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家庭 | 人間福報

閱讀

【生活快門】巧手變花樣

文/宋隆俊 退休後,閒暇的時間很多,總是想著要怎樣把它填滿?於是就找些廢棄的廣告紙張,不斷思索創意的點子。某天,突然靈機一動,何不把它們型塑成一朵朵的康乃馨、玫瑰花或薔薇?作品感覺還不錯看,朋友也直誇手巧又賞心悅目。 我覺得,年紀漸長,應該多多動腦來活化腦神經細胞,自然會有預防失智的效果吧!

MORE

【美食記憶】感動的滋味

文/賽夏客 深諳廚藝的外子,在廚房磨蹭了半天,端出一盤焦黃的韭菜盒子。今晚兩老面對面咀嚼著共同的回憶,露出甜滋滋的表情,並開啟了記憶裡的話匣子。 年輕時,我們同在大湖馬拉邦山中一所小學服務,全校六班,含校長在內都住校,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粗茶淡飯的生活(中午常來不及煮食)。學校有兩位大陸籍的外省老師,比我們年長許多,視我們如己出;兩家人都住在校地搭建而成的臨時簡屋,與教職員宿舍比鄰而居,彼此有個照應。 假日返鄉歸來,校園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那兩家發出微黃燈光驅逐了我們的恐懼感;遇節慶,遠地的老師無法返家,都在他們兩家輪流蹭飯。其實,他們日子並不好過,領一份微薄的薪水,要養活全家大小已屬不易,再加上外人不時叨擾,簡直是捉襟見肘。 但是,他們從不拒人於千里之外,反而主動邀約,我們常在盛情難卻下,又是撐飽一餐。他們飄洋過海來台,從部隊下來,被命運鎖在偏遠山區,有家歸不得,思鄉之情絕對更甚於我們千百倍,也許是這樣,特別能感受遊子在外的心情。 有關填飽肚皮,是生活在困蹇環境下的「大確幸」;印象最深的食物是韭菜盒子。韭菜和麵粉是最廉價的食材,但又能滿足口腹之欲。早期老師領有食物配給的麵粉、油、鹽、糖和米等日用品,較年長的周佐堯主任是北方人,擅長麵食料理,面對好多個無底洞的胃囊,他總是利用放學後,進廚房洗手作羹湯。 他最拿手的就是韭菜盒子,把韭菜切得細碎,用鹽巴抓軟、擀麵皮、把韭菜包裹在裡面,一氣呵成,就像一個個方盒子,然後煎熟,盛在盤子上,全校老師聞香趕來,圍著瓜分,你抓一塊,我抓一塊,速度總比周主任備餐快,那是我們最溫馨的晚餐。 調回故鄉後,我跟老公經常到處尋找韭菜盒子,尋獲時,芳心大喜,品嚐了一口,味道不對,裡面的冬粉比韭菜多得多,有的還摻雜多種食材,掩蓋掉原有的韭菜香氣,心情頓陷失落。那天上醫院抽血檢查後,肚子餓得發慌,剛好有家早餐店擺著幾個韭菜盒子,好大,好飽滿,快速下手,嚐了一口同樣是「虛有其表」,尋不回那獨特的古早味。 老公總是咕噥著:「這哪是韭菜盒子?」那一天心血來潮,剛好鄰居送我一把自己栽種的韭菜,香氣四溢,他就憑著記憶中的感覺,動手做;我想他在製作時,一定滿腦子出現周主任的身影,把感情和入麵粉裡,讓我嚐到了九分像的韭菜盒子。

