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古法製作手抄稿 衣索比亞保存珍貴工藝 | 人間福報

古法製作手抄稿 衣索比亞保存珍貴工藝

THE MERIT TIMES
編譯/潘楠慕
字級
收藏文章
32觀看次
莫伊斯在拍片現場指導演員。圖/法新社、美聯社、網路
流浪狗等待塔巴塔貝伊送食物來。圖/法新社、美聯社、網路
哈梅勒.貝漢研究所的公關人員,查看在羊皮上用吉茲文書寫的聖經。圖/法新社、美聯社、網路
衣索比亞古卷保存倡議參與者,繪製傳統聖經圖畫。圖/法新社、美聯社、網路
從盧安達大屠殺倖存的莫伊斯,透過短片訴說盧安達最黑暗時期。圖/法新社、美聯社、網路
塔巴塔貝伊和他救援的流浪貓。圖/法新社、美聯社、網路
一名少年為古卷保存計畫製作羊皮紙。圖/法新社、美聯社、網路
在羊皮紙上用吉茲文抄寫成冊的聖經。圖/法新社、美聯社、網路
編譯/潘楠慕

衣索比亞正教(Ethiopian Orthodoxy)教會和修道院的崇拜儀式,仍使用以古老吉茲文(Ge'ez)寫於羊皮紙而非紙張的手抄聖經,這些手稿多有數百年歷史;有鑑於這種習俗正在快速消失,當地一項文物保存計畫在信徒參與下,正致力保存這項古老工藝和珍貴文物。

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的「哈梅勒.貝漢研究所」(Hamere Berhan Institute),眾多教士和教友以手工複製宗教手稿、藝術作品。哈勒梅.貝漢的公關主管希賽(Yeshiemebet Sisay)說,抄錄工作從4年前展開,「我們發現,古老羊皮紙手稿正在消失,這促使我們啟動這項計畫」。

希賽指出,這些手稿、圖畫藝術的歷史長達數百年,主要保存在各個修道院,禱告、吟唱聖詩都只用羊皮紙而非紙本手稿。但希賽表示:「這項習俗正在快速消失,如果能向教士們學會這項技藝,就能自己來做,手工抄錄工作就這麼開始了。」

希賽邊翻著以紅色皮革為封面的羊皮紙書邊說,這些手稿大多數是由信徒個人委託製作,然後信徒再捐給教會或修道院,也有人是為了自己小量收藏而訂製,來「重現古老的衣索比亞工藝」。小量的羊皮紙書要花一到兩個月製作,如果是收藏性的作品、數量大的書,就要花一到兩年。

抄錄所用的羊皮紙、竹筆和墨水,全由該研究所準備。竹墨筆以竹子削尖製成,抄錄使用的黑色或紅色墨水,則用當地植物製作,不同顏色需使用不同的筆來寫。

工作人員在研究所的庭院,把一張張羊皮放在鐵製框架上繃緊,在陽光不會太強烈時予以曝晒。參與這項計畫的20歲青年艾耶(Tinsaye Chere Ayele)說明加工手續:「羊皮在水裡浸泡3到4天後,在邊緣打洞,綁在金屬框上拉伸。」羊皮處理乾淨並晒乾後再剪成適用的尺寸,用來製成羊皮紙書或者畫畫。

靠著一支竹墨筆和穩定的手,衣索比亞正教會教士莫拉(Zelalem Mola)仔細地用吉茲文在羊皮紙上抄錄聖經和神學書籍。

衣索比亞正教會宗教儀式仍使用吉茲文,該國官方語言安哈拉語(Amharic)、以及在衣索比亞提格雷和鄰國厄利垂亞使用的提格利尼亞語(Tigrinya),也採用吉茲語的元音附標書寫系統。

莫拉說,儘管耗力費時,但這項工作能保存古老的傳統,也讓他更親近神。莫拉表示,從紙本抄錄到羊皮紙上來保存有其必要,因為紙本書籍很容易毀壞,而羊皮紙書只要不是遇水或遇火,就能長時間保存。他說,這工作需要耐心、專心,「一個人很難坐一整天,就是在抄寫,但是由於我們的虔誠,光會照亮我們的心;付出這麼多的努力,是值得的。」

