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風雲人物43】烏克蘭記者 穆薩耶娃 收起傷悲 為希望而戰 | 人間福報

【風雲人物43】烏克蘭記者 穆薩耶娃 收起傷悲 為希望而戰

THE MERIT TIMES
文/楊慧莉
字級
收藏文章
22觀看次
穆薩耶娃獲頒知名的「CPI國際新聞自由獎」。圖/www.pravda
《烏克蘭真理報》的閱報率每日達三、四百萬人次。圖/Wikipedia
穆薩耶娃自認無權停頓,因為要讓戰犯受審,尚有許多事要做。圖/123RF
戰火下烏國人流離失所,村莊和街道滿目瘡痍。圖/Forbes
圖/Yahoo News
克里米亞的夏日風光,是穆薩耶娃繼續活下去的動力。圖/Crimea travel portal
穆薩耶娃對新聞工作充滿熱情。圖/The Boston Globe
文/楊慧莉

戰火 容顏

百大影響

人物來時路

塞維吉爾‧穆薩耶娃(Sevgil Musaieva, 1987-)是來自克里米亞的烏克蘭記者,目前擔任線上報紙《烏克蘭真理報》(Ukrayinska Pravda)的總編輯。去年,她不僅獲頒知名的「CPI國際新聞自由獎」,還名列《時代》 雜誌百大影響人物。殊榮背後,讓人見識一位女青年如何在戰火下展現生命的韌性。而這一切要從去年二月俄烏開戰前說起。

基輔開戰第一天

去年二月二十四日俄烏開戰,但身為報社總編的穆薩耶娃於開戰前幾周就嗅到戰火氣息,隨著焦慮感升溫,已將部分團隊移至烏克蘭西區,以防一旦首都基輔淪陷,閱聽大眾失去可信的消息來源。

開戰前一天,她仍忙到晚上十一點。當時,她在編輯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Oleksii Reznikov)的訪談,與同仁討論標題。這則新聞弄到半夜發稿,標題為「基輔是第二個耶路撒冷,有人要轟炸它,令人難以置信」。但隔日清晨五點半,第一聲槍火在首都爆炸開來,讓人不得不信。

在此之前,睡睡醒醒的穆薩耶娃陸續收到即將開戰的情報。她發簡訊給新聞提示的編輯做好相關準備。開戰後,《烏克蘭真理報》即刻因應新的情況善盡職守,包括打電話給烏克蘭官員、成立英文版的網站、寫一篇標題為「我是烏克蘭人」的社論等。期間,國外同仁詢問穆薩耶娃烏國境內開戰情況,也要她離開基輔,因為俄羅斯人一定會來取她的性命。不過,總編仍給自己做了一份炒蛋當早餐,繼續報社工作,身上還穿著睡袍。

七點左右,基輔響起第一聲空襲警報。然而,報社記者接到不少民眾抱怨,覺得情勢被誇大了,因為他們不相信真的打仗了。後來,穆薩耶娃接到烏克蘭總統辦公室的電話,表示需要協助,而其他記者也已到場,每個人都很緊張。經過兩小時的等待,確認基輔情勢險峻,而記者們被要求撤離。

子彈無眼最傷人

儘管如此,穆薩耶娃也不想離開,直到收到外交部堅持他們得於四十八小時內撤離的通知,因為捉拿記者和活動分子的組織即將展開行動。傍晚,為了安全起見,她已搬至另一棟公寓,因為她想起幾周前有看到無人機出現在她家窗前。

儘管一開始並無出走基輔的打算,穆薩耶娃仍迫於首都網路中斷,只好領軍移至波蘭格但斯克市。不過一周後,她又被迫回到利維夫,因為俄國人槍殺了美國記錄片導演雷諾(Brent Renaud)。雷諾是她的哈佛同學,也是其姊的伴侶;開戰當時,正在烏國與一位工作夥伴拍攝一部關於難民的電影,由穆薩耶娃的男友提供協助。

三月十三日,她才出門散步八分鐘就看到雷諾同伴在醫院受傷的影片,雷諾和男友都生死未卜。她聯絡兩人未果。不久,雷諾的屍體和文件被找到。她四處找尋男友,後來終於聯絡上,也才從男友口中得知雷諾如何遇難。原來,他們原本該在某處橋邊會合,但會合前雷諾的座車遭俄軍攻擊,子彈穿過雷諾的脖子和頭部,坐在後座的同伴適時壓低身子,逃過死劫。

雷諾之死讓穆薩耶娃感觸良深,「每當有人離世,大家都會說那人有多傑出,但用在雷諾身上,這絕對是事實,而非溢美之詞,他真的是一位卓越而又深具同理心之人。真不敢相信我的哈佛同學就這麼走了。戰爭最糟糕的就是子彈不長眼。」

義舉之旅見憾事

今天,《烏克蘭真理報》的閱報率一日達三、四百萬人次。比起一開始全面攻擊時達五、六百萬人次,已經算少了。戰爭頭一個月總閱覽數高達十億人次。穆薩耶娃表示,她的國家雖受到戰爭蹂躪,但就像蜂窩一樣,每個烏克蘭人都投入義工行列。除了新聞工作,她不太說自己的義舉,不過卻是透過她的聯繫,協助解決了許多問題,從把人救出占領區到運送數千噸的人道救援補給。