MORE

【照護心聲】媽媽病倒了

文/可樂糖 前年媽媽突然病倒,初期因為病況不穩定,身為照顧者的我,必須時常來回奔波醫院與家和職場,上班期間也常因接到醫院來電而心驚膽戰,隨著母親病況逐漸平穩,出院後的照顧問題也逐一浮現。 父親過世後媽媽一直獨居。出院後,身體尚未恢復需有人陪伴照顧,若返家,原本睡在二樓的媽媽,暫時無法爬樓梯該睡哪裡?大家都有全職工作,每日復健由誰陪伴?有鑑於此,媽媽出院前,我透過多方蒐集資料與詢問,考量過長照居家服務、日照中心等,但卡在照顧人力、環境和接送等問題,最後,找到一間符合我們需求的安養中心。 安養中心對面就是醫院,擁有就醫的便利性,周圍有大片可以運動的草皮與空地,公共設施也很完善,房間則是一人一間的獨立套房且有安全的無障礙設備,安全的緊急求救裝置,二樓更有定期開課的銀髮學苑。旁邊另一棟則是日照中心,二十四小時均有專業人員輪班,住民也可自由外出,身為子女的我們,認為這是當下最佳的安排。 一般人對於住宿安養中心有很多誤解,媽媽也是如此,一聽到我們要將她安排到安養中心住,馬上就生氣的拒絕,並且說:「你們不想照顧我沒關係,我不會拖累你們,我要回家,不要把我放在那裡等死。」不管我們說什麼,她都聽不進去。 曾想過接媽媽回家自己照顧,但因初期需要頻繁復健,就必須有人要犧牲工作。但能維持多久?少了一份薪資還需要支付母親的醫藥與生活費,只靠先生一個人,家中還有兩名未成年孩子需撫養,足夠嗎? 於是,只能耐心地跟母親溝通會做此安排的原因與難處,並提供安養中心的影片和簡介讓母親有更多的了解,甚至親自帶媽媽去參觀。最後,讓媽媽答應入住的原因是,媽媽一位信任的好姐妹告訴媽媽,這間安養中心評價不錯,也鼓勵媽媽先把身體養好,在那裡有專業人員照顧可以放心。 媽媽入住機構期間,我每周固定都會帶她外出逛逛、用餐或返家過夜,平日無法見面的日子,則以電話或視訊與媽媽聊天。媽媽的好姐妹,兩、三天就去安養中心陪媽媽聊天,讓母親感受到被愛與關心,沒人因她「病了」就遠離她。安全感建立後,母親逐漸適應,加上機構內專業人員時時親切地噓寒問暖,讓她感受到這裡就像是「另一個家」。 照顧者常面臨照顧安排被拒絕,或是家人不配合,容易產生矛盾與糾結的心情,懷疑自己堅持將父母委外照顧是對的嗎?別人是否照顧得好?自己會不會成為別人口中的不孝子?這類的心理壓力需要被理解、被支持,才能讓照顧者減少自責與受挫。 隨著台灣逐漸邁入超高齡社會,長照議題已是你我無法避免的事情。周邊的親友、鄰居應減少評論與指責,一句溫暖的問候,給予一個溫暖的擁抱,關懷與支持,能帶給身邊的照顧者很大的支持與力量。

MORE

【傾聽你我他】做另一半的後盾

文/林燕卿 《永不妥協》是一部改編自真人真事的電影,敘述女主角艾琳兩次婚姻失敗,被迫扛起家計,撫養三名年幼子女,無奈本身學歷欠佳,遲遲找不到工作。在一場車禍官司中,認識法律事務所的愛德,而有了一份工作,從此展開一場對抗太平洋瓦電公司的訴訟歷程。 當然,這部電影主要的情節是講述艾琳如何說服居民,一起對抗太平洋瓦電公司,可是我看到的是當艾琳忙於公事無法照顧小孩時,她的男友亞倫願意做她的後盾,幫忙照顧不是己出的三個小孩,讓艾琳為心中的理想去衝刺,去聲張正義。 艾琳的兒子在看了母親的文件中,了解到有與自己同齡的小孩,因水源被有毒的六價鉻汙染而得病,理解了母親為何如此忙碌的理由及處境,不再一味的怪罪母親因工作而冷落家人。這說明當父母為生活奔波,無暇照顧子女時,最好的方式是讓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內容,並試著和孩子溝通,有機會也可帶孩子至工作現場認識父母的工作環境。 記得當年,我一位好友任職門診的護理工作,有一次保母無法照顧年僅四歲的女兒,當她女兒看到媽媽在診室門口叫號,請病人入內就診的狀況,在回家的途中,告知媽媽,這麼簡單的工作,她也會,因為她認得數字。這番話,驚醒了一向滿足如此平凡簡單工作的好友,讓她頓時有了領悟,不可以只停止在這個階段,後來她持續求知,投資自己實現夢想,這也是另外一種收穫。 劇中的艾琳是個有智慧的女人,她不認為其工作的成功,全來自個人的努力。她載著男友亞倫一起去拜訪這些居民,讓他知道她工作的意義及重要性,並在車上告訴男友,是他造就了她今天的成就。當男友看見居民歡迎艾琳的到來,流淚擁抱艾琳,感激她為他們所做的付出及成果時,男友臉上的笑容,足以證明他也已感受這份相同的成就。 雖然,亞倫曾經因為久得不到艾琳的照護,跟艾琳攤牌要她做選擇,但艾琳很清楚自己所做的事,並沒有因此妥協做改變。但不是所有女人都有這種勇氣和膽識,不少女人面對如此的情況時,會選擇換工作,以獲得婚姻和家庭,放棄自己的夢想。 我就曾見到,當丈夫反對妻子因求學上進而對家有一些疏忽,威脅著離婚時,女人選擇以婚姻為重。有一次相聚時,問她此生有何遺憾,年過七十五歲的她,悠悠地說:「沒有完成博士學位當上教授,應是我一生的遺憾。」我勸她人生七十才開始,現在做自己也為時不晚,但她卻礙於年歲已長,記憶力不佳,不知身體是否能負荷課業的壓力等原因,不再追夢。 而她與丈夫之間,並沒有因為她放棄學業回家,改善雙方關係,反倒是她的經濟必須仰賴丈夫,話語權也漸漸喪夫,深藏的不快樂,使得她鬱鬱寡歡。 真正的好伴侶,必須不刻意地去改變對方,讓伴侶決定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給對方充足的空間,並且協助對方圓夢,如此的關係才會愈來愈好。

