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醫藥 | 人間福報

醫藥

缺牙不補拖累健康牙 半年洗牙助揪出病灶

【本報台北訊】牙齒健康攸關一個人的生活品質,但台灣人牙口健康普遍不佳,包含潔牙習慣不好,連帶增加罹患牙周病、蛀牙風險,同時也增加掉牙、缺牙危機。如果已經缺牙,仍置之不理,缺牙部位會使其他健康牙齒位移,影響咀嚼,原本健康牙齒也會陷入危機。 醫師表示,導致缺牙可粗分為二大原因「疾病因素」及「外力因素」。疾病因素,如:牙周病、蛀牙;外力因素,如:嚴重撞擊導致牙根斷裂,或是牙根脫落等。隨著年齡增長,牙齦萎縮機率增加,也會增加掉牙的危機。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成人牙周病盛行率高達百分之八十點四八,其中五十歲到六十四歲的牙周病罹病風險是十八歲到三十四歲的六點七倍。高子詠說,牙周病以及蛀牙都是導致缺牙的原因之一,「避免疾病導致缺牙,每半年洗牙的習慣相當重要」,可透過定期洗牙,提早協助民眾揪出病灶。 咀嚼太大力 牙齒恐斷裂 不過據觀察,民眾除非牙齒痛、牙齒明顯搖晃,否則大多沒有定期洗牙,或是自我觀察牙齒健康的習慣,也導致小問題常常等到變成大問題才來就醫。曾有位三十多歲的患者,潔牙習慣不佳,就醫時一張口,上下排牙齒都是蛀牙,有些都已經蛀到神經,需要根管治療,他的牙口狀況,與缺牙僅剩一線之隔。 另外,有些民眾喜歡吃硬的食物,如愛吃芭樂籽,咀嚼力道過大,加上牙齒又不夠健康,牙齒可能直接裂成兩半。 每顆牙齒在咀嚼功能上都扮演重要的角色,牙齒若「遇缺不補」,會影響到整體牙齒的健康,缺牙短時間不會受到影響,但長期下來,缺牙周邊的牙齒將往牙齒缺口處倒,如果是下排牙齒缺牙,上排牙齒缺了下排牙齒可以對咬,上排牙齒則會往下排掉,愈掉愈長,將影響後續補牙後的咬合力,上排健康牙齒還可能要透過磨牙或矯正,拉回原本的位置。 假牙可協助補足缺牙,假牙則分為「活動式假牙」、「固定式假牙」,活動式假牙分為全口假牙、部分活動假牙;固定式假牙如植牙、牙橋等。 植牙非萬能 需謹慎照顧 醫師表示,活動假牙多用在大範圍缺牙的個案上,活動假牙要覆蓋在牙床上,但牙齦具有彈性,拔掉蛀牙後,牙床會開始萎縮,因此病患時常會反應假牙鬆脫,導致吃東西無力。 固定式假牙價格相對於活動式假牙高,但固定式假牙對於刺激咀嚼神經的能力較佳,牙橋常用於部分缺牙的情形,利用修磨鄰牙當支柱牙,一般需三顆以上。 每種補牙方式都可以使用終身,活動假牙方便清潔,但需要定期維護,牙橋則最害怕蛀牙,植牙也非萬能,只要口腔清潔沒有確實做好,都可能導致治療失敗,因此,要長久擁有一口健康好牙,不僅從小就要好好照顧口腔健康,補牙後更要謹慎照顧。

MORE

出國不忘防疫 諮詢旅遊醫學門診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隨著新冠疫情解封,以及暑期假期的到來,許多民眾規畫出國旅遊、進修或工作等,但各國因氣候、環境及衛生條件差異,而有不同的疫病風險。 台北市衛生局提醒,民眾可於出國前二至四周,安排「旅遊醫學門診」諮詢,旅途中應特別注意個人防疫措施,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發燒、腹瀉、皮膚出疹或相關症狀,應主動通報機場檢疫人員。 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科科長張惠美建議,國際旅遊前可至衛福利疾管署全球資訊網,查詢國際旅遊之疫情資訊及防疫建議。

MORE

焦慮 可能導致腸緊繃

【本報台中訊】旅居澳洲的江小姐個性易焦慮,長期吃瀉藥解便,後來怕無法解便不敢吃東西,日前她返台求醫,醫師發現她腸子繃得很緊,手術切除部分腸道並開導她放鬆情緒。 四十五歲的江小姐,因個性易焦慮,長期靠吃瀉藥解便,藥量愈吃愈重,後來怕無法解便不吃東西,骨瘦如柴,在澳洲求醫無解,面臨裝人工肛門窘境,友人推薦她返國到台中慈濟醫院就診。 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邱建銘檢查,發現她的腸子繃得非常緊,是典型情緒影響腸道的病例。經醫師問診後,得知病人易焦慮的個性及澳洲生活與求診的坎坷。 後經手術處理,他保留江小姐一小段升結腸,以腹腔鏡切除大部分大腸,再吻合升結腸與乙狀結腸,減少術後嚴重腹瀉或夜間滲便,也減緩嚴重便祕。

