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王文靜看世界】山寨主的慢慢種草 ──不老部落那個男人 | 人間福報

【王文靜看世界】山寨主的慢慢種草 ──不老部落那個男人

THE MERIT TIMES
文/王文靜
字級
收藏文章
45觀看次
香蕉與蔬菜是部落自然美學 圖/王文靜
鴨鵝成群的山野 圖/王文靜
宜蘭山間的世外桃源──不老部落 圖/王文靜
不老部落創辦人Wilang 圖/王文靜
文/王文靜

「他與金錢過不去?或,人們與幸福過不去?」歲末,與不老部落創辦人Wilang做一場山野對談。拿起麥克風,談人生轉彎與山中歲月。

Wilang 是他的泰雅族名,漢名是潘今晟。四十五歲前,他是一家景觀設計公司的老闆。二十一年前毅然決然地離開「高壓、燈紅酒綠、沒有成就感」的台北,跑到宜蘭山區闢荒,成為「山寨主」。

為了不讓自己逃回城市,他斷尾徹底,賣掉台北的房子。

「公司呢?」「送給同事。」沒有退路,來到泰雅族妻子Saya的故鄉。

「再繼續下去,就算賺了滿山財富,也沒命花掉。」他說。這也是很多都市人的心聲,要不然能怎麼辦?Wilang 沒有妥協,選擇「不被金錢綁架」的路。

我去過不老部落兩次,吉普車必須穿過河床,爬上這座被溪流隔開的山。山裡,Wilang與大自然商量──慢慢地養著適合這裡的植物。幾年後,十三公頃的荒山變成世外桃源,變成部落,矮房錯落。山上的草地,不是剷掉既有快速新種,不是除草劑的殺戮;他順應土地原生的草,以割草方式,馴化它們的高度──草長了就割,時間久了,野草演化成矮個子。

不是所有的事,都像草願意被馴化。初期,在與泰雅族人謀合時,他碰得鼻青臉腫,甚至被醉漢拿著開山刀攔下示威。在拔河中,這位沒有泰雅族血統的漢人,七轉八起地活下來了。

Wilang愛土地,自有一套對話土地、傳統文化的思維。他這裡也復育小米田,數十年不見的小米重回泰雅族的土地。夏天是小米的採收期,他們半彎著腰採收;採收後,釀小米酒,回歸到原住民很自然的生活。彷彿走入一幅畫中:山嵐擁抱爬著草的屋頂、鴨鵝成群、復興泰雅族織布的婦女……

十年前,我第一次來時,Wilang引我們到他們私人空間的屋外,一根熊熊火焰的大木頭橫放著我們,席地而坐,喝著全世界最好喝的小米酒,話興不斷,半醉半醒。

訪談時,我問Wilang:「當時你逃離台北,但不是隱居山野?」他點點頭。

打造完成山野部落後,他每天開放三十位遊客上山,只做午膳,晚上休息。很多人反應,不老部落很難訂。我不禁好奇問他,十三公頃的土地,容納一百位客人都沒問題,為何不多開放一些人?

話一出口,立即發現,自己的腦袋存放著一副都市算盤。

Wilang說,接待三十人,我們每個人還會有笑容;如果放大到一百人,笑容肯定消失了;如果要追求財富,大可繼續留在台北,沒必要在四十五歲轉彎人生;如果開放一百人,人生不就又陷入金錢籠子裡的循環?每天三十位客人,雖然不符經濟效益,但是符合幸福效益。

喝著他帶來的全世界稀有的小米酒,瓶內二次發酵的天然汽泡酒,我陷入沉思。只收三十人,這是多不容易的人生智慧,多不容易的捨與得。

對談的兩天後,我發一則短訊感謝他,四小時後才見回覆:「今天早上天氣很好,我下水游泳,剛剛才浮上來。」又補一句,過些時間要去帛琉潛水。

在老友身上,我看到「千山我獨行」的瀟灑,他在金錢與幸福之間,種草的快與慢之間,城市與山野之間,走一條不同的人生路。路的名稱,叫「自由自在」。♣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