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抄經藝術】唐代寫經書法風格 | 人間福報

【抄經藝術】唐代寫經書法風格

THE MERIT TIMES
文/本報綜合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62觀看次
佛教抄經不是揮灑性情的,端正精美的書法,可以讓受持者更容易閱讀接受。圖/資料照片
唐代有許多官方寫經手,圖為寫經生國詮所寫楷書《善見律卷》局部。圖/取自微信旃檀精舍
唐代官抄經書卷末署有書經者、初校、再校、三校者名字,圖為儀鳳元年《金剛經》題記。圖/取自微信旃檀精舍
抄經出於對佛法的虔誠和崇敬,須嚴謹慎重,抄經書體多呈熟練、持重、自然的風格。圖/資料照片
唐代官方寫經書法,結體森嚴,點畫飛動,令人讚歎,圖為鐘紹京《轉輪聖王經》局部。圖/取自微信旃檀精舍
敦煌寫經卷的字體由清瘦轉豐腴者不在少數,圖為《大般涅槃經•迦葉菩薩品第十二》局部。圖/取自微信旃檀精舍
文/本報綜合報導

對於藝術品的審美觀,離不開時代背景、階級背景、文化背景、宗教背景等的探討和研究。作為中國書法藝術的一部分,佛教寫經書法,在欣賞、審美過程中,尤其需要關注這幾個屬性的掌握。如果沒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認識,寫經書法的藝術美學,在社會意識、藝術專業、宗教理念,以及在中國文化的價值、地位就無法確認,甚至可能出現主觀的偏差。

中國書法史 唐楷高峰

唐代書法楷書的完備,形成中國書法史上楷書的高峰。這與政治制度上的要求有關,科舉考試是一般讀書人入仕的基本途徑,而中第之後,吏部要進行考核,其中一項就是楷書要寫得「楷法遒美」。因此,佛教寫經書法,亦不離這個時代的影響,而形成嚴整、端莊的整體風貌。

北宋宣和內府藏有唐釋曇林用小楷寫成的《金剛經》,《宣和書譜》卷五記載,此卷有數千字之多,始終如一律,不失行次,便於疾讀。敦煌寫經卷中的唐人寫經,達到這樣水平的數量很多。楷書給人的美,就是端莊、整齊、規範、美觀。大量的官方寫經書法,都是結體森嚴,點畫飛動,令人不勝讚歎。這些楷書寫經,堪稱唐楷的代表作也不為過。

米芾《海嶽名言》說,盛唐開元以來,因唐玄宗字肥,後有書家徐浩,趨從君王所好,字寫得肥滿,而經生字亦自此豐厚。翻開敦煌寫經卷子,其中字體由清瘦轉豐腴者不在少數,如《佛說佛名經》較《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要豐腴寬博得多。盛唐以後,佛經書體肥滿,則是受顏體影響,與同時代的書法風格類似。

官方寫經手 訓練有素

唐代,從事佛教寫經人員成分十分複雜,有官方和民間的寫經手,也有文人、僧尼、學生等。但是水平最高、數量最大的還是官方的寫經手,他們的專業足以為代表。唐代是一個佛教盛世,對於寫經也非常重視,不僅是積累功德的行為,而且這些寫經作品也流布各地,作為民間寫經範本。

這些官方寫經手大多是祕書省和門下省的「楷書手」,例如《妙法蓮華經卷第五》為上元三年五月十三日祕書省楷書手孫玄奕所寫;屬門下省抄經者較多,如《妙法蓮華經卷第三》是上元三年八月一日弘文館一位任姓楷書手書所寫;《妙法蓮華經卷第七》為弘文館楷書手王智莞所寫。

這些官方抄經者都是訓練有素的專業寫手。在唐代,對他們的培養都是經由專門的機構和老師指導。

因此對寫經的要求非常嚴格,形成了一套完整嚴密的制度。經卷末署有書經者的名字,用紙數量,初校、再校、三校者的名字,以及詳閱者、判官、監製者的名字。這些名目都一一羅列於卷尾,毋庸置疑,這幾乎是所有官抄經書的規制。

手抄寫佛經 態度恭謹

以宗教目而言,抄寫佛經是積累功德,讓人受持供養,抄經者必須以嚴肅恭謹的態度來完成。因此其書法主要特點,是容易辨認、有規範、端莊的字體。當然楷書成為最合適的書體,寫經書法絕大部分都是楷書,這就不足為奇了。

在佛教裡,書法不是供人揮灑性情的,但是,精美的書法,可讓受持者更容易接受。寫經作品,既要考慮佛教本身的要求,還要考慮功德主,或者說受眾的接受。原因是,誦經祈願,希望願望靈驗。所以,寫經作品都是態度認真,布局整齊,少有潦草之作。

總之,唐代的官方寫經書法,是在各種文化社會屬性的要求下形成的一種書法藝術。從弘揚書法藝術的角度,對於傳承中華文化的貢獻,佛教寫經書法顯然有其重要的一席之地。



抄經與佛教流傳

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土,在政治、文化、思想、信仰方面,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佛經的流傳,更是影響了中國的文學與藝術。佛教初傳時,印刷術尚未昌明,佛經的弘傳流通,只能靠紙墨抄寫,所以與書法結下不解之緣。佛經與書法藝術結合,不但書法創作的題材更寬廣,內容更豐富,佛法的傳播也因此更快速、普遍。

名家寫經 藝術極品

佛經圓融精妙的思想內涵、精美優雅的語言文句,吸引了文人墨客,乃至帝王將相等抄寫經書。從六朝、隋唐至明清,乃至近代,不少寺院僧侶是有名的書法家,以抄經為媒介,接引文人士子皈依佛教,所以產生了不少名人的抄經書法名作。例如王羲之寫《佛遺教經》,張旭寫《心經》;柳公權寫《金剛經》、《心經》等,蘇軾寫《心經》、《金剛經》、《圓覺經》,宋高宗寫《金剛經》、《心經》等 。

經典的抄寫出於對佛法的虔誠和對佛經的崇敬,必須十分虔誠慎重,因此抄寫的佛經書體,一般呈現出熟練、持重、嚴謹、自然的風格樣貌。六朝以來,寺院盛行建造藏經樓,以珍藏寫本經卷。據現存記載的粗略統計,從南朝陳武帝(西元557年)令寫一切經十二藏,至唐高宗顯慶時(西元656年)西明寺所寫一切經的一百多年間,皇室和民間的寫經已達八百藏之多。

寫經書法一直延續到南唐保大年間(西元943-957年),才逐漸終止。可惜這批辛苦抄寫的藏經,絕大部分沒有流傳下來。現存敦煌石窟中發現的六朝隋唐寫經,雖然已是殘篇零卷,也堪稱舉世瑰寶 。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