MORE

春天的蜀葵花

文/吳芳枝 春天回家鄉,正好是彰化員林蜀葵花開的季節。蜀葵花開滿全株時,兩公尺的花莖上開滿了豔麗繽紛的花朵,因此又名「一丈紅」。數大就是美,數千株蜀葵直立並列像一面花牆,奼紫豔紅,丰采迷人,一下子就讓人眼睛一亮,每年花季都會吸引不少賞花的遊客,也讓如詩的春天,增添美麗的光采。 蜀葵花在4月初至5月間盛開,莖直立,不分枝,植株可長到2至3公尺高,成叢成簇的蜀葵花比人高,自然的姿態,純樸可愛,放慢腳步,走在色彩繽紛的蜀葵花田中,就像進入花叢迷宮,人在畫中遊,讓人有簇擁花海的幸福。 蜀葵花喜陽光,耐半陰,耐寒力強,花期長,但並不是一次就開滿全株,而是像接力賽似地開,從下而上順序開放。蜀葵花色繁多,有白色、黃色、粉色、褐紅色和紅色,如油畫般色彩繽紛,美不勝收。 我把種子鋪滿沙質土壤的托盤裡。放在室內陽光充足的地方,適當澆水,1至2周後,蜀葵種子就會發芽了,對於每一種花木,心裡都充滿對生命的期待與喜悅。待到春天把蜀葵移植到花盆中,花開蝶舞的春天就是它炫耀的季節了。

MORE

【生活快門】愛的陪伴

文/吳芳枝 八十歲的妹妹推著九十歲的姐姐,在綠意盎然的公園裡,無論早起健身、傍晚散步,一起森呼吸,笑語盈盈。 姐妹倆皆已邁入遲暮之年,髮白了,腰駝了,但是情感的紐帶堅固。相扶相持,親情綿長,無可替代。愛,是平靜而溫暖的陪伴。

MORE

【悅讀人生】阿佐送禮來

文/曾嘉隨 當年的協助與合作,竟成為他倆認定一輩子的貴人,聽得我好慚愧,應該是我要說感謝啊! 隨著年歲增長,年節收到的禮物愈來愈多,其中最令我感動,卻也屢勸「免禮」未果的是好友阿佐。 和阿佐認識是在二十多年前,那時姐姐、先生和我在台中市剛創辦文教機構,沒有太多的管理經驗,阿佐是安親部門老師,做事細心,交代事情皆能精確完成,照顧小朋友更是無微不至。每當孩子課業有不懂的地方,即便已過下班時間,她都耐心指導,務必讓孩子了解,若有任何問題也隨時與家長保持聯繫。在阿佐悉心照顧下,學生的課業皆穩定進步,也幫我們建立應徵安親班老師的完整制度,之後招生一路順遂。 當時光不斷推移,我們的機構在附近覓地增設幼兒園、美語班,並在機構附近替阿佐找好地點,協助她自立門戶,原本安親班的學生無償交給阿佐承接。阿佐提議:「安親班的孩子如要上美語課,就回到機構就讀,我請司機接送。」我們攜手合作,讓孩子從幼兒園至國小無縫接軌,受到良好照顧,家長都非常放心。 十幾年後,阿佐和先生結束安親班事業,退休回彰化田中照顧高齡八十多歲的雙親。平日我們各忙各的不常聯絡,但每逢中秋、過年,他倆都會專程回來台中送禮、話家常。 前幾年,阿佐來電告知她兒子罹癌,堅強抗癌不忘進修,已經通過高考檢定分發至台中衛服部上班,住嘉義的女友不離不棄與他結為連理,生下一女。阿佐到嘉義陪伴媳婦和孫女,先生則跟著兒子住在台中,打理作息,用最好的食物、昂貴的藥材照顧他。可惜一年後,未滿四十歲的兒子不敵病魔摧殘,撒手人寰,留下一歲半的女兒、年輕的老婆和年邁的雙親。 當阿佐夫妻處理完兒子的後事,我們專程到嘉義去探訪她,見她消瘦的身軀和白髮蒼蒼的先生,體會到白髮人送黑髮的淒楚。 秋節前夕,阿佐伉儷又來台中送禮了。看到她氣色不錯,兒子離開的傷痛似漸平復,我內心稍安些。但她的先生剛做完攝護腺治療,讓我忍不住碎碎念:「你們每次都從那麼遠的地方專程過來,又撐著不舒服的身體,可不可以下次不要這樣?」 「這一定要的,人生中的貴人不多。」她先生回答道。 當年的協助與合作,竟成為他倆認定一輩子的貴人,聽得我好慚愧,應該是我要說感謝啊!那時若不是阿佐全心幫忙照顧那群孩子,恐怕我們的事業不會這麼圓滿。多年的禮尚往來,見證我們是真誠的好朋友,我珍惜這份好緣!(本文由「台北市閱讀寫作協會」提供https://www.facebook.com/TWLA2010)

