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科技 | 人間福報

生活

日本東京國際發明展 台灣奪29金23銀6特別獎世界第1

【中央社台北訊】2024年日本東京創新天才國際發明展今天揭曉成績,台灣代表團共獲得29金23銀6特別獎,總成績排名世界第1。 中華創新發明學會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日本東京創新天才國際發明展至今舉辦38年,是日本歷史悠久的發明展覽活動,今年有美國、加拿大、韓國、中國、泰國等12國、120多件作品參加。 台灣代表團團長、中華創新發明學會執行長吳智堯表示,台灣代表團有63件作品參賽,最後奪得29金23銀6特別獎,總成績排名世界第1。 今年台灣代表團也獲得2個青少年組特別獎,台北市中正國中八年級學生趙作芙、趙作迒與仁愛國中八年級學生陳家鈞以「Double Zip壓縮垃圾桶」獲得1金、1面青少年特別獎。 趙作迒提到,常在學校或公園公廁發現垃圾掉滿地,既不雅觀又不衛生,雖然將垃圾壓一下就能解決,卻因擠壓時接觸或噴濺覺得噁心而沒人想做,因此設計腳踏式開蓋,關閉時可自動下壓,將垃圾往下集中就不易掉出,可容納2倍垃圾。 新北市光仁中學國中部科學組學生蔡昱瑪、楊承恩、張植鈞、吳松澤、林宛寯、劉軒辰等人,發明「運用眼球控制自行車安全帽方向與減速燈號裝置」也獲得1金、1青少年特別獎肯定。 指導老師王妤文說明,騎乘自行車轉彎時,常以手勢提示後車,不僅危險也不明確,學生們在安全帽後貼著LED燈條,帽內靠近眼皮處還裝設紅外線感測儀器,騎士「眨眼」就能控制安全帽燈條,向右轉就眨右眼,右邊燈條就會閃爍燈號、伴隨警示音響起,兩眼一起眨就會亮起紅色警示燈,表示減速。 新北市光仁中學國中部學生發明「運用眼球控制自行車安全帽方向與減速燈號裝置」,獲得2024年日本東京創新天才國際發明展1金、1青少年特別獎肯定。圖/中華創新發明學會提供

