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有理受,無理也受 原來是修行 | 人間福報

有理受,無理也受 原來是修行

THE MERIT TIMES
文/林香君(佛光山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系教授兼生命學研究中心主任)
字級
收藏文章
21觀看次
圖/游智光
圖/游智光
文/林香君(佛光山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系教授兼生命學研究中心主任)

星雲大師說過很多故事,但我特別記得他自己經受、這段被稱作「有理三扁擔,無理扁擔三」的故事,單這一個,就受用無窮。

我年幼時就住宜蘭雷音寺(地方上也稱念佛會)與慈愛幼稚園(即今蘭陽別院、蘭苑)附近,父母親都見過年輕時的星雲大師,母親中年即皈依大師,法號淨見。宿緣匪淺,約三十年前我還在讀博士時,一次短暫的團體靜心冥想課程中,浮現一進校門,林蔭交織鬱鬱蔥蔥的畫面,不知何處。幾年後聽聞宜蘭家鄉林美山上將建佛光大學,萌發初心。

緣結佛光

2002年,佛光大學創校進入第三個年頭,因緣成熟,我完成參與現今台北開平餐飲學校全面改革的承諾,來到山上,進到創校六所之一的生命學所。

創校初期,學校延聘了不少享譽國內外的耆宿前輩,從我這樣一個反身解殖,選擇了另類心理教育實踐路徑的後輩看來,當年在台灣的大學林立環境下,佛光大學新設後起又坐落於海角山巔,卻是鴻儒齊聚,有著一般學校少見的大開大合氣度。

雲起樓中央川堂裡,星雲大師的兩行字「把智慧留給自己」、「將大學留在人間」,點出為教育、辦教育的純粹精神。而與我因緣具足,整合東西、格古通今的生命學所,接合心性之學、物理學、中醫學、文化人類學、高層意識心理學、另類療法、社會建構論等發展生命整體觀的課程實踐,創台灣身心靈整合研究之先,是學術邊緣中的邊緣,卻相對有著高度專業自主的寬闊。

引宋儒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研究所宗旨,大有「直掛雲帆濟蒼海」的恢宏志氣。我從教學、研究、參與生命學課程發展與科學哲學體系建構,方方面面都感受到大學之謂大,在於培育能具主體性思辨力的人才,人對了,社會才有革新創變的可能。

然而,那已是台灣高等教育還能專業自主的末段了,新自由主義如海嘯般襲捲全球,從美國氾濫到台灣,教育被商品化、市場化、訂單化,許多大學也不得不講求成本效益,出檯各種大學評鑑考核;加上一年緊似一年的少子化,使得大學為生存花招百出,生態丕變。招生時,要回答「可以拿什麼證照?」評鑑時會被問「課程對應什麼就業市場?」教育新自由主義大潮漫灌逐年上升,獨立所在第一波系所整併中首當其衝,因百萬人之力,佛光大學猶有一方淨土,但生命所化外之地已難全,迄今見證六度院、系、所、組的調整與更名。

身在系所變動處境中,涉及學生權益與情緒能量全不承擔幾無可能,衍生的問題與挑戰不足為外人道,簡言之,是一條為前賢繼絕學、為自己面對成住壞空,練就榮辱不上心的修行路。

行所當行,不忘初心

算來應該就是大師還能親自來校給師生開示的最後一次吧,在懷恩堂,大師以他的揚州鄉音,說起他十五歲在棲霞山受戒時,戒師們考試般的輪番審問。第一位戒師問他:「你來受戒,是師父叫你來?還是自己發心來的?」少年的大師答:「是自己發心來的。」沒想到戒師執楊柳枝往他頭上猛打一陣,斥喝他:「大膽,沒師父允許,自己就敢來。」到了第二位戒師那裡,也拿同樣的問題問他,這回大師心想應該尊師重道,改答:「是師父命令我來的。」沒想到又是戒師一陣頭上猛打,還邊打邊說:「豈有此理,師父沒叫你來,你就不發心了嗎?」到了第三位戒師,又問了同樣的問題,這回大師學聰明,周全地答:「是師父叫我來,我也發心來的。」哪知戒師又是一頓打,打完了說:「說話模稜兩可,滑頭!」

到了第四位戒師,問題改了:「你殺生過沒?」答:「弟子沒殺生。」戒師反問:「你沒踩過一隻螞蟻?沒打死過一隻蚊子?說謊!」再打一頓。到了第五位戒師,又問「你殺生過沒?」這回大師以為按上個經驗帶懺悔心答:「弟子殺過。」又是一陣猛打:「罪過、罪過……」到了第六位戒師那兒,口還沒開,大師就自動把頭伸過去:「老師,您要打就打吧。」

乍聽故事不禁莞爾,當時我的注意力放在那些戒師上,覺得他們無一不是在幫忙破二元對立,除了心疼少年大師那顆頭怎麼經得起這麼多猛打外,真覺得這故事是個說明「辯證」的好例子,絕對是教學上受用的好教材。

甘願做,歡喜受,為了能有學術專業的自主性,我選擇立在邊緣,很公平地,也自需認受邊緣處境本質性的資源單薄與不易被多數所理解。本來,知識後殖民的解殖大業就不可能輕易實現,能有任何可為機遇已是大幸,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盡力到最後一秒,坦然放下,仍走在解殖歷史中匍匐前進。

