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古慨今】 辯才無礙 文/星雲大師 |2022.03.05 語音下載 269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神鼎禪師,唐朝人。他為人不拘小節,平日也不剃頭,個性狂狷純真。每回出門乞討,不論是乞得粗布破衣或是綾羅綢緞,他都一視同仁的穿在身上。某天,他路過一間寺院,正巧有位法師在講經,神鼎也進去聆聽。聽了一陣子之後,他覺得主講者所說不夠圓融周延,於是站起來發問:「請問萬物都已『定』了嗎?」 講師回答:「定了。」 神鼎再問:「你說是『定』,可是為什麼高山有時會變成深谷?深谷會變成丘陵?況且,有生便有死,有死就有生,萬物互為表裡,六道輪迴不休,怎能說是『定』呢?」圖/新華社講師說:「那麼,萬物是『不定』了?」神鼎道:「如果說是『不定』,我們豈非可以指天為地,說地是天?指星為月,命月為星?」講師一時為之語塞,面紅耳赤,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才好。在場大眾都歎服神鼎之口才,此時有位居士讚揚道:「師父!您的辯才無礙,一定是菩薩中人!」神鼎說:「菩薩得之不喜,失之不怨,撻之不怒,辱之不瞋。我則不然也,乞得則喜,乞不到則怨,撻之則怒,辱之則瞋,我離菩薩的境界還遠得很呢!」釋初參曰:萬物定否?或不定否?神鼎的說法不但破執二邊,更坦承自己喜怨怒瞋皆有,不敢以菩薩自居,這實是曠達自在的心態。而有某些人講經說法,或為了賣弄學問,而談虛道玄;或為了迎合聽眾,而流於世俗;或為了取得供養,而無證言證,這都是不當的說法,違背了佛陀的真實法義,修行者對此不得不慎。圖/新華社 前一篇文章 【叢林風光】 叢林開學尋真理 為學佛法入寶山 下一篇文章 【老師的話】 直下承擔的自在 熱門新聞 01曾經有一隻吃素的獅子 現在想來真是慈悲奇蹟2022.06.2602日本省電妙招! 冷氣室外機上放這個 電費秒降2022.06.2703史上最難產電影 《阿凡達2》靠蔬食完成2022.06.2804中職/未交選秀報名表 陳偉殷另有規畫考量2022.06.2905中職/林岳平驚訝新洋投來歷 初看名單不知「吹哨者」2022.06.2906宋徽宗繪出荔枝極品 至今無人能敵2022.06.2607影/確診康復記憶卡卡 吃香菜可改善腦霧2022.06.2908社論--各界攜手協助解決街友問題2022.06.2609人類學家般的植物探奇2022.06.2610【我的心園】暗夜裡皎潔2022.06.2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懷古慨今】道由心證【叢林風光】佛光山寶藏堂 探尋心中寶藏 法輪常轉【懷古慨今】 湧泉思報【叢林風光】 來到叢林,您想遇見誰?【懷古慨今】 護佑道場【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 第四堂課 八識講話的無我觀 作者其他文章【延伸閱讀】道在天下【星雲大師全集118】隨堂開示錄─教育講習29關於受戒種種5-4【星雲大師如是說】如何消愁解悶?【星雲大師如是說】善語之德星雲大師 自我定位【星雲大師如是說】六度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