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經變藝術解讀 文/本報綜合報導 |2022.05.22 語音朗讀 1705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經變是以故事畫呈現佛教經典義理,內容多為佛傳和本生故事。圖/微信佛教建築 文/本報綜合報導 佛教初傳中國,大乘經典義理常以故事畫的形式呈現,內容多為佛傳和本生故事為主,並以較簡單的構圖表現,俾使一般民眾易於理解佛經內容。依據大乘經典繪成的「經變」,多採用大畫面構圖,以一般信徒為對象,使觀者理解故事及其意義。相對於後來以曼荼羅為主的密教美術,此種變相圖可稱為顯教美術。 隋唐時期,經變發展已達高峰,《彌勒下生經》是現今發現最早的經變。圖/微信佛教建築表現通俗文藝經變,是一種將佛經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現出來的藝術弘法,與唐朝的變文類似,都是供一般百姓理解和欣賞佛經的通俗化形式。不同的是,變文是將深奧的佛經內容以通俗淺顯的語言文字表述出來,而經變幾乎是繪畫類型的表現,一般以紙、絹和牆壁作為主要的載體。不可否認的是,自佛教傳入中國之後,文字一直是佛教教義傳承的重要形式。但在佛教流傳的初期,中國平民百姓基本上根本看不懂佛經。再加上佛教的經文都是由梵文翻譯而來,如果沒有僧眾講解,就更加難以看懂。為了讓更多廣大民眾信奉佛法,佛教徒不得不轉用更容易被理解的方式傳教。從翻譯佛經到講經說法,再到建立寺廟、雕琢石窟造像等,都是為了更淺顯地宣揚佛陀的教義,而經變正是這一思想下的產物。佛教徒們用藝術級的繪畫技巧,把純文字的佛經轉化成無與倫比的圖典,讓不言而喻的禪理轉化為直觀而強烈的視覺震撼。總體說來,經變是敦煌壁畫裡不可或缺的一類素材來源。 圖像異彩繽紛、形式多樣的經變,展現出美妙莊嚴的佛國世界。圖/微信佛教建築歷史流變發展目前可考,最早記載經變的是東晉時的《法顯傳》,內容是法顯到印度取經時,見到由真人扮演睒子,以詮釋《睒子經》的內涵。不過,這只有文字記載而已。目前有關漢傳佛教經變的最早實物遺存,是在成都萬佛寺地區發現的一塊南朝梁時期的雙菩薩立像碑。據考證,它的正面雕有須彌山的山坡、宮殿、動物、樹木等,背後是《彌勒下生經》的內容。這是也目前發現最早的《彌勒下生經》經變,而同期的一塊石碑上也有《法華經》的經變內容。到了隋唐時期,經變畫的種類達到空前發展,單《歷代名畫記》就記載了19種。唐代的洛陽敬愛寺壁畫更包含〈法華太子變〉、〈十六觀〉、〈閻羅王變〉、〈華嚴變〉、〈彌勒變〉等好幾種經變畫。現今,在莫高窟等地區所看到的經變壁畫,很多是繪製於隋唐時期。與隋唐相比,宋元時期的經變畫呈現出許多新的面貌。傳統的石窟造像漸趨式微,原本興盛的佛教壁畫也逐漸減少,反而是紙本、絹本的經變畫開始逐步流行。明清時期,經變畫徹底成為佛教經卷的附錄,少有精品,也就不值一提了。 莫高窟第45窟西壁龕內北側左脅侍菩薩。圖/微信佛教建築經變主題多元 為宣揚佛法談論中國佛教美術史或敦煌藝術時,經常看到的「經變」一詞,是指佛經的「變相」或「變現」,就是圖像化的意思。換句話說,經變是以圖畫的形式來說明佛經的思想內容,是為了向信徒們宣揚佛經的內涵。總體來看,經變畫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敘事類經變,是以經中所敘述的人物活動展開故事,主要包括〈涅槃經變〉、〈維摩詰經變〉等。這一類經變在一定程度上繼承南北朝以來故事畫的傳統,按照一定的順序表現經變主題。另一類是淨土類經變,以佛國淨土世界為中心,如〈彌勒經變〉、〈法華經變〉、〈觀無量壽經變〉、〈藥師經變〉等都屬於這一類型。 〈維摩詰經變〉整幅畫的重點在描繪文殊菩薩、維摩詰居士論道的圖景。圖/微信佛教建築維摩詰經變 故事精彩 《維摩詰經》旨在闡說維摩詰所證之不可思議解脫法門,故又稱《不可思議解脫經》。本經的中心人物維摩詰為毘耶離國的大乘居士,他稱病在家,欲令佛陀派遣諸比丘、菩薩來看望他。藉此機會與佛派來問病的文殊師利等菩薩和比丘反復論說佛法,故有此經因緣。敦煌〈維摩詰經變〉多數畫於佛龕的兩邊,畫面較小,內容只有〈不思議品〉、〈文殊師利問疾品〉、〈香積佛品〉等少數幾件。其中,〈文殊師利問疾品〉基本上是整幅經變的重點,描繪文殊、維摩詰 「坐而論道」的圖景。 西方淨土變是敦煌壁畫中數量最多的一種經變圖。圖/微信佛教建築西方淨土變 佛國觀想 西方淨土變是敦煌壁畫中數量最多的一種經變,包括〈無量壽經變〉、〈阿彌陀經變〉、〈觀無量壽經變〉等。這幾種經變所表現的都是阿彌陀佛的「功德莊嚴」,因為阿彌陀佛在西方,故統稱為西方淨土變。其中《無量壽經》是淨土群經之首,主要講述阿彌陀佛(又名無量壽佛)成佛前,從一個國王開始,棄國出家,發四十八大願,最終成佛的故事。因此〈無量壽經變〉基本上是描繪阿彌陀佛說法時呈現的佛國淨土,畫面重點是阿彌陀佛與其左右脅侍——觀音菩薩、 勢至菩薩,以及一座七寶池。另外《阿彌陀經》是對西方淨土以及佛陀說法、菩薩莊嚴形象的描繪,因此,在整體上比〈無量壽經變〉更加華麗豐富。這些形式多樣,異彩紛呈的圖像,無不是為展示美妙莊嚴的佛國世界,作為佛經內容篇章的具體呈現,經變畫本身就是浩瀚深邃的佛教哲學思想中不可或缺的主要核心。 前一篇文章 影/【浴佛功德】佛誕瑞相 百千萬劫難遭遇 下一篇文章 【刻經版畫】宋代佛畫雕印山水圖 熱門新聞 01是「九命胖貓」! 8.5公斤6樓摔落砸破汽車玻璃仍沒事2023.06.0102緩解胃部不適 這四款飲品有益健康還助消化2023.05.3003【研朱札記】《臺南孔廟的音樂》──黑澤隆朝手稿 2023.06.01046月新制一次看 懶人包在這裡2023.06.0105社論--卡脖子與綁手腳2023.05.2906社論--台美貿易協定的新動向2023.05.3007社論--非核家園與核能選項2023.05.3108泰晤士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 消弭不平等評比 南華全台第12023.06.0209樹懶有多懶?連掛樹都免了頭枕手躺平爆睡!2023.05.2910星雲大師:人生之最2023.05.2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寶藏福田】為何佛教有三寶八卦山大佛修復再見風華 浴佛典禮慶完工【大地祕藏】敦煌地藏菩薩畫像 【供佛功德】佛教雕塑造像藝術 作者其他文章【宗教科學】信仰 影響心腦機制【舒心安胃】療癒食品 科學原理【聖觀自在】千手觀音 百變現身【飲食健康】水果取代糖有何益處