Exploration Center)和非營利藝術社群「OKU」。對他而言,不管哪個職業都會以童年的自我為主要優先觀眾,「你做的許多事都是童年夢想,多數人都會想跟自己的童年來個深度對談。」

斯特拉坎當然也深知《隱藏版百科全書》的根源。十二歲時,他的祖父把一套百科全書帶回家。這件事對地處偏遠的鄉民非同小可。由於很珍貴,長輩們規定翻閱時要戴上手套。當輪到他前去觀看時,「這些書是誰寫的?」「他們怎麼寫?」「整個宇宙發生的事都有寫進去嗎?」等問題隨即在他心中盤旋。當他仔細翻閱時,就被一個問題纏住了,「為何都看不到鄉人的事蹟?如果他們的故事不見了,還有哪些故事也遺漏了?」

而今,他以作品為自己解惑後,並不以此為滿足。誠如舊金山當代美術館策展人 Eungie Joo所言,「他有更大的目標,希望家鄉的年輕人都有機會追求自己智性和創意上的開發,而他決定要找到投資那樣未來的方式。」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