MORE

政府打造自主太空產業鏈 2028年完成自研低軌衛星升空

【本報台北訊】政府點火太空產業,看好龐大商機,電子五哥包括鴻海(2317)、廣達(2382)、仁寶(2324)、和碩(4938)及英業達(2356)、宏碁(2353)都已卡位,工研院自研地面射頻、基頻與天線技術已技轉大眾投控旗下攸泰、仁寶等5家業者,天空的衛星通訊酬載則因技術難度高,預計要2028年完成第一顆自研B5G衛星開發計畫,串連天空地面打造自主產業鏈。 「台灣要建立自己的衛星基站,但這些基站跟天線都是買國外或美國產品,說實在話,這麼重要的戰略性產業,是不是應該要台灣研發?我們攸泰科技期望成為幫助太空事業的重要拼圖。」大眾投控董事長簡民智16日表示,攸泰隸屬大眾投控旗下,是工研院技轉5家地面衛星接收設備業者之一。 台灣太空計畫積極推動,「太空三期計畫」預計10年投入400億元,被稱為台灣星鏈計畫,其中低軌衛星自研計畫預計提撥69.4億元,打造地面接收站與天空衛星,去年底中華電信(2412)引進OneWeb低軌衛星服務,但700個使用終端設備(UT)仍為外購,為打造產業韌性建立自研自產能力,政府提撥預算,由工研院挑起自研射頻及基頻晶片、太空通訊酬載研發重任。 太空計畫高技術挑戰,地面設備先行 立委萬美玲在立法院詢問國科會副主委林敏聰關於B5G衛星研發進度時,林敏聰表示,由於研發時程不足及研發經驗待累積,規畫台灣自行發射的兩顆B5G低軌衛星,其中2026年預計發射的一顆,其通訊酬載將採外購,而2028年發射的第二顆將由工研院自主研發,與原先兩顆衛星均自研發射有所調整。 對此,工研院表示,自主低軌衛星研發不僅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與反覆測試驗證,期間更遇到疫情影響研發時程,團隊仍努力不懈為促進我國太空科技的自主化及產業化,工研院會持續加強策略性研發,期待能早日掌握我國全自主低軌衛星酬載關鍵技術力。 在台灣低軌衛星自主研發計畫中,工研院扮演重要角色,尤其負責自主研發低軌衛星通訊基頻技術、低軌衛星射頻晶片與大型陣列天線等技術都已展開商轉,目前上述技術已技轉給仁寶、鐳洋、攸泰、耀登(3138)、瑞安等廠商。 低軌衛星通訊基頻技術與大型陣列天線技術,都是目前國內廠商所急需也欠缺的核心技術,透過這些關鍵自主核心技術,工研院也已協助鐳洋跟瑞安建立立方衛星生產與製造技術,同時也協助部分廠商取得國際4大低軌衛星營運商國際訂單。 攸泰董事長簡民智表示,台灣還沒有低軌衛星研發產業鏈,所以政府計畫10年投入至少10億美元發展,現在獵風者衛星已發射出去,雖是氣象衛星,但意味在太空產業一直在進步中,不過鑑於策略跟資源,攸泰不會做太空衛星,會鎖定地面設備系統,結合既有船舶客戶基礎,攸泰估2024年衛星業務年成長率將高達50%! 由於目前三大低軌衛星業者都已建立供應鏈,新加入業者難以切入,故攸泰決鎖定有意從中高軌衛星跨足低軌衛星產業的廠商,爭取成為新設備合作夥伴。簡民智表示,除爭取承接地面終端設備(UT)外,攸泰也將跨入衛星頻道代理商角色,合作夥伴是加拿大衛星營運商Telesat Lightspeed,目前已有中東及英國客戶洽談中。 不只是大眾投控想跨入衛星代理商服務業務,廣達也同樣入股美國衛星通訊業者CesiumAstro,這是一家軟體定義衛星通訊系統新創,開發模組化相控陣列天線及控制器,主打可快速啟用,業者指出該新創主要提供頻寬及地面接收設備,協助客戶快速使用衛星訊號,美國海軍、美國飛彈防禦局、空巴及NASA都是客戶,外電報導該公司2023年營收為22萬美元,還不到新台幣千萬元。 根據公告,廣達將投資1,500萬美元,參與CesiumAstro B輪投資,持股比例預計低於3%。

MORE

車聯網實驗場域4月底公告 數位部:促進智慧交通發展

【記者吳亭頤綜合報導】數位發展部今日召開例行記者會,會中表示,將規畫於4月底完成公告車聯網無線電頻率特定實驗場域及其限制,可把平均84天的車聯實驗網申請期程縮減到29天,預估最佳可縮減車聯網頻率實驗申請期程64%,將可加速我國車聯實驗網發展進程。 數位部表示,車聯實驗網是由數位部核發實驗頻率、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核發實驗網路,並與中央及地方政府交通主管機關共同協力選定實驗場域,目前規畫車聯網使用頻段為5850至5925MHz,於我國全域均無既存使用者。 透過公告使車聯網頻率各項創新實驗得以在六都、新竹、南投、彰化、雲林、嘉義、屏東等縣市開展,包括區域型、路段型與路口型共116個點,依據各地交通形態來驗證成為智慧城市的可能性。 數位部指出,透過公告車聯網頻率特定實驗場域,最快可將平均84日的車聯實驗網申請期程縮減為29日,等同最佳可縮減期程64%。 後續亦將併同檢討修正無人載具(車輛、船舶、航空器)頻率之實驗地理範圍及條件,預期將吸引更多創新團隊參與其中,進行各種前瞻性的研發與實驗項目。 數位部也說明,秉持技術中立原則,促請電信事業引進低軌衛星提升國家數位韌性,另透過推展5G專網、開放Wi-Fi新使用頻段、重點山屋與步道的訊號涵蓋及公共物聯網資訊串接促進社會經濟與產業發展,均為應用無線電頻率加速產業數位轉型的實際成功案例。

