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古慨今】 以法為依 星雲大師 |2021.12.11 語音下載 227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妙相尼師,俗姓張,名珮華,晉朝河南人。他小時候家境富裕,得以接觸四書五經,因此,見識不同於一般女子。十五歲時,嫁給官居太子舍人的皇甫達。由於皇甫達在服喪期間,逾越了禮數規矩,妙相不屑再與這種人共同生活,因此要求斷絕夫妻關係。兩人離異之後,妙相的父親同意他出家為尼。從此,妙相勤修佛法,毫不懈怠,平日布衣粗食,清心寡欲,潛心於研讀經律論三藏經典,通達藏經義理。後來在弘農北嶽樹林的西部弘法,追隨者甚多。他在此潛修二十多年,精進頭陀苦行,做人做事意志堅定。他每次說法,若遇有人不專心聆聽,總是心急流淚,苦心相勸,因而感動許多人,所以受他教化的人,皆受益良多。圖/新華社永和年間,弘農太守以素齋宴請妙相,席間有人向他詢問佛法,可是言語之中,口氣十分不敬。妙相於是當頭棒喝:「你的態度不僅冒犯輕慢了我,對主人太守也是大不敬;如此輕慢問法,還談什麼要出離世間?」問者當場無地自容,假稱身體不適,立即迅速離去。在場的僧信四眾,對妙相的智慧說法無不佩服。妙相晚年時,示現疾病,臨終前自在的對弟子說:「一個人在世間無論貧窮或富貴,有生必有死,我在此與你們永別了。」話才說完,就安然示寂。釋初參曰:求法之人,如果不能「聞善法而著意」,那是《阿含經》所說的「非人」,聞法的人更不該有「依人不依法」的心態,以輕心、慢心來妄加分別說法的人,而給予不同的差別待遇。正如《華嚴經》云:「以法為依,以法為救,以法為歸,以法為舍。」唯有佛法才是真正的皈依處,豈能因人而決定法的高下?圖/新華社 前一篇文章 【老師的話】 是淨土?還是PM2.5? 下一篇文章 【叢林風光】 生命最棒的禮物 佛光山短期出家修道會 熱門新聞 01古佛安座感應放光 為人間露出吉祥徵兆2022.05.1802【開山56周年 弘法五大洲】 佛光山成就的祕訣2022.05.1603逾千僧人全球同步 抄經回向疫情平安2022.05.1604中職/才剛作客台南 暴力猿打線三大將快篩陽2022.05.1805不斷更新/中小學實體課停不停?各縣市措施一次看2022.05.1806中職/獅隊爆多名選手確診! 連餅總都被隔離2022.05.1507中職/獅隊羅暐捷確診 再增5球員快篩陽2022.05.1408中職/昨天才剛雙響 陳子豪今快篩陽性2022.05.1409社論--防疫保單與防疫亂象2022.05.1410動物園有人臉「禿頭國字臉猴」 網民:是人扮的吧!2022.05.1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懷古慨今】 大乘法器【叢林風光】 草木有情【星雲大師全集14法華經大意7】第三講① 《法華經》的方便法門【叢林風光】 禪七修持 悟也麼!【懷古慨今】 禪機處處【叢林風光】 修剪生命 的荒蕪 作者其他文章【星雲大師全集118】隨堂開示錄─教育講習 24 我所認識的人間佛教 5-3【星雲大師全集118】隨堂開示錄─教育講習 24 我所認識的人間佛教 5-2星雲說喻: 簡單【星雲大師全集118】隨堂開示錄─教育講習 24 我所認識的人間佛教 5-1【星雲大師全集14法華經大意8】第三講② 善巧方便是化導眾生的慈悲【懷古慨今】 大乘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