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瀕危的摩蘇爾古蹟」特展中,透過AR擴增實境,重現當時的「夏卡.沙特的清真寺及陵墓」。圖/國家圖書館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摩蘇爾是中東歷史名城、伊拉克第三大城,擁有豐富的伊斯蘭和基督教文化,伊斯蘭國(ISIS)二○一四年占領摩蘇爾後,摧毀當地許多珍貴古蹟。國家圖書館與捷克科學學院亞非研究所即日起推出「瀕危的摩蘇爾古蹟」特展,以數位形式重現被ISIS摧殘的摩蘇爾城遺蹟,民眾可以透過AR擴增實境,再見十二世紀夏卡.沙特的清真寺及陵墓,並以3D立體列印技術展出今年六月被炸毀的「努爾大清真寺哈德拔(傾斜)宣禮塔」。
「希望大家意識到,這不僅是對摩蘇爾文明的摧毀,也是對全人類文化遺產的重大破壞。」參與研究的捷克帕拉斯基大學教授Karel Nováček表示,摩蘇爾歷史悠久,可追溯至七世紀,但自從二○一四年ISIS占領摩蘇爾及鄰近地區後,著手將四十七所座珍貴古蹟夷為平地。
同年,捷克學者團隊開始收集評估摩蘇爾古蹟遭受蓄意破壞的訊息,發展為「摩蘇爾瀕危古蹟調查」計畫,透過衛星影像、遙測技術、歷史照片等,針對這場文化浩劫展開系統性的回溯與紀錄,目標不只在記錄摩蘇爾的文化滅絕,盼未來也能助摩蘇爾重建遺跡。
國家圖書館是「瀕危的摩蘇爾古蹟」特展海外展出的首站,除了呈現長期考古調查成果,也以AR擴增實境重現十二世紀「夏卡.沙特的清真寺及陵墓」、十三世紀「伊瑪目葉海亞.伊本.卡西姆的陵寢」等。
此外,伊拉克的文化地標、擁有千年歷史的「努里大清真寺」─這座以傾斜宣禮塔聞名的古蹟,今年六月也被ISIS炸毀,特展中也展出其3D立體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