MORE

創新臘塗料 變蔬果防護罩

編譯/韋士塔 食品安全攸關國計民生,歷來都是政府與民眾關切的議題;隨著食安議題日益受到重視,科學家與研究人員持續開發提升食品安全的新方法。美國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正在研發一種新的塗料,能夠長時間保護農產品免受有害細菌的侵害。 這種創新的蠟質塗料是由德州農工大學化學工程教授艾克伯魯特(Mustafa Akbulut)博士與園藝科學教授賽斯奈洛斯-澤瓦洛斯(Luis Cisneros-Zevallos)合作,研發蔬果保存的新技術。 艾克伯魯特教授在發表於《當前食品科學研究》(Current Research in Food Science)的論文中指出,全球的水果、蔬菜,在採收、加工等階段總計損失逾50%的產量。 此外,美國農業部(USDA)的資料顯示,目前美國30~40%的食品最終成為廢棄物。USDA強調,這個數據並不代表消費者直接浪費食物,許多食物是在抵達餐桌前的加工、運送、存放等階段就損壞。農產品在上架前被丟棄的兩大原因是腐壞和接觸黴菌、細菌,要避免這種狀況,最佳對策就是延長保存期限以及提升農產品的抗菌力。 艾克伯魯特教授表示:「當前的科技進步速度驚人,但食品工業似乎沒跟上這個步調。有關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與食品安全問題的報導時有所聞,且導致數百人甚至成千上萬民眾因不衛生的食物而面臨健康危機。」 市面上許多水果、蔬菜已使用食品級蠟來保護,可維持蔬果的美觀並防止水分流失。艾克伯魯特教授則嘗試把這種食品級蠟與奈米封裝(nano-encapsulated)的肉桂樹皮精油結合,提升這種塗層的抗菌力。這種複合式的塗料,兼具即時與長效的抗菌效果,有助減少食物中毒風險,並延長農產品的保存期限。 賽斯奈洛斯-澤瓦洛斯表示,這種新的塗料能幫助研究人員進一步了解蠟、微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他說:「我認為這種塗料對食品產業的影響非常大,因為業界正在尋找新技術。我們正在開發的塗料,能幫助食品產業應對細菌、真菌的挑戰,尤其是蔬菜及水果,因為這類農產品通常可直接食用,加工程度也較低,不易使用高溫來消滅細菌,較容易引發食源性疾病。」 艾克伯魯特教授表示,奈米封裝精油讓細菌難以附著並且存活在水果或蔬菜上,這些精油與細菌接觸後,會分解細菌的細胞壁將其消滅。此外,經過奈米封裝技術處理的精油可延遲釋放,能夠長時間抗菌,持續抑制細菌的活性,延長農產品的保存期限。 為了驗證這種塗料的效果,博士生亞科特(Yashwanth Arcot)進行實測;他表示:「我們以麴菌(Aspergillus)進行測試,這種真菌會導致食品腐敗、產生黴菌毒素並引起肺部感染,測試結果顯示,這種塗料確實能抑制真菌附著在農產品,阻止麴菌生長。」  

MORE

三星電子挑戰SK海力士 計劃2025年推出3D DRAM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韓國經濟日報》報導,三星電子目標2025年推出3D DRAM,以便在全球AI半導體市場相關領域中取得領先。目前這塊領域是由SK海力士所主導。 3D DRAM晶片是藉由將單位垂直堆疊的方式,而非水平置放的方式,使得單元面積容量達到三倍。相較下,高頻寬記憶體(HBM)是垂直互聯多個DRAM晶片。 根據首爾半導體產業消息人士周二的說法,三星是在上月於加州聖荷西舉行的全球晶片製造商聚會Memcon 2024會議上公布其3D DRAM的開發藍圖。 報導指出,三星電子計劃在2025年推出基於其垂直管道電晶體技術的初步版本3D DRAM,並計劃在2030年推出堆疊式DRAM,它會把所有單元都堆疊起來。 產業消息人士表示,全球3D DRAM市場規模到了2030年可望成長至1,000億美元。消息人士說,這項技術預期協助三星擊敗SK海力士,目前SK海力士在全球的HBM市場擁有90%市占。

