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時光重逢】織一個夢中星球 | 人間福報

【時光重逢】織一個夢中星球

THE MERIT TIMES
文/歐銀釧
字級
收藏文章
21觀看次
陳翠英老師(左)教馮媽媽編織。圖/歐銀釧
茶花開了,也可以是編織時的話題。圖/歐銀釧
王秀孫女士(左)向老師陳翠英學習編織。圖/歐銀釧
袋子裡裝毛線,隨身攜帶,隨時可以編織。圖/歐銀釧
文/歐銀釧

每個編織都是一個世界。我坐在陳老師的教室裡,坐在毛線球之間,坐在大家的記憶裡,傾聽毛線與棒針的悄悄話……



冬日下午,和友人約著見面,沒想到會在城市中發現編織星球。

這是一個奇幻國度,我沉浸其中。

一切起因於為了送一份《人間福報》紙本報紙給畫家馮佩韻,她忙著陪母親,所以改約在百貨公司的編織教室。

來到百貨公司樓上的一個角落,十多個學生和老師一起編織。學員有二十多歲的女孩,三十歲至五十歲的女士,也有七十歲至八十多歲的婦人。四周陳列各色毛線。

編織老師陳翠英是宜蘭人。她家有九個小孩,她是長女。宜蘭找工作不易,所以她於三十五年前來台北覓職,起初在百貨公司賣毛線,後來自行閱讀雜誌研究編織,練就手藝,從此賣毛線也兼教學。

之後,她搬到台北居住,每周一放假都會搭火車回宜蘭看媽媽。「我在火車上織毛衣,一路織回家。有一次單純和媽媽談天,沒有編織。媽媽立即說:今天為什麼不打毛線?我趕忙從背包中拿出針線編織。媽媽對我的印象就是編織的女孩。」

三十五年來,陳老師教了一萬多位學生。學員和她討論想編織的樣式,她幫學員畫出樣式圖,編織途中有任何問題,她立即幫忙處理,每個作品都有她的參與。

下午剛開始,大家陸續來到,說起家中大小事,話語在空氣中飛來飛去,手上沒停,繼續編織。

八十多歲的馮媽媽首次學習,半年多來,已織了三件背心,她先為自己織綠色背心,之後為兒子織藍色的,接著又為女兒織藕色的,目前正在編織第四件,準備送給媳婦。

馮媽媽是畫家馮佩韻的母親,出生於嘉義,喜歡美的事物。她從未學過編織,但是陳老師教一會兒她就學會了,起初一周來一次編織教室,織出興趣後,每周固定三天和老師一起編織。

「馮媽媽剛來時,偶爾會打錯,急著要我『救針』,我幫她整理之後,她再繼續。現在已順手了。」陳老師說:「編織表面上是打毛線,其實是專注地整理心思,手腦並用,把腦筋都打開了,思緒清楚。」

新近,馮家的茶花開了,馮媽媽歡喜地和其他學員分享,花園與植物成為下午的話題。接著有正為寵物編毛衣的女孩,說起家中狗狗的趣事,引得大家哄堂大笑。然後,又有人分享日前的旅行。像接龍一樣,大家邊織毛衣邊談天。

「不要講話,趕快織。」七十六歲的王秀孫女士笑著提起媽媽之前對她的叮嚀。她在女兒陪伴下,常來編織教室。其實,她是編織老手。「一九四九年雙親從上海帶著家人來到台灣,那時我才四歲,印象中媽媽常在打毛衣,直到我十歲,媽媽才教我編織。」

秀孫穿著自己編織的第一件毛衣,淺藍色的毛衣帶著數十年來的記憶。「記得當年一直搬家,住過基隆後來又搬去嘉義、台南……」無論住處如何變動,不變的是編織。「天氣熱了之後,母親會把毛衣拆掉,把毛線拿去染色,重新編織,看起來像新的,所以人家都說我們穿新衣。」

畢業於師大的秀孫,曾是中山女高的國文老師,和先生育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她常織毛衣給孩子們。兒女長大成家,她也為六個孫子織毛衣和圍巾。她分享自己的故事,談到最難過的一件事:「八十多歲的爸爸睡一覺起來,就不認識我了。」他問:「你是誰?為什麼對我這麼好?」她難過得落淚,父親失智了。這次談話是編織以來最悲傷的下午。「如果父親還在,現在一百多歲了。」

另一個學員小郭學編織二十多年,她把織了前後兩大片的毛衣擺在桌上,請老師教她如何連成一件,亮麗的顏色,把陰雨天的憂鬱都趕走了;艾麗絲穿著自己織的帽子和披風,「編織需要耐心,看到自己的成品很有成就感」,她繼續編織明年夏天的藍色線衫;一旁的小袁說:「毛線穿梭,頭腦跟著轉動,編織很奇妙」;麗愛正在織毛衣給孫子,所有的祝福都在其中;淑娟已織了六頂帽子,她有空就編織,即使搭捷運也織個不停。

每個編織都是一個世界。我坐在陳老師的教室裡,坐在毛線球之間,坐在大家的記憶裡,傾聽毛線與棒針的悄悄話,傾聽內心梳理的回憶。

曾經有位年輕男生來學打毛線,說要織條圍巾給女友。還在讀書的他是單親家庭的孩子,父親罹癌,家中還有弟弟。生活雖然很辛苦,但是他仍想親自為女友編織。陳老師很感動,待他如家人,買便當時總是為他多備一份。

「有緣相聚,大家一起打毛線,這是最幸福的事。」陳老師念念不忘一位七十多歲的學員鄭媽媽。「她每次都打扮得很漂亮,編織筆記本寫得很好。她的女兒雖然很忙,每天都固定和她談天一個多小時,聽她說編織教室的每個細節。」

去年鄭媽媽去健康檢查,她們保持line連絡,用早安圖相互問候,本來以為她很快就會回來。「有一天她和我通電話提到:下次她可以坐輪椅回來教室,和大家一起編織。」陳老師哽咽地說:「但是,她就沒有回來了。後來才知道她罹癌,住進安寧病房,那些line上的回訊都是女兒幫忙的。她生前看我每次都在包包裡撈錀匙,特別買了錀匙圈送我。」睹物思人,陳老師熱淚盈眶。

我想起母親早年也總是為全家編織毛衣。

十八歲的我負笈台北讀書,冬日寒冷,母親寄來織好的毛背心,還把我最愛吃的澎湖麵線包裹其中。離家在外,接到毛衣和麵線,一個人在宿舍,淚水落了下來,提筆寫信給母親:「下次回家希望能學編織,以後我也要為媽媽編織毛衣。」但是,我還來不及學,母親在那年冬天往生。

我不會編織。串起每個字是不是另一種編織?織一個風景、織一個記憶、織一個人、織一段時間、織一個夢中星球。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