極盡繁華沙一捧,但,凡是善知識,凡是人類世界需要的,將如伏流潛行,自會在因緣具足之地再度泉湧。價值的分辨與取捨,不忘初心;志不滅,海闊天空,處處都能見縫插針去實踐,道路上有伴同行當然好,踽踽獨行也有難得的自在清明;安靜沉潛,把因緣所及的事做到最好,心安處便是好地方。

那段大學急劇變動的歲月中,特別感謝人在高雄佛光會的興學功德主,也是校護社運發起人鄭麗貞師姐「一碗飯」的提點,也讓大師這個故事的作用力不只在當下,已撒下的種子,只待發芽。

有理、無理都是因緣

一日,隨意瀏覽大師生平,才知大師早年至青年時期十分坎坷,來到台灣時還被監禁入獄差點遭槍斃,但他全無半點怨憎,臨死無懼,唯一掛念的是沒能繼續實現弘法而感到對他的師父很抱歉。

讀到大師這些早年故事,若放在西方主流心理治療視野下,任何一個孩子承受到大師的任何一段早年經驗,難保不被假設為「受傷」,但大師心量之大,全不在其框架中。這時,那年大師說的這個故事突然躍出,對我開顯出另一層深義。

我的注意力移到那個被打得滿頭包的少年大師,那個其實也不真有什麼錯的十五歲小和尚。是的,許多時候,也許不真的是我們真有什麼錯,而是,這個空間願意為我們設計那些看似無理的鍛鍊,給我們機會練習通過它以擴大我們的心量,練到無入而不自得,練到得著真正自由,同時也擴展了承載力,可以更好地服務眾生,因而是要更感謝這個空間,以及成就這空間的許許多多人。

素來我們從現代理性化教育接收到的教導是「據理力爭」,但辯證地看,這也使得我們的思考眼界局限在眼前所見的簡單線性「合邏輯之理」,看不見多維複雜系統性非線性的「無理之理」,有理、無理都是「因緣」,當初心所在的空間本身的價值不變,那麼,有理受、無理也受,原來是修行,能成就好因緣。

這一層更深刻的感悟,讓我由衷感恩那個無五歲心量之大的少年和尚,感恩那位差點被當匪諜、九死一生卻仍滿心歡喜的青年法師,感恩沒被重重困難打擊而退票、中止大學創辦的大師與數百萬功德主;感謝所有為教育理想的初心耕耘奉獻的人;當然,也要感謝在高教處境艱難中想方設法,為所有人留得「一碗飯」的人。

大師辭世,我與許久不見的麗貞師姐談起這些點點滴滴的領會,她告訴我,原來大師這故事被起了個標題:「有理三扁擔、無理扁擔三」,有理沒理都打,有理沒理被打都歡喜受,「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正是禪宗修行的一個入門法。

願不負大師所期

驀然回首,來到佛光大學已逾二十又半,大學校門兩側夾道的樹木早已蔚然成林,當年靜心冥想中的畫面,不知不覺間早已清晰立在那兒。

回看這些年,解殖實踐仍在課堂教學持續前進,隨著在海外講學機緣略分享生命學知識,意外有所共鳴,甚而希望進一步與佛光大學連結課程與教學合作;多年前國際研討會中的課程發展經驗發表,也有大陸心理學者為之振奮,喻為「心靈原鄉」,今得知已有大學將理念化為實踐;沒錯,凡善知識,總能伏流潛行。

而許多人望文生義不盡明白的「樂活」,大師顯然是明白且放在心上的,在他關於辦教育的文章中提及,但願在新自由主義凝視下,能精進論述明辨路數,不負大師所期。

大師圓寂荼毘大典日,一面全程觀看直播,一面與遠在日本的兒子連線,想讓兒子知道大師對我的啟發,連帶作用於他的意義。當下已止不住淚水,只能滿懷感激寫給兒子:「星雲大師對我意義重大,他是我留在佛光大學的根本理由,他來世間極為卑微,他在世間時留給世人喜悅跟感動,做了很多貢獻,他離開時,世界以榮耀、莊嚴、最高的崇敬回報他。我承續他的精神的一部分,能有機會在這位人格偉大的智者創辦的大學任教,我深感榮幸。」

正巧,也在同一天的中午,生命所時期的一位學生突然來探望,聊起父母難為,說他的孩子好不容易總算大學畢業也到外地的工作了,卻上不到兩個月就自己辭了,原因是遇到經常無理指責的主管,覺得自己又沒什麼不對,卻老是被挑,不願意待下去了。

當下聽聞,我想到的是現在的學生,他們初出茅廬時,很需要大師這個「無理扁擔三」故事來幫助擴大受力,如果選擇投身的地方價值正確,是初心嚮往之所,那麼「有理受,無理也受」的心理準備會幫助有更寬的視野、有素質地通過環境的考驗。所以,一為紀念大師,一為年輕學子的教育準備,發心記下這得自大師的感動與領悟。(轉載自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官網/星雲大師緬懷專區)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