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多抽空陪長輩聊天 老年憂鬱症可逆轉 | 人間福報

多抽空陪長輩聊天 老年憂鬱症可逆轉

THE MERIT TIMES
本報台北訊
字級
收藏文章
82觀看次
日常多抽空陪伴長輩,鼓勵他們走出戶外,有助於預防老年憂鬱。圖/123RF
【本報台北訊】年逾七旬的張媽媽,幾個月前一直抱怨這裡痛、那邊痛,晚上睡不好,對什麼事都提不起勁,連愛吃的食物也興趣缺缺,食欲明顯下降,體重掉了好幾公斤。家人以為是「上了年紀的老化現象」,直到張媽媽脾氣變得暴躁、記憶力和語言能力的退化,就醫診斷為老年憂鬱,透過藥物、心理治療,才慢慢減輕低潮的情緒。

三軍總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謝嘉娟說,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族群,退休後若無妥善安排生活,或慢病纏身、伴侶離世、家庭疏離、失去社會連結,常會感到自身無存在價值。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的憂鬱情緒,容易與老化、初期失智搞混,加上患者認為只是身體不舒服而抗拒看身心科,易錯過黃金治療時間,從輕度惡化成中重度,甚至有輕生念頭。

注意力容易散漫

常被誤解失智

憂鬱症最常見失眠及食欲不振症狀,伴隨悲觀、失落、不安、妄想,老年憂鬱則常抱怨身體不適,家屬疲累奔波醫院各科陪伴看病,卻檢查不出任何異常,最後下結論:「應該是自然老化吧!」謝嘉娟提醒,可從八個面向觀察家中長輩是否有憂鬱症:

一、失眠:出現入睡困難、淺眠、整晚睡眠斷斷續續。

二、妄想:疑神疑鬼,常說出「大家都討厭我」言論。

三、胃口變差:食欲減退導致體重明顯減輕,容易便祕。

四、興趣缺缺:本來喜歡的事情提不起勁,做什麼都嫌煩。

五、身體不適:頻繁喊身體痠痛不舒服,檢查卻無大礙。

六、不想說話:對親友的問話有一搭沒一搭,反應遲鈍。

七、情緒暴怒:常心情不好,表現出煩躁、生氣。

八、記憶衰退:因為注意力散漫,常被誤解為失智。

走出戶外做運動

提供人際支持

老年憂鬱很多臨床表現跟失智相似,又稱為「假性失智」,透過飲食、運動、藥物、人際支持等,有助於預防及逆轉。謝嘉娟表示,老年憂鬱症主要危險因子是身體疾病,尤其三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互相影響,久病容易對生命感到絕望與無助;其次是伴侶離世深陷抑鬱,以及親友相繼過世的哀傷,缺乏社交互動,漸漸地會自我封閉。

謝嘉娟強調,一旦發現家中長輩有憂鬱傾向,應多傾聽與陪伴,鼓勵走出戶外運動、晒太陽,日常飲食多攝取維生素B、葉酸放鬆心情。除了日常抽空陪伴長輩聊天,可善用老人免費健康檢查服務,包含憂鬱症篩檢及認知功能評估,提早揪出罹患憂鬱症的可能性,以便轉介至身心科、老年醫學科治療。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