MORE

台灣首次登月計畫 中大探測儀最快 Q4 升空

【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近年各國積極展開重返月球的任務,台灣今年也展開首次國際登月計畫,國立中央大學自主研發的「深太空輻射探測儀」(Deep Space Radiation Probe, DSRP),預計最快在今年第4季搭上日本登月小艇發射升空。 中大校長周景揚說,登月計畫絕非一步登天,而是奠基在超過50年的太空科學發展基礎。中大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任張起維說明,探測儀要克服太空游離輻射,且須在耗電量少於1瓦的情況下生存4個月,對團隊而言是相當大的挑戰。 周景揚表示,中央大學日前已經主導發射5顆小型低軌道衛星,本次自主研發的「深太空輻射探測儀」,是和日本民間登月公司ispace的HAKUTO-R Mission 2登月小艇合作,團隊已經在1月中前往日本JAXA筑波太空中心替軟硬體做最後確認,預計今年底有機會跟著小艇登月。 張起維解釋,2020年開始,世界各國開始重返月球,例如在月球上建設儀器、為長期居住做準備,甚至利用月球資源來前往其他太陽系星球,未來中小型衛星與大型衛星,共乘前往深太空或月球的機會將愈來愈多。 台灣的國家太空計畫雖已有30多年,但過去的任務都在2000公里以下的低地球軌道,且最高只有飛到800公里,張起維指出,所謂的「深太空」是距離地球2000公里以上的太空環境,當中的游離輻射環境充滿嚴苛的挑戰,例如中大先前發射的其中一顆人造衛星,現因輻射而出現異常,導致回傳的資料有時無法解讀。 張起維說,「深太空輻射探測儀」是台灣第一個深太空科學酬載,校方累積過去「飛鼠號」的開發實飛經驗,加以改良精進游離輻射容忍度,讓軟硬體設備在嚴苛的太空環境下得以運行;本次深太空輻射探測儀的主要目標,就是測量地球到月球的輻射劑量和累積速度,可提供太空任務參考,或作為未來電子和太空產品設計的考量。 張起維解釋,進入2000公里外深太空的設備,體積、重量、耗電量等都有嚴格要求,例如重量要在400公克以下,還要在耗電量少於1瓦的情況下生存至少4個月、抵達月球,期間得確保所有電子元件能在極端溫度之下運作,同時承受深太空的輻射劑量。 張起維指出,這項計畫耗資1900多萬,其中包含ispace探月小車的「乘車費」,以及打造設備的價格,而乘車費要價又多於設備。 中央大學表示,此次「深太空輻射探測儀」的研發,除了教授領航,也有太空系校友、研究生和大學部學生參與,同時能培養他們動手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MORE

探勘海底密碼 海研3號直擊花蓮地震海底揚塵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0403花蓮強震是繼921大地震後規模最大的地震,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隨即組成跨領域團隊搭乘「新海研3號」研究船挺進震央區進行海洋環境變化紀錄,並直擊海底強震的關鍵鑰匙霧濁層(海底揚塵),採集分析樣本等,盼助攻致災性強震研究。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今(4/19)日指出,過去研究顯示斷層錯動可能造成地底流體逸漏、海水化學成分異常,也可能誘發大範圍海底山崩,引起海底揚塵。參酌日本311大地震後一個月內進行水文調查,並在一年內進行斷層深鑽,積極動員學界研究近海地震,於是中山大學在地震發生一周內挺進花蓮外海,進行水下探勘。 擔任跨域研究小組領隊的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副教授林玉詩表示,團隊歷經顛簸航程抵達震央測區,先使用多音束測深儀進行海底地形測繪,並同步利用底質剖面儀掃描海床沉積物,確認作業環境安全,進一步使用水文探測器,施放電火花震源鎗及訊號接收纜線,利用高解析反射震測技術尋找潛藏在海床下地震產生的斷層錯動。 5天的航次,團隊經歷多次餘震與海面上強勁風浪,探勘斷層面、測繪海底地形並調查地震引起的即時海洋環境變化,完成主震與餘震區共322公里的地形與底質測線、184公里的震測測線以及三站水文剖面,在多處大陸斜坡探測到海底山崩造成的底質擾動,並在水層中發現巨厚的霧濁層,攜回珍稀海水樣本以利分析。 林玉詩強調,和陸地斷層研究相比,海底斷層與其造成的地形變化無法以肉眼或衛星觀察,需仰賴研究船搭載的精密設備收集資訊,因此國內對於發生在海上的主震現場調查相對缺乏。 圖/中山大學提供 這次是國內科研團隊首度直擊震央海域,觀察到很厚且大範圍霧濁層,有了直接的科學證明。科學家預測,強震造成的海底揚塵,若物理、化學特性有別於一般非地震時期的沉積物,未來海洋探勘再遇到相似特性的沉積物,將有機會揭開該區域地震次數、年分等海底密碼。海科院期待跨域合作能激發更多的研究量能投入,讓致災性強震研究能有突破性進展。