MORE

愛吃燒烤不運動 大腸癌恐上身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大腸癌的發生,與生活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包括愛吃燒烤、缺乏運動或肥胖等因素,衛福部國健署長吳昭軍呼籲,飲食應謹守健康「3多3少3去」原則,包括「多蔬果、多喝水、多運動」;「少油鹽、少紅肉、少醬料」;「去肉皮、去肥油、去焦黑」。 吳昭軍鼓勵民眾,可多用當季新鮮食材,增加蔬菜的攝取及適量水果,減少加工肉品及紅肉攝取,並提醒50∼74歲民眾,透過定期每2年做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 吳昭軍說,癌登資料顯示,2021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200多人,居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2名,2022年逾6千人死於大腸癌。 沒有進行定期篩檢,造成大腸癌快速攀升,為讓大家「腸」保健康,安心健康享用美食,國健署提供健康「3多3少3去」原則,讓大家吃得安全、健康、無負擔。

MORE

補充足量纖維 遠離富貴病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現代人吃多動少,很容易得到各種「文明病」,其中又以糖尿病居首,被人稱為「富貴病」。然而,在營養師高敏敏眼中,富貴病其實還有四種,包括胃食道逆流、便祕、體脂肪增加、胃腸消化不好,預防之道必須從少肉多菜、補充膳食纖維做起。 以下四大富貴病你有嗎? 一、胃食道逆流:吃太飽、胃過脹,若飯後躺下,易讓胃酸逆流。 二、便祕:常呆坐不動,會減弱消化道蠕動,易便祕。 三、體脂肪增加:吃太多、動太少,體脂率增加、有肥胖及代謝疾病風險。 四、腸胃消化不好:消化道過勞,易肚脹、腹痛、腸胃炎、消化不良,常覺得「胃堵堵」。 高敏敏說,其實不管是哪種富貴病,她都建議應吃高纖食物,配合多運動,讓消化道得到適度清理。不過,不同蔬菜水果,膳食纖維含量都不同,「選擇」很重要。 高敏敏引用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膳食纖維攝取量依照每個人需求不同,大約在二十至三十八克;然而,根據國民營養調查結果,發現大多人都沒有攝取足夠的纖維,「甚至連一半都不到!」 如果想多補充膳食纖維,她建議可以多攝取高纖蔬菜、水果為主。如每餐蔬菜至少選擇兩種顏色,除了補充纖維,還能攝取到不同植化素;還有,一天最少要吃「四個拳頭大」的蔬菜量才夠。 蔬菜之外,平時也可以從水果、或是富含纖維的澱粉類(可用非精緻澱粉取代部分白飯、白麵條等),攝取足夠纖維。 她也提醒大家,如果吃了很多高纖維蔬菜或水果,仍有便祕問題,就要檢討可能是其他原因: 一、水分不足:建議多喝水,每天至少喝兩公升的水,幫助排便順暢。 二、粗雜糧攝取不足:粗雜糧除了纖維,還有礦物質鎂,能讓放鬆腸道更easy。 三、沒攝取好油:不要聞油色變!好油可以幫助糞便柔軟平滑。 四、沒補充好菌:好腸道絕對少不了好菌幫助,可以每天吃優酪乳、優格,補好菌同時也能補充鈣質。 高敏敏提醒,日常一定要記得透過選擇多元、不同食物,來幫助腸道順暢、做好體內環保,同時少坐、多動。

MORE

健康鐵人5遠3 認識代謝症候群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代謝症候群不僅提升三高慢性病風險,近年來醫界更發現許多重大疾病元凶,都出於輕忽代謝症候群。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以往倡導「腰圍八九十 健康常維持」,今年適逢基金會20周年,將目標自「量腰」全面提升到「認識代謝症候群5項風險指標」,8月9∼22日與中央健保署合辦「健康鐵人5遠3」網路活動,邀請民眾一起認識代謝症候群,並學習利用國健署平台評估三高慢性病風險。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長暨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許惠恒指出,「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統計台灣代謝症候群盛行率高達34.6%,相當於「每3人就有1人」是代謝症候群患者,且估計全台20歲以上,已有675萬人罹患代謝症候群。 根據研究,代謝症候群者未來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心臟病及腦中風」的機率,分別為無代謝症候群者的6、4、3、2倍。 許惠恒提醒民眾,應實踐「健康鐵人5遠3」:定期測量腰圍、血壓、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等代謝症候群的5大指標,只要其中3項超標,即罹患代謝症候群。

