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印象】 菊潔菊香菊凌霜 文/黃聰哲 |2021.09.21 語音朗讀 102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煙花菊 圖/黃聰哲黃菊 圖/黃聰哲白菊 圖/黃聰哲 文/黃聰哲菊字,始於篆書,形聲字,从艸匊聲。艸表意,表其為草本類植物;匊表聲,匊有滿握滿捧之義,這是就花朵形體而言,故《說文解字》言:「菊,大菊,蘧麥。」《爾雅》亦云:「蘜,治蘠也。」《郭註》:「今之秋華菊。」在古文經典中,蘜、鞠,皆同菊。菊入文獻記載,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山海經》:「岷山之首,曰女凡之山……其草多菊。」其中所言之菊應屬野生菊;而在《周禮‧秋官》:「蟈氐『掌去鼃黽。焚牡蘜,以灰灑之,則死;以其煙被之,則凡水蟲無聲。』」說明了其在生活上的實用價值。春秋戰國時期,將菊比興為君子的當推屈原。〈九歌‧禮魂〉:「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由於菊的高潔清香,在禮魂中用於祀禮供神。而在〈離騷〉,多用香草比喻君子的志行:「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飲露是表示自己不與世同汙,菊本高潔,夕餐秋菊落英,其精神亦本乎於此。在〈九章‧惜誦〉中,「播江離與滋菊兮,願春日以為糗芳」,屈原在苦思自己的出路時,還是堅持播種江離與滋養秋菊,為來春焙製芳香的乾糧,以保有美好品德。中國古代養菊以實用為主,自從屈原餐菊之落英、東晋陶淵明因採菊而見南山,才將菊提高到文化層次。唐朝栽培技術採用嫁接法繁殖,使品色多樣化,甚而東傳日本。宋朝栽培菊花更盛,品種大量增加,園林觀賞成為風氣。明末清初,透過荷蘭商人遠傳歐洲,菊花以中國為基地,帶動了種菊、賞菊、愛菊的潮流。始觀菊形態,初春生細苗,夏葉舒展,疏密有致,株莖均整;秋霜圓花高懸,花貌豐滿,花色豔麗,花姿優美;秋風吹送散發出淡淡的清香。當今菊因品種、地域,及栽培技術的進步,使莖、葉、花各異,味有甘苦之別,花有大小之分,花期有夏菊、秋菊、冬菊之序,然受喜愛則一致。次觀菊神韻,菊冒霜吐穎有梅之貞,菊傳香有蘭之幽,菊之雅有蓮之潔,名列花中四君子。終觀菊意境,中國詩歌中常用比興的手法,將歌詠的內容、意境及精神現象,內化成「內美」及「修能」,進而默化為獨持的氣質。菊隱逸:花開不並百花叢,不與眾花爭豔,時至金秋吐芬芳。五柳先生辭官採菊東籬下,隱居不再出仕,菊花由此得了「花中隱士」的封號。菊貞質:重九節令霜降,百花盡凋零,獨存秋菊能傲霜,隱喻其貞質晚節。菊幽隱:菊始生於山野,可植根於幽崖,亦可伴生於竹籬外;落花無言,人澹如菊,猶如避居山林的隱逸者,不為俗染。菊幽香:深叢隱孤芳,遇秋風輕送,方知金菊暗藏幽香;喻文人道風德馨,不肯就飄零。菊隨緣:菊可在籬邊傳送幽香,亦可在府邸展其花色,甚且也可到我家顯雅姿,隱喻文士可止可仕,一切行止一德隨緣。菊花原產於中國,經過三千年的演化,逐漸形成了養菊、賞菊、品菊、詠菊、畫菊,將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交融出特殊的「菊文化」。再透過文士比興手法,使菊花成為隱喻人格的特質,將菊花高潔、清雅、堅貞、淡泊等象徵意義,與儒家之高潔,道家之隱逸,匯流成中國文化傳統特色。 前一篇文章 【善意文集】 動物有靈 下一篇文章 【文史評析】 中國近代女性面貌 熱門新聞 01教宗盛讚星雲大師 與佛教共祈世界和平 2023.03.1702普發現金3/22起官網登記 將依身分證字號分流2023.03.1603AI發展速度驚人 一覺醒來世界改變兩次2023.03.1504楊紫瓊皈依三寶 佛教是發自內心的呼喚2023.03.1805社論--大陸兩會閉幕 兩岸關係新啟2023.03.1506振興月眉山法脈 晴虛長老圓寂2023.03.1507《星雲法語》找到自心2023.03.1508跨宗教研討激盪新火花 推展素食、提升女性地位成共識2023.03.1809社論--大國外交的和戰分野2023.03.1610駐教廷大使盼台梵宗教合作 共推人道救援2023.03.1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英國合唱史】英國文藝復興合唱音樂大事記:伯德【遊藝筆記】桃花依舊笑春風【文化印象】屏東書院【浴心如佛──陳毓姍押花藝術展】花落成佛【時光走廊】福星台灣:台灣物產生態大觀 ( 16-12) 日本殖民:動植物【文化印象】金門石將軍 作者其他文章【大江南北】湖北恩施土司城【大江南北】 煙雨江南 水墨烏鎮【生活文化】印象客家庄【文化印象】 油紙傘的今昔風華【大江南北】西螺泰山石敢當文化【文化印象】 虎嘯虎威虎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