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情緒動機】科學如何看抱怨效應 | 人間福報

【情緒動機】科學如何看抱怨效應

THE MERIT TIMES
文/本報綜合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71觀看次
抱怨會影響大腦和身體,形成負面情緒影響身心,這與引發情緒的神經元突觸有關係。 圖/123RF
有太多快樂是刻意的,人不一定一生都是快樂的,但可以從事一些讓自己開心的活動。圖/123RF
當創傷事件的倖存者在紙上寫下他們的感受時,他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就獲得了改善。圖/123RF
一般人都會抱怨,如果抱怨得宜對心理有好處,並且可以獲得想要的結果,比如同情和關注。圖/123RF
文/本報綜合報導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一般人總難免會抱怨,但不論是自己抱怨,或是聽別人抱怨,有研究指出,這都沒有什麼好處。也有人認為,抱怨能抒發情感,是化解負面情緒的方法,偶一為之,或許會有些功效,但事實上,從科學理論來看,抱怨對大腦無益。因此,保持樂觀正面的心態才是正道。

神經傳導物質

大腦是複雜的組織器官,能不斷地自我學習、重塑與重建。心理學者史蒂文‧帕頓(Steven Parton)指出,自己表達或從別人聽來的感受,都會影響大腦和身體,抱怨形成的負面情緒,可能影響心智與身體。他表示,這與引發情緒的神經元突觸有關係,這理論述及神經可塑性的本質,是以科學方法了解大腦如何不斷重複進行新連結。

他進一步解釋,原理是大腦中有大量的神經元突觸被突觸間隙(synaptic cleft)的空隙所隔開,每當有想法的時候,就會有一個神經元突觸釋放出生物化學物質,穿過空隙傳遞給其他突觸,建立連結橋樑,藉此傳遞帶電信號,它是與思考內容相關的訊息。每當電荷被觸動時,神經元突觸就會變得更緊密,大腦也會重新連結它的迴路,使神經元突觸更為輕鬆。

抱怨負面效應

當抱怨的話說出口時,通常自己會覺得不舒服,聽的人也不太愉快。其實這只是表面感覺,負面思惟還會使大腦產生微妙變化,讓人更容易出現同樣的負面想法而難以自拔。經常把抱怨當成發洩,這種習慣會促使大腦神經元形成同樣負面想法的結構,產生惡性循環,甚至可能增加罹患憂鬱症或慢性疾病的風險。

據神經元突觸作用,如果有消極負面的念頭,這些想法就會經常出現,然後逐漸養成負面思考的大腦。此外,如果經常情緒低落、負面思考問題,體內皮質醇(壓力荷爾蒙)會過度分泌而衍生各種疾病,導致內分泌失調、免疫系統失衡,甚至糖尿病、高血壓、癌症等風險。

科學研究指出,一個思惟出現後,大腦會建立有利此思惟再次形成的模式,所以,負面思考會「惡性」循環;同理,正向思考則會「良性」循環。如果經常正向思考,就能造就有益身心健康的積極正面性格。



抱怨是否有好處

據科學研究發現,抱怨有害身體健康,必須正向思考,所以抱怨被視為壞習慣。然而以抱怨抒解情緒,難道一無是處?人們選擇抱怨的理由又是什麼?

希望獲得關注

心理學教授柯瓦爾斯基(Robin Kowalski)表示,一般人都會抱怨,但如果抱怨得宜,對心理有好處。抱怨可以獲得想要的結果,比如同情和關注。他在《社會心理學期刊》發表的一項研究,內容為表現快樂與表達不悅之間的關係。該研究提到的正念(Mindfulness),是一種觀照當下內心想法與情緒的能力。

研究人員讓410位參與實驗者列出研究期間最看不慣的人和事情,此外,參與者還填了問卷,該問卷測量了參與者的快樂、正負效應、沮喪、專注力,以及對生活整體的滿意程度。研究發現,那些在抱怨中帶著希望想達到某種結果的人,比其他人快樂。據柯瓦爾斯基的研究,快樂與正念間有正向關係。

向誰抱怨訴苦

就像快樂一樣,正念也和刻意追求有關聯,正念較強的人更能察覺他們目前的行為會給未來帶來什麼結果。她的研究中假設那些比較快樂、正念較強的人,比較能控制他們的抱怨,除非抱怨是有目的,否則他們不喜歡抱怨。柯瓦爾斯基發現,比較不常覺察自身情緒和行動,也就是比較不具正念的人較常抱怨,且抱怨後不太有正向效果。

柯瓦爾斯基提到,有正面效應的抱怨是當事者運用事實和邏輯,知道他們想得到什麼結果,並了解誰能讓結果成真。在早期的研究中,柯瓦爾斯基發現,高自尊的人較常抱怨,而比較自信的人相信把問題說出來,可以讓他們的訴求如願以償。

書寫釋放情緒

然而,抱怨不一定要達到某種目的才有好處。人們之所以抱怨,最常的原因就是精神發洩,釋放情緒。對於一些在人生中受創傷的人而言,抱怨讓他們的情緒得到釋放。研究書寫治療方法的德州大學社會心理學家佩尼貝克(James Pennebaker)表示,當創傷事件的倖存者在紙上寫下他們的感受時,他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就獲得了改善。

柯瓦爾斯基也研究抱怨和心理學家稱為「5大特質」之間的關係,這5大特質包含外向、開放、神經質、有良知與親和。研究人員先測量受測者的個性,了解他們5大特質的強弱,之後把受測者在抱怨傾向量表上得到的數據拿來比較。研究結果發現,受測中最正關聯的是親和度,親和力愈高的人愈不容易抱怨。

快樂決定在己

從生理與心理健康而言,強忍著不抱怨可能會有負面影響,心理學教授海爾德(Barbara Held)指出,人在情緒不好的時候,學習如何與親朋好友表達很重要,如果不跟他們說,最後只能獨自在痛苦中鑽牛角尖。

正如佩尼貝克在書寫治療研究中提到,過去的研究發現壓抑想法和情緒,可能與長期壓力和健康問題有關係,在某些研究案例中,發現抱怨可以更健康。他解釋,有太多快樂是刻意的,人不是一生都是快樂的,但可以從事一些讓自己開心的活動。同樣地,柯瓦爾斯基也提到,抱怨可以是一種控制的手段,正負結果就看自己如何掌握。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