MORE

簡訊

簡訊 援助土敘強震 芥菜種會開放捐贈 規模7.8的百年強震侵襲土耳其和敘利亞交界邊境,已造成兩國逾1.5萬人罹難,基督教芥菜種會長期關懷海外援助,9日除捐助緊急救助金2萬美元(約新台幣60萬元),並發起人道救援募款專案,即日起至15日開放北東南三處服務據點,接受民眾捐贈特定的全新物品,將統一由包機運送到災區。(記者曾博群) 雲林宣示根除C肝 藥費健保買單 雲林縣長張麗善宣示2025年根除C型肝炎,目前篩檢涵蓋率約52%,仍有14萬人未接受B、C型肝炎篩檢。縣府表示,民眾45~79歲、原住民40~79歲,享有終身一次免費B、C型肝炎篩檢,C肝患者口服新藥20萬藥費由健保買單,治療交通費用也有扶輪社補助。

MORE

操心過度、憂鬱暴瘦 身心症危害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73歲陳女士,有1子2女,長年操勞家務,為先生子女家庭問題擔憂,之前診斷患有憂鬱症,長期服藥診治,近期因先生和長子生病,大女兒婚姻不睦,孫兒輩正值青春期叛逆等問題,操心不已,經常夜半失眠哭泣,寢食不安,體重下降,擔心自身無法照顧家人,愧疚自責。小女兒與媽媽通電話時,感到媽媽語氣不安,陪同就醫。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陳家駒表示,患者年輕時體重約50公斤,退休後每況愈下,平均40公斤,甚至會掉落至35公斤,已有續發性厭食症合併體能健康惡化崩壞危機。 經深入了解其生活習慣、家庭環境與家人相處情況,發現患者年輕時,工作、家庭兩頭燒,並常忍受家人暴躁脾氣,退休後又協助照顧孫兒輩,身體勞動外,心理承受諸多壓力,無處抱怨發洩,長期內外交煎,身心俱疲,家人缺乏及時關懷,負面情緒日積月累,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身心症危害,會導致憂鬱、暴瘦等健康危機」,陳家駒提醒,長期身心過度疲累,身體代謝就會失衡。民眾體重減少10%,即可能營養不良,也可能有續發性厭食現象,嚴重時須住院治療。

MORE

長期便祕 解方在修復腸黏膜

【本報台北訊】長期便祕族共同的痛,即使順利排便,總像一顆顆羊便便,醫師提醒原因可能是沒修復腸黏膜,除了靠益生菌支持黏膜細胞修復,減少精緻加工食品、注意三餐營養均衡也是關鍵。 年僅七歲的陳小弟長期有便祕的困擾,排羊便便的陳小弟,明明做過兒童健檢,家人也根據過敏原報告盡量避開可能的過敏原,但他腸胃不適的症狀卻始終沒緩解,甚至在第二次複檢食物過敏原檢項時,出現比前一次更多的過敏原。 醫師表示,陳小弟是因腸黏膜未確實修復,腸黏膜受損形成腸漏症,當吃什麼食物都會穿透腸道黏膜,自然會導致身體產生抗體,進一步出現發炎反應。一但發生腸漏症,無法單靠不吃過敏原,修復腸黏膜也不能少。

MORE

自問5問題 清雜物有效率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年底到了,許多人開始準備收拾家裡雜物,日本網站「michill」近來分享,在整理物品時,不妨透過五個問題自問自答,如此一來,就能有效讓自己更下定決心「斷捨離」,決定東西的去留。 一、當被問「可以賣我嗎」的時候,會捨得賣嗎?好比說,就算別人說想立刻買下你的手機,自己也可能會考慮到一時沒有了手機,生活上有什麼不便,因此不願賣出。這代表如果東西還有用,就算能夠賣錢,自己也捨不得放手。 二、願意再買一次同件物品嗎?想像自己原先手上沒有這件東西的狀態下,遇到店家在賣的話,自己願意買下來嗎?在整理衣櫃,看到許久沒穿到的舊衣服時,可以這樣自問,也許可以清出不少空間。 三、何時會用得到呢?有些東西可能會因為季節性等原因,需要等待使用時機。但也可以好好去思考,像是這件物品只有夏天能夠用到,那麼到了明年夏天時,這東西還會好用、流行嗎? 四、是否能被取代呢?有些東西會覺得放著是「備而不用」,但在猶豫「或許之後派得上用場」的同時,也能反思「也許到時候也可以用別的東西代替」。 五、有要使用的計畫嗎?平時老覺得「或許哪天用得到」而買的東西,隨著時間流逝,那個「哪天」卻不曾出現過。 因此可以給自己制訂計畫,要自己在某個時間點一定要用到東西。如果發現無法做到,那就代表或許並不需要這項物品。

MORE
/185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