MORE

創新材料 智慧手表、智慧手機愈撞愈堅固

編譯/韋士塔 功能先進的科技產品日益精巧,但這些裝置會遭逢的一項問題是,一旦摔落、受到撞擊時容易損壞,耐用性不足。為了提升這些產品的耐用性,美國默塞德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Merced)的科學家正開發一種創新材料,除了具備感測器及穿戴式裝置應有的導電能力,還能在受到撞擊或拉伸時變得更具韌性,讓產品更堅固。 研究團隊2024年在美國化學會(ACS)春季會議展示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員指出,意外事件常在日常生活中發生,例如智慧手表、智慧手機摔落或被猛烈撞擊,往往導致這些裝置毀損。有鑒於此,研究團隊開發一種柔軟、有彈性的「適應耐久性」(adaptive durability)材料,是未來穿戴式裝置或客製化醫療感測器的理想材料。 研究人員指出,在材料學中,「適應耐久性」代表這類材料足夠堅韌,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也能避免受損、抵抗壓力。 參與這項研究的材料科學家王悅(Yue Wang,音譯)表示,開發這種新材料的靈感來自烹飪用的米澱粉;她說:「玉米澱粉摻水後可以攪拌,輕輕攪拌時有如液體,但快速施加壓力時,玉米澱粉漿就如同固體。」 王悅解釋,玉米澱粉漿具有非牛頓流體(Non-Newtonian fluid)特性,性質介於液體與固體之間。非牛頓流體的表面受到快速強力的衝擊時,會變得很硬,並出現固體特性。當表面壓力較小時則呈現液體性質。這個原理是因為用力擊打非牛頓流體時,壓力會均勻地傳遞到每一個分子顆粒,強大的分子間作用力,會產生反作用力,感覺非牛頓流體有如一堵牆。然而,如果慢速施加壓力,就能輕鬆地穿透非牛頓流體。 為了開發更耐用的科技裝置材料,王悅及研究團隊成員嘗試找出具有類似特質的聚合物固體導電材料。過去已有科學家開發出使用共軛聚合物(conjugated polymers,具導電性的長條狀分子)製造柔軟且可彎曲的材料,但大多數柔性聚合物若重複受到強力衝擊就會破裂。 王悅的團隊以此為基礎,嘗試各種共軛聚合物的組合比例,開發出耐用且具備非牛頓流體特性的材料。 研究團隊最後使用多種分子,組成一種薄膜,當受到快速衝擊時會變形或拉伸;這種聚合物可幫助材料導電,且具備韌性。受到撞擊時,這種材料會變得更堅韌,並可吸收衝擊力,保持材料的完整及導電性。 研究團隊表示,新材料涉及複雜技術,未來若能量產,將可大幅提升智慧手表、穿戴式感測器或健康監測器的耐用性;此外,客製化的電子義肢也是這種多功能材料的應用範圍,有望製造更耐用的3D列印義肢。 王悅認為,開發新材料有可能改變未來,她非常期待創新材料能推動更靈活、更耐用的生物感測及各種裝置。

