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社論 從悲情城市到悲憫城市 | 人間福報

社論 從悲情城市到悲憫城市

THE MERIT TIMES
社論
字級
收藏文章
37觀看次
三十三年前,剛解嚴的台灣,侯孝賢電影《悲情城市》得到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獅獎的好消息。在剛剛解嚴,許多禁忌仍半開將開的狀態下,當時電影裡討論二二八的情節,引起諸多爭議。

最敏感的是電影中本省人暴動引起的衝突,由梁朝偉所主演的林文清,是一個瘖啞人,因病無法言語,在火車上被本省人,以一種粗暴的態度,強迫他說出台語,或者日語,以證明他是台灣人,否則就毆打。林文清在情急之下,竟能發出沙啞的聲音說:「我是台灣人」,但不為暴徒所信,幸好在被毆打前,他的朋友來救他,證明他是聾啞人。

這一段真實描述衝突的鏡頭,在台灣當前的政治環境下,顯得有點「政治不正確」,而被這些政治評論家所不喜。他們總是將二二八描述成外省人欺負本省人,是一種族群的鎮壓,用簡化的二分法來看問題,卻未曾看到族群衝突的背後,是雙方各種矛盾的總合。其中所涉及的貪汙腐敗、權力矛盾、利益交錯、物價飛騰、國共內戰的大勢等等,都是交會成二二八暴動的原因。而侯孝賢在電影中,已試圖透過一個台灣家族的歷史去加以刻畫。因此它的描述是較全面的。

電影雖然不是歷史,但它所刻畫的典型性人物,已足以成為一個時代的原型。然而,它終究太真實、太複雜,不符合現今政治衝突的簡化論述,終究不為當權者所喜。

此外更為敏感的是描述國軍清鄉行動中,攻打反抗者的武裝基地,進行鎮壓。那基地在真實的歷史中,是指涉鹿窟。二二八之後,台灣知識分子與不甘心的民眾,組識起來,加入中共地下黨,試圖在山區建立生產公社和武裝基地,自行種田勞動,也購買武器,訓練民眾打游擊。一九五二年被破獲,所以有國軍攻打而槍殺人的鏡頭。

這一段「紅色台灣史」其實是相當忠於歷史的。細心的觀眾應可以發現,侯孝賢透過林文清與寬美的相戀、生孩子,悄悄刻下從二二八到白色恐怖鎮壓的時間軸。這些生命史與時代的變動,互為印證,見證大時代對一個人、一個家族的影響。

可惜的是這些史實很少被討論到。更多是討論陳松勇那一句台詞:「眾人吃,眾人騎,無人疼」。某一種台灣的悲情心聲。但《悲情城市》上映三十三年後,台灣人有克服這種心態嗎?當民主化讓台灣三度政權輪替後,執政者曾否給人民帶來更大的包容與疼惜,克服悲情?或只是被更多仇恨取代呢?

最讓人驚心動魄的,反而是無聲的部分。那就是林文清因牽連到鹿窟事件(他是金錢支助者,也曾上山探訪,想加入武裝革命的行列),遭到通緝,他想逃亡,整理好行李,帶著妻子和孩子走到車站,卻無奈的站在當下。因為,他當場明白台灣是一個島嶼,逃亡之路,最多只是轉了一個圈子,最後仍回到原點。當時全島已進入冷戰封鎖,無路可逃了。這一幕是無言的,卻極為觸動人心。因為它彷彿是台灣反抗宿命的寫照。

重看《悲情城市》,人們看到的,已不只是政權輪替的大時代與家族史,而是在歷經長長的時間距離之後,更深的悲憫與台灣命運的隱喻。「悲情城市」何時能化成「悲憫的城市」?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