大屠殺倖存者 矢言消弭種族仇恨

定居倫敦的導演莫伊斯(Jo Ingabire Moys)是1994年盧安達種族大屠殺的倖存者,這段經歷一直提醒著她家鄉的存在,也促使她決心透過鏡頭訴說盧安達歷史上最黑暗篇章,同時披露大屠殺慘劇中一些不為人知的真相,證明人性並未徹底泯滅,藉此根除種族仇恨。

莫伊斯的父親和她3個兄弟姊妹在這場悲劇中遇害,她和母親輾轉逃到倫敦。儘管已在倫敦安身立命,但大屠殺的記憶提醒她,家鄉並不遙遠。她偶然接觸到資深記者基恩(Fergal Keane)所著《盧安達的幽魂》(Ghosts of Rwanda)一書,書中提到她已故父親家鄉,使她動念要回鄉尋找有關慘劇的答案。

莫伊斯踏上故鄉魯素莫(Rusumo)時,當地村民多半避談往事,倖存者也已遠走他鄉。後來,莫伊斯在首都基加利大屠殺紀念館中讀到巫師卡魯希姆比(Zura Karuhimbi)的故事,才開始了解這段歷史。

卡魯希姆比在大屠殺期間庇護了一百多名圖西族人,躲過胡圖族的殺戮。由於莫伊斯和母親逃難時有過類似經歷,這名巫師拯救百人的故事,啟發她製作了短片《Bazigaga》。

這部短片以卡魯希姆比為原型,入圍今年「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最佳短片獎。莫伊斯說:「我希望部影片讓人們了解在盧安達發生的事,那不只是一場悲劇,也有人性良善的一面。」

莫伊斯認為,找出歷史黑暗時刻中的良善,是她的重要使命;她已創立「Ishami基金會」,Ishami在盧安達語中有象徵「韌性、復元和連結」之意,該基金會的宗旨,是化解現代社會中的仇恨、促進族群共融。

無畏當局禁忌 教士拯救流浪動物

伊朗爆發道德警察爭議,導致教士與一般民眾緊張關係升高之際,纏著頭巾的什葉派塔巴塔貝伊(Sayed Mahdi Tabatabaei),卻成為極少數吸引大量年輕人認同的教士之一,原因是塔巴塔貝伊無畏政府禁忌,救援大批流浪動物,並透過Instagram等社群媒體,披露這些悲慘遭遇。

伊斯蘭禁止虐待動物,且提倡餵養有需要者,民眾也常提供食物、飲水給流浪貓、狗;然而,包括伊朗執政當局在內,仍有部分穆斯林視狗為「不潔」。伊朗神權政治統治者反對養狗當寵物,認為這是西方腐敗的象徵,強硬派甚至一度推動立法禁止在公共場所遛狗,但是許多年輕一代伊朗人並不在乎這些禁忌。

塔巴塔貝伊也不因此卻步,他在什葉派重要宗教學術和聖地所在地庫姆(Qom),開設流浪動物收容所,成為動物權益提倡者;熱愛動物的他,試圖用行動來弭平社會對流浪動物看法的分歧。

塔巴塔貝伊說:「對他們來說,看到一個宗教人士做這種事,相當有意思,也有點奇怪。我的影片似乎給人留下好印象,讓他們感受到良善、和平和友好。」

收容流浪動物已讓塔巴塔貝伊和一些教士產生不愉快,2021年他一度遭宗教法庭下令革除神職,儘管這道命令暫緩執行,但塔巴塔貝伊轉趨謹慎,照顧流浪動物時改穿平民衣著。

塔巴塔貝伊救援動物的溫暖舉動,感動許多人,一名伊朗女子札拉(Zahra Hojabri)說,她發現流浪動物奄奄一息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位溫和的教士,「我認為他是天使」。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