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慈心農法】同心打造大同世界 | 人間福報

【慈心農法】同心打造大同世界

THE MERIT TIMES
文/張顥嚴
字級
收藏文章
35觀看次
感恩大地之母沒有因為人們貪婪愚癡豪取強奪,就不讓生命之流繼續在她身上運轉。圖/Pexels
作者簡介 張顥嚴 台大農業化學系學士、碩士畢業,短暫從事環境顧問工作後,決心返鄉扛起茶園農事。曾獲農委會第三屆百大青農輔導,並擔任外交部第一屆南向青農大使。 目前從事有機茶葉工作,擁有約三公頃的認證有機農地,皆以「無防治」、「不殺生」,活化土壤生態系的方式做茶園栽培管理,參加國內舉辦的有機茶分級賽屢屢獲獎。因理論與實務兼備,經常應邀擔任學校食農教育與環境教育講師,並於各大專院校相關課程授課,推廣慈心農法不遺餘力。 圖/Pexels
圖/Pexels
文/張顥嚴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少時選讀《禮記》章節中的句子,在思考慈心農法會為世界帶來什麼影響時,很自然地浮了出來。

在孔子心中,當大道行於天下時,這時候人人都為了利他而活,所以此時的政治制度是「選賢與能」,人際關係是「講信修睦」,社會狀態是「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家庭狀態是「男有分,女有歸」。

我特別欣賞「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這兩句話,因為這兩句話與佛法當中布施度的內涵一致,也是將大乘佛法應用於農法的原則:不浪費資源,亦不貪歛財富;為天下之利而盡力,不為己利而作。

若觀察現在所謂的「慣行農法」,恰好就是〈禮運大同篇〉這段話所描述的反面:它既浪費資源,又是為了貪心而作,只為私利的膨脹,而忘記有自己以外的天下。不斷擴張系統自我,排出廢熱至環境的情境下,最終將導致環境崩毀,此時依存於環境的自我又怎能獨存?

聖嚴師父的「四種環保」所講述的內涵,亦與〈禮運大同篇〉此段描述無異。由「心靈環保」入手,延伸至「生活環保」、「禮儀環保」以及「自然環保」,無論是理論或是作法,就用現代人好理解的「環保」二字總攝。或許孔老夫子也是用當時代人好理解的「大同」概念,傳遞他對道行天下的美好願景吧。從這點來看,「慈心農法」能否乘載所謂的「道」,又能被當代人好理解,這也是提出這樣的名相後值得觀察的部分。

無疑地,慈心農法就是佛法,僅是由佛法應用於農業的操作面而描述之,既然佛法有「道」,佛法是「道」,慈心農法自然也不難觀察到有「道」的特質,操作慈心農法的結果,就是實踐佛法為我們生命以及我以外的世界所帶來的改變。

我們可以觀察行於此道上的善友。桃園大溪有位邱榮漢先生,夏、秋季收成綠竹筍,冬季則收成羽衣甘藍與其他葉菜類。他曾經描述羽衣甘藍因環境逆境被薊馬叮成皺皮菜的經驗,那時他不是選擇用藥或是耕鋤,僅僅是等待而已,因為他知道自己營造的環境有能力讓蔬菜順利成長,只待對應的條件。果不其然,在東北季風連續帶來幾波雨水以後,他的羽衣甘藍神奇地在別人眼中「逆轉勝」,還能供應有機通路販售。

雲林青農柯力誌先生是我的前輩,我經常請教他的觀點,雖然他採取相對慣行的有機農法操作,換處在他的環境,我也會採取同樣的作為,這是由於條件不同的緣故。更令人讚賞的是,他還成立有機生產合作社,凝聚一群人的力量一起從事有機產業。

其他還有很多採取自然農法、秀明農法、BD農法、MOA農法、KKF農法或是使用光合菌的族群,各自有精采的心路歷程與事業,就不一一贅述。

我們都希望在自己盡到農民責任的同時,能夠讓這世界更美好,我們都曾在面對自然與環境的挑戰中敗下陣來,但沒有因為害怕所謂的「我」被傷害了,就馬上拿起武器,對付這些看起來張牙舞爪的大小生命,我們學著願意讀取來自土地與植物的訊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與看似不可能中,摸索出通向真理的方向,待條件具足時,才驚訝地發現,原來過去的失敗都來自於自己對自然環境的不理解,所謂的病害與蟲害都是自找的。一生此解,尖銳對立變成慚愧感恩,慚愧自己因為看不清楚,一直傷害土地、傷害自然;感恩大地之母沒有因為人們貪婪愚癡豪取強奪,就不讓生命之流繼續在她身上運轉。認知至此,哪裡還想再拿起武器對付這些存在土地上的生命呢?

改變認知,感恩大地

科學是可重複的事實,但認知才能主導科學發展的方向。長久以來農業科學慣用「產量」、「成分」、「外型」化約對快樂的描述,由此為基礎,企圖發展出一套重複快樂的方法,也就是所謂的慣行農業,結果我們真的得到快樂了嗎?顯而易見地,這套要帶來快樂的方法,卻帶來了愈來愈多的痛苦。並不是科學錯了,而是我們的認知有偏差,如果沒有明眼人帶我們用正確的眼觀察,我們可能一輩子都在這堵感覺造成的高牆前死磕硬撞。

慈心農法就是借用佛法的眼改變認知,認知轉變,對立的境界就改變;境界改變,所採取的作為就改變,如果操作這些藉由佛法觀察得到的作為可以重複帶來快樂,我們又怎不說這是科學呢?

我衷心期盼著有一天,愈來愈多的農民都能照著慈心農法操作時,土壤愈來愈有生命力,過去排放至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能因為具活性的土壤生態系運作,逐步被收存在土壤體內。溫室效應減緩,海平面不再上升,極端的氣候變得緩和,四季重新變得分明。水可以因優良的土壤結構,留存在土壤體中,或是滲入至地下,我們可以有乾淨穩定的水源。因為水的循環不再極端,降雨變得平均,以前雨水洗過的天青又成為生活的日常。

我們找回兒時在不噴農藥自己吃的那一畦菜才吃得到的菜味,你再也不必逼小孩吃青菜了,因為好吃的食物,小孩自己會吃光。癌症、慢性病、過敏症好發的頻率愈來愈少,因為我們知道了真相,不再無知地選擇病從口入。我們可以透過農業重新思考人與環境間的關係,這些思考終指向生命最本質的問題:我們從何而來,要往何方而去?

當日夫子讓弟子們各自說了如果自己能執政時的理想,卻只在曾皙說了他的理想後道出一句「吾與點也」,那時若大道能行,或者存在一個有佛法的平行時空,人人懷著慈心行事,夫子就能現見他心中的大同世界:那是一個人心沒有隔閡,天人可以交感的豐饒國度,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在河水邊沐浴,坐在祭台上迎風吹乾身子,讚頌歌詠而歸。

願我們也能從現在起,同心打造那一個世界。

(摘自《茶園裡遇見佛陀》,法鼓文化出版)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