跟著人道救援車隊,穆薩耶娃曾造訪烏國許多城鎮,了解當地受災情形。比方說,她於四月十三日到達烏克蘭小鎮博羅江卡(Borodianka)時,親眼目睹最難過的事,「當地人跟我說:『他們數代居住於此,卻眼看房子在戰亂中倒塌,家人遭活埋。』城鎮中心街道旁的公寓區遭毀景像會一輩子印入我腦海,它們看起來就像活生生的人內臟被挖出,也像在戰爭中被屠殺了。」

事實上,沿途看見的一景一物,只要遭俄羅斯人染指過,都讓穆薩耶娃做噁,難以忘懷。當然,她也永遠不會忘記公路沿途的「地雷」看板,以及滿目瘡痍的村莊和街道,它們就像城市臉上的疤痕。



生存 動力

為重拾家園

抗惡勢力

而今,《烏克蘭真理報》一天有四百萬人次造訪,了解俄烏戰況。穆薩耶娃和她的團隊定期刊登相關報導、人民生活分析,以及戰爭對社會的影響。俄國入侵幾個月內,《烏克蘭真理報》已成為一個公共的平台,供有力的大眾人物、政府和軍方上去分享他們的觀點。其重要性,不容贅言。

戰爭對報社影響

不過,去年底,穆薩耶娃在接受專訪時坦承,在戰亂時期經營新聞媒體,滿足大眾的求知欲,何其不易。

戰爭頭幾個月,她和團隊夜以繼日的工作,四個月後就開始休一、兩天假,「我們都努力找時間跟親友相聚,因為他們有些人身在前線。戰爭不僅影響我們的工作,也影響我們的生活。」

俄國入侵,穆薩耶娃和團隊改變了一些報社做法,包括一些措詞用字、社論政策等。此外,他們還訓練編輯、前線記者要注意人身安全,「入侵迫使我們加強許多知識面向,我真的覺得它有助強化烏國媒體。」而為了讓報社持續運作,穆薩耶娃在波蘭開了分社,以防停電、網路不通等狀況。

不過,最重要的是,戰爭讓報社人更團結,「我們是一家人,我們的健康和安全優先。有兩位同仁失去家人,我們給予全力支持,甚至記錄所發生的事,並提供心理治療,藉由談話會議,分享彼此的心情、恐懼,得到心理支助。」

至於報社的金援,也因戰爭而發生了一些變化。原本主要是靠廣告,少數靠捐款,而今有不少資助來自網站和社群媒體讀者,甚至來自海外。於是,他們開了英文版,而這也要多虧一些來自海內外的義工,幫忙做英文翻譯和校對的工作。此版本一開,出現了一些國外捐獻者,讓他們得以支付讓英文版持續運作的義工。

盼一舉收復家鄉

俄烏戰爭讓烏國人暗無天日,但對穆薩耶娃而言,這種痛苦卻不是第一次。二○一四年,克里米亞被俄國侵占時,她與家人就被迫離開家鄉。俄烏戰爭讓烏克蘭人終於了解她的傷痛,但她深感自己的創傷只是更深化了。

不管如何,穆薩耶娃都確信自己終將回到克里米亞。在她的內心世界,她仍可望見家鄉的夏日風光,孩子圍坐桌旁看著她切西瓜的樣子仍歷歷在目。就是那些影像給予她繼續活下去的動力。她知道重返家園還需要一些時間,「不是說明年我們就可返鄉,但一定可以收復領土。」她現在比俄烏全面開戰前更有信心了,主要是大家終於見識到俄國的邪惡,在此之前她的外國同仁沒把她的故事當一回事。

回到二○一四年,穆薩耶娃就覺得爆發於克里米亞的戰爭終將來到緊要關頭,而崩壞的國際安全系統也得讓克里米亞回到烏國才能獲得修復。她認為,正是大家讓普亭為所欲為,不把俄國侵略烏國的野心當一回事,才會導致如今的全面攻勢。因此,她堅信世界的未來,烏國扮演決定性的角色。

無暇傷悲行正事

穆薩耶娃相信正義,相信俄羅師聯邦終會瓦解,因為就其觀點而言,新秩序一定會取代舊秩序。她也相信烏克蘭的特殊角色,只是不能光靠理性和判斷,還得全民發揮勇氣,一起改變規則,讓真理和誠實回到國際議程。

至於其個人生活,穆薩耶娃已找回正常的睡眠習慣,只是她已經失去哭泣的能力。眼下,她只有一個目標:「我現在充滿決心和專注力,全心投入工作。我無法想像自己還能做其他的事。我的世界只有黑白,我沒有權利停頓,因為要讓戰犯受審,尚有許多事要做;我無暇傷心難過,那樣只會傷害我的效率,現在還不是反思、回想的時候。」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