MORE

工研院創新科技八度奪愛迪生獎 本年度斬獲1金3銀

【記者吳亭頤台北報導】素有「創新界奧斯卡獎」的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公布今年度獲獎名單,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支持下,工研院連續八年獲獎,與國際大廠陶氏化工(Dow)、康寧、杜邦(DuPont)共同在國際發光,在全球近400多項技術、產品中,勇奪1金3銀,總計擒獲4面獎牌。 工研院指出,「創新雙標靶青光眼藥物」降眼壓的成效優於國際領先大廠,為台灣在眼科學創新(OPHTHALMIC INNOVATIONS)新藥拿下第一面金牌;「細胞功能之鑰」則是針對異體細胞治療所建立的精準化與標準化細胞篩選機制,獲得銀牌獎。 「高精密陣列之微型Micro LED全彩顯示模組」同樣擒獲銀牌獎,協助台廠打入國際Micro LED穿戴顯示器裝置產業;以及「高效潔淨聚酯溶解脫色技術」可助紡織業提高織物回收效益,也榮獲銀牌獎。 愛迪生獎執行總監法蘭克(Frank Bonafilia)表示,工研院不間斷的創新研發就像創新基地,並且在研發過程中,考量技術是否符合供應鏈需求,也專注在謀求人們更好的生活。過去八年來,工研院持斷研發顛覆市場(game-changing)的產品,工研院的「創新雙標靶青光眼藥物」更是顛覆市場的絕佳案例。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工研院近年從事市場導向研發,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已有顯著成果,本次共有四項技術獲獎,涵蓋生醫、紡織、顯示器等關鍵領域,皆有具體產業化效益。 劉文雄指出,「創新雙標靶青光眼藥物」已技轉信力碩德,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細胞功能之鑰」已技轉給國內廠商,並進人體臨床試驗階段;「高效潔淨聚酯溶解脫色技術」正跟國內紡織業者進行驗證當中;「高精密陣列之微型Micro LED全彩顯示模組」更攜手宏齊、鴻海、英濟、沛錦、追風、佐臻、優美特創新材料、台灣奈晶、信捷等上中下游廠商,進行技術落地驗證。

MORE

咖啡助攻 加速電動車普及

編譯/韋士塔 咖啡可提神醒腦,近來日本科學家發現,咖啡因不僅能幫助人們提振精神,甚至能用於提升電池的效率,降低電池生產成本,有助加快電動車及其他清潔能源運輸工具的普及。 隨著環境保育意識增強以及監管法規趨嚴,科學家、投資人已投入數十億美元研究內燃機引擎的替代技術,目標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迄今為止,電動車領域已獲得重大突破,科學家也希望把清潔能源擴大應用到其他運輸領域,包括空運、航運;不過,清潔能源的儲存裝置,目前仍是生產電動車的最大成本,電池的續航力也成為許多人對新型運輸工具裹足不前的障礙;有鑒於此,研究人員正全力開發創新的電池材料。 研究人員指出,電動車電池目前仍以鋰離子電池為主,因為這種電池的性能與技術相對穩定;然而,鋰離子電池的動力表現仍不夠理想,且尚未突破「里程焦慮」(續航力不足)及價格居高不下的障礙。當前被看好且寄予厚望的替代方案是氫燃料電池,但這種電池仍有基礎設施不夠普及的缺點。 再以鋰離子電池的另一個關鍵材料鈷為例,這種金屬的採礦過程會破壞環境,其價格也容易大幅波動,促使業界亟欲找到替代材料,包括錳、鐵及鎳。此外,研究人員也嘗試使用成本相對低廉的鈉來替代鋰,但是鈉的能量儲存效率較差,儘管能夠降低成本,但無法提升電動運輸工具的行駛距離。 研究人員認為,人工智慧(AI)將是開發創新材料的關鍵。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NNL)的研究團隊運用AI及高效能電腦,快速分析約50萬種可能適合用來生產電池的化合物。拜AI、高效運算所賜,研究團隊幾天內就從50萬種候選材料,篩選出18種適合用於電動車電池的化合物。此外,研究團隊已發現一種材料可讓電池中鋰的使用量減少70%,有助削減成本並解決供應受限的問題。 近來,日本千葉大學在替代能源領域取得重大成就;研究團隊在電池中加入咖啡因,可提高電池效率,並減少白金的使用量,大幅降低電池成本。 千葉大學的研究成果已發表在《通訊化學》(Communications Chemistry)期刊,報告指出,燃料電池包含3個部分:發生氧化反應以產生電流的陽極、電流流過的電解質以及連接到外部設備的白金陰極。在發電過程中,氫與氧會結合成水,是無害的副產品。然而,在電池運作一段時間後,陰極會被一層氫氧化鉑包覆,干擾氧氣還原反應(ORR),降低發電效率。 研究團隊的實驗顯示,在電解液添加少量咖啡因,有助抑制氫氧化鉑的形成;隨著電解質中咖啡因濃度的增加,電極的ORR活性顯著提高,最高可提升11倍;這也表示,在電池電極中添加少量咖啡因,將可增強電動車電池的性能,並生產更便宜、更高效的電池。  

MORE
/4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