MORE

【一舉兩得】候診時光 不虛度

文/伍華英 出門前忘了先查詢門診進度,到了診間一看,燈號才顯示30,我掛60號可有得等了。反正今天沒什麼雜事,就找個邊角的位子坐下,脫掉外套,放下包包,拿出手機,準備悠遊廣宇。 看看訊息、滑滑臉書,讀幾則先前下載的短文,瞥幾部不明所以的短片。這時眼睛似乎開始抗議,抬頭瞧燈號,34,醫生看得真仔細,我的時間可真難熬啊!索性閉上雙眼默背心經,讓等待的時刻也能修心養性。 當我內心法喜充滿之際,感覺旁邊的空位有人坐了下來,他的噸位應該超大,因為我的屁股被震了一下。無妨,繼續念我的心經。不久,座椅開始晃動,瞇眼一瞄,果然是那壯碩男子時不時的晃腳,連動的座位也跟著同步震盪。不管,我的修行要緊,繼續念。 後來,有人與男子大聲交談,忍不住加快速度把心經念完。張開眼睛,原來男子旁邊坐了個大腹便便的老婆,兩人聊天、打電話都是音量全開,好像候診室是他家客廳似的。 瞧診間燈號才爬到40,我這難耐噪音的六十老嫗道行還不夠,真無法安住座位了,念頭一轉,何不啟動日行萬步計畫。於是,收起手機,提著包包,穿上外套,開始巡行醫院大樓。 先是漫步瀏覽牆上的壁掛圖片和衛教新知,再穿梭參觀幾個不同科別的診間,氣派的醫學中心,光是來回逛一個樓層就可達二千多步。回到原掛的診間燈號,49,那對大嗓門夫妻還在,嗯!繼續出巡。 走到樓梯間,這層是五樓,我決定先下到一樓,再步行上十樓。樓梯寬敞明亮,多數人都選擇搭電梯,所以這裡正好是我踽踽獨行的好地方。下樓輕鬆,刻意側身改變膝蓋彎曲的角度,到二樓時,碰見有人也走樓梯,一起抵達一樓後,我故意繞出大廳望望,等四下無人再踅回去(怕被笑怎有人這麼無聊,專程來醫院走樓梯)。 深吸一口氣,緩步登樓,調整腳步與氣息,想像走一步就消耗多少卡路里,不禁有些雀躍起來。上到四樓,口罩下的呼吸變得緊迫,只好小露鼻孔,讓換氣更順暢。到了八樓,雙腿不再輕盈,身體開始發熱出汗,急促的喘息聲叫我要稍作休息。原地停了十秒,心跳緩和了,繼續攻頂。看到牆上標示10F字樣,心裡竟有挑戰玉山般的小小驕傲。來醫院走樓梯,不僅練身還能度時,真是一點兒都不浪費生命啊! 回到診間,57,快輪到我了,有人不耐久候開始站起來做伸展操,也有人乾脆打起盹兒來,那對旁若無人的夫妻看來已離開,也許我真該感謝他們把我逼離座位,才有機會把囤積的卡路里給消化掉!

