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最新統計,在店租飆漲下,北市有超過五成的營業人地址,登記樓層不在一樓。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根據財政部針對營業人地址登記樓層最新統計,在店租飆漲下,許多行業不鍾情於一樓選擇往上或往下發展,在比重上,雖然一樓仍是大宗,可是二至五樓,甚至於更高樓層也頗受青睞,地下室也占有相當比重,其中北市已經有超過五成的營業人不登記在一樓。
住商不動產企畫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指出,隨著社群媒體的發達,業者反而不一定需要店面創造聲量與黏著客戶,加上微型創業風起,業種型態多元化,愈來愈多營業人不限定自己的營業地點,對於店面房東來說也是一大考驗。
徐佳馨指出,從統計來看,可以看出雖然一樓仍是大宗,但結構有很大的不同,開業時間三十年以上的營業人多在一樓,經營一定時間以上的業者反而勇敢轉向其他樓層,同時都會區因為租金等因素讓業者轉向其他樓層,中南部與花東地區的業者仍有九成以上鍾情一樓。
在業種型態上,大家房屋企畫研究室副理郎美囡表示,彩券、典當業者因為業種的特性,多數仍在一樓,但某些營業面積較大,例如月子中心與健身房,或是以專業性吸引客戶的產業,如舞蹈、保險、專利人與報關行等,就會轉進其他的樓層,甚至地下室以節省開支。
疫情之後零售市場出現改變,郎美囡也認為,現在營業人會更多元的展示自己的競爭優勢,傳統上需要一樓在於方便過路客,同時有廣告效益,後疫情時代下,多元管道讓業者不限於一定要在一樓營業,這是營業人的新機會,也將會是日後的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