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台灣史話】從有水到好水 | 人間福報

【台灣史話】從有水到好水

THE MERIT TIMES
文/王岫
字級
收藏文章
147觀看次
圖/王岫
文/王岫

國人一般多不敢生飲家中的自來水,但台北市的自來水是可直接生飲的,台北自來水處已宣傳近十年來。筆者在忠孝西路三井倉庫旁邊廣場,便看到自來水處在「TAIPEI」五個大寫字母字上,立了自來水生飲座 (如圖),讓路過的行人可免費喝水,宣示台北的自來水可以生飲。

但台北的生飲好水,目前只在數十個政府機關、學校或旅館等,設置有認證標章的飲水座或飲水機提供,能夠完全深入每個家庭嗎?恐怕還需勤快洗水塔,並請自來水公司更換老舊管線,大家才敢像歐美或日本家庭,拿起杯子,轉開水龍頭直接生喝自來水吧!

說起台灣有自來水,還得感謝英國和日本兩位人士。

台灣在清領時期,尚未有自來水,頂多鑿井取水,或仰賴泉水或河水,飲水衛生無法講究,而台灣早期為瘴癘之地,常因飲水不潔引發疾病流傳,影響民眾健康甚重。日人據台後,總督府於一八九六年特別聘請英國工程師威廉‧巴爾頓(William K. Burton)先生來台,並由總督府技師濱野彌四郎擔任助理,進行全台衛生工程及台北自來水建設之調查。

巴爾頓歷經三年調查及規劃,建議總督府取用台北公館小觀音山下的新店溪水,作為當時台北市民所需自來水之水源。巴爾頓因染瘧疾於一八九九年病逝,其助理濱野彌四郎繼續執行其計畫,並自一九○七年開始在新店溪畔設立取水口,在小觀音山上、山腰及山腳等處分別設立蓄水池、淨水場及唧筒室等設施,並於一九○九年完成配水管、淨水場及配水池的工程,出水量達兩萬噸,可供十二萬人口使用。這是全台自來水之始,台北自來水由此開始邁入現代化系統,甚至於領先當時的中國大陸地區;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時,還有許多軍人不識自來水系統,以為買個水龍頭往牆上一釘,自來水就會源源流出呢!

如今這些百來前的建設遺蹟,已設立為台北公館的「自來水博物館園區」,當年唧筒室那座美麗的巴洛克兼希臘羅馬型建築,更成為內政部指定古蹟,也是著名的婚紗照景點呢!而巴爾頓被譽為台灣自來水之父,濱野彌四郎被譽為台灣水道之父,這兩個外國人,對台灣自來水建設都有很大貢獻。

台灣從有自來水已一百一十五年,接下來要邁入能隨處生飲的好水時代,則有待我們繼續努力了。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