MORE

【生活快門】Give me a smile

文/蔡宗霖 某日晚上工作回到家,邊看電視邊吃飯,吃完後要收盤子時,意外發現碗盤中似乎有一個微笑的表情。一隻眼睛對我眨眨眼,淘氣的微笑著,好像在對我說:「Give me a smile.」將一天工作的疲憊用微笑洗滌心靈,對自己說加油!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MORE

【親子動動腦】孩子有情緒障礙?

文/吳娟瑜 「情緒管理」、「情緒勒索」、「情緒障礙」……這些情緒名詞在坊間流行起來後,許多父母有了更多警覺性,深恐一個不小心讓自家孩子成了情緒的受害者。 孩子怎麼了? 米樂媽媽是上班族,還要照顧兩個女兒,她不敢奢望正在創業的老公能夠參與教養,平日就是一打二,忙東忙西的。 米樂說每次她心煩氣躁「盯」著四歲的小女兒,不到一秒鐘,立刻看到她倒地亂吵亂鬧。「吳老師,我的女兒是不是有情緒障礙?」 這是許多爸媽常有的反應,一邊生氣一邊又擔心,孩子若成了情緒障礙兒,將來如何在學校、社會與同學、同事相處啊? 這時候,爸媽需要學習分辨孩子只是一般情緒困擾?還是到了需要專業治療的「情緒障礙」? 情緒分辨很重要 「情緒困擾」指的是孩子在表達喜怒哀懼時,失去自我調適的能力,想哭就哭、想鬧就鬧。 有一回,米樂下班後帶著兩個女兒剛到家,她想躺在床上歇會兒,不料,調皮的小女兒爬到她身上磨蹭,可能自己也累了,不耐煩地用手一推,小女兒竟大聲嚎哭。 米樂在引導下,弄懂小女兒只是「情緒困擾」,只要媽媽正確地、和氣地解釋:「媽媽需要休息十分鐘,待會兒再一起玩。」如此一來,小女兒明白媽媽並沒有討厭她、排斥她,她也不至於焦慮、緊張地吵鬧了。 「情緒障礙」的孩子可就沒這麼快地調適,這樣的孩子在人際關係、情緒反應、行為規範有不尋常行為,往往出現沮喪、焦慮、緊張、躁動、異常恐懼或注意力不集中等狀況。 「情緒障礙」的因素是多重的,從遺傳基因、管教模式,到社會環境都可能交互作用而形成。 家中有情緒障礙兒,爸媽通常力不從心,這時需要透過專業協助,從醫師診斷到心理治療、行為治療、特殊教育課程等來改善。 鄭媽媽的兒子從小有嚴重的情緒障礙,她時不時需要跑學校向老師、家長、小朋友道歉。直到兒子小學三年級碰到一位專業又有愛心的導師,鄭媽媽正式帶著兒子到情緒障礙門診掛號。 兒子接受了遊戲治療、認知行為治療,還邀老公一起做家族治療,服藥的部分則是和專科醫師充分討論,適度作調整。 一年後,當兒子快升上小學四年級時,原先時不時在教室尖叫的情形終於安穩下來,每天上學前,還會站在家門前調皮地大聲喊:「媽媽,我愛妳!」 媽媽破涕為笑 破涕為笑的鄭媽媽,目前還回到兒子的母校擔任義工媽媽,在圖書館講故事,在輔導室協助建立檔案資料,她告訴我:「兒子現在唸高二,每天可以開心上學,在學校也能和老師、同學和樂相處,我是心存感激啊!」 還有,家裡的老公徹底改掉過去責怪她生下「怪獸」的說法,下班後到家會洗碗、倒垃圾、晾衣服,絕不喊累,時不時對鄭媽媽說:「老婆,妳辛苦了。」 「情緒障礙」的孩子比起「情緒困擾」的孩子讓爸媽更加辛苦,從自責自怨,到擦乾眼淚協助孩子調整,這其間的辛苦真的是「甘苦誰人知」啊! 幸好「天公疼憨人」,只要方向對了,努力的步調不中止,有朝一日,這些孩子是可以適應社會的。尤其當孩子逐日身心成熟,意識到人我互動時必要的尊重,以及加強自我控制情緒的能力,這時,爸媽心頭上的壓力也就可以漸漸釋放了。 鄭媽媽,一位憨厚暖心的好媽媽,身形瘦小,顯然吃過不少苦頭,她雙手合十地說:「兒子阿輝幸好遇到許多貴人,讓他人生峰迴路轉了。」我笑著對鄭媽媽說:「妳就是他的第一個貴人